'二戰日軍士兵每天乖乖背誦兩本戰鬥祕笈,戰後哭訴原來是騙局'

"

橘皮文書

核心提示:太平洋戰爭後期慄林忠道靠兩本兵書命令23000名日軍死守硫磺島,結果一戰成名,他也從名不見經傳的“養馬官”一躍成為人氣直逼山下奉文甚至山本五十六的“大將軍”。慄林傳授給日本士兵的兩本兵書究竟有何奧祕?戰後硫磺島戰役的倖存者為何開始質疑他的欺騙性?

背景:一鼓作氣、美軍勢如破竹

太平洋戰爭進入到1944年下半年,美方已經成功佔領塞班島,刺破了日本當時所謂絕對國防圈。日本大本營在塞班島戰役前錯誤地估計了雙方的實力,以至於東條英機非常可笑地在美軍準備攻擊塞班島時拍案而起,欣喜若狂地表示:“美軍攻擊塞班正合吾意,大日本帝國這下可以提前與美軍決戰並徹底教訓一下美國了”。但是歷史並沒有按東條那奇葩的思維發展。美軍不僅在塞班島戰役中成功擊敗日軍將東條內閣趕下了歷史舞臺,並且一鼓作氣,在1945年的2月開始進軍直逼日本本土的前哨島嶼硫磺、沖繩一線。面對美國咄咄逼人的攻勢,其實日本當時已經進入無奈的困鬥與失去理智的死拼。日本當局接下來對於硫磺、沖繩的防守只能靠欺騙、鼓動國內士兵與民眾的玉碎精神來維持。而此時,硫磺島守軍指揮官慄林忠道的出現無意中實現了日本當局的這種願望併為日本的失敗提供了一塊遮羞布

"

橘皮文書

核心提示:太平洋戰爭後期慄林忠道靠兩本兵書命令23000名日軍死守硫磺島,結果一戰成名,他也從名不見經傳的“養馬官”一躍成為人氣直逼山下奉文甚至山本五十六的“大將軍”。慄林傳授給日本士兵的兩本兵書究竟有何奧祕?戰後硫磺島戰役的倖存者為何開始質疑他的欺騙性?

背景:一鼓作氣、美軍勢如破竹

太平洋戰爭進入到1944年下半年,美方已經成功佔領塞班島,刺破了日本當時所謂絕對國防圈。日本大本營在塞班島戰役前錯誤地估計了雙方的實力,以至於東條英機非常可笑地在美軍準備攻擊塞班島時拍案而起,欣喜若狂地表示:“美軍攻擊塞班正合吾意,大日本帝國這下可以提前與美軍決戰並徹底教訓一下美國了”。但是歷史並沒有按東條那奇葩的思維發展。美軍不僅在塞班島戰役中成功擊敗日軍將東條內閣趕下了歷史舞臺,並且一鼓作氣,在1945年的2月開始進軍直逼日本本土的前哨島嶼硫磺、沖繩一線。面對美國咄咄逼人的攻勢,其實日本當時已經進入無奈的困鬥與失去理智的死拼。日本當局接下來對於硫磺、沖繩的防守只能靠欺騙、鼓動國內士兵與民眾的玉碎精神來維持。而此時,硫磺島守軍指揮官慄林忠道的出現無意中實現了日本當局的這種願望併為日本的失敗提供了一塊遮羞布

二戰日軍士兵每天乖乖背誦兩本戰鬥祕笈,戰後哭訴原來是騙局

太平洋戰爭後期,美方已經成功佔領塞班島,刺破日本絕對國防圈,直指硫磺島


現象:兩本兵書,日軍死記硬背

正像上節提到,硫磺島戰役之前,無論日本政府還是軍方戰略上都已經明確放棄硫磺島。日軍本部在1945年年初的《陸海軍戰事預測通報》中也有明確文字記載表示“最終放棄硫磺島也是大日本帝國無奈的選擇”。就這樣,被派駐硫磺島的名不見經傳的慄林和23000名守軍都成為日軍的棄子。但是慄林這顆棄子並不甘心就此成為泡影,而是有著強烈的留名青史的理想。這從他日後的遺書及戰前游擊戰的設計有著充分的體現。同時,他深知自己的理想還必須依靠23000守軍的“無私奉獻“和“艱苦卓絕”來幫助其實現。因此,慄林籠絡日本士兵思想的兩本兵書應運而生。

第一本書:《敢死書》

主題思想摘錄:

吾等全力死守硫磺島

吾等抱著炸藥粉碎敵人的坦克(美軍攻擊硫磺島的坦克為M4謝爾曼坦克)

吾等衝入敵陣與其肉搏

吾等百發百中射殺敵人

吾等必須一人殺十人

吾等每人都必須與敵人遊擊到底

"

橘皮文書

核心提示:太平洋戰爭後期慄林忠道靠兩本兵書命令23000名日軍死守硫磺島,結果一戰成名,他也從名不見經傳的“養馬官”一躍成為人氣直逼山下奉文甚至山本五十六的“大將軍”。慄林傳授給日本士兵的兩本兵書究竟有何奧祕?戰後硫磺島戰役的倖存者為何開始質疑他的欺騙性?

