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向父母要4500元生活費遭拒 網友:錢不夠用的話,靠正當的手段,自己去掙'

"
"
新生向父母要4500元生活費遭拒   網友:錢不夠用的話,靠正當的手段,自己去掙

(紅星新聞 圖)

近日,一個大一女生的求助帖走紅網絡。她希望母親給自己每月4500元的生活費,但卻遭到了母親的拒絕。她覺得自己很委屈,認為一個月2000元的生活費根本不夠花。記者走訪調查多所高校發現,大部分大學生的生活費都在1500-2000元之間,少部分學生在1000-1500元之間,還有個別學生的生活費在3000元以上。

每逢開學季,生活費都是一個不可迴避的話題。不少新生都或多或少地與父母進行過各種“鬥爭”,但像新聞中的這位大一女生這樣,公然發佈求助帖的,卻鮮有聽聞。

“高中的時候她特別大方,給我補課什麼的補習班4000,6000的眼睛都不眨就給我交了……怎麼大學就不肯給我了呢?”滿肚子的牢騷,溢於言表。為什麼交補課費眼睛都不眨?那是因為家長知道讀書的重要性,該花的錢省吃儉用也要給。而大學的生活費,應該以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為標準,給多了反而不見得是好事。但當事女孩卻抱著“過去應該給,現在也應該;別人的媽媽給了,自己的媽媽也應該給”的心態,理所當然地索取,不知道體諒父母,難怪公眾紛紛指責其不懂事。

隨著物價的上漲,大學的生活費也水漲船高。根據挖財記賬發佈的《2019大學生消費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大學生月均生活費超過2000元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和杭州,而成都大學生的平均生活費為1900元。

換言之,一個月2000元的生活費,完全夠得上平均水平了,當事女孩何以“漫天要價”?“護膚品、買衣服,月底空了就去吃食堂……”,在她的求助帖中,可以窺見些許端倪。事實上,一些大學生的生活費之所以居高不下,大多也是因為在基本需求之外增加了額外消費。報告顯示,購物僅佔大學生生活開銷的第三名,而前兩位分別是餐飲和人情社交,人情社交的支出佔據大學生生活費的21%。數據還顯示,男生更偏愛的數碼3C佔據了購物支出的絕大部分,此外還有遊戲開銷,甚至有男生稱每月1000塊買遊戲裝備。

大學生的生活費問題,不僅是一樁“私事”,還涉及大學生消費觀、理財觀和勞動教育等問題,不容忽視。

理想狀態下,只要大學生自己足夠懂事,不胡亂花錢,家長完全可以按需供給。但由於種種原因,現實中卻有不少大學生缺乏節儉的觀念,習慣於向父母伸手要錢。就像新聞裡的大一女生一樣,明明已經是獅子大開口了,卻還理直氣壯地感到“委屈”。

大學是求學的地方,大學生活應以學業為重,生活上當然要理性消費。餐飲不想進食堂,這是在擺哪門子譜呢?人情交際必不可少,但也應該量力而行。更何況,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交情並非是靠消費多少堆積出來的。盲目攀比,被消費綁架,不僅會影響學業這個重心,部分大學生因為消費慾望得不到滿足,甚至還瞞著家長走上了校園貸之路。近年來,因為校園貸而陷入困境乃至走上絕路的事情,時有聽聞,教訓不可謂不深刻。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瞄準大學生進行“精準打擊”的校園貸固然需要依法嚴肅整頓,大學生本身也需要補上理財教育這一課。

時代雖然不同了,但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不能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大學生應該儘量擺脫伸手黨的角色,嘗試勤工儉學自力更生。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能賺多少錢不是關鍵,最重要的是豐富人生的體驗,瞭解掙錢養家的不易,讓自己從“孩子”成長為“成人”。

"
新生向父母要4500元生活費遭拒   網友:錢不夠用的話,靠正當的手段,自己去掙

(紅星新聞 圖)

