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魚海棠》的致命傷不是“瑪麗蘇”,而是“沒戲”

原創首發於“澎湃新聞”


《大魚海棠》的致命傷不是“瑪麗蘇”,而是“沒戲”


《大魚海棠》上映以來,對劇情吐槽最多的主要集中在女主角椿為了鯤背叛至親和族人的瑪麗蘇人設,以及椿與鯤不太奏效的跨物種戀愛上。

其實跨物種本身沒太大問題,經典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和周星馳導演的《美人魚》也跨物種,也不顧一切。可是在這些故事中,在男女雙方一見鍾情的時候,非人的一方都是以人的外表進行偽裝的,非人的身份則是橫亙在他們中間的最大障礙,這些愛情之所以可歌可泣,就是因為他們排除萬難也要清除障礙和對方在一起,他們都為了獲得愛而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犧牲。

而在《大魚海棠》中,影片一開始,老年椿就對她所屬的世界做出一番說明,生長在海底世界的他們,不是神也不是人,而是“其他人”。既然都是人,那說明椿和鯤並非“跨物種”,充其量只能算是“跨國籍”。可怪異就怪異在明明都是人,在故事的結尾之前,鯤和椿都是以兩個物種的形態出現的,尤其兩人第一次相遇的時候,變形為紅色海豚的少女愛上美少年尚能理解,可美少年愛上一條海豚這就有些詭異了。


《大魚海棠》的致命傷不是“瑪麗蘇”,而是“沒戲”


鯤與椿之間最大的難題並非跨越物種,而是跨越生死,作為一條魚存在的鯤,本質上是個死人。椿的任務其實是“使鯤復活”而非“讓鯤恢復人形”,雖然在這部片子中,這兩件事是同一件事。

那麼問題來了,主創從給影片起名字到宣傳上,都太過強調“魚”,把大眾對“跨物種戀愛”的期待抬得太高,其實以故事的設定,這不過就是另外一個版本的《人鬼情未了》,或者可以叫《人鬼單相思》,因為作為魚的鯤只會賣萌,更多是作為寵物一般的存在。


《大魚海棠》的致命傷不是“瑪麗蘇”,而是“沒戲”


目前的最大槽點還是集中在椿的瑪麗蘇人設上。但當椿決定拯救鯤時,剛過成年禮,相當於一個十幾歲的少女,十幾歲的少女為愛私奔、殉情、眾叛親離的故事,難道我們在社會新聞和虛構作品中讀得還少嗎?真正讓人感到彆扭的地方,不是一個孩子會做出這樣的行為,而是即便這個孩子已經成熟得垂垂老矣,她對自己造成的致命性破壞沒有任何悔意。

這個故事是以老年椿的視角進行回溯的,從影片伊始,就有一個代表老年椿的滄桑女聲作為旁白貫穿全片,觀眾感到故事的違和,最主要是這個故事是從老年椿口中說出來的。

因為這部影片的旁白不只是旁白,而且還包含主人公的獨白和心理活動,所以編劇編寫旁白的時候,是得把它當成人物臺詞那樣去寫的,得符合該人物的性別、年齡、身份,即便老年椿的形象自始至終都沒以畫面的形式在銀幕上出現過,編劇還是得把旁白當成是一個老年女性,進行角色上的塑造。至於變為凡人的椿為什麼不會失憶、復活的鯤還是否記得他們的過往,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故事的結局他們在一起了。

但在一部以畫面取勝的影片中,旁白的使用是個巨大的失敗。主創並不擅長用畫面來展現一個全新世界的架構,只能依靠旁白來對這個世界裡的架構和人物分工進行補充說明。哪怕是拍給孩子看的動畫,《頭腦特工隊》中可有出現過任何旁白用以區別現實和幻想?


《大魚海棠》的致命傷不是“瑪麗蘇”,而是“沒戲”


觀眾對於這個故事裡的世界的認知,不是來自於畫面,而是來自於影片伊始旁白的講解——她所處的世界,天空連接著人類世界的海底,人類死了之後,靈魂會變成魚進入他們的世界。這個複雜的設置頗具野心,甚至顛覆了神話傳說和宗教典籍,也超越了主創的想像力。

從視覺效果上看,這個“掌管著死人靈魂的其他人世界”和人類的世界並無太大區別,有四季更替,有生老病死,有柴米油鹽,也有商業交易。但人類社會中,交易往往有積累財富的明確目的,在這個世界裡,靈婆每次和人談條件,都要求別人折壽或留下身體器官,這實在看不出來她的目的是什麼。


《大魚海棠》的致命傷不是“瑪麗蘇”,而是“沒戲”


給主創提個小建議:這裡的交易也可以用視覺化的效果加以改善。每當靈婆與他人進行交易時,交換條件都可以化作具體的實物讓靈婆加以收藏。比如把一半的壽命化成一枚硬幣,把眼睛變成一顆寶石,久而久之,靈婆便有了個巨大的寶庫。能用畫面展示出靈婆豐富的庫存,想必也是頗為震撼且有衝擊力的。

遺憾的是,主創不但不懂得用畫面來構造全新的世界和世界觀,甚至不懂得如何用畫面來刻畫人物及其心理活動。當椿決定去拯救鯤的時候,我看不到她眼神裡溢出來的興奮,也看不出她為拯救鯤做出什麼努力,依然只能依靠旁白乾巴巴的一句“我知道這是我生命的轉折點”。

湫反而才是成就這段關係的決定性因素——從椿決定救鯤,到鯤被椿的母親丟棄,都是湫在幫她善後,湫為了殺雙頭蛇,自己還差點丟了性命。因為這個萬能備胎,椿活得太輕鬆,為鯤一直在做付出和犧牲的,是湫,不是她。也難怪她最後鬧得眾叛親離,觀眾不但絲毫不感動,還覺得她活該。

而且主創既然要把湫刻畫成一個高大全的形象,那就乾脆更高更大更全一點,存在感再高點,不然怎麼反襯出他被椿拒絕時的悲壯效果?


《大魚海棠》的致命傷不是“瑪麗蘇”,而是“沒戲”

如果讓我用一個詞來總結《大魚海棠》的致命傷,不是“瑪麗蘇”,而是“沒戲”。

每個人的行動都基於自己的道德空想上,不是與他人互動後、對他人進行了解後所做的決定。人物之間沒有互動就沒有複雜的戲劇矛盾,而沒有戲,畫面再美也是靜態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