背景:一鼓作氣、美軍勢如破竹

太平洋戰爭進入到1944年下半年,美方已經成功佔領塞班島,刺破了日本當時所謂絕對國防圈。日本大本營在塞班島戰役前錯誤地估計了雙方的實力,以至於東條英機非常可笑地在美軍準備攻擊塞班島時拍案而起,欣喜若狂地表示:“美軍攻擊塞班正合吾意,大日本帝國這下可以提前與美軍決戰並徹底教訓一下美國了”。但是歷史並沒有按東條那奇葩的思維發展。美軍不僅在塞班島戰役中成功擊敗日軍將東條內閣趕下了歷史舞臺,並且一鼓作氣,在1945年的2月開始進軍直逼日本本土的前哨島嶼硫磺、沖繩一線。面對美國咄咄逼人的攻勢,其實日本當時已經進入無奈的困鬥與失去理智的死拼。日本當局接下來對於硫磺、沖繩的防守只能靠欺騙、鼓動國內士兵與民眾的玉碎精神來維持。而此時,硫磺島守軍指揮官慄林忠道的出現無意中實現了日本當局的這種願望併為日本的失敗提供了一塊遮羞布

二戰日軍士兵每天乖乖背誦兩本戰鬥祕笈,戰後哭訴原來是騙局

太平洋戰爭後期,美方已經成功佔領塞班島,刺破日本絕對國防圈,直指硫磺島


現象:兩本兵書,日軍死記硬背

正像上節提到,硫磺島戰役之前,無論日本政府還是軍方戰略上都已經明確放棄硫磺島。日軍本部在1945年年初的《陸海軍戰事預測通報》中也有明確文字記載表示“最終放棄硫磺島也是大日本帝國無奈的選擇”。就這樣,被派駐硫磺島的名不見經傳的慄林和23000名守軍都成為日軍的棄子。但是慄林這顆棄子並不甘心就此成為泡影,而是有著強烈的留名青史的理想。這從他日後的遺書及戰前游擊戰的設計有著充分的體現。同時,他深知自己的理想還必須依靠23000守軍的“無私奉獻“和“艱苦卓絕”來幫助其實現。因此,慄林籠絡日本士兵思想的兩本兵書應運而生。

第一本書:《敢死書》

主題思想摘錄:

吾等全力死守硫磺島

吾等抱著炸藥粉碎敵人的坦克(美軍攻擊硫磺島的坦克為M4謝爾曼坦克)

吾等衝入敵陣與其肉搏

吾等百發百中射殺敵人

吾等必須一人殺十人

吾等每人都必須與敵人遊擊到底

二戰日軍士兵每天乖乖背誦兩本戰鬥祕笈,戰後哭訴原來是騙局

上圖就是硫磺島戰役中日本士兵的剋星,龐大的M4謝爾曼坦克。而配備了火焰噴射器的坦克更是日軍的天敵。太平洋戰爭硫磺島戰役中慄林要求日軍戰士身披炸彈鑽入美軍M4謝爾曼坦克履帶下引爆坦克,這種肉彈攻擊的日本士兵被稱為“謝爾曼地毯”。美方有掌握制空權的地毯式轟炸,日方只能靠人肉炸彈實施所謂地毯式轟炸令人啼笑皆非。實際上,日軍的這種企圖幾乎從未能夠有效實現過。反倒是經常有日軍被美軍坦克當場碾壓,慘狀難以言表。這種力量對比的懸殊也實在令人感慨。


第二本書:《膽兵戰鬥心得》

"

橘皮文書

核心提示:太平洋戰爭後期慄林忠道靠兩本兵書命令23000名日軍死守硫磺島,結果一戰成名,他也從名不見經傳的“養馬官”一躍成為人氣直逼山下奉文甚至山本五十六的“大將軍”。慄林傳授給日本士兵的兩本兵書究竟有何奧祕?戰後硫磺島戰役的倖存者為何開始質疑他的欺騙性?

背景:一鼓作氣、美軍勢如破竹

太平洋戰爭進入到1944年下半年,美方已經成功佔領塞班島,刺破了日本當時所謂絕對國防圈。日本大本營在塞班島戰役前錯誤地估計了雙方的實力,以至於東條英機非常可笑地在美軍準備攻擊塞班島時拍案而起,欣喜若狂地表示:“美軍攻擊塞班正合吾意,大日本帝國這下可以提前與美軍決戰並徹底教訓一下美國了”。但是歷史並沒有按東條那奇葩的思維發展。美軍不僅在塞班島戰役中成功擊敗日軍將東條內閣趕下了歷史舞臺,並且一鼓作氣,在1945年的2月開始進軍直逼日本本土的前哨島嶼硫磺、沖繩一線。面對美國咄咄逼人的攻勢,其實日本當時已經進入無奈的困鬥與失去理智的死拼。日本當局接下來對於硫磺、沖繩的防守只能靠欺騙、鼓動國內士兵與民眾的玉碎精神來維持。而此時,硫磺島守軍指揮官慄林忠道的出現無意中實現了日本當局的這種願望併為日本的失敗提供了一塊遮羞布

二戰日軍士兵每天乖乖背誦兩本戰鬥祕笈,戰後哭訴原來是騙局

太平洋戰爭後期,美方已經成功佔領塞班島,刺破日本絕對國防圈,直指硫磺島


現象:兩本兵書,日軍死記硬背

正像上節提到,硫磺島戰役之前,無論日本政府還是軍方戰略上都已經明確放棄硫磺島。日軍本部在1945年年初的《陸海軍戰事預測通報》中也有明確文字記載表示“最終放棄硫磺島也是大日本帝國無奈的選擇”。就這樣,被派駐硫磺島的名不見經傳的慄林和23000名守軍都成為日軍的棄子。但是慄林這顆棄子並不甘心就此成為泡影,而是有著強烈的留名青史的理想。這從他日後的遺書及戰前游擊戰的設計有著充分的體現。同時,他深知自己的理想還必須依靠23000守軍的“無私奉獻“和“艱苦卓絕”來幫助其實現。因此,慄林籠絡日本士兵思想的兩本兵書應運而生。

第一本書:《敢死書》

主題思想摘錄:

吾等全力死守硫磺島

吾等抱著炸藥粉碎敵人的坦克(美軍攻擊硫磺島的坦克為M4謝爾曼坦克)