近日,一個大一女生的求助帖走紅網絡。她希望母親給自己每月4500元的生活費,但卻遭到了母親的拒絕。她覺得自己很委屈,認為一個月2000元的生活費根本不夠花。記者走訪調查多所高校發現,大部分大學生的生活費都在1500-2000元之間,少部分學生在1000-1500元之間,還有個別學生的生活費在3000元以上。

每逢開學季,生活費都是一個不可迴避的話題。不少新生都或多或少地與父母進行過各種“鬥爭”,但像新聞中的這位大一女生這樣,公然發佈求助帖的,卻鮮有聽聞。

“高中的時候她特別大方,給我補課什麼的補習班4000,6000的眼睛都不眨就給我交了……怎麼大學就不肯給我了呢?”滿肚子的牢騷,溢於言表。為什麼交補課費眼睛都不眨?那是因為家長知道讀書的重要性,該花的錢省吃儉用也要給。而大學的生活費,應該以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為標準,給多了反而不見得是好事。但當事女孩卻抱著“過去應該給,現在也應該;別人的媽媽給了,自己的媽媽也應該給”的心態,理所當然地索取,不知道體諒父母,難怪公眾紛紛指責其不懂事。

隨著物價的上漲,大學的生活費也水漲船高。根據挖財記賬發佈的《2019大學生消費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大學生月均生活費超過2000元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和杭州,而成都大學生的平均生活費為1900元。

換言之,一個月2000元的生活費,完全夠得上平均水平了,當事女孩何以“漫天要價”?“護膚品、買衣服,月底空了就去吃食堂……”,在她的求助帖中,可以窺見些許端倪。事實上,一些大學生的生活費之所以居高不下,大多也是因為在基本需求之外增加了額外消費。報告顯示,購物僅佔大學生生活開銷的第三名,而前兩位分別是餐飲和人情社交,人情社交的支出佔據大學生生活費的21%。數據還顯示,男生更偏愛的數碼3C佔據了購物支出的絕大部分,此外還有遊戲開銷,甚至有男生稱每月1000塊買遊戲裝備。

大學生的生活費問題,不僅是一樁“私事”,還涉及大學生消費觀、理財觀和勞動教育等問題,不容忽視。

理想狀態下,只要大學生自己足夠懂事,不胡亂花錢,家長完全可以按需供給。但由於種種原因,現實中卻有不少大學生缺乏節儉的觀念,習慣於向父母伸手要錢。就像新聞裡的大一女生一樣,明明已經是獅子大開口了,卻還理直氣壯地感到“委屈”。

大學是求學的地方,大學生活應以學業為重,生活上當然要理性消費。餐飲不想進食堂,這是在擺哪門子譜呢?人情交際必不可少,但也應該量力而行。更何況,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交情並非是靠消費多少堆積出來的。盲目攀比,被消費綁架,不僅會影響學業這個重心,部分大學生因為消費慾望得不到滿足,甚至還瞞著家長走上了校園貸之路。近年來,因為校園貸而陷入困境乃至走上絕路的事情,時有聽聞,教訓不可謂不深刻。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瞄準大學生進行“精準打擊”的校園貸固然需要依法嚴肅整頓,大學生本身也需要補上理財教育這一課。

時代雖然不同了,但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不能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大學生應該儘量擺脫伸手黨的角色,嘗試勤工儉學自力更生。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能賺多少錢不是關鍵,最重要的是豐富人生的體驗,瞭解掙錢養家的不易,讓自己從“孩子”成長為“成人”。

新生向父母要4500元生活費遭拒   網友:錢不夠用的話,靠正當的手段,自己去掙

女大學生索要4500元月生活費

你還要當多久父母的“寄生蟲”?!

生活報首席評論員靜偉評論:每月4500元的月生活費,多乎哉?在我看來,主要是要看你自身的家境和收入。如果你像王思聰那樣有一個土豪的爸爸,一個月45萬的生活費都不算多;如果你乾脆是王健林,一個月花4500萬,也沒人會責怪你。

可你就是一個女大學生啊,雖然家境看來也不算差,但看來你爸媽的收入也不是大風颳來的,一個月多拿2500,也是會肉疼的。而且作為女兒,不知道體恤父母,也不想著勤工儉學,只知道攀比他人,就算活得再精緻,也不過是父母身上的“寄生蟲”而已。

姑娘,什麼是貧窮,就是你的慾望永遠比收入多一塊錢!如果不能剋制自己的慾望,別說4500,一個月四萬五都不會讓你滿足的。叔本華怎麼說的:“人的慾望好比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姑娘,勸你別太貪也別太懶,當心別齁著,別嗆著。真要是覺得這生活費不夠,靠正當的手段,自己去掙!

