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歲赴美深造,不到2年拿到賓州大學博士學位!記錄至今無人能破!

大學 賓夕法尼亞大學 西安交大 同濟大學 陶瓷 西安交通大學招生辦 2018-11-28

風雲成就英雄,時代締造傳奇。2007年,一個普通的年份,對西安交通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姚熹來說,卻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這年初春,姚熹院士因其卓越成就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這是工程領域專家的最高專業榮譽之一!

美國工程院院士的評選歷來嚴格,在外籍院士遴選時,更是會格外增加多位科學家進行獨立評審。在姚熹之前,我國只有茅以升、王澱佐、鄭哲敏、宋健和徐匡迪5位科學家獲此殊榮。其艱難程度,用姚熹自己的話說就是:“駱駝終於穿過了針眼”!

44歲赴美深造,不到2年拿到賓州大學博士學位!記錄至今無人能破!

姚熹,材料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濟大學功能材料研究所所長,西安交通大學國際電介質研究中心主任。

打破國內空白,研發新中國第一臺33萬千伏的高壓陶瓷套管

1935年9月28日,姚熹出生於江蘇武進。1953年,18歲的姚熹被保送進入交通大學電機系,然而他放棄了最熱門的電機專業,主動填報了電氣絕緣與電纜專業,這在當時是一個不受重視的專業,發展滯後、成果荒蕪。但姚熹憑著一腔執著,在此領域深耕數十年,矢志不渝。

44歲赴美深造,不到2年拿到賓州大學博士學位!記錄至今無人能破!

1957年,22歲的姚熹就承擔起了一個重要的科研項目,他奉命研製我國第一臺33萬千伏的高壓陶瓷套管。雖然只是一個絕緣的陶瓷套管,但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不論是從技術上,還是生產設備上都是一片空白。

面對嚴峻的形勢,姚熹毫不退縮。他帶領團隊一頭扎進只有幾間破屋的廠房,開始了艱苦的探索之路,沒有設備就自己製造,沒有技術就自己摸索。僅僅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新中國第一臺33萬千伏的高壓陶瓷套管就在姚熹的手中誕生了,並一舉檢驗合格!

44歲赴美深造,不到2年拿到賓州大學博士學位!記錄至今無人能破!

紮根西安,開創了我國材料學科研究的新領域

作為一位享譽世界的院士、一位桃李滿天下的教授,姚熹在生活中卻十分懷舊樸素。他的桌前始終放著一個碧綠色小茶杯。這個毫不起眼的杯子,是當年交通大學遷校剛到西安時,他花幾毛錢買的,不離不棄,使用至今。在他眼裡,小茶杯是紮根西安的紀念。

44歲赴美深造,不到2年拿到賓州大學博士學位!記錄至今無人能破!

1957年,姚熹本科畢業後留校任教,1958年隨校遷往西安。面對當時落後的環境和匱乏的條件,他積極投身教育科研第一線,將自己畢生的心血與年華盡情燃燒,開創了我國材料學科研究的新領域。也正是從這裡出發,姚熹帶領我國電介質研究走向世界前沿,實現了我國在這一領域從“追隨者”到“引領者”的跨越!

1960年至1965年期間,姚熹與蘇、美等國科學家大體同步研究了鈦酸鍶鉍陶瓷的介電行為與極化弛豫現象,提出了鐵電現象可能與晶體中的缺陷和離子型極化弛豫有關。

44歲赴美深造,不到2年拿到賓州大學博士學位!記錄至今無人能破!

不到2年拿下博士學位,創美國賓州大學記錄

儘管在步步緊追,但中國電子陶瓷領域的發展與國外依然存在巨大差距。抱著科技強國的願望,已經44歲的姚熹決定赴美深造。僅僅用了20個月的時間,姚熹就拿到了通常需要四年才能拿到的博士學位,而這一記錄,在美國賓州大學至今無人打破!

在美國讀博士後期間,姚熹從司空見慣的介電溫譜的細微變化中發現了一種新的反常彌散,提出了在化學組成複雜的鐵電體中存在著線度為數十納米的極性微疇;之後,研究建立了弛豫鐵電體“微疇-宏疇轉變”理論,對理解複雜介電行為的起源並大幅提高其性能意義重大。

44歲赴美深造,不到2年拿到賓州大學博士學位!記錄至今無人能破!

1991年,姚熹憑藉其突出貢獻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7年,獲得何樑何利科學技術進步基金獎,同年擔任了同濟大學功能材料研究所所長;2001年,當選為美國陶瓷學會會士;2007年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成為我國第6位獲此殊榮的科學家。

打破歐美話語權壟斷,帶領亞洲學者發聲

2007年,姚熹發起創辦《JAD》期刊,這是國際上唯一涵蓋電介質所有研究領域的期刊,現已被多種檢索數據庫收錄。而在此之前,該領域話語權一直被歐美壟斷,亞洲學者很難發聲。

44歲赴美深造,不到2年拿到賓州大學博士學位!記錄至今無人能破!

2009年8月,第12屆國際鐵電學會議(IMF)暨第18屆IEEE國際鐵電應用會議(ISAF)在西安召開,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的700餘名專家學者共同參加會議。這是IMF和ISAF首次來到中國,也是它們首次聯席召開。這次會議上,在姚熹院士的努力下,國際鐵電學顧問委員會的中國代表從之前只有他1人增加到4位,大大提高了亞洲電子陶瓷行業的發言權。

44歲赴美深造,不到2年拿到賓州大學博士學位!記錄至今無人能破!

“科學沒有國界,我的使命就是不遺餘力地推動鐵電研究,在更大的區域內讓電子陶瓷材料為世界造福!”自從1953年踏入電子陶瓷這一領域,姚熹院士帶領自己的團隊攻克了一個個科研難題,培養出了一批批科研人才。但姚熹仍然不知疲倦,他要帶領他的學生為中國乃至國際電子陶瓷的發展,儘自己的每一份力量。

關注“西安交通大學招生辦”頭條號,獲取關於國家首批985、211,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西安交通大學的最新精彩資訊!

(部分來源:西安交通大學學生會官微、陝西日報、新華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