吾等衝入敵陣與其肉搏

吾等百發百中射殺敵人

吾等必須一人殺十人

吾等每人都必須與敵人遊擊到底

二戰日軍士兵每天乖乖背誦兩本戰鬥祕笈,戰後哭訴原來是騙局

上圖就是硫磺島戰役中日本士兵的剋星,龐大的M4謝爾曼坦克。而配備了火焰噴射器的坦克更是日軍的天敵。太平洋戰爭硫磺島戰役中慄林要求日軍戰士身披炸彈鑽入美軍M4謝爾曼坦克履帶下引爆坦克,這種肉彈攻擊的日本士兵被稱為“謝爾曼地毯”。美方有掌握制空權的地毯式轟炸,日方只能靠人肉炸彈實施所謂地毯式轟炸令人啼笑皆非。實際上,日軍的這種企圖幾乎從未能夠有效實現過。反倒是經常有日軍被美軍坦克當場碾壓,慘狀難以言表。這種力量對比的懸殊也實在令人感慨。


第二本書:《膽兵戰鬥心得》

二戰日軍士兵每天乖乖背誦兩本戰鬥祕笈,戰後哭訴原來是騙局

主題思想摘錄:

三條戰鬥準備

一、無論空襲還是陸戰,都要堅守陣地消滅十倍的敵人

二、戰友犧牲了也要堅守陣地

三、在陣地上自行儲備糧食和水,沒有後方補給,作好思想準備

七條防衛戰鬥

一、槍法要百發百中

二、尋覓最佳出擊時機

三、炸燬敵人坦克是最高榮譽

四、不吃不喝、不眠不休一樣消滅敵人

五、任務第一,只剩一人也要堅守陣地

六、即使負傷也要戰鬥、堅決不當俘虜

七、不因苦戰而急於求死


說白了,橘皮認為這兩本書就是號召已經被日本當局遺棄而孤立無援的守島部隊堅決貫徹“不吃不喝、不休不眠、不降不退“的精神戰法。這種精神戰法成為23000名守島士兵的行動指南。因此硫磺島奇異的一幕出現了。每當清晨與傍晚,飢腸轆轆,衣衫襤褸的日軍官兵風雨無阻全體集合列隊朗讀和背誦慄林忠道這兩本書的內容,從而這些內容逐步成為全體守島士兵(很多都只是16,7歲的少年兵)條件反射式的戰場紀律。

"

橘皮文書

核心提示:太平洋戰爭後期慄林忠道靠兩本兵書命令23000名日軍死守硫磺島,結果一戰成名,他也從名不見經傳的“養馬官”一躍成為人氣直逼山下奉文甚至山本五十六的“大將軍”。慄林傳授給日本士兵的兩本兵書究竟有何奧祕?戰後硫磺島戰役的倖存者為何開始質疑他的欺騙性?

背景:一鼓作氣、美軍勢如破竹

太平洋戰爭進入到1944年下半年,美方已經成功佔領塞班島,刺破了日本當時所謂絕對國防圈。日本大本營在塞班島戰役前錯誤地估計了雙方的實力,以至於東條英機非常可笑地在美軍準備攻擊塞班島時拍案而起,欣喜若狂地表示:“美軍攻擊塞班正合吾意,大日本帝國這下可以提前與美軍決戰並徹底教訓一下美國了”。但是歷史並沒有按東條那奇葩的思維發展。美軍不僅在塞班島戰役中成功擊敗日軍將東條內閣趕下了歷史舞臺,並且一鼓作氣,在1945年的2月開始進軍直逼日本本土的前哨島嶼硫磺、沖繩一線。面對美國咄咄逼人的攻勢,其實日本當時已經進入無奈的困鬥與失去理智的死拼。日本當局接下來對於硫磺、沖繩的防守只能靠欺騙、鼓動國內士兵與民眾的玉碎精神來維持。而此時,硫磺島守軍指揮官慄林忠道的出現無意中實現了日本當局的這種願望併為日本的失敗提供了一塊遮羞布

二戰日軍士兵每天乖乖背誦兩本戰鬥祕笈,戰後哭訴原來是騙局

太平洋戰爭後期,美方已經成功佔領塞班島,刺破日本絕對國防圈,直指硫磺島


現象:兩本兵書,日軍死記硬背

正像上節提到,硫磺島戰役之前,無論日本政府還是軍方戰略上都已經明確放棄硫磺島。日軍本部在1945年年初的《陸海軍戰事預測通報》中也有明確文字記載表示“最終放棄硫磺島也是大日本帝國無奈的選擇”。就這樣,被派駐硫磺島的名不見經傳的慄林和23000名守軍都成為日軍的棄子。但是慄林這顆棄子並不甘心就此成為泡影,而是有著強烈的留名青史的理想。這從他日後的遺書及戰前游擊戰的設計有著充分的體現。同時,他深知自己的理想還必須依靠23000守軍的“無私奉獻“和“艱苦卓絕”來幫助其實現。因此,慄林籠絡日本士兵思想的兩本兵書應運而生。

第一本書:《敢死書》

主題思想摘錄:

吾等全力死守硫磺島

吾等抱著炸藥粉碎敵人的坦克(美軍攻擊硫磺島的坦克為M4謝爾曼坦克)

吾等衝入敵陣與其肉搏

吾等百發百中射殺敵人

吾等必須一人殺十人

吾等每人都必須與敵人遊擊到底

二戰日軍士兵每天乖乖背誦兩本戰鬥祕笈,戰後哭訴原來是騙局

上圖就是硫磺島戰役中日本士兵的剋星,龐大的M4謝爾曼坦克。而配備了火焰噴射器的坦克更是日軍的天敵。太平洋戰爭硫磺島戰役中慄林要求日軍戰士身披炸彈鑽入美軍M4謝爾曼坦克履帶下引爆坦克,這種肉彈攻擊的日本士兵被稱為“謝爾曼地毯”。美方有掌握制空權的地毯式轟炸,日方只能靠人肉炸彈實施所謂地毯式轟炸令人啼笑皆非。實際上,日軍的這種企圖幾乎從未能夠有效實現過。反倒是經常有日軍被美軍坦克當場碾壓,慘狀難以言表。這種力量對比的懸殊也實在令人感慨。