"
新生向父母要4500元生活費遭拒   網友:錢不夠用的話,靠正當的手段,自己去掙

(紅星新聞 圖)

近日,一個大一女生的求助帖走紅網絡。她希望母親給自己每月4500元的生活費,但卻遭到了母親的拒絕。她覺得自己很委屈,認為一個月2000元的生活費根本不夠花。記者走訪調查多所高校發現,大部分大學生的生活費都在1500-2000元之間,少部分學生在1000-1500元之間,還有個別學生的生活費在3000元以上。

每逢開學季,生活費都是一個不可迴避的話題。不少新生都或多或少地與父母進行過各種“鬥爭”,但像新聞中的這位大一女生這樣,公然發佈求助帖的,卻鮮有聽聞。

“高中的時候她特別大方,給我補課什麼的補習班4000,6000的眼睛都不眨就給我交了……怎麼大學就不肯給我了呢?”滿肚子的牢騷,溢於言表。為什麼交補課費眼睛都不眨?那是因為家長知道讀書的重要性,該花的錢省吃儉用也要給。而大學的生活費,應該以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為標準,給多了反而不見得是好事。但當事女孩卻抱著“過去應該給,現在也應該;別人的媽媽給了,自己的媽媽也應該給”的心態,理所當然地索取,不知道體諒父母,難怪公眾紛紛指責其不懂事。

隨著物價的上漲,大學的生活費也水漲船高。根據挖財記賬發佈的《2019大學生消費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大學生月均生活費超過2000元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和杭州,而成都大學生的平均生活費為1900元。

換言之,一個月2000元的生活費,完全夠得上平均水平了,當事女孩何以“漫天要價”?“護膚品、買衣服,月底空了就去吃食堂……”,在她的求助帖中,可以窺見些許端倪。事實上,一些大學生的生活費之所以居高不下,大多也是因為在基本需求之外增加了額外消費。報告顯示,購物僅佔大學生生活開銷的第三名,而前兩位分別是餐飲和人情社交,人情社交的支出佔據大學生生活費的21%。數據還顯示,男生更偏愛的數碼3C佔據了購物支出的絕大部分,此外還有遊戲開銷,甚至有男生稱每月1000塊買遊戲裝備。

大學生的生活費問題,不僅是一樁“私事”,還涉及大學生消費觀、理財觀和勞動教育等問題,不容忽視。

理想狀態下,只要大學生自己足夠懂事,不胡亂花錢,家長完全可以按需供給。但由於種種原因,現實中卻有不少大學生缺乏節儉的觀念,習慣於向父母伸手要錢。就像新聞裡的大一女生一樣,明明已經是獅子大開口了,卻還理直氣壯地感到“委屈”。

大學是求學的地方,大學生活應以學業為重,生活上當然要理性消費。餐飲不想進食堂,這是在擺哪門子譜呢?人情交際必不可少,但也應該量力而行。更何況,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交情並非是靠消費多少堆積出來的。盲目攀比,被消費綁架,不僅會影響學業這個重心,部分大學生因為消費慾望得不到滿足,甚至還瞞著家長走上了校園貸之路。近年來,因為校園貸而陷入困境乃至走上絕路的事情,時有聽聞,教訓不可謂不深刻。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瞄準大學生進行“精準打擊”的校園貸固然需要依法嚴肅整頓,大學生本身也需要補上理財教育這一課。

時代雖然不同了,但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不能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大學生應該儘量擺脫伸手黨的角色,嘗試勤工儉學自力更生。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能賺多少錢不是關鍵,最重要的是豐富人生的體驗,瞭解掙錢養家的不易,讓自己從“孩子”成長為“成人”。

新生向父母要4500元生活費遭拒   網友:錢不夠用的話,靠正當的手段,自己去掙

女大學生索要4500元月生活費

你還要當多久父母的“寄生蟲”?!

