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健康的守護者——記鄧州市第三例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董朝陽'

鄧州 農村 不完美媽媽 這就是河南 體檢 農民 南陽新聞全知道 2019-08-13
"

他紮根基層從醫26年,全心全意為村民服務,贏得了大家的尊重與愛戴;他深入貧困戶家中,把脈問診,靠一顆堅守心和精湛的醫術得到了村民的認可;他捐獻造血幹細胞,為遠方陌生的患者帶去生的希望,這種大愛精神是一種愛的傳遞,溫暖人心。他就是鄧州市構林鎮董家村村醫董朝陽。

"

他紮根基層從醫26年,全心全意為村民服務,贏得了大家的尊重與愛戴;他深入貧困戶家中,把脈問診,靠一顆堅守心和精湛的醫術得到了村民的認可;他捐獻造血幹細胞,為遠方陌生的患者帶去生的希望,這種大愛精神是一種愛的傳遞,溫暖人心。他就是鄧州市構林鎮董家村村醫董朝陽。

村民健康的守護者——記鄧州市第三例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董朝陽

農村醫療的“新標杆”

炎炎夏日,記者在董朝陽的門診看到,寬敞的兩層樓房、明亮整潔的診療室和藥房,來看病的村民進進出出,董朝陽不慌不忙地問診、開藥、治療。

一位正在衛生所看病的患者說:“以前村衛生室條件差,感冒發燒之類的小病都要到市裡的醫院,現在在家門口看病既方便又省錢,看完病就能回家幹活。”

忙完最後一個病號,董朝陽坐下來跟記者聊起來他的過往。

1990年,董朝陽剛到鄧州衛校就讀時,父親出車禍離世,父親是一家的頂樑柱,董朝陽感覺家裡的天要塌了。母親擦乾眼淚扛起了家庭的重擔。她辛勤勞作種地,供董朝陽和弟弟妹妹讀書。

1992年,董朝陽從鄧州衛校畢業回到董家村,在他的心中有一個心願,那就是要繼承父親的遺願:做一名合格的村醫。

1993年,母親賣了300塊錢的油菜籽,幫助已取得行醫資格的董朝陽進來了第一批藥,就這樣,他的衛生室開張了。

“當時全村有300多人,村醫有四五個,醫療條件很有限,農民就醫很難,我想外出深造,後來去北京、山東、鄭州等地學了疼痛方面的知識。”董朝陽說。

為了改變農村醫療衛生條件,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平,2002年,董朝陽新建了標準化衛生室、診斷室、藥房、治療室、觀察室等六室,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

他紮根基層從醫26年,全心全意為村民服務,贏得了大家的尊重與愛戴;他深入貧困戶家中,把脈問診,靠一顆堅守心和精湛的醫術得到了村民的認可;他捐獻造血幹細胞,為遠方陌生的患者帶去生的希望,這種大愛精神是一種愛的傳遞,溫暖人心。他就是鄧州市構林鎮董家村村醫董朝陽。

村民健康的守護者——記鄧州市第三例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董朝陽

農村醫療的“新標杆”

炎炎夏日,記者在董朝陽的門診看到,寬敞的兩層樓房、明亮整潔的診療室和藥房,來看病的村民進進出出,董朝陽不慌不忙地問診、開藥、治療。

一位正在衛生所看病的患者說:“以前村衛生室條件差,感冒發燒之類的小病都要到市裡的醫院,現在在家門口看病既方便又省錢,看完病就能回家幹活。”

忙完最後一個病號,董朝陽坐下來跟記者聊起來他的過往。

1990年,董朝陽剛到鄧州衛校就讀時,父親出車禍離世,父親是一家的頂樑柱,董朝陽感覺家裡的天要塌了。母親擦乾眼淚扛起了家庭的重擔。她辛勤勞作種地,供董朝陽和弟弟妹妹讀書。