第二本書:《膽兵戰鬥心得》

二戰日軍士兵每天乖乖背誦兩本戰鬥祕笈,戰後哭訴原來是騙局

主題思想摘錄:

三條戰鬥準備

一、無論空襲還是陸戰,都要堅守陣地消滅十倍的敵人

二、戰友犧牲了也要堅守陣地

三、在陣地上自行儲備糧食和水,沒有後方補給,作好思想準備

七條防衛戰鬥

一、槍法要百發百中

二、尋覓最佳出擊時機

三、炸燬敵人坦克是最高榮譽

四、不吃不喝、不眠不休一樣消滅敵人

五、任務第一,只剩一人也要堅守陣地

六、即使負傷也要戰鬥、堅決不當俘虜

七、不因苦戰而急於求死


說白了,橘皮認為這兩本書就是號召已經被日本當局遺棄而孤立無援的守島部隊堅決貫徹“不吃不喝、不休不眠、不降不退“的精神戰法。這種精神戰法成為23000名守島士兵的行動指南。因此硫磺島奇異的一幕出現了。每當清晨與傍晚,飢腸轆轆,衣衫襤褸的日軍官兵風雨無阻全體集合列隊朗讀和背誦慄林忠道這兩本書的內容,從而這些內容逐步成為全體守島士兵(很多都只是16,7歲的少年兵)條件反射式的戰場紀律。

二戰日軍士兵每天乖乖背誦兩本戰鬥祕笈,戰後哭訴原來是騙局

結果:三點質疑,揭露欺騙本質

根據日美雙方不同的記載,硫磺島日軍守軍約為21000名至24000名之間,其中95%戰死,只有約1000名日軍因成為俘虜而僥倖地活下來。而這些倖存者戰後被視為無能或者叛徒而各自銷聲匿跡。這些從14歲到16歲就被徵召入伍的少年,戰後才20歲不到,以後的生活都必須靠隱姓埋名過活。而且一旦接受採訪,他們都認為媒體只會講一些無關痛癢的事情,對日軍在戰爭中真實和醜陋的一面都是採取迴避的態度。一直到戰爭結束的60年以後,也就是這些倖存者都已經是8,90歲的老人時,他們才敢對著媒體坦誠自己的想法。而且這些想法更多是對當局者及慄林忠道的質疑。歸納起來可以有以下三點:

一、硫磺島實質上已經被日本當局放棄,說好的空中支援和海上支援都是欺騙人的鬼話。23000名日本軍人從一開始就只是炮灰而已。

二、慄林選擇在毫無縱深的硫磺島上構築大量地道,並且要求士兵只能與坑道同生死的戰訓無非就是要全體士兵以犧牲生命填坑,且沒有實質戰略意義

三、硫磺島戰役打響不久,慄林很快便失去了與多數部隊的聯絡,硫磺島戰役基本處於各自為戰的遊擊局面,不存在有效的指揮與協同。直到慄林忠道自殺以後,數千不知情的士兵還在遵循其所謂兩本祕笈苦苦支撐。廣大士兵因此而忍受油煎火烤般的地獄生活卻又對戰局毫無影響和意義。難怪很多幸存士兵如今感嘆當時的犧牲毫無意義,透露出自己和戰友都有受騙上當的感覺

"

橘皮文書

核心提示:太平洋戰爭後期慄林忠道靠兩本兵書命令23000名日軍死守硫磺島,結果一戰成名,他也從名不見經傳的“養馬官”一躍成為人氣直逼山下奉文甚至山本五十六的“大將軍”。慄林傳授給日本士兵的兩本兵書究竟有何奧祕?戰後硫磺島戰役的倖存者為何開始質疑他的欺騙性?

背景:一鼓作氣、美軍勢如破竹

太平洋戰爭進入到1944年下半年,美方已經成功佔領塞班島,刺破了日本當時所謂絕對國防圈。日本大本營在塞班島戰役前錯誤地估計了雙方的實力,以至於東條英機非常可笑地在美軍準備攻擊塞班島時拍案而起,欣喜若狂地表示:“美軍攻擊塞班正合吾意,大日本帝國這下可以提前與美軍決戰並徹底教訓一下美國了”。但是歷史並沒有按東條那奇葩的思維發展。美軍不僅在塞班島戰役中成功擊敗日軍將東條內閣趕下了歷史舞臺,並且一鼓作氣,在1945年的2月開始進軍直逼日本本土的前哨島嶼硫磺、沖繩一線。面對美國咄咄逼人的攻勢,其實日本當時已經進入無奈的困鬥與失去理智的死拼。日本當局接下來對於硫磺、沖繩的防守只能靠欺騙、鼓動國內士兵與民眾的玉碎精神來維持。而此時,硫磺島守軍指揮官慄林忠道的出現無意中實現了日本當局的這種願望併為日本的失敗提供了一塊遮羞布

二戰日軍士兵每天乖乖背誦兩本戰鬥祕笈,戰後哭訴原來是騙局

太平洋戰爭後期,美方已經成功佔領塞班島,刺破日本絕對國防圈,直指硫磺島


現象:兩本兵書,日軍死記硬背

正像上節提到,硫磺島戰役之前,無論日本政府還是軍方戰略上都已經明確放棄硫磺島。日軍本部在1945年年初的《陸海軍戰事預測通報》中也有明確文字記載表示“最終放棄硫磺島也是大日本帝國無奈的選擇”。就這樣,被派駐硫磺島的名不見經傳的慄林和23000名守軍都成為日軍的棄子。但是慄林這顆棄子並不甘心就此成為泡影,而是有著強烈的留名青史的理想。這從他日後的遺書及戰前游擊戰的設計有著充分的體現。同時,他深知自己的理想還必須依靠23000守軍的“無私奉獻“和“艱苦卓絕”來幫助其實現。因此,慄林籠絡日本士兵思想的兩本兵書應運而生。