生活報首席評論員靜偉評論:每月4500元的月生活費,多乎哉?在我看來,主要是要看你自身的家境和收入。如果你像王思聰那樣有一個土豪的爸爸,一個月45萬的生活費都不算多;如果你乾脆是王健林,一個月花4500萬,也沒人會責怪你。

可你就是一個女大學生啊,雖然家境看來也不算差,但看來你爸媽的收入也不是大風颳來的,一個月多拿2500,也是會肉疼的。而且作為女兒,不知道體恤父母,也不想著勤工儉學,只知道攀比他人,就算活得再精緻,也不過是父母身上的“寄生蟲”而已。

姑娘,什麼是貧窮,就是你的慾望永遠比收入多一塊錢!如果不能剋制自己的慾望,別說4500,一個月四萬五都不會讓你滿足的。叔本華怎麼說的:“人的慾望好比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姑娘,勸你別太貪也別太懶,當心別齁著,別嗆著。真要是覺得這生活費不夠,靠正當的手段,自己去掙!

新生向父母要4500元生活費遭拒   網友:錢不夠用的話,靠正當的手段,自己去掙

話題引發網友熱議:

有網友表示理解她的這番抱怨

是阿燃鴨:她學費三萬能交的起,他家裡就一定不是很條件不好的,而且學音樂,藝術生裡音樂屬於費錢的,美術比音樂低一點,她能學的起,能交的起學費,她家裡條件一定不差的。

Pang-pawn:可能人家裡就是有錢呢,到了大學父母給的不多,所以她抱怨。

不少網友現身說法,覺得每月4500的生活費太多了。

圓圓阿白石:哈哈哈哈哈,只要不去逛街,吃住在學校的話,一個月其實花不了一千,衣服和護膚品化妝品也不是每月都買的,我大一大二時一月一千,還攢了不少的小錢錢。

迎面就是陽光:大四了,一直都是1000,沒覺得多麼不夠花啊,買的日用品護膚品比較平價,有時候還去聚餐呢~

吖吖嗝嗝:二線城市,一千五剛剛好護膚吃飯錢花的合理,月底真的還能留個一兩百,畢竟水乳也不是一個月就能用完的,衣服的話HM,優衣庫也剛剛好,不用那麼追求名牌啥的吧。

輕舟啊v:我覺得2000夠了,我那時候不在食堂吃,天天叫外賣,學校旁邊外賣都不貴。

還有網友關注到了求助信裡的這句“月底就空了要去吃食堂”。

願卿歲歲如少年:

月底沒錢了去吃食堂,難道平時不在食堂吃麼。。。

佑猴一生:我記得以前讀書還挺喜歡吃食堂的,週末約著同學去外面聚餐,一個月才用一千多還吃的挺好的。

世間無歡客:我是男的,就單拿吃飯說事。我為了省錢每天20塊都吃食堂,你倒好,月底才吃????平常頓頓海底撈???

麥蘋果:不吃食堂,天天下飯館嗎?

也有網友提出,錢不夠用的話,自己去掙。

林東寧:不夠自己賺啊,心安理得要錢真的是厲害。

Chill尉:對啊我們都是自己找家教掙些小錢。

我就問你贇不暈:都成年了,不夠自己兼職啊,想怎麼花怎麼花。

Kylin_殊途可同歸:都成年了還可勁要錢,我大學想出去旅遊啥的都是自己各種兼職,去了20多個城市,怎麼好意思問家長要,本來學費也不便宜。

Zhang公子-:我上高中就自己打工賺錢了,寒暑假,週六日都出去打工,雖然家裡不缺錢,但是自己想買好看的衣服想用好的護膚品就要自己賺,知道父母賺錢不易,而不是衣來伸手。

挑燈青瓦:大一已經在努力實現經濟獨立,儘管還在過程中,但問父母要錢越來越少了,因為父母,不能管你一輩子。

更多網友表示根據家庭條件給生活費,不要攀比。

原博:別那麼攀比,其實一線城市能解決住的問題,其他物價真的不高。

一輩子喏:人要有自己的想法,首先看你家的生活水平,不要一味的攀比,有自己的活法。

知你故來風:自己什麼家庭就什麼樣的生活費,你還是個學生,別去攀比,懂?

