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劇成功模式: 寫實化的“全景青春”和偶像化的“粉紅青春”

青春劇成功模式: 寫實化的“全景青春”和偶像化的“粉紅青春”

作者| 朱諾

近三年來,國產青春劇的確誕生了一些驚喜。

無論是當下正在熱播的《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還是播完不久的《青春鬥》、《獨家記憶》,以及之前的《忽而今夏》、《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你好,舊時光》、《春風十里,不如你》、《一起同過窗》系列、《最好的我們》……總有我們願意pick的那一部。


青春劇成功模式: 寫實化的“全景青春”和偶像化的“粉紅青春”


青春無時代,而青春劇有時代。時代訴求和受眾心理的變化往往影響著青春劇的創作和市場反響,梳理近年來青春劇的創作取向,我們往往能觀察出一些類型經驗。

兩大成功模式:

寫實化的“全景青春”和偶像化的“粉紅青春”

近年來在市場和口碑上贏得雙豐收的國產青春劇,類型上大體上可以歸結為兩類。一類是用樸拙直白的寫實風格努力營造校園生活真實質感,可謂“認認真真拍上學故事”的青春校園劇,如《你好,舊時光》、《一起同過窗》系列、《最好的我們》等。這類青春劇的故事一般善於平衡男女主角和一眾配角的戲份,追求刻畫青春人物群像,最重要的是求“真”。


青春劇成功模式: 寫實化的“全景青春”和偶像化的“粉紅青春”


另一類是隻取用學生時代的背景,更側重言情、專注釋放夢幻和美好的青春偶像劇,如《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等等啊我的青春》等。這類青春劇的故事一般圍繞一對男女主人公的情感歷程展開,配角戲份相對較少,最重要的是求“甜”。


青春劇成功模式: 寫實化的“全景青春”和偶像化的“粉紅青春”


求真的校園青春劇,往往給人一種貼近自我的懷舊的親近感。這些青春劇往往實景拍攝、現場收音,運用充滿年代感的服裝道具(一般是當時的各類流行符號),濃墨重彩地描繪高考、迎新、軍訓、社團、宿舍生活等主要的校園生活,還原我們曾經學生時代的集體記憶,以熟悉的細節、情節和人物觸動我們。《你好,舊時光》和《最好的我們》中“文理分科”的段落、《忽而今夏》中河洛為“考華清大學”努力的部分、《一起同過窗》中同學之間的各種鬼馬貧嘴等等都能將我們拉回學生時代。


青春劇成功模式: 寫實化的“全景青春”和偶像化的“粉紅青春”


求甜的青春劇注重營造甜蜜輕鬆的氛圍,校園生活往往被簡化和提煉,主要篇幅用於描繪男女主人公的浪漫感情歷程,矛盾衝突的解決也主要圍繞主人公的情感。

在演員選擇上,儘管同樣取用正青春的新人演員,但往往更看重顏值,尤其在男性角色上力求打造“完美男友”的夢幻感。比如《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男主顧未易,是學校的低調男神,物理系高材生,他與女主司徒末的情感發展上,劇情更側重表達顧未易十分細膩的呵護,具體到一根髮圈、一片紙巾、一瓶先打開瓶蓋的礦泉水等等諸多溫暖的細節。完美的男友人設和細膩的情感生活細節是小甜劇要著重發力的地方,以更有針對性地契合年輕女性受眾的心理需求。

滑鐵盧重災區:並不熱血的“競技青春”

除了寫實類和甜寵類,近年來的青春劇出現了更加垂直細分的趨勢,著重表現在較多競技、體育題材出現,如《甜蜜暴擊》、《你好,對方辯友》、《女校男生》、《游泳先生》、《我們的少年時代》、《浪花一朵朵》、《旋風少女2》等,更有《全職高手》、《強風吹拂》、《出線了!初戀》、《追球》、《乒乓》、《羽你同行》等一系列作品正在計劃播出或製作中。


青春劇成功模式: 寫實化的“全景青春”和偶像化的“粉紅青春”


競技體育類青春故事本應由於自帶熱血、積極、奮發的氣質,競技故事自帶的矛盾衝突的張力與更容易表達的成長主題,而成為更適合青春劇開拓疆域的一塊版圖,以為國產青春劇提供新鮮視角,但可惜的是,就目前已播出的競技類青春劇而言,大多數飽受詬病,質量參差不齊,市場成功率並不高。

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是失真嚴重。這些劇會啟用一定的流量明星,但故事的幼稚、薄弱和製作上的偷工減料都非常明顯,諸多主角的作為競技運動員的身份都不夠專業。

第二是劇本創作上,大多數仍然是披著競技的外衣談戀愛,缺乏競技題材該有的內容篇幅以及專業性,反而放大了青春劇慣犯的狗血劇情誤區。未來如何真正創作出優質的競技類青春故事,挖掘其市場潛力,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國產青春劇的“養成”能力與發展瓶頸

“養成”能力,指的是青春劇基於粉絲經濟而產生的不俗造星能力。

與前兩年火爆的青春題材電影不同,由於成本的限制,網絡青春劇往往選擇新人演員而非流量明星,這反而從側面促動了網絡青春劇更深耕製作。在演員選擇上,一票新人面孔往往都是正“學生”的真實年紀,反而貼合了劇情的真實性,給觀眾建立了首要的好感。


青春劇成功模式: 寫實化的“全景青春”和偶像化的“粉紅青春”


隨著近年來影視圈的“粉絲經濟”效應,粉絲/消費者和明星之間的消費關係被資本市場的鏈接和形塑越來越明顯,青春劇越來越成為明星偶像“養成”的孵化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目前青春劇已經與市場形成了一種正面默契,成為不斷輸送影視新面孔的來源之一。除了新面孔,演員選擇上還應儘量選擇本色出演的,成功的案例有劉昊然《最好的我們》,沈月、胡天一的《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新《流星花園》中的官鴻等。


青春劇成功模式: 寫實化的“全景青春”和偶像化的“粉紅青春”


從國產青春劇未來發展上看,目前的瓶頸已暴露明顯。首先是創作模式越來越模式化、愛情故事越來越套路化,不是高甜的戀愛就是刻骨銘心的虐戀,格局切口過於小,往往在預設上就將受眾窄化。第二,青春期的人物設置多少攜帶著概念化成分(學霸、學渣、紈絝的富二代、暗戀女主的醜男等等)造成了一定的審美疲勞。

目前國產青春劇的創作路徑依然是普遍的“IP+新人演員”模式,但無論電視劇還是網劇,精品化是必然趨勢,在內容上未來青春劇應注重講述多元青春故事,注重社會話題的敏感性和與時俱進的時代感,希望能夠為觀眾較為深刻的青春書寫。

青春無圈層,青春劇有圈層,想要突破圈層,永葆市場青春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EN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