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沃夏克汲收多民族音樂的精華,融會貫通,鑄就他獨特的風格

德沃夏克 民族音樂 音樂 樂器 向陽光 2017-06-02

德沃夏克汲收多民族音樂的精華,融會貫通,鑄就他獨特的風格

——安東·利奧波德·德沃夏克的藝術生涯及巨大貢獻綜述

向陽光

一、主要成就

安東·利奧波德·德沃夏克(Antonin Leopold Dvorak,1841-1904),是19世紀世界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捷克最偉大的作曲家,捷克民族樂派的主要代表人物。1890年受聘布拉格音樂學院教授:在此期間他受到祖國民族復興、發展民族文化的思潮的影響,接觸了西歐古典樂派、浪漫樂派的作品:1892-1895年春應邀在美國紐約音樂學院教學並任院長,回國任布拉格音樂學院院長。德沃夏克汲收多民族音樂的精華,融會貫通,鑄就他獨特的風格

安東·利奧波德·德沃夏克

主要作品有交響曲:從第1部至第9部的正確編號分別為c小調、bB大凋、bE大凋、d小調、F大調、D大調、d小調、G大調、e小調(《第9“自新大陸”交響曲》為作者受邀到美國期間所作);歌劇:《國王與礦工》、《頑固的農民》、《萬達》、《農民無賴》、《德米特里》、《雅各賓黨人》、《魔鬼與凱特》、《水仙女》、《阿爾米達》等12部。其中《水仙女》在1901年首演後受到長久而廣泛的歡迎,不亞於斯美塔那的《被出賣的新娘》;合唱曲:《讚歌》、《聖母悼歌》、《幽靈的新娘》、《聖柳德米拉》、《D大調彌撒曲》、《安魂彌撒曲》,《感恩讚美詩》等;管絃樂:除9部交響曲外,尚有《交響變奏曲》,序曲6首(包括《狂歡節》),交響詩5首(包括《水妖》、《午時女巫》、《金紡車》、《野鴿》)、《斯拉夫狂想曲》3首,大提琴協奏曲3首,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序曲3首(《在自然的王國裡》、《狂歡節》、《奧賽羅》,合稱為“自然、生命和愛情三部曲”);室內樂:鋼琴三重奏4首(最後一首是《杜姆卡三重奏》),絃樂三重奏1首,鋼琴四重奏兩首,絃樂四重奏13首,鋼琴五重奏1首,絃樂五重奏兩首,絃樂六重奏一首。

德沃夏克汲收多民族音樂的精華,融會貫通,鑄就他獨特的風格

二、藝術生涯

1.青少時期

安東·利奧波德·德沃夏克於1841年9月8日誕生於捷克首都布拉格(時屬奧匈帝國,現屬捷克)內拉霍奇夫斯鎮的一個小旅館主和肉商的貧苦家庭裡,他的父親經營祖傳的客棧和肉店,他的母親是一名貨物看守的女兒。安東尼是他們第一個兒子,安東尼總共有八個弟弟。他的童年是伴隨著辛勤的勞動度過的。捷克在音樂上有著優秀的傳統,被稱為“歐洲音樂的搖籃”。德沃夏克從小就愛聽自己故鄉的民歌,對民間舞曲也頗感興趣。他6歲的時候在Nelahozeves上小學,在那裡他第一次上小提琴課。11歲即進入教堂演奏,學習刻苦,並逐漸顯露出對音樂的特殊敏感和才能。但是,他是8個孩子中的長子,按照當時的風俗習慣,長子要繼承父親的職業。於是,在他12歲的時候,被父親送到附近的小鎮去當了兩年屠戶的學徒。在那裡,德沃夏克遇到了一位有經驗的教育家和優秀的音樂家安東尼·李曼,他看到德沃夏克具有不平凡的音樂才能,便非常熱心地指導德沃夏克學習中提琴、鋼琴和風琴,學習音樂理論和即興作曲。

1856年秋,15歲的德沃夏克去了Česká Kamenice,據推測他是為了進修德語,並且準備到德語教學的布拉格管風琴學校上課。1857年10月,他上了兩年的管風琴學校,也在一所普通學校上過學,還作為中提琴手在一年登臺兩次的Cäcilien協會樂隊中演出。1859年,18歲的德沃夏克以優異的成績從布拉格風琴學校畢業,此後他便開始在布拉格臨時劇院 (後改建為國家劇院)裡擔任中提琴師。在此期間,他廣泛地吸取各種音樂知識和技能,努力學習西歐古典主義和浪漫樂派作曲大師們的創作經驗,並且邁上自己的音樂創作道路。布拉格這所音樂學校是讓他成為音樂家的搖籃。德沃夏克汲收多民族音樂的精華,融會貫通,鑄就他獨特的風格