1992年,董朝陽從鄧州衛校畢業回到董家村,在他的心中有一個心願,那就是要繼承父親的遺願:做一名合格的村醫。

1993年,母親賣了300塊錢的油菜籽,幫助已取得行醫資格的董朝陽進來了第一批藥,就這樣,他的衛生室開張了。

“當時全村有300多人,村醫有四五個,醫療條件很有限,農民就醫很難,我想外出深造,後來去北京、山東、鄭州等地學了疼痛方面的知識。”董朝陽說。

為了改變農村醫療衛生條件,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平,2002年,董朝陽新建了標準化衛生室、診斷室、藥房、治療室、觀察室等六室,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村民健康的守護者——記鄧州市第三例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董朝陽

貧困群眾的“強心劑”

董朝陽在從事村醫多年的經驗中得出:健康就是財富,病魔就是貧困。在開展落實黨的健康扶貧政策中,他把有限的個人收入向貧困家庭補貼,不收貧困戶看病的錢,讓貧困戶享足健康扶貧好政策,對每一個來看病的貧困戶,他都是熱情接待,所有到村衛生室看過病的群眾都稱他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村民董海平的兒子和兒媳在外打工,老兩口身體有不少疾病,在家帶一歲的孫子。6月的一天夜裡,老兩口抱著哭喊不停地孫子敲開了衛生室的門。經過檢查,孩子是闌尾手術後刀口化膿,傷口已感染,看著哭鬧不停的孩子,董朝陽初步斷定孩子可能得了腸梗阻。當即,他開車帶他們來到構林鎮衛生院做了B超檢查,被醫生確定為腸梗阻。

這可怎麼辦呢?老兩口急得抹眼淚,董朝陽說:“伯,娘,你們彆著急,我帶你們去大醫院。”他連夜開車送他們到市區某醫院,孩子入院後,疲憊的董朝陽才離去,回到家已是凌晨。

村裡有位五保貧困戶魏明厚,患有嚴重的呼吸道疾病,每次來衛生室,董朝陽給他免費看病拿藥。一些人問他:“村醫無工資、報酬這麼低,你這天天貼補,掙那一點錢都打水漂了。”董朝陽回答:“現在國家都在精準扶貧,我作為村醫,這是應該做的,看到他們一家家都脫貧了,我也高興。”

"

他紮根基層從醫26年,全心全意為村民服務,贏得了大家的尊重與愛戴;他深入貧困戶家中,把脈問診,靠一顆堅守心和精湛的醫術得到了村民的認可;他捐獻造血幹細胞,為遠方陌生的患者帶去生的希望,這種大愛精神是一種愛的傳遞,溫暖人心。他就是鄧州市構林鎮董家村村醫董朝陽。

村民健康的守護者——記鄧州市第三例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董朝陽

農村醫療的“新標杆”

炎炎夏日,記者在董朝陽的門診看到,寬敞的兩層樓房、明亮整潔的診療室和藥房,來看病的村民進進出出,董朝陽不慌不忙地問診、開藥、治療。

一位正在衛生所看病的患者說:“以前村衛生室條件差,感冒發燒之類的小病都要到市裡的醫院,現在在家門口看病既方便又省錢,看完病就能回家幹活。”

忙完最後一個病號,董朝陽坐下來跟記者聊起來他的過往。

1990年,董朝陽剛到鄧州衛校就讀時,父親出車禍離世,父親是一家的頂樑柱,董朝陽感覺家裡的天要塌了。母親擦乾眼淚扛起了家庭的重擔。她辛勤勞作種地,供董朝陽和弟弟妹妹讀書。

