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記者對話鄧艾民親屬:他是個熱心快腸的老好人

鄧艾 社會 楚天都市報 2017-06-17
楚天都市報記者對話鄧艾民親屬:他是個熱心快腸的老好人

29歲的廖鄧嬌擁著母親廖嗣紅,眼角的淚痕清晰可見。親人驟然離去,這兩個哭幹了眼淚的女人,變得更加堅強。

昨日,面對楚天都市報記者,母女倆回憶起鄧艾民生前的點點滴滴。她們說:“他就是個老好人,多年來一直都在幫助別人,哪怕素不相識。”

從小教育孩子要自食其力

在廖鄧嬌的眼裡,父親總是早出晚歸。他早年在枝江床單廠當司機,每天忙著廠裡的活;1998年下崗後,他又跑起個體客運,更忙更累了。

“小時候,爸爸跟我們交流不多,他早出晚歸的身影,是我小時候最深的記憶。”廖鄧嬌說,父親性格開朗,總是笑呵呵的。自從他跑客運班車後,經常看不到人。那時她還在讀小學,父親每週回家休息一兩天,總要督促她好好學習,帶她到江口老家看望爺爺奶奶。父親對長輩非常孝敬,一有時間就會看望老人,親自下廚給他們做飯。

廖鄧嬌參加工作後,居住在宜昌,結婚後在宜昌買了房。鄧艾民開始跑宜昌至秭歸的客運班車後,有時會到她家暫住,常常聊起自己跑車時遇到的趣事。鄧艾民經常對女兒、女婿說,一定要踏實工作,自食其力,與人為善,力所能及時一定要幫助別人。“爸爸平時老是把這些掛在嘴邊,他自己也一直是這麼做的。”廖鄧嬌說。

他是個樂於助人的好心人

“我血壓高,大哥出事前一天晚上還給我打電話,說給我買了一盒降壓茶,誰能想到發生了這樣的事……”鄧艾民的弟弟鄧艾斌說,哥哥排行老大,無論是對年逾九旬的外婆和古稀之年的父母、岳父母,還是對弟弟、妹妹和晚輩,都是照顧有加。逢年過節,他總會張羅著一大家子人的聚會。大哥離去,全家失去了主心骨。

從1984年起,鄧艾民先後跑過宜昌至秭歸、仙桃、武漢等線路的客運。33年來,他出車近萬次,事故為零。

“每次出車前,姐夫都會提前一小時到車站,檢查車輛狀況,從無例外。”鄧艾民的妻弟說,姐夫非常敬業,充滿愛心。他記得,當年他在客運公司工作時,鄧艾民連續三年被評為公司優秀駕駛員。

“大哥是個好人,心地善良,喜歡幫助別人。”鄧艾斌說,2001年冬的一天,鄧艾民從武漢開車返回宜昌,車上有個孩子沒能趕上從宜昌到長陽的班車。“那天下著大雪,大哥把孩子安頓在我家,又給孩子的父母打電話,讓他們放心。第二天一早,他親自把孩子送到車站坐上車才放心。”

外孫再也吃不到他做的飯

鄧艾民遇難後,廖嗣紅一直不敢把真相告訴家裡的老人,更不敢讓4歲的外孫知道。

“外孫從小叫老鄧為爺爺,和他感情最深,因為老鄧非常疼他,給他做好吃的飯菜。”廖嗣紅說,10日下午,她和親屬們趕到興山時,把外孫也帶上了,但告訴他說是遊玩。幾天來,大人們都以淚洗面,但只要孩子一出現,他們就強顏歡笑,“我們怕他一下接受不了。現在只有等事情處理完了,回去後再慢慢告訴他。”

廖鄧嬌回憶,自己和丈夫工作忙的時候,沒有時間照顧兒子,就請爸爸幫忙,每次孩子都玩得很開心。“爸爸只要不出車,就在家給孩子做飯,陪他做遊戲,給他講故事……”看著在房外活蹦亂跳的孩子,廖鄧嬌哽咽著說:“他再也吃不到爺爺給他做的飯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