騎豬上戰場:都有自己的家庭環境消費水平,適合自己的就好,你看你說3000。不夠,別人1500夠,沒啥好對比的,只能說父母給你夠溫飽就行了,什麼化妝品,自己有能力賺錢就自己買單。

2019年大學生消費調查:

月均2000元左右

有媒體走訪了四川大學、成都大學、四川音樂學院等學校,大部分大學生的生活費在1500-2000元之間,少部分學生在1000-1500元之間,個別學生在3000元以上。

"
新生向父母要4500元生活費遭拒   網友:錢不夠用的話,靠正當的手段,自己去掙

(紅星新聞 圖)

近日,一個大一女生的求助帖走紅網絡。她希望母親給自己每月4500元的生活費,但卻遭到了母親的拒絕。她覺得自己很委屈,認為一個月2000元的生活費根本不夠花。記者走訪調查多所高校發現,大部分大學生的生活費都在1500-2000元之間,少部分學生在1000-1500元之間,還有個別學生的生活費在3000元以上。

每逢開學季,生活費都是一個不可迴避的話題。不少新生都或多或少地與父母進行過各種“鬥爭”,但像新聞中的這位大一女生這樣,公然發佈求助帖的,卻鮮有聽聞。

“高中的時候她特別大方,給我補課什麼的補習班4000,6000的眼睛都不眨就給我交了……怎麼大學就不肯給我了呢?”滿肚子的牢騷,溢於言表。為什麼交補課費眼睛都不眨?那是因為家長知道讀書的重要性,該花的錢省吃儉用也要給。而大學的生活費,應該以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為標準,給多了反而不見得是好事。但當事女孩卻抱著“過去應該給,現在也應該;別人的媽媽給了,自己的媽媽也應該給”的心態,理所當然地索取,不知道體諒父母,難怪公眾紛紛指責其不懂事。

隨著物價的上漲,大學的生活費也水漲船高。根據挖財記賬發佈的《2019大學生消費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大學生月均生活費超過2000元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和杭州,而成都大學生的平均生活費為1900元。

換言之,一個月2000元的生活費,完全夠得上平均水平了,當事女孩何以“漫天要價”?“護膚品、買衣服,月底空了就去吃食堂……”,在她的求助帖中,可以窺見些許端倪。事實上,一些大學生的生活費之所以居高不下,大多也是因為在基本需求之外增加了額外消費。報告顯示,購物僅佔大學生生活開銷的第三名,而前兩位分別是餐飲和人情社交,人情社交的支出佔據大學生生活費的21%。數據還顯示,男生更偏愛的數碼3C佔據了購物支出的絕大部分,此外還有遊戲開銷,甚至有男生稱每月1000塊買遊戲裝備。

大學生的生活費問題,不僅是一樁“私事”,還涉及大學生消費觀、理財觀和勞動教育等問題,不容忽視。

理想狀態下,只要大學生自己足夠懂事,不胡亂花錢,家長完全可以按需供給。但由於種種原因,現實中卻有不少大學生缺乏節儉的觀念,習慣於向父母伸手要錢。就像新聞裡的大一女生一樣,明明已經是獅子大開口了,卻還理直氣壯地感到“委屈”。

大學是求學的地方,大學生活應以學業為重,生活上當然要理性消費。餐飲不想進食堂,這是在擺哪門子譜呢?人情交際必不可少,但也應該量力而行。更何況,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交情並非是靠消費多少堆積出來的。盲目攀比,被消費綁架,不僅會影響學業這個重心,部分大學生因為消費慾望得不到滿足,甚至還瞞著家長走上了校園貸之路。近年來,因為校園貸而陷入困境乃至走上絕路的事情,時有聽聞,教訓不可謂不深刻。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瞄準大學生進行“精準打擊”的校園貸固然需要依法嚴肅整頓,大學生本身也需要補上理財教育這一課。