第一本書:《敢死書》

主題思想摘錄:

吾等全力死守硫磺島

吾等抱著炸藥粉碎敵人的坦克(美軍攻擊硫磺島的坦克為M4謝爾曼坦克)

吾等衝入敵陣與其肉搏

吾等百發百中射殺敵人

吾等必須一人殺十人

吾等每人都必須與敵人遊擊到底

二戰日軍士兵每天乖乖背誦兩本戰鬥祕笈,戰後哭訴原來是騙局

上圖就是硫磺島戰役中日本士兵的剋星,龐大的M4謝爾曼坦克。而配備了火焰噴射器的坦克更是日軍的天敵。太平洋戰爭硫磺島戰役中慄林要求日軍戰士身披炸彈鑽入美軍M4謝爾曼坦克履帶下引爆坦克,這種肉彈攻擊的日本士兵被稱為“謝爾曼地毯”。美方有掌握制空權的地毯式轟炸,日方只能靠人肉炸彈實施所謂地毯式轟炸令人啼笑皆非。實際上,日軍的這種企圖幾乎從未能夠有效實現過。反倒是經常有日軍被美軍坦克當場碾壓,慘狀難以言表。這種力量對比的懸殊也實在令人感慨。


第二本書:《膽兵戰鬥心得》

二戰日軍士兵每天乖乖背誦兩本戰鬥祕笈,戰後哭訴原來是騙局

主題思想摘錄:

三條戰鬥準備

一、無論空襲還是陸戰,都要堅守陣地消滅十倍的敵人

二、戰友犧牲了也要堅守陣地

三、在陣地上自行儲備糧食和水,沒有後方補給,作好思想準備

七條防衛戰鬥

一、槍法要百發百中

二、尋覓最佳出擊時機

三、炸燬敵人坦克是最高榮譽

四、不吃不喝、不眠不休一樣消滅敵人

五、任務第一,只剩一人也要堅守陣地

六、即使負傷也要戰鬥、堅決不當俘虜

七、不因苦戰而急於求死


說白了,橘皮認為這兩本書就是號召已經被日本當局遺棄而孤立無援的守島部隊堅決貫徹“不吃不喝、不休不眠、不降不退“的精神戰法。這種精神戰法成為23000名守島士兵的行動指南。因此硫磺島奇異的一幕出現了。每當清晨與傍晚,飢腸轆轆,衣衫襤褸的日軍官兵風雨無阻全體集合列隊朗讀和背誦慄林忠道這兩本書的內容,從而這些內容逐步成為全體守島士兵(很多都只是16,7歲的少年兵)條件反射式的戰場紀律。

二戰日軍士兵每天乖乖背誦兩本戰鬥祕笈,戰後哭訴原來是騙局

結果:三點質疑,揭露欺騙本質

根據日美雙方不同的記載,硫磺島日軍守軍約為21000名至24000名之間,其中95%戰死,只有約1000名日軍因成為俘虜而僥倖地活下來。而這些倖存者戰後被視為無能或者叛徒而各自銷聲匿跡。這些從14歲到16歲就被徵召入伍的少年,戰後才20歲不到,以後的生活都必須靠隱姓埋名過活。而且一旦接受採訪,他們都認為媒體只會講一些無關痛癢的事情,對日軍在戰爭中真實和醜陋的一面都是採取迴避的態度。一直到戰爭結束的60年以後,也就是這些倖存者都已經是8,90歲的老人時,他們才敢對著媒體坦誠自己的想法。而且這些想法更多是對當局者及慄林忠道的質疑。歸納起來可以有以下三點:

一、硫磺島實質上已經被日本當局放棄,說好的空中支援和海上支援都是欺騙人的鬼話。23000名日本軍人從一開始就只是炮灰而已。

二、慄林選擇在毫無縱深的硫磺島上構築大量地道,並且要求士兵只能與坑道同生死的戰訓無非就是要全體士兵以犧牲生命填坑,且沒有實質戰略意義

三、硫磺島戰役打響不久,慄林很快便失去了與多數部隊的聯絡,硫磺島戰役基本處於各自為戰的遊擊局面,不存在有效的指揮與協同。直到慄林忠道自殺以後,數千不知情的士兵還在遵循其所謂兩本祕笈苦苦支撐。廣大士兵因此而忍受油煎火烤般的地獄生活卻又對戰局毫無影響和意義。難怪很多幸存士兵如今感嘆當時的犧牲毫無意義,透露出自己和戰友都有受騙上當的感覺

二戰日軍士兵每天乖乖背誦兩本戰鬥祕笈,戰後哭訴原來是騙局


橘皮總結:

俗話說,一將功成萬骨枯。慄林忠道踏著23000名日軍的枯骨確實登上了自己軍事生涯的頂峰。雖然這種功業根本無法挽回日本帝國失敗的命運,而只能幫助日本當局繼續欺騙愚弄國內軍人與民眾以一億玉碎的決心維護侵略戰爭的“面子”。在軍事戰略上已經被完全放棄的情況下,在完全失去本國軍事和物質援助的情況下,慄林推出的兩本兵書在橘皮看來也只是一項綁架全體守島官兵、自欺欺人的“不吃不喝、不休不眠、不降不退、”的“六不紀律”和精神枷鎖而已。

"

橘皮文書

核心提示:太平洋戰爭後期慄林忠道靠兩本兵書命令23000名日軍死守硫磺島,結果一戰成名,他也從名不見經傳的“養馬官”一躍成為人氣直逼山下奉文甚至山本五十六的“大將軍”。慄林傳授給日本士兵的兩本兵書究竟有何奧祕?戰後硫磺島戰役的倖存者為何開始質疑他的欺騙性?

