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否?今年大亞灣計劃投資45.9億元推進206宗城建項目

初夏的大亞灣,天藍海碧。從澳頭港回望,一邊是氣勢恢宏的石化區和惠州港,呈繁忙興盛之勢;一邊是林立的高樓勾勒出新的城市天際線,展欣欣向榮之態。這座佔位粵港澳大灣區核心要地以及深圳東進戰略橋頭堡的濱海新城,隨著惠州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正迎來騰飛之勢!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牢固樹立機遇意識、進取意識、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切實把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重點工作,與貫徹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緊密結合起來,在推進大灣區建設中體現大亞灣擔當、大亞灣作為。”大亞灣區委、區管委會正緊跟中央、省、市的部署,聲音鏗鏘有力,步伐堅實穩健。

期待否?今年大亞灣計劃投資45.9億元推進206宗城建項目

大亞灣中心區。


期待否?今年大亞灣計劃投資45.9億元推進206宗城建項目

大亞灣石化區。


期待否?今年大亞灣計劃投資45.9億元推進206宗城建項目

大亞灣紅樹林公園。


期待否?今年大亞灣計劃投資45.9億元推進206宗城建項目

大亞灣中心區。


期待否?今年大亞灣計劃投資45.9億元推進206宗城建項目

大亞灣惠民廣場。

優勢顯現

區位及產業優勢已嶄露頭角

“惠州大亞灣、巽寮灣和雙月灣所圍合的區域。是唯一的一個既可以替代海南,又可以佔據深圳東移和粵港澳大灣區紅利的地方。”熟知大亞灣的經濟分析專家們如是感慨,大亞灣和深圳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如都積極地吸納著世界各地的高端人才和鉅額投資、都屬於初具世界級灣區規模的粵港澳大灣區、都是前景無限的沿海開放城市。

“區位優勢的明顯毋容置疑。大亞灣既處於珠三角核心區,又處於沿海經濟帶,毗領港深,區位得天獨厚,產業基礎紮實,這為我們更好融入開放合作大格局,實現協同發展、共同繁榮創造了良好條件。”大亞灣區管委會的有關負責人如是介紹。

的確如此,作為距離深圳最近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大亞灣在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和深圳東進戰略的帶動下,城市的綜合實力正迅速飆升。廈深高鐵的啟用,深圳南坪快速三期、惠深沿海高速等高速道路與市政道路的相接,大亞灣與深圳的空間距離和心理距離日漸縮小,打造億噸大港的惠州港,多條軌道交通的建設日益完善,在大亞灣與深圳、香港之間構建“1小時經濟生活圈”的宏願正在快速地趨近實現。

與此同時,隨著今年產業發展的快速前進,大亞灣的各項及指標也漸入佳境:201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85.7億元,增長18.3%;規上工業總產值2267.7億元,增長41.7%;規上工業增加值633億元,增長23.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2億元,增長15.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1億元,增長15.1%;稅收總額(含海關代徵稅)465.2億元,增長41.3%;進出口總額258億元,增長21.2%;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萬元,增長11.3%……

搶抓機遇

加快互通互聯爭當全省“一核一帶一區”功能區引領者

機遇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對於大亞灣而言,粵港澳大灣區良好的機遇,良好的發展條件擺在面前,如何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積極融入大灣區交通一體化佈局?怎樣推動科技創新協同合作,聯合大灣區科技力量強化核心技術攻關?怎樣對標廣深港澳等先進城市,推動城市品質內涵提升?怎樣“量體裁衣”,爭當全省“一核一帶一區”功能區的“引領者”?

