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哈頓計劃”讓美國擁有了原子彈,也極大地加速了日本的投降,其本身說白了就是一項宏大的科研工程。然而,曼哈頓工程被稱為“奇蹟”並非過譽,相比於計劃本身,其保密工作才是真正的厲害之處。要知道,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德國對核武器的研究一直領先於美國,正是美國密不透風的保密工作扭轉了一切。

曼哈頓計劃為何被贊奇蹟?54萬人的龐大工程,德間諜一無所知

二戰時期德軍間諜有多強悍?我們不妨舉幾個具體例子:首先,說慣了德語的人再學俄語,其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就跟日本人說英語聽起來很奇怪一樣。然而,德國間諜卻能夠把俄語練得十分標準,甚至連資深的語言專家都聽不出破綻。德國人在二戰時便把蘇軍官兵摸了個清楚透徹,後者的習慣、性格等都有樣學樣。令人髮指的是,德軍連蘇軍的勳章都仿製得以假亂真,反而因此出了岔子。

原來,二戰爆發後,蘇聯大片土地淪陷,工業生產能力遭到沉重打擊,勳章的製作工藝直線下降;而德國人卻並不瞭解這點,當精美的勳章出現在一堆粗製濫造的裡面,自然顯得格外刺眼。據說蘇聯內務部工作人員專門抓那些戴著精緻勳章的人,“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從這些例子中我們不難看出,德國人一貫的嚴謹讓反間諜工作變得十分困難。況且曼哈頓工程是一個直接動員了十餘萬人、前後有近54萬人涉及其中的龐大工程,想讓它隱蔽到和不存在一樣,這幾乎是難以做到的。然而,愛嘮叨的美國人卻做到了。

曼哈頓計劃為何被贊奇蹟?54萬人的龐大工程,德間諜一無所知

“曼哈頓工程”的運作是分散在田納西州、新墨西哥以及華盛頓等地祕密進行的,計劃的每一個環節都被細緻拆分,最大程度上達到“盲人摸象”的效果。即便如此,每一個參與工程的工作人員身份都要受到嚴密的審查。連愛因斯坦都沒能親自參與該計劃,有一種說法便是他德國人且擁有瑞士國籍的身份令美國政府感到擔憂。

最初,奧本海默低估了工程的難度,認為只需要帶著6名專家和100多名科研人員便可完成該計劃。然而到了1945年時,他的核心團隊已經變成了由10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頂級科學家、2000多名文職研究人員和3000多名軍事人員組成的龐大群體了。這個團隊中不乏諾獎得主,科研人員沒有博士學位似乎都要低人一等。它可以被視為人類歷史上陣容最豪華的科研團隊了,為了這個團隊的保密工作,美國政府和軍方可謂是煞費苦心。

曼哈頓計劃為何被贊奇蹟?54萬人的龐大工程,德間諜一無所知

根據資料,每一位科學家都遭到了嚴密的監視,即便是對整個計劃並不知情的年輕工作者們也被嚴格訓練以做到用暗語交談;每一份文件的收發都要經過審查,甚至連掉落在辦公室裡的衛生紙都需專人處理。據統計,在整個計劃的過程中,有超過2000個職員因口風不嚴而受到處理,被剔除出曼哈頓計劃的工作人員並不是“打回原處”,而是有人負責善後處理。美國方面為此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體系,將所有因素與曼哈頓計劃隔離開來,以防止它們對計劃產生任何一點負面影響。

客觀地講,曼哈頓計劃的科研團隊確實是好用,可以說是攻無不克,但組建時也非常困難。美國政府在制定計劃時,對每一名目標的科學家都做了編號,掩蓋他們的行程,實則招募他們暗中為計劃工作。為了得到部分人才,美國也不惜用盡關係達成目的。例如,正是在英國情報機構的幫助下,他們才把世界著名的原子物理學家玻爾從丹麥營救出來,化名貝克祕密為美國服務了2年。

曼哈頓計劃為何被贊奇蹟?54萬人的龐大工程,德間諜一無所知

在緊鑼密鼓地做著研究的同時,美國也在不斷對敵人“示弱”:當德國科學家來美交流時,美國人故意裝傻,這讓驕傲的德國人十分得意。德國科學家一直認為美國對相關領域的研究只是出於入門階段,更別說製造核武器了;前者甚至揚言,想要獲得更大的發展,美國人只能跟在德國後邊撈現成。

美國情報系統的密不透風是保障曼哈頓計劃完美進行的中流砥柱,而盟友們情報機構的輔助作用則不容小覷。不僅僅是德國科學家,任何對相關內容展露興趣的人都會遭到美國方面的懷疑。例如,英國物理學家阿蘭曾先後3次借學術交流名義到美國打探核物理研究的進展,這引起美國情報部門的高度懷疑。當被告知情況後,英國有關部門立刻對其進行審查,結果發現,這位科學家曾向前蘇聯方面提供過鈾標本和美國方面研製的進展情況。英國當局立刻將其逮捕並判以重刑。

曼哈頓計劃為何被贊奇蹟?54萬人的龐大工程,德間諜一無所知

二戰期間,德軍向美國派遣的間諜數量之多難以統計,德國間諜能力之強,我們不必贅述。然而,巔峰時近53.9萬人涉及其中的龐大計劃居然沒有被德國人打探到一點,這實在是二戰中的一大奇蹟了。有一個數字值得我們參考:“曼哈頓工程工作區”有約15萬職員,其中不乏許多世界頂尖科學家、學界權威和重要的軍方官員,然而,這15萬人裡卻只有12人知道計劃的全部內容,即便如此,這也絲毫沒有影響計劃的進行,手段不可謂不高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