背景:一鼓作氣、美軍勢如破竹

太平洋戰爭進入到1944年下半年,美方已經成功佔領塞班島,刺破了日本當時所謂絕對國防圈。日本大本營在塞班島戰役前錯誤地估計了雙方的實力,以至於東條英機非常可笑地在美軍準備攻擊塞班島時拍案而起,欣喜若狂地表示:“美軍攻擊塞班正合吾意,大日本帝國這下可以提前與美軍決戰並徹底教訓一下美國了”。但是歷史並沒有按東條那奇葩的思維發展。美軍不僅在塞班島戰役中成功擊敗日軍將東條內閣趕下了歷史舞臺,並且一鼓作氣,在1945年的2月開始進軍直逼日本本土的前哨島嶼硫磺、沖繩一線。面對美國咄咄逼人的攻勢,其實日本當時已經進入無奈的困鬥與失去理智的死拼。日本當局接下來對於硫磺、沖繩的防守只能靠欺騙、鼓動國內士兵與民眾的玉碎精神來維持。而此時,硫磺島守軍指揮官慄林忠道的出現無意中實現了日本當局的這種願望併為日本的失敗提供了一塊遮羞布

二戰日軍士兵每天乖乖背誦兩本戰鬥祕笈,戰後哭訴原來是騙局

太平洋戰爭後期,美方已經成功佔領塞班島,刺破日本絕對國防圈,直指硫磺島


現象:兩本兵書,日軍死記硬背

正像上節提到,硫磺島戰役之前,無論日本政府還是軍方戰略上都已經明確放棄硫磺島。日軍本部在1945年年初的《陸海軍戰事預測通報》中也有明確文字記載表示“最終放棄硫磺島也是大日本帝國無奈的選擇”。就這樣,被派駐硫磺島的名不見經傳的慄林和23000名守軍都成為日軍的棄子。但是慄林這顆棄子並不甘心就此成為泡影,而是有著強烈的留名青史的理想。這從他日後的遺書及戰前游擊戰的設計有著充分的體現。同時,他深知自己的理想還必須依靠23000守軍的“無私奉獻“和“艱苦卓絕”來幫助其實現。因此,慄林籠絡日本士兵思想的兩本兵書應運而生。

第一本書:《敢死書》

主題思想摘錄:

吾等全力死守硫磺島

吾等抱著炸藥粉碎敵人的坦克(美軍攻擊硫磺島的坦克為M4謝爾曼坦克)

吾等衝入敵陣與其肉搏

吾等百發百中射殺敵人

吾等必須一人殺十人

吾等每人都必須與敵人遊擊到底

二戰日軍士兵每天乖乖背誦兩本戰鬥祕笈,戰後哭訴原來是騙局

上圖就是硫磺島戰役中日本士兵的剋星,龐大的M4謝爾曼坦克。而配備了火焰噴射器的坦克更是日軍的天敵。太平洋戰爭硫磺島戰役中慄林要求日軍戰士身披炸彈鑽入美軍M4謝爾曼坦克履帶下引爆坦克,這種肉彈攻擊的日本士兵被稱為“謝爾曼地毯”。美方有掌握制空權的地毯式轟炸,日方只能靠人肉炸彈實施所謂地毯式轟炸令人啼笑皆非。實際上,日軍的這種企圖幾乎從未能夠有效實現過。反倒是經常有日軍被美軍坦克當場碾壓,慘狀難以言表。這種力量對比的懸殊也實在令人感慨。


第二本書:《膽兵戰鬥心得》

二戰日軍士兵每天乖乖背誦兩本戰鬥祕笈,戰後哭訴原來是騙局

主題思想摘錄:

三條戰鬥準備

一、無論空襲還是陸戰,都要堅守陣地消滅十倍的敵人

二、戰友犧牲了也要堅守陣地

三、在陣地上自行儲備糧食和水,沒有後方補給,作好思想準備

七條防衛戰鬥

一、槍法要百發百中

二、尋覓最佳出擊時機

三、炸燬敵人坦克是最高榮譽

四、不吃不喝、不眠不休一樣消滅敵人

五、任務第一,只剩一人也要堅守陣地

六、即使負傷也要戰鬥、堅決不當俘虜

七、不因苦戰而急於求死


說白了,橘皮認為這兩本書就是號召已經被日本當局遺棄而孤立無援的守島部隊堅決貫徹“不吃不喝、不休不眠、不降不退“的精神戰法。這種精神戰法成為23000名守島士兵的行動指南。因此硫磺島奇異的一幕出現了。每當清晨與傍晚,飢腸轆轆,衣衫襤褸的日軍官兵風雨無阻全體集合列隊朗讀和背誦慄林忠道這兩本書的內容,從而這些內容逐步成為全體守島士兵(很多都只是16,7歲的少年兵)條件反射式的戰場紀律。

二戰日軍士兵每天乖乖背誦兩本戰鬥祕笈,戰後哭訴原來是騙局

結果:三點質疑,揭露欺騙本質

根據日美雙方不同的記載,硫磺島日軍守軍約為21000名至24000名之間,其中95%戰死,只有約1000名日軍因成為俘虜而僥倖地活下來。而這些倖存者戰後被視為無能或者叛徒而各自銷聲匿跡。這些從14歲到16歲就被徵召入伍的少年,戰後才20歲不到,以後的生活都必須靠隱姓埋名過活。而且一旦接受採訪,他們都認為媒體只會講一些無關痛癢的事情,對日軍在戰爭中真實和醜陋的一面都是採取迴避的態度。一直到戰爭結束的60年以後,也就是這些倖存者都已經是8,90歲的老人時,他們才敢對著媒體坦誠自己的想法。而且這些想法更多是對當局者及慄林忠道的質疑。歸納起來可以有以下三點:

