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歲蔡依林堅持不會為了結婚而結婚,但國內爸媽可沒有這種耐心

大眾汽車 港臺娛樂 娛樂 GET資訊 2019-02-13

38歲的蔡依林繼續保持單身,成了被外界催婚的公眾人物之一。她近日受訪時,分享對結婚的看法,“千萬不要為了結婚而結婚”,引起廣大粉絲的共鳴。

被問到一個題目,“對那些被催婚的女星說一句最想說的話。”她語氣堅定回答:“一定要找到自己最喜歡的,大眾說的什麼都是屁,千萬不要為了結婚而結婚,別管他們,好嗎?”

儘管年輕人對這樣的叔叔阿姨充滿了恐懼,但是一回家一拜年還是免不了“靈魂拷問”。

說到催婚,其實也不難理解,隨著女性獨立能力的提高,結婚生育的年齡越來越晚,身邊的80後、90後單身貴族閨蜜不少,時常和他們聊天,感覺他們除了來自家裡給的壓力外,自己還蠻享受這種單身、無牽無掛的生活。

未婚人口的增加對日本的生育率也產生了一定影響。


38歲蔡依林堅持不會為了結婚而結婚,但國內爸媽可沒有這種耐心


日本有縣政府建立官方相親中心,並使用人工智能為適婚單身青年匹配合適的對象,政府更是將婚嫁視為“國家大事”。

據統計,日本全國女性的平均生育率為1.43。而中國也面臨人口快速下降的問題,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口出生率卻和發達國家一樣,這其實可以變相地說中國正在向發達國家靠攏,很多發達國家為提升出生率做的種種措施,比如二胎政策、上學免費、醫療免費等等,這些中國也在做。

在父母和子女的催婚對戰之中,“年齡”是個微妙的詞彙。

因為爸媽眼中必須趕緊嫁出去的24、25歲,早已被孩子更新為29、30歲甚至更遲。

父母口中“孩子已能打醬油”的26歲,在子女看來,或許只是“可以開始考慮結婚”這件事的開端。

以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齡為例,在上世紀80年代,“女大當嫁”的年齡是22歲;而在2010年,女性的初婚年齡平均升至24歲;至於現在,根據國家原衛生計生委在2017年組織實施的全國生育狀況抽樣調查顯示,2016年時,中國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齡已經超過26歲。這意味著,在90後子女從出生到步入奔三人群的這二十多年裡,中國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齡推遲了4歲。

從幾次人口生育高峰來看,對於80後和一部分90後的父母來說,可能是到了期盼孫子孫女的年齡了。

自從1982年計劃生育被定為基本國策,中國全面進入“一孩時代”。這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有許多都主動請纓幫子女帶娃。

根據北京大學“2011年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CHARLS)”的數據,城鎮有48.0%的父母有過隔代撫養,農村的比例為42.7%。

以剛剛邁入30歲的1989年女生為例,假設她的母親按照平均的生育年齡(1989年女性初育年齡為23.7歲)生下了她,那麼2019年時她的母親的年齡是54歲,還有一年就要退休了。

在催婚時,最令父母奇怪的是,為什麼自己都急死了,孩子一點都不著急,還老說自己的周圍人裡沒結婚的很多。

父母遠離子女的生活圈子,在催婚的時候,經常拿來與孩子對比的,往往都是身邊的例子。

在催婚問題上,“別人家的孩子”又出現了。

爸媽當然知道讀書的重要,這麼說也常是氣話,但是這麼說其實也是有理論依據的。


38歲蔡依林堅持不會為了結婚而結婚,但國內爸媽可沒有這種耐心


根據楊克文和李光勤發表在《人口學刊》上的《教育獲得對初婚年齡的影響研究》一文,教育對居民初婚年齡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受教育程度每增加一年,居民初婚年齡就會上升0.11年。也有研究顯示,上世紀末開始的高校擴招對中國人的初婚推遲現象有很強的影響。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也反映出了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結婚越晚的情況。

還有一類常見催婚話術,是埋怨子女找對象太挑剔:“別眼高手低的,我看這個就不錯”的表述排名第六;還有父母覺得談戀愛不能談一輩子,差不多合適就應該結婚,認為“感情這種事可以慢慢培養的”(排名第五)。然而,有的時候可能並不是子女不給力,而是因為婚戀市場上開始出現條件與結果倒掛的現象。

一次次溝通無效之後,漸漸進入放棄溝通的狀態,甚至可能進入誤解的死循環,撕裂團聚的氣氛。

很多人常常以此得出“女生學歷越高越嫁不出去”的結論,但這也忽略了對很多高學歷女性而言,她們對婚姻的期望和要求往往更高,獨立生活的能力也更強,不願將就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這樣一句句看下來,不得不承認許多催婚語錄也有一定的事實基礎。但是,父母與子女雙方如果始終站在自己的生活場景裡對話,很難說服彼此。

當催婚對話催出了隔閡,即使一方放下戒備進行溝通,也可能遇到防禦式傾聽。

【免責聲明】如發現圖片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信息我們將及時處理。本站內除標註原創,文內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