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德國做另一種戰略選擇,是否會成功呢?

二戰時德國做另一種戰略選擇,是否會成功呢?

中央之國的形成<先秦篇> [第37節]

作者:溫駿軒 / 編輯:塵埃


長篇連載,每週更新,菜單欄可查閱目錄。下載地緣圖集在VX對話框回覆:地圖

二戰時德國做另一種戰略選擇,是否會成功呢?

如果將歐洲看成春秋諸國縱橫的舞臺,那麼那個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的蘇聯無疑就是楚國的最佳人選。而在中原搶得先機的鄭國的地緣位置則可以與德國類比。有所不同的是,歐洲並不存在周天子這樣的共主,但共同的價值觀或者階級利益,使得他們並不希望蘇聯這個異類做大。

其實無論俄國人選擇什麼樣的意識形態,東歐平原與西歐的地緣矛盾都是現實存在的。這就好象楚人的長江文化始終是與周人的黃河文化有所區別一樣。

德國之所以在最初的崛起過程中一帆風順,地緣政治方面的原因是因為西歐諸國希望它能夠將矛頭指向東歐平原,去抵禦俄國的威脅。在最初的時候,德國人似乎也準備這樣做。

不過最終他們還是選擇先避免與蘇聯人對抗,首先完成西歐的整合工作。相比於鄭國在中原的成果,德國人的整合工作要顯得更成功些。只是這種整合的結果無疑是不穩定的,特別是在歐洲以外已經存在足夠強的地緣力量,來影響歐洲的地緣格局的時候。而德國人隨之在東線發起的進攻,使他們陷入了兩線作戰,失敗也就在所難免了。

附:德國極盛時期歐洲控制區示意圖

二戰時德國做另一種戰略選擇,是否會成功呢?


鄭人的選擇和最初的德國一樣,沒能夠抵擋住核心地區的誘惑(對於德國來說是西歐,對於鄭人來說是中原),而先將那些潛在的同盟作為了對手。有所不同的是,德國從表面上完成了對歐洲的整合,併發起了對蘇聯的進攻。而鄭國並沒有能夠完成中原的整合,亦不願意與楚國發生正面對抗。

儘管做出東遷決定的鄭桓公最初的確想將江漢平原作為東遷的地點,甚至第二方案遷入南陽盆地也是為進入江漢盆地作準備。但太史伯的建議還是讓他們選擇了更為穩妥的方案,而隨之而來的就是陷入無休止的中原爭鬥當中,以至於失去了王室的支持。


二戰時德國做另一種戰略選擇,是否會成功呢?


只是你不願意去面對楚國,並不代表楚人對中原就沒有渴望。正如德國如果不主動發起對蘇聯的進攻,俄國人亦會主動向西歐擴張一樣。

在分析到楚國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楚國很快就會成為鄭國的惡夢了,在將勢力範圍覆蓋至南陽盆地之後,楚人也開始了爭霸中原的征程。而這個時候的鄭國,楚國並不會是唯一對它施加壓力的國家。正如德國人一樣,無論他們是否先向俄國人發起攻擊,四面受敵的命運已經不可避免。

鄭國的命運已經被定格了,下一個地理單元將會是河北平原。衛國會是主角,而那個遊離於春秋政治圈的燕國也將會出場。到時候我們將有機會了解黃河下游在春秋時期的走向,以及它對河北平原地緣地位的影響。

下一節再接著解讀

答網友問

網友問:但若德國選擇先與蘇聯人對抗,不是很有可能造成“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局面嗎?如果歷史可以重來,我覺得德國還是免不了失敗的命運。


答:德國如果先傾全力進攻蘇聯,成敗雖未可知,但成功率應該更高些。鷸蚌相爭,漁翁固然可以得利,但如果鷸在漁翁有所行動之前,已經吃掉了蚌,結果就不一樣了。

從歐洲人的角度來看,德國人只是內部矛盾,如果XTL的野心不是那麼大的話,他們倒是很願意讓德國去衝擊一下俄國的(戰後德國又那迅速回歸歐洲的行列了)。

當然,德國要想一口吃掉俄國也是很困難的,但最起碼可以藉此消化掉部分德國與俄國中間的緩衝國。而歐洲的那些老大帝國們(包括美國),在俄國的威脅尚存時,並不願意和德國翻臉,畢竟德國人是在為整個歐洲而戰鬥。有時候被當成槍使也未必是件壞事,能者多勞和多勞多得之間很多時候是呈因果關係的。就像美國人現在總是衝鋒在前一樣,誰又能說他所得到的就比那些跟在後面的歐洲國家少呢?