一、硫磺島實質上已經被日本當局放棄,說好的空中支援和海上支援都是欺騙人的鬼話。23000名日本軍人從一開始就只是炮灰而已。

二、慄林選擇在毫無縱深的硫磺島上構築大量地道,並且要求士兵只能與坑道同生死的戰訓無非就是要全體士兵以犧牲生命填坑,且沒有實質戰略意義

三、硫磺島戰役打響不久,慄林很快便失去了與多數部隊的聯絡,硫磺島戰役基本處於各自為戰的遊擊局面,不存在有效的指揮與協同。直到慄林忠道自殺以後,數千不知情的士兵還在遵循其所謂兩本祕笈苦苦支撐。廣大士兵因此而忍受油煎火烤般的地獄生活卻又對戰局毫無影響和意義。難怪很多幸存士兵如今感嘆當時的犧牲毫無意義,透露出自己和戰友都有受騙上當的感覺

二戰日軍士兵每天乖乖背誦兩本戰鬥祕笈,戰後哭訴原來是騙局


橘皮總結:

俗話說,一將功成萬骨枯。慄林忠道踏著23000名日軍的枯骨確實登上了自己軍事生涯的頂峰。雖然這種功業根本無法挽回日本帝國失敗的命運,而只能幫助日本當局繼續欺騙愚弄國內軍人與民眾以一億玉碎的決心維護侵略戰爭的“面子”。在軍事戰略上已經被完全放棄的情況下,在完全失去本國軍事和物質援助的情況下,慄林推出的兩本兵書在橘皮看來也只是一項綁架全體守島官兵、自欺欺人的“不吃不喝、不休不眠、不降不退、”的“六不紀律”和精神枷鎖而已。

二戰日軍士兵每天乖乖背誦兩本戰鬥祕笈,戰後哭訴原來是騙局

1945年初,眾多16,7歲的青少年被慄林的109師團招募進硫磺島守軍隊伍充當炮灰

1945年年初,眾多16,7歲的青少年被慄林的109師團招募進硫磺島守軍隊伍。他們連怎麼開槍都不會就被派上戰場同武裝到牙齒、海陸空立體火力全掌控的美軍交戰。70年後,當這些倖存者再來回顧那段早晚背誦兩本書的日子,各種受騙與無奈的心緒油然而生並終於敢直面鏡頭向日本民眾問出為什麼?有何價值?這樣的質疑。但願這些日軍倖存士兵們的質疑能及時提醒那些試圖美化和粉飾慄林忠道的人們:他們的讚美詩浸潤著23000具生命的鮮血和骨灰!

"

橘皮文書

核心提示:太平洋戰爭後期慄林忠道靠兩本兵書命令23000名日軍死守硫磺島,結果一戰成名,他也從名不見經傳的“養馬官”一躍成為人氣直逼山下奉文甚至山本五十六的“大將軍”。慄林傳授給日本士兵的兩本兵書究竟有何奧祕?戰後硫磺島戰役的倖存者為何開始質疑他的欺騙性?

背景:一鼓作氣、美軍勢如破竹

太平洋戰爭進入到1944年下半年,美方已經成功佔領塞班島,刺破了日本當時所謂絕對國防圈。日本大本營在塞班島戰役前錯誤地估計了雙方的實力,以至於東條英機非常可笑地在美軍準備攻擊塞班島時拍案而起,欣喜若狂地表示:“美軍攻擊塞班正合吾意,大日本帝國這下可以提前與美軍決戰並徹底教訓一下美國了”。但是歷史並沒有按東條那奇葩的思維發展。美軍不僅在塞班島戰役中成功擊敗日軍將東條內閣趕下了歷史舞臺,並且一鼓作氣,在1945年的2月開始進軍直逼日本本土的前哨島嶼硫磺、沖繩一線。面對美國咄咄逼人的攻勢,其實日本當時已經進入無奈的困鬥與失去理智的死拼。日本當局接下來對於硫磺、沖繩的防守只能靠欺騙、鼓動國內士兵與民眾的玉碎精神來維持。而此時,硫磺島守軍指揮官慄林忠道的出現無意中實現了日本當局的這種願望併為日本的失敗提供了一塊遮羞布

二戰日軍士兵每天乖乖背誦兩本戰鬥祕笈,戰後哭訴原來是騙局

太平洋戰爭後期,美方已經成功佔領塞班島,刺破日本絕對國防圈,直指硫磺島


現象:兩本兵書,日軍死記硬背

正像上節提到,硫磺島戰役之前,無論日本政府還是軍方戰略上都已經明確放棄硫磺島。日軍本部在1945年年初的《陸海軍戰事預測通報》中也有明確文字記載表示“最終放棄硫磺島也是大日本帝國無奈的選擇”。就這樣,被派駐硫磺島的名不見經傳的慄林和23000名守軍都成為日軍的棄子。但是慄林這顆棄子並不甘心就此成為泡影,而是有著強烈的留名青史的理想。這從他日後的遺書及戰前游擊戰的設計有著充分的體現。同時,他深知自己的理想還必須依靠23000守軍的“無私奉獻“和“艱苦卓絕”來幫助其實現。因此,慄林籠絡日本士兵思想的兩本兵書應運而生。

第一本書:《敢死書》

主題思想摘錄:

吾等全力死守硫磺島

吾等抱著炸藥粉碎敵人的坦克(美軍攻擊硫磺島的坦克為M4謝爾曼坦克)