德沃夏克本想謀一個管風琴師的職位,但失敗了。1859年夏天開始他就在Karl Komzák的樂團裡面當中提琴手,在咖啡館,或是公眾場合演奏樂曲集錦、序曲和舞曲。德沃夏克這樣過了11年,其間沒有發表作品。他是自學的作曲,而且可以說是按部就班的,從開始的莫扎特,經門德爾鬆和舒曼直到1870年代末的瓦格納。剛開始,他的重點是絃樂四重奏。1862起Komzák的樂隊在新開的布拉格臨時劇院登臺,約在1865年升級為歌劇樂團。在國家劇院落成之前,這座臨時劇院是第一所捷克歌劇戲劇的用武之地。其中斯美塔那貢獻良多,他的《勃蘭登堡人在波希米亞》和《被出賣的新嫁娘》1866年就是在此首演的。1865年起德沃夏克除在樂隊的工作外,還開始在劇院教授鋼琴並進行創作。同年,他的第一交響曲《茨洛尼斯的鐘聲》問世,此後便開始了他源源不斷的音樂創作。

2.初露鋒芒

1870年德沃夏克寫下第一部歌劇《阿爾弗雷德》,德語劇本,但歌劇在他生前都不曾獲得上演機會,可以看作是一次練筆。第一部為觀眾所接受的作品是歌劇《國王與燒炭工》,Bernhard J. Lobeský寫的捷克語劇本。1871年7月他辭去了樂隊工作,只為了多點時間作曲。在1871年到1873年,他發表了歌劇,室內樂和為合唱和樂隊而寫的讚美詩《白色山的遺產》,這些作品得到了熱情的讚美與肯定。

只是其歌劇《國王與燒炭工》不盡如人意。1873年臨時劇院已經開始排演,但是不得不中斷,據稱原因是這部歌劇太難而不可能演唱。德沃夏克再次重新審視其曲風,並且拋棄了新德國學派的那一套重新作曲,1874年首演,結果是大獲成功。

1874年開始他開始到私立音樂學校授課,2月他得到了一個管風琴職位,在此位置上他一直工作到1877年。

3.譽滿全球

1874年到1877年間他都得到國家獎學金。愛德華·漢斯力克是這個評委會的成員,後來還有勃拉姆斯。後者成就了德沃夏克的決定性突破——他通過自己的出版商Fritz Simrock出版了德沃夏克的二重唱合集《摩拉維亞之聲》。同時這也標誌著兩位大作曲家終身友誼的開始。

出國旅遊,1884年德沃夏克接受愛樂協會的邀請第一次前往倫敦。這兩年內寫成的《鬼新娘》(Rusalka,根據Karel Jaromír Erben的敘事詩寫成)和《聖潔的魯米那》是伯明翰和利茲的委託之作。第一次倫敦之行後,德沃夏克到普日布拉姆(Příbram)旁的維索卡山(Vysoka)避暑,在那裡他可以充分遠離城市享受大自然。1877年起他的公眾露面停息,只接受少量的委託,修改舊作,寫作歌劇《雅各賓派人》。1878年,他創作的《斯拉夫舞曲》獲得很大成功,從此奠定了他作為作曲家的地位。德沃夏克汲收多民族音樂的精華,融會貫通,鑄就他獨特的風格

1889年初德沃夏克應俄羅斯皇家音樂協會之邀到訪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在再一次的倫敦之旅後他回到布拉格,在那裡他接受了卡爾斯大學榮譽博士頭銜,1890年10月他成為音樂學院教授。其實1889年一月他就收到聘任提議,但由於他當時事務繁忙不得不推掉。

4.大洋彼岸

1892年,德沃夏克在美國,擔任紐約音樂學院院長的職務,年薪15000美元,對德沃夏克的財政狀況來說時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但他也要考慮到家庭團聚的問題,他的妻子,女兒Otilie和兒子Antonín陪同前往。其他四個孩子只在1893年夏天來美國。那時一家在艾奧瓦州的捷克移民村斯比維爾歡度美好時光。聘任建議是由主席Jeanette Thurber提出的,她想把美國從歐洲音樂一統天下的局面中解放出來,並且樹立美國自己的藝術偶像。德沃夏克深深認同這一目標,由於他對黑人音樂有著許多的瞭解,寧願花費大量時間,也要深入研究種植園黑人工人的靈歌和印第安旋律,希望從此振興美國音樂。他認為這就是美國音樂的根。