網友問:據我有限的歷史知識,應該是德國還未準備與蘇聯或是與英法作戰前,英法向德國宣戰了。如果英法不向德國宣戰,安知德國下一個目標不是蘇聯?而英法就急著動手。


答:英法對德宣戰是因為德國入侵了波蘭,而之前英法已經對波蘭作出了安全承諾,如果德國入侵波蘭就對德宣戰。當然,在很多朋友看來,一個國家只要努力就可以成為規則的制定者,並擁有不受限制的更改權。(比如對中國現在的期許)。

但在絕大部分的時候,政治家們還是需要同盟的。而既然是一個團隊,就需要有一定的規則,而這個規則起碼需要得到表面的尊重。因此英法對德宣戰並沒有什麼好奇怪的。

只不是在英法看來,波蘭註定是一個犧牲品的角色,因為如果他不被德國佔領(實際是被德蘇瓜分),德國人就不可能直接面對俄國人,也就無從為歐洲解決GC主義的幽靈了。因此從從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直到1940年5月10日,英法才正式和德國開戰。之間整個西線實際上是在一種“假戰”的狀態。英法兩國還在寄希望於德國人對俄宣戰。

問題是德國人在1940年4月9日開始進攻北歐(丹麥、挪威),任何一個軍事家都看得出,這實際上是在對法國展開C型包圍。歐洲人可以認為德國最終還是會和俄國開戰的,但德國人更願意先整合好歐洲之後再去解決東歐平原。這使得英法聯軍在退出歐洲大陸之後,不得不尋求美國的幫助,並與他們的天敵——俄國結成暫時的同盟,以獲得重返歐洲大陸的機會。

如果德國人最初的主攻方向是俄國,而選擇的時間又是在夏季剛剛到來的時候的話,那麼德國人以閃電戰的形式迅速佔領東歐平原的。在德國人全力整合歐洲的時候,他們實際上已經證明了自己有這樣的能力。

當然,最終德國人還是會和英法以及美國開戰的。這是因為無論是法國,還是美英聯盟,都不願意看到一個有能力整合東、西歐的德國出現,就象當年拿破崙做類似嘗試時,也同樣受到了相同的待遇一樣。

問題是如果德國佔據了東歐平原,並將俄國人的主力逼入烏拉爾山脈——裡海以東時,德國人基本就可以轉而對付西歐了。而德國人整合東歐平原為我所用的難度,並不會高於他們在歐洲所遇到的困難(誠如我們所看到的那樣,新生的蘇維埃並非鐵板一塊,有很多民族樂於看到德國人以解放者的身份出現)。

西伯利亞固然能夠為俄國人提供廣闊的戰略縱深,但這一切都是在他們能夠保有東歐平原的前提下,如果失去了東歐,只剩下西伯利亞和中亞的俄國就是一個沒有頭的巨人一樣,毫無反抗能力可言。更何況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人從東面進入西伯利亞幾乎是必然的。這事實上有機會讓歐亞大陸的兩個邊緣地區(日本控制下的部分中國,以及德國控制下的部分歐洲)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同盟。

希望坐收漁人之利的英法——美聯盟,固然還可以讓德國人陷入兩線作戰的境地。西線的格局仍然發生大的變化,法國人的抵抗可能會更加長久些,但英吉利海峽最終仍會成為雙方的戰略分割線。

而在東線,通過印度——中亞向已經被德國佔據的東歐平原發動攻勢是唯一的方案。只不過德國人這次並不需要再為東線投入過多的力量了。

最終的結局很有可能是雙方達成和解。德國成為了東歐平原的新主人,並且讓法國退出那些爭議地區。冷戰以另外一種形勢爆發,而對抗雙方的勢力範圍與真實歷史中的情況並無多大差別,或者說地緣對抗的實質並沒有發生改變。只不過德國不再被分割為東西兩部分,並且“東方”陣營的主導者是德國人而不是俄國人。

上面這些只是一種假設,或者說是提供一種思路罷了。如果有朋友有幸能夠進入時光隧道回到那個年代,並且能夠象電視劇中常見的那樣無視語言障礙,而且還能無比幸運的影響決策層。那麼不妨照著這個方案試著去勸一下XTL,看看有沒有辦法改變歷史的進程(通常在影視劇裡都會有美女相助,只是。。。。XTL有女兒嗎?也許埃娃是一個選項)。

需要注意的還有兩點,你在勸說XTL改變戰略方案的時候,不妨再提醒他一下,儘管猶太人有時候顯得不那麼可愛,但種族滅絕並不是一個好的方案,尤其是當你想成為世界的主人時。另外就是,直接攻取波蘭,迫使英法宣戰並不是最好的選擇。如果他肯研究一下中國歷史的話,“假途伐虢”的做法會讓更容易為德國贏得時間。