時代雖然不同了,但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不能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大學生應該儘量擺脫伸手黨的角色,嘗試勤工儉學自力更生。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能賺多少錢不是關鍵,最重要的是豐富人生的體驗,瞭解掙錢養家的不易,讓自己從“孩子”成長為“成人”。

新生向父母要4500元生活費遭拒   網友:錢不夠用的話,靠正當的手段,自己去掙

女大學生索要4500元月生活費

你還要當多久父母的“寄生蟲”?!

生活報首席評論員靜偉評論:每月4500元的月生活費,多乎哉?在我看來,主要是要看你自身的家境和收入。如果你像王思聰那樣有一個土豪的爸爸,一個月45萬的生活費都不算多;如果你乾脆是王健林,一個月花4500萬,也沒人會責怪你。

可你就是一個女大學生啊,雖然家境看來也不算差,但看來你爸媽的收入也不是大風颳來的,一個月多拿2500,也是會肉疼的。而且作為女兒,不知道體恤父母,也不想著勤工儉學,只知道攀比他人,就算活得再精緻,也不過是父母身上的“寄生蟲”而已。

姑娘,什麼是貧窮,就是你的慾望永遠比收入多一塊錢!如果不能剋制自己的慾望,別說4500,一個月四萬五都不會讓你滿足的。叔本華怎麼說的:“人的慾望好比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姑娘,勸你別太貪也別太懶,當心別齁著,別嗆著。真要是覺得這生活費不夠,靠正當的手段,自己去掙!

新生向父母要4500元生活費遭拒   網友:錢不夠用的話,靠正當的手段,自己去掙

話題引發網友熱議:

有網友表示理解她的這番抱怨

是阿燃鴨:她學費三萬能交的起,他家裡就一定不是很條件不好的,而且學音樂,藝術生裡音樂屬於費錢的,美術比音樂低一點,她能學的起,能交的起學費,她家裡條件一定不差的。

Pang-pawn:可能人家裡就是有錢呢,到了大學父母給的不多,所以她抱怨。

不少網友現身說法,覺得每月4500的生活費太多了。

圓圓阿白石:哈哈哈哈哈,只要不去逛街,吃住在學校的話,一個月其實花不了一千,衣服和護膚品化妝品也不是每月都買的,我大一大二時一月一千,還攢了不少的小錢錢。

迎面就是陽光:大四了,一直都是1000,沒覺得多麼不夠花啊,買的日用品護膚品比較平價,有時候還去聚餐呢~

吖吖嗝嗝:二線城市,一千五剛剛好護膚吃飯錢花的合理,月底真的還能留個一兩百,畢竟水乳也不是一個月就能用完的,衣服的話HM,優衣庫也剛剛好,不用那麼追求名牌啥的吧。

輕舟啊v:我覺得2000夠了,我那時候不在食堂吃,天天叫外賣,學校旁邊外賣都不貴。

還有網友關注到了求助信裡的這句“月底就空了要去吃食堂”。

願卿歲歲如少年:

月底沒錢了去吃食堂,難道平時不在食堂吃麼。。。

佑猴一生:我記得以前讀書還挺喜歡吃食堂的,週末約著同學去外面聚餐,一個月才用一千多還吃的挺好的。

世間無歡客:我是男的,就單拿吃飯說事。我為了省錢每天20塊都吃食堂,你倒好,月底才吃????平常頓頓海底撈???

麥蘋果:不吃食堂,天天下飯館嗎?