在到美國後的幾年時間裡,德沃夏克先後創作了若干部帶有異國風情的作品。在這些作品中,他將自己內心的感受與那些特色民間音樂素材結合在一起,在音樂上達到了一種高度的昇華。其中,《新世界交響曲》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德沃夏克在這部宏偉的鉅著中,將自己對美國新大陸的全部體驗和感受,都化作了源源不斷的音樂。然而,當人們聽到這部作品時,卻發現它那源遠流長的第二樂章似乎帶有一種訴說般的傷感情調。原來,德沃夏克經常在寧靜的夜晚,雙眼凝視著佈滿繁星的夜空,獨自遙想著大洋彼岸自己那可愛的家鄉。每當這時,他就會陷入到無限的眷戀與孤獨中,急切地渴望用自己的音樂將這種愁思的情感表達出來。德沃夏克經常苦苦思索著能夠表達這種情感的創作動機,不知經過了多少次的反覆輾轉,但卻總是難以捕捉到最為滿意的音樂主題。一天,德沃夏克正在為創作《新世界交響曲》的第二樂章而苦苦構思,輾轉之餘,他偶然發現桌上放著的一本詩集,這是美國詩人朗費羅的著名敘事詩《海華沙之歌》。德沃夏克拿起詩集,開始還漫不經心地隨便翻閱,但很快就被書中所敘述的情節吸引住了,特別是當他讀到詩集中的第二十章“飢餓”一節時,心中一下子找到了一種相似的共鳴感。詩中對主人公悲慘身世的敘述,以及文中體現出的悽慘、孤獨、寂寞情調,使德沃夏克在精神上受到了很大震動,他深深感覺到,自己現在遠離祖國、遠離親人的孤獨情緒,與書中主人公的境況是多麼的相似。詩集讀完後,德沃夏克的內心無法平靜了,他激動得不時翻閱詩集,不時在屋裡來回走動……這時,一個美麗的旋律開始在他的腦海中成形,這是一個將美國黑人靈歌與波西米亞風格巧妙結合在一起的感人旋律。它抒情、溫柔、延綿不斷而又耐人尋味,它將德沃夏克內心深處懷念、眷戀、傾訴的情感完完全全地表現了出來。這個旋律寫成後,德沃夏克便把它作為《新世界交響曲》第二樂章的主要主題。德沃夏克還特意選用了英國管這個最富有傷感音色的樂器,大大加強了音樂的憂傷意境。這部交響曲公演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其中的第二樂章最受人們歡迎,這都是因為被稱作“還鄉曲”的那段精美旋律。

德沃夏克在美國任教期間,以美國黑人音樂的音調為素材,創作了著名的《F大調絃樂四重奏》,就是《美國絃樂四重奏》以及那部光輝的代表作《e小調第九交響曲》(新世界),取得了藝術上的巨大成功。德沃夏克汲收多民族音樂的精華,融會貫通,鑄就他獨特的風格

《e小調第九交響曲》,這部交響曲通過鮮明的音樂形象和真切的情感,充分地表達了作者身處美洲“新世界”的種種感受和對遙遠的祖國——捷克故鄉的深切思念。這裡既有對美國繁忙緊張的資本主義大都市生活的直接印象,也有閱讀描寫美洲印第安人生活的詩歌的深刻感受,但是作品的中心內容則是傾吐作者對捷克鄉土的無限懷念之情。作品中雖然吸取了美國有色人種民間音樂的某些素材,但是整部交響曲仍然以捷克民族音樂特色而著稱。

5.迴歸故土

本來他的任期為兩年,後來順延兩年。可是1895年4月德沃夏克就回國了,原因可能是他女贊助人Thurber經過一次經濟危機後財政情況急劇惡化,後果是德沃夏克被多次拖欠薪水。德沃夏克在維索卡山平靜地度過了幾個月,11月份再次到布拉格音樂學院上任。他曾打算過搬到維也納,在那得到一個位置應該不成問題,但最後還是沒有付諸現實。1896年德沃夏克與絕對音樂劃清界限。雖然他之前寫過一些被稱之為標題音樂的作品,如1889年的為鋼琴而作的《詩意聲樂畫》,他稱之為“標題音樂,但是是舒曼式的”,或是同年的Dumky三重奏(鋼琴三重奏)。但現在他直接轉向交響詩的創作。這是一種音樂體裁,在李斯特和瓦格納的新德國學派裡,它是爭論的焦點之一。

德沃夏克汲收多民族音樂的精華,融會貫通,鑄就他獨特的風格

這一年之內他寫了《水妖》、《午時女巫》、《金紡車》和《野鴿》。這些作品都是根據捷克詩人Karel Jaromír Erben的敘事詩集《Kytice》創作的。他用散文式的音樂告訴聽眾這些故事的情節。下一年他還寫了《英雄之歌》,雖然他並沒有公開其大綱,但是他在一封信中卻對之作了解釋。

6.晚年歲月.