吾等衝入敵陣與其肉搏

吾等百發百中射殺敵人

吾等必須一人殺十人

吾等每人都必須與敵人遊擊到底

二戰日軍士兵每天乖乖背誦兩本戰鬥祕笈,戰後哭訴原來是騙局

上圖就是硫磺島戰役中日本士兵的剋星,龐大的M4謝爾曼坦克。而配備了火焰噴射器的坦克更是日軍的天敵。太平洋戰爭硫磺島戰役中慄林要求日軍戰士身披炸彈鑽入美軍M4謝爾曼坦克履帶下引爆坦克,這種肉彈攻擊的日本士兵被稱為“謝爾曼地毯”。美方有掌握制空權的地毯式轟炸,日方只能靠人肉炸彈實施所謂地毯式轟炸令人啼笑皆非。實際上,日軍的這種企圖幾乎從未能夠有效實現過。反倒是經常有日軍被美軍坦克當場碾壓,慘狀難以言表。這種力量對比的懸殊也實在令人感慨。


第二本書:《膽兵戰鬥心得》

二戰日軍士兵每天乖乖背誦兩本戰鬥祕笈,戰後哭訴原來是騙局

主題思想摘錄:

三條戰鬥準備

一、無論空襲還是陸戰,都要堅守陣地消滅十倍的敵人

二、戰友犧牲了也要堅守陣地

三、在陣地上自行儲備糧食和水,沒有後方補給,作好思想準備

七條防衛戰鬥

一、槍法要百發百中

二、尋覓最佳出擊時機

三、炸燬敵人坦克是最高榮譽

四、不吃不喝、不眠不休一樣消滅敵人

五、任務第一,只剩一人也要堅守陣地

六、即使負傷也要戰鬥、堅決不當俘虜

七、不因苦戰而急於求死


說白了,橘皮認為這兩本書就是號召已經被日本當局遺棄而孤立無援的守島部隊堅決貫徹“不吃不喝、不休不眠、不降不退“的精神戰法。這種精神戰法成為23000名守島士兵的行動指南。因此硫磺島奇異的一幕出現了。每當清晨與傍晚,飢腸轆轆,衣衫襤褸的日軍官兵風雨無阻全體集合列隊朗讀和背誦慄林忠道這兩本書的內容,從而這些內容逐步成為全體守島士兵(很多都只是16,7歲的少年兵)條件反射式的戰場紀律。

二戰日軍士兵每天乖乖背誦兩本戰鬥祕笈,戰後哭訴原來是騙局

結果:三點質疑,揭露欺騙本質

根據日美雙方不同的記載,硫磺島日軍守軍約為21000名至24000名之間,其中95%戰死,只有約1000名日軍因成為俘虜而僥倖地活下來。而這些倖存者戰後被視為無能或者叛徒而各自銷聲匿跡。這些從14歲到16歲就被徵召入伍的少年,戰後才20歲不到,以後的生活都必須靠隱姓埋名過活。而且一旦接受採訪,他們都認為媒體只會講一些無關痛癢的事情,對日軍在戰爭中真實和醜陋的一面都是採取迴避的態度。一直到戰爭結束的60年以後,也就是這些倖存者都已經是8,90歲的老人時,他們才敢對著媒體坦誠自己的想法。而且這些想法更多是對當局者及慄林忠道的質疑。歸納起來可以有以下三點:

一、硫磺島實質上已經被日本當局放棄,說好的空中支援和海上支援都是欺騙人的鬼話。23000名日本軍人從一開始就只是炮灰而已。

二、慄林選擇在毫無縱深的硫磺島上構築大量地道,並且要求士兵只能與坑道同生死的戰訓無非就是要全體士兵以犧牲生命填坑,且沒有實質戰略意義

三、硫磺島戰役打響不久,慄林很快便失去了與多數部隊的聯絡,硫磺島戰役基本處於各自為戰的遊擊局面,不存在有效的指揮與協同。直到慄林忠道自殺以後,數千不知情的士兵還在遵循其所謂兩本祕笈苦苦支撐。廣大士兵因此而忍受油煎火烤般的地獄生活卻又對戰局毫無影響和意義。難怪很多幸存士兵如今感嘆當時的犧牲毫無意義,透露出自己和戰友都有受騙上當的感覺

二戰日軍士兵每天乖乖背誦兩本戰鬥祕笈,戰後哭訴原來是騙局


橘皮總結:

俗話說,一將功成萬骨枯。慄林忠道踏著23000名日軍的枯骨確實登上了自己軍事生涯的頂峰。雖然這種功業根本無法挽回日本帝國失敗的命運,而只能幫助日本當局繼續欺騙愚弄國內軍人與民眾以一億玉碎的決心維護侵略戰爭的“面子”。在軍事戰略上已經被完全放棄的情況下,在完全失去本國軍事和物質援助的情況下,慄林推出的兩本兵書在橘皮看來也只是一項綁架全體守島官兵、自欺欺人的“不吃不喝、不休不眠、不降不退、”的“六不紀律”和精神枷鎖而已。

二戰日軍士兵每天乖乖背誦兩本戰鬥祕笈,戰後哭訴原來是騙局

1945年初,眾多16,7歲的青少年被慄林的109師團招募進硫磺島守軍隊伍充當炮灰

1945年年初,眾多16,7歲的青少年被慄林的109師團招募進硫磺島守軍隊伍。他們連怎麼開槍都不會就被派上戰場同武裝到牙齒、海陸空立體火力全掌控的美軍交戰。70年後,當這些倖存者再來回顧那段早晚背誦兩本書的日子,各種受騙與無奈的心緒油然而生並終於敢直面鏡頭向日本民眾問出為什麼?有何價值?這樣的質疑。但願這些日軍倖存士兵們的質疑能及時提醒那些試圖美化和粉飾慄林忠道的人們:他們的讚美詩浸潤著23000具生命的鮮血和骨灰!

二戰日軍士兵每天乖乖背誦兩本戰鬥祕笈,戰後哭訴原來是騙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