也有網友提出,錢不夠用的話,自己去掙。

林東寧:不夠自己賺啊,心安理得要錢真的是厲害。

Chill尉:對啊我們都是自己找家教掙些小錢。

我就問你贇不暈:都成年了,不夠自己兼職啊,想怎麼花怎麼花。

Kylin_殊途可同歸:都成年了還可勁要錢,我大學想出去旅遊啥的都是自己各種兼職,去了20多個城市,怎麼好意思問家長要,本來學費也不便宜。

Zhang公子-:我上高中就自己打工賺錢了,寒暑假,週六日都出去打工,雖然家裡不缺錢,但是自己想買好看的衣服想用好的護膚品就要自己賺,知道父母賺錢不易,而不是衣來伸手。

挑燈青瓦:大一已經在努力實現經濟獨立,儘管還在過程中,但問父母要錢越來越少了,因為父母,不能管你一輩子。

更多網友表示根據家庭條件給生活費,不要攀比。

原博:別那麼攀比,其實一線城市能解決住的問題,其他物價真的不高。

一輩子喏:人要有自己的想法,首先看你家的生活水平,不要一味的攀比,有自己的活法。

知你故來風:自己什麼家庭就什麼樣的生活費,你還是個學生,別去攀比,懂?

騎豬上戰場:都有自己的家庭環境消費水平,適合自己的就好,你看你說3000。不夠,別人1500夠,沒啥好對比的,只能說父母給你夠溫飽就行了,什麼化妝品,自己有能力賺錢就自己買單。

2019年大學生消費調查:

月均2000元左右

有媒體走訪了四川大學、成都大學、四川音樂學院等學校,大部分大學生的生活費在1500-2000元之間,少部分學生在1000-1500元之間,個別學生在3000元以上。

新生向父母要4500元生活費遭拒   網友:錢不夠用的話,靠正當的手段,自己去掙

而一線城市,大學生活費有所升高。

有報告顯示,北京在校大學生月均生活費領先全國,達到2400元,上海、杭州的月均生活費均超過2000元大關。而深圳、廣州等一線城市的大學生,月均生活費接近2000元大關。

如果是三線城市,消費相應降低,基本上1500元左右一個月也是可以的了。

總的來說,

2000元左右的大學生活費

是一個平均水平

家長可以根據這個作參考

酌情考慮給孩子多少錢

多數大學生消費理性

建議學弟學妹記賬

從媒體的調查結果來看,大部分大學生的消費觀是比較理性的。

一些學長學姐也給新生提出了建議:

給學弟學妹一點意見!一定要記賬!!!不記賬永遠不知道自己花錢多厲害不知道收斂!!

生活費要看家庭的經濟情況而定,不能打腫臉充胖子,條件好的可以多要點,條件一般的可以少要點。

其實錢多少都無所謂,主要是看你怎麼花,花在有意義的方面那就不是浪費。還有就是要根據家庭情況花銷不要盲目攀比。

大學生請記住這幾點建議

01

遠離非法校園貸

不良平臺方利用大學生無知、不懂自我保護而進行欺詐,吸食大學生及其家庭的“血液”,非法校園貸打著助學的幌子誘導金錢觀尚未成型的大學生不勞而獲、超前消費。有的大學生不好意思向同學借錢,就求助校園貸,釀成了很多悲劇,一定要引以為戒!

02

根據實際情況申請助學金

國家資助政策有獎助學金、助學貸款、困難補助、勤工助學等資助措施。不耽誤學生正常學習時間的基礎上,學校還會為學生提供各種勤工儉學崗位,具體可以到大學生事務中心進行了解或者報名。

03

合理選擇兼職

在不影響學習的前提下,大學生可以利用閒散時間做兼職,一方面鍛鍊自己,一方面也能多賺零花錢。但要對用人單位和崗位仔細選擇,提高警惕,注意安全,避免上當受騙。

04

適當進行儲蓄和理財

每月給自己擬開支計劃,每月記賬和調整,這樣就能知道哪些錢浪費了,養成量入為出的好習慣。

每個月如果有結餘,也可以適當進行儲蓄和理財,不但能養成良好的消費觀,還可以用來應對突發支出。

總之在大學的種種開銷,要以家裡的經濟條件為根本。大學對於多數人是初次離家獨自生活,也是建立正確消費觀的重要時期。家長不要一味遷就,學生也要懂得合理開支,切忌陷入物質攀比和超前消費的泥沼。

綜合:荔枝新聞客戶端、紅星新聞、澎湃新聞、新浪微博、新聞晨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