1992年,董朝陽從鄧州衛校畢業回到董家村,在他的心中有一個心願,那就是要繼承父親的遺願:做一名合格的村醫。

1993年,母親賣了300塊錢的油菜籽,幫助已取得行醫資格的董朝陽進來了第一批藥,就這樣,他的衛生室開張了。

“當時全村有300多人,村醫有四五個,醫療條件很有限,農民就醫很難,我想外出深造,後來去北京、山東、鄭州等地學了疼痛方面的知識。”董朝陽說。

為了改變農村醫療衛生條件,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平,2002年,董朝陽新建了標準化衛生室、診斷室、藥房、治療室、觀察室等六室,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村民健康的守護者——記鄧州市第三例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董朝陽

貧困群眾的“強心劑”

董朝陽在從事村醫多年的經驗中得出:健康就是財富,病魔就是貧困。在開展落實黨的健康扶貧政策中,他把有限的個人收入向貧困家庭補貼,不收貧困戶看病的錢,讓貧困戶享足健康扶貧好政策,對每一個來看病的貧困戶,他都是熱情接待,所有到村衛生室看過病的群眾都稱他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村民董海平的兒子和兒媳在外打工,老兩口身體有不少疾病,在家帶一歲的孫子。6月的一天夜裡,老兩口抱著哭喊不停地孫子敲開了衛生室的門。經過檢查,孩子是闌尾手術後刀口化膿,傷口已感染,看著哭鬧不停的孩子,董朝陽初步斷定孩子可能得了腸梗阻。當即,他開車帶他們來到構林鎮衛生院做了B超檢查,被醫生確定為腸梗阻。

這可怎麼辦呢?老兩口急得抹眼淚,董朝陽說:“伯,娘,你們彆著急,我帶你們去大醫院。”他連夜開車送他們到市區某醫院,孩子入院後,疲憊的董朝陽才離去,回到家已是凌晨。

村裡有位五保貧困戶魏明厚,患有嚴重的呼吸道疾病,每次來衛生室,董朝陽給他免費看病拿藥。一些人問他:“村醫無工資、報酬這麼低,你這天天貼補,掙那一點錢都打水漂了。”董朝陽回答:“現在國家都在精準扶貧,我作為村醫,這是應該做的,看到他們一家家都脫貧了,我也高興。”

村民健康的守護者——記鄧州市第三例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董朝陽

村民健康的“活檔案”

從醫這些年來,由於經常到鄉親們家裡出診,董朝陽對鄉親們的基本健康狀況瞭如指掌,鄉親們都誇他是村民健康的“活檔案”。

打開就診臺上那本厚厚的病歷記錄本,董朝陽說,如果患者說這次用藥不如上次效果好,翻開病例,就可以根據他上次治療情況對症下藥。同時,董朝陽還根據病例整理出村民的常見病及一些治療方法和經驗。

在做好群眾健康體檢和疾病預防上,董朝陽採取查與防相結合,對於季節到來的易發病,他都是提前入戶逐人體檢,提前告知村民需要做哪些檢查,需要去上一級醫院就醫,使許多群眾的疾病得到及早醫治。

來看病的村民說:“董大夫不僅醫術好還很熱情,看病又便宜,我們都願意上這來看病。有他在,我們就放心了。”

董朝陽不好意思地說,因為病人較多,平時他主要在給病人看病,記錄的事情是妻子張淑靜在做。

張淑靜是董朝陽就讀鄧州衛校時的同學。談起此次董朝陽赴鄭州參加造血幹細胞捐獻的事情,張淑靜微笑著說:“我們都是從醫者,知道這個對身體沒什麼影響,能挽救一個孩子的生命,很值得。現在我也要準備去登記捐獻,讀研究生的女兒、弟弟和弟媳,都要去登記,希望能挽救其他需要救助的人。”

行醫20餘年,董朝陽一直用行動信守著“風雨無阻,隨喊隨到”的諾言。作為一名基層醫生,他有著吃苦耐勞、勇於奉獻、良醫善行的品質。 他說自己就是農村窮苦家庭出身,能瞭解老百姓的難處。“用心工作,服務病患,造福群眾,做村民健康的守護者是我最大的心願。”董朝陽說。

(鄭雪 關靜 鄧州頭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