當前,大亞灣區正不斷提出自問、釐清思路,意欲乘勢而上,實現新發展。

繼續做強做大產業規模。大亞灣提出,在加快現有石化園區產業的升級的同時,全力推動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綜合體項目報批等工作,爭取輕型項目年底開工建設;推動出光潤滑油、宇新順酐、萊佛士製藥等項目儘快開工;充分發揮大項目、大企業的帶動效應,加快發展高端化學品、聚酯新材料和生物材料,做精做深產業鏈。按照“南填、北拓、中優化”思路,優化拓展發展空間,聯合惠東縣加快推進白花新材料產業園建設。

提升石化區綜合管理。推進歐德公用液體碼頭、中海殼牌東聯碼頭擴建、埃克森美孚液體化工碼頭及重件碼頭、石化區海堤加固升級、公用管廊、航道清淤、汙水管網等工程,進一步完善園區公用配套。謀劃建設具有國際水平的石化技術研發中心。推動“智慧園區”建設,打造安全、環保、應急、能源、交通一體化智能管理系統。加快石化區入園管理服務大廳建設,加快西門樓改造升級,完善石化區封閉式管理。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提升安全環保應急反恐處置能力。

為培育壯大新動能新增長極,大亞灣提出高標準編制石化區、惠州港區、西部綜合產業區產業規劃和規劃環評,編制中韓產業園(化工及海港保稅區)產業規劃,發揮規劃引領作用,推動產業優化升級。

通過深入開展項目建設攻堅年活動發展壯大實體經濟,加快123宗重點項目建設,年度完成投資136.4億元,這是大亞灣今年提出的目標。如推動光弘二期生產基地項目儘快投產。加快推進東風本田一體化三期、泰德、美好創億、荃灣港區5萬噸級石化碼頭工程等項目建設。深入開展招商選資促進年活動,推進招商機制改革,按照“引進一個,帶動一片”思路,實施高質量精準招商,認真謀劃儲備一批補齊價值鏈高端和產業鏈核心環節、拉動技術進步的優質項目。推進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推動黃金海岸公共泳場二期工程建設,謀劃建設“大亞灣—稔平半島”濱海旅遊產業帶。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深入落實省、市實體經濟“十條”、外資“十條”和市民營經濟“十條”,梳理摸清現有企業物流等成本結構,出臺一批惠企政策措施,切實降低企業營商成本,形成各類企業梯次發展格局。

與此同時,大亞灣區發力集聚創新動能。在完善高企培育庫建設,建立高企培育全流程服務體系,落實高企稅收、財政補貼、費用加計扣除等研發資助政策,年內爭取高企突破100家。加快建設惠州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大亞灣片區及西南片區創新平臺,積極參與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推動敏華中國總部、科達利研發中心、慧聰集團總部等項目簽約落戶,加快培育壯大智能製造、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產業新業態。大力打造高端新型研發機構,推進惠州學院大亞灣化工研究院運營,完善北京化工大學惠州產學研基地建設。

精準發力

推動形成更高層次、更高水平開放發展新格局

根據中央和省市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的總體部署,大亞灣將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加強與其他地區在規劃佈局、產業發展、創新創業、資源利用、環境保護、公共服務等方面交流合作,不斷夯實基礎,做強長板,加快發展特色合作平臺,主動擔當、精準發力,推動形成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開放發展新格局,高質量建設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基地,努力爭當惠州建設國內一流城市重要支撐區。

對於如何著力提升城市能級,大亞灣提出要強化規劃引領和要素保障。推動“多規合一”,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做好塘橫—小桂、霞湧等片區規劃,提高要素配置和利用效率,按照“用好增量、盤活存量、提高質量”的思路,統籌開展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多渠道優化建設用地空間佈局。堅持存量挖潛,通過完善控規、精準招商、“標準化供地”等措施推進批而未供“去庫存”專項行動和低效用地處置工作。

為優化城市配套管理,今年大亞灣區實施城建計劃206宗,年度計劃投資45.9億元。大規模推進路網互聯互通,積極推進與深圳軌道交通的銜接,以及與深圳、惠城、惠陽等周邊區域高快速路、城市幹道的對接,高標準推進龍海一路、龍海三路、龍山一路、龍山三路、龍盛四路等重要市政道路建設,建設更加高效的交通體系。用好“三舊”改造政策,以“繡花功夫”改造升級老舊社區、城中村,加快推進城鄉接合部綜合整治。持續加大“兩違”和“未批先建”整治力度,確保零增長。推動環衛一體化改革,整合環衛力量,“一把掃帚掃到底”,實現城市保潔一家管、全覆蓋。實施城鄉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形成一體高效的行政執法體系,消除城鄉建設管理盲區。

