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電視劇集還是短一點好'

"

電視劇不能超過40集?近日,有媒體報道,針對國產劇“注水”嚴重的問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擬實施“限集令”。消息一出,有觀眾大呼“早該如此”,也有人稱,好劇40集不夠,爛劇4集嫌多,別一刀切。

近些年,電視劇儼然像拉麵,越抻越長。早在2006年本報就曾刊文批評過這一現象,只不過在彼時的概念裡,三四十集就已經算長的了。而如今,電視劇拍個六七十集已是“家常便飯”,不管是什麼題材,在長度上都可以“鴻篇鉅製”。如果真是創作需要,或無需過分苛責,可大多數情況是肆意注水,為長而長。且看一個個“大製作”,大多充斥著冗長的回憶殺,以及無病呻吟的慢鏡頭,更過分的是,有的前情提要就有十多分鐘。劇情又臭又長,觀眾則不得不用“二倍速”自行擠水分。當此之時,強制電視劇“瘦身”“擠水”不失為應時之舉。

當然,也有人指出,注水可恥,但不該以集數多寡論是非,以往的長篇佳作也有不少。這話固然不錯,但在筆者看來,從目前創作和製作帶有普遍性的問題看,電視劇還是短一點為好。從市場角度看,“抻面劇”背後無非是一個“錢”字。製作方想多賣幾集獲得更大利潤,播出方想拉長劇集,插播、植入更多廣告。可問題在於,當觀眾反感“注水”紛紛棄劇,接下來的如意算盤又如何打得響?我們看到,長劇橫行之時,網絡平臺則湧現出了不少好評短劇,《白夜追凶》《無證之罪》等都展現出了不俗的吸粉能力。在電視逐漸式微的當下,觀眾的選擇越來越多,繼續搞“注水長劇”,最終肯定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更重要的是,藝術創作,從來講求精煉。正所謂,“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以最簡練的筆墨,最簡潔的鏡頭,表達最豐富的內容,以少許勝多許,這是大本事、硬功夫。從這個意義上說,40集並不僅是一個簡單的集數限制,而是一個強迫創作者自己磨精品、擠水分的倒逼機制。時下,許多美劇、英劇廣受好評,它們每季少的三四集,多的不過十餘集。短短一集中,敘事節奏快、情節密度高,藝術性、觀賞性兼而有之。更重要的是,往往根據上一季播出後的反響來決定是否續拍下一季,體現了用戶導向。這背後的學問,顯然還需要我們好好學習、借鑑。

在《念樓學短》一書中,鍾叔河在自序中寫道:“寫得短當然不等於寫得好,但即使寫不好,也可以短一些,彼此省時省力,功德無量。”把電視劇拍短一些,拍精煉一些,節省創作資源,也不浪費觀眾感情,不失為行業發展幸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