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屆FIRST影展公佈入圍影片 45部成功入圍

電影節 游泳 歐洲 田野 中國新聞網 2017-06-19
第11屆FIRST影展公佈入圍影片  45部成功入圍

圖為入圍影片《我要參選》《我有一個憂鬱的,小問題》《中國梵高》。 鍾欣 攝

中新網西寧6月16日電 (張海雯)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組委會16日對外公佈,經過長達兩個月的審片和整整兩天的初審會議,在1116部競賽報名影片中45部影片成功入圍第11屆FIRST影展。最終,這45部入圍影片將在7月到達西寧,進行集中展映。

此次入圍影片中有不乏極低成本製作,但故事結構和表現手法創新的處女作;也有紮實完整,成熟老練的處女作。劇情長片最終破格入圍了11部作品,有各方面紮實成熟的作品,更多的是影像稍顯粗糲,但極具生命力,表現方式大膽創新的處女作。

第11屆FIRST影展公佈入圍影片  45部成功入圍

圖為第11屆FIRST影展評委會。 鍾欣 攝

由於新增設初審環節的紀錄片工作組,今年的紀錄片入圍討論也更加充分而膠著。面對多番激辯後確定無疑的入圍結果,紀錄片評審工作組試圖用各種不同的評價維度來權衡出一個兼具活力和質量的入圍名單。今年FIRST影展競賽紀錄片競爭非常激烈,135部紀錄電影中,年輕和成熟作者齊飛。相對成熟的導演今年集體推出了新作品,年輕導演則在題材上展示了大膽的關注和形式上的探索。

縱覽,今年競賽紀錄長片涵蓋了田野觀察、人物誌、家庭錄像、私影像、論文電影等多種紀錄電影類型。其中相對匱乏的私影像中,魏曉波導演《生活而已3》躍然而出。就像討論過程中所提到的,私影像等紀錄片類型的缺失,是紀錄片多樣性的損失,將導致外界對紀錄片認識變得越來越狹隘,影展入圍片單中有必要考慮影片的多樣性。

入圍的短片部分,看到了極有潛能的新作者,像《游泳》與《野潮》;也有並不規整的特質作品,像《烏瑪》與《小謝》; 入圍的國際長片中,自主投遞的影片第一次對選片人選送的影片佔到了壓倒性的優勢。來自東南亞、歐洲、南美、中東的五部長片,在敘事與影像上做出探索的同時,也呈現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視聽影像美學傳統,以此脫穎而出。

國際短片入圍數量只有6部,相比去年有所下降,但在題材與風格上依然保持了豐富與多元。Home與Import兩部短片,雖然都延續了歐洲電影創作近一兩年對難民/移民題材的持續關注,卻展現了截然不同的剖析途徑與表達方式,即使放在廣泛的視野中也不顯陳舊和平庸。

此前,FIRST影展已多次公開提及今年將增設產業場展映,競賽入圍影片除在電影節期間面向公眾進行公開展映之外,影展將從今年競賽入圍劇情長片中選擇5部進入“產業場展映”,通過系統和平臺的搭建為青年電影提供與發行、版權代理等產業公司開放對話的機會。(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