緊跟智慧城市建設步伐,大亞灣以信息網絡為基礎,建設管理高效、互聯融合的新型城市,升級“智慧城管”,加快城鄉管理資源網格化整合。推進“智慧環保”,實現環境違法行為及時發現、有效取證、依法解決。優化“智慧警務”,升級改造視頻和卡口監控系統,開展“智感安防區”試點,提升打擊防範、應急處置、服務群眾的智能化水平。發展“智慧交通”,完成智能指揮中心建設,新建優化一批交通信號燈和交通視頻(卡口)監控,完善交通安全智能化監管,推進重點營運車輛監管平臺系統建設。

相關鏈接

對接大灣區

打造“一核三區三廊道”建一流城市休閒目的地

早春二月,《惠州大亞灣(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18-2035)》徵求意見稿出臺,大亞灣將立足粵港澳大灣區,著力打造一核(黃金海岸濱海旅遊發展核)、三區(山地康養片區、海洋觀光片區、城鄉休閒片區)、三廊道(山海風情廊道、城鄉風情廊道、海洋風情廊道)的大灣區一流城市休閒目的地。

探索“產城人文旅”融合的全域旅遊

大亞灣西接深圳,與香港隔海相望,交通優勢明顯。近海擁有近百個千姿百態的島嶼,呈彎月狀分佈,被譽為“海上小桂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大亞灣生態環境得天獨厚。

未來數年間,大亞灣將探索以“產城人文旅”融合為特色的大亞灣全域旅遊落地路徑。為打造立足粵港澳大灣區、輻射全中國、走進“一帶一路”的國際一流灣區旅遊精品城市,該區藉助“一帶一路”、鄉村振興、全域旅遊等戰略機遇,通過“借船出海”“東拓西聯”“融合發展”等升級策略,著力打造一核、三區、三廊道,逐步將大亞灣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海洋旅遊目的地、國內一流的綠色康養目的地、大灣區一流的城市休閒目的地。

根據《規劃》,到2020年,大亞灣區將圍繞全域旅遊示範創建工作,打造全域旅遊目的地體系;到2025年,基本建成與國際通行標準全面接軌的優質旅遊服務體系;到2035年,把旅遊業培育為“富民強區”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東昇村打造成海上田園綜合體 媽廟村打造客家僑鄉建築博物館

大亞灣區將通過向海發展、環山開發、鄉村振興、城市升級等空間格局,致力打造全域旅遊目的地體系。

大亞灣區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黃金海岸已是珠三角周邊城市居民休閒度假的首選之一。未來,大亞灣區將重拳打造黃金海岸旅遊度假區,將其建設成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以及粵港澳大灣區濱海旅居首選目的地。同時,充分利用沿海資源,將小桂灣、澳頭港、霞湧港、黃金海岸、小徑灣打造成高水平百里海岸風景線。到2020年底建成10家星級“海上人家”。

在環山開發方面,要高起點打造環筆架山生態文化旅遊新城,另一方面也要規劃建設環鐵爐嶂生態休閒走廊,使其成為深莞惠城市休閒後花園。

在鄉村振興方面,大亞灣區將結合村莊所在位置以及現有條件,將東昇村打造成宜居、宜業、宜遊的國家級海上田園綜合體;霞湧新村打造成極具文化藝術內涵和濱海景觀風情的嶺南最美民宿村;媽廟村打造成中外合壁、古今融合的客家僑鄉建築博物館;通過景區帶村、連片開發的方式,將園嶺崗村打造成健康養生鄉村公園;將格木洞村打造成交通帶動、生態依託的濱湖休閒美食聚落。到2020年底建成20個星級農家樂。

20個專項行動創建省全域旅遊示範區

為確保2020年大亞灣成功創建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由區創建領導小組牽頭,啟動大亞灣創建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兩年衝刺行動(2019-2020年),系統開展20個專項行動。

與此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入社會資本,採取“政府主導、企業主體,成熟一批、建設一批”的落地思路,逐步打造一批重大旅遊項目、重點旅遊項目和一般旅遊項目。

來源| 惠州日報

轉載旨在分享信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