網友問:“假途滅虢”的路上好像只有一個虞國擋道,地緣的封閉性斷絕了其他大國截斷晉國大軍歸路的可能性。小小的虞國根本不足斷絕晉國大軍的歸路,晉國之所以要“假途滅虢”而不先滅虞國再滅虢國,個人認為只是為了降低虢虞兩國結盟後帶了的難度的增加。顯然波蘭和德國的地理位置並不具備“假途滅虢”地緣特徵。


:呵呵!這個方案的主要目的並不在於滅掉波蘭,而是在於穩住英法聯盟,以為德國人攻下東歐平原爭取時間。當然,如果德國人最終攻下了東歐平原,英法聯盟與德國翻臉也是必然的。

其實對於德國人最大的風險在於,如果他與俄國人糾纏在莫斯科及斯大林格勒的時候,英法聯盟來抄德國人的後路怎麼辦。如果要達成這個戰略上的目的,還需要很多因素的共同努力。不過考慮到德國人的效率,已及英法兩國最初養虎以禦敵的態度,德國人成功的機率還是很高的。

其實德國人在進攻法國時,東線的威脅同樣存在。德國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他必須冒這個風險,拉一個打一個是必須的。無非是先拉哪一個而已。按照真實歷史的進程,德國人做的不錯。這一方面是《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這個表面工作做的好,另一方面則是德國人的效率和實力超出了當時人的想象。

實際上斯大林並非沒有想過德國在西線陷入持久戰之後抄德國人的後路,只是來不及做準備罷了。並且在他正在準備主動出擊的時候,德國人已經返過頭來進攻東線了。

問題並不在於德國人的戰術是否得當,而是在於德國的第一步戰略目標完成之後,會面臨什麼樣的地緣形勢。當德國人傾力整合好歐洲時,他們會發現,英吉利海峽的對面是更為強大的海洋帝國。這最終讓他不得不面對海洋帝國與大陸帝國的雙重壓力。

如果反過來做,在海洋帝國還未做好準備的時候,迅速佔據東歐平原。那麼烏拉爾山——裡海的東面,並沒有足夠的力量來威協東線。也就是說,儘管德國人還是會陷入兩線作戰的境地。但同盟國在東線已經不可能依靠俄國來牽制德國的主要力量了。



網友問:英國對德國統一西歐怎麼可能是可戰可和的態度呢?


網友問:因為波蘭可作為對抗蘇聯的緩衝。從意識形態上說,波蘭才是對抗蘇聯的“天子”。有波蘭在,德國就無須在東部部署大量的兵力,蘇、德關係緩和,那麼英、美是赤膊上陣與德國刺刀見紅呢,還是先讓蘇、德打起來爭取蘇援或者德援呢?

波蘭就成了四方叫勁的場所。這實際上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

至於波蘭的威脅,就如同美國支持阿富汗攻擊伊朗一樣可笑。

德國在戰爭初期對蘇聯取以守勢,同漢初對匈奴稱臣,而對南方用兵;大唐對突厥稱臣,而先取中原一樣,都是先易後難,先整合地緣內部的力量,再向外擴張的戰略。


答:波蘭對抗蘇聯比波蘭對抗德國更不可能,無非是選擇倒向哪一邊罷了。如果沒有海洋國家的干涉,德國先取歐洲的策略無疑是正確的,就象漢唐先整合中原再征服邊緣地區那樣。

問題是征服了歐洲並不等於征服了世界,相反,德國人要全面面對美——英聯盟的威脅。正如大家都覺得德國人面對蘇聯時戰線過長一樣,佔領了歐洲的德國人在西線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漢唐時,中央之國的東部沿海地區就面臨鴉片戰爭以後的形勢,兩大帝國還有可能向西、北方面滲入嗎?(即使是明末的海洋形勢,也會牽扯帝國大量的精力)。

就德國所處有地緣位置來說,其實本來就是一個險地。無非是兩害相權取其輕吧。相比於德國人無法征服的海洋帝國來說,先獲取東歐平原,再利用大陸的優勢在西線與英——法——美聯盟持久對抗更容易些。當然如果德國人一定要征服整個歐洲大陸,並佔據英倫三島,可能還是會功虧一簣,土地是需要消化的。

今天所做的是純粹地緣上的推論,真的要做,要考慮的因素會有很多,並且我也不希望XTL能夠真的完成這一目標。畢竟在現代社會,有些底線是不能碰的。


- END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