德沃夏克已經完成了其室內樂和管絃樂的創作。在他最後的歲月裡,他只寫歌劇:1898年《魔鬼與凱特》、1900年《水仙女》和1902/3年的《阿米達》。

在《阿米達》首演的時候,德沃夏克因腿疼而不得不中途離開。幾天後他得了感冒,只能在床上休息。1904年5月1日他在家人的陪伴下悄然離世,死因是心衰竭,享壽63歲。在逝世的第四天,捷克為他舉行了國葬。德沃夏克汲收多民族音樂的精華,融會貫通,鑄就他獨特的風格

三、作品評價

德沃夏克的創作浸染著深刻的捷克民間色彩,在主題與結構方面同捷克民間音樂的神韻和特點保有密切的取系。他的作品反映了作者的愛國熱誠和為復興祖國民族文化所做出的努力:他的一些大型作品以人民的鬥爭和對先烈的讚頌為主題,還有許多作品再現了捷克大自然和民間日常生活畫面,另一些作品則採用捷克古代的歷史和美麗的神話為題材。

德沃夏克同斯美塔那一樣,都認為用音樂來讚頌自己的祖國和鞏固人民對更加美好的未來的信念,是他們自己義不容辭的神聖職責;只是在對待民間音樂素材方面,斯美塔那所矚目的只偏重於捷克,而德沃夏克不但注意到捷克的民間音樂,他也轉向摩拉維嚴和斯洛伐克,他似乎更加重視斯拉夫各民族間的相互聯繫。

例如,在他那舉世聞名的《斯拉夫舞曲》中,斯洛伐克的奧德捷梅克、波蘭的瑪祖卡和波羅涅茲、南斯拉夫的科羅、烏克蘭的屯卡,就同波爾卡、索塞卡、斯科契那,孚利安特以及其他捷克舞曲兼收幷蓄。

德沃夏克在交響音樂、室內樂、歌劇、清唱劇、歌曲和鋼琴曲方面,都留下了許多優秀作品。他的交響樂曲繼承了交響曲套曲的傳統結構,儘量運用民族民間音樂的形式,題材多反映現實生活,如第一交響曲《茨洛尼上的鐘聲》形象地描繪出一幅鄉村生活的圖景;《F大調第五交響曲》富於民間舞蹈性;《D大凋第六交響曲》表達了朝氣蓬勃、明朗幽默的民間生活感情;第七、第八交響曲刻畫了捷克人民堅定頑強的鬥爭性格,抒情地描繪了美麗如畫的捷克自然風光。他的《胡斯序曲》充滿愛國主義激情;細巧精緻的《捷克組曲》牧歌風味濃重;兩組《斯拉夫舞曲》是民間生活情景的素描,形式精巧,色彩鮮明,旋律動聽;《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充分發揮大提琴的表現力,富有強烈的交響性,真誠地吐露了懷念故鄉的心聲。他一生共創作歌劇11部,為捷克民族歌劇的發展作出了貢獻,抒情歌劇《水仙女》則是他的代表作。此外,他還創作了許多歌曲,出版有《松柏樹》和《聖經歌曲集》等歌集。這些歌曲採用民間旋律,清新悅耳,充滿詩情畫意,特別是7首《吉普賽歌曲》,充分表達了波西米亞人民純樸而熱烈的生活感情。

德沃夏克汲收多民族音樂的精華,融會貫通,鑄就他獨特的風格

德沃夏克的音樂作品始終貫穿著熱愛祖國、熱愛生活、懷念家鄉的深切感情,旋律富於濃郁的民族氣息,音樂語言平易樸實,潔淨明快,音樂形象鮮明動人,浸潤著濃厚的捷克民間色彩。德沃夏克通過自己的音樂創作,為發展捷克民族音樂,提高捷克音樂文化水平作出了巨大貢獻。

四、人物概述

他是一位富有民族感和熱愛祖國民族藝術的音樂家,對捷克民族樂派的偉大創始人斯美塔那所倡導和致力發展的民族音樂文化事業由衷地讚賞和擁護。在捷克民族獨立運動的影響下,他為發展民族音樂作出了巨大貢獻。德沃夏克在自己一生的音樂創作中,始終把民族性這一重要因素放在首位,無論在歌劇、交響樂或室內樂作品中,他都努力將民族性、抒情性和歐洲古典音樂傳統緊密結合起來,達到儘可能完美的境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