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都去哪了?同學,請和我們聊一聊

錢都去哪了?同學,請和我們聊一聊

某高校食堂,大學生的一日三餐還是以食堂為主。

近日,浙江一對母女因為1200元生活費上了熱搜,女兒質疑母親“我一定不是她親生的”。

恰逢開學季,記者對哈市多個高校的學生生活費做了調查,發現大多數同學每月的生活花銷在1500元至2000元。當然這個數字可能無法代表哈爾濱大學生的實際情況,所以新晚報ZAKER哈爾濱誠邀哈市的大學生來做一個問卷調查。參與的同學可以通過我們的分析結果,看看自己處於哪個消費段位。

大件不計入生活費

每月1500元至2000元

記者分別在哈工大、東農、哈理工和哈師大校園做了抽樣調查,八成以上同學的生活費集中在1500元至2000元之間,過半的生活費都用在一日三餐上。無論是習慣在食堂吃的乖乖仔還是每天叫兩次外賣的小懶蛋,平均每天要吃掉25元至30元。如果常吃水果、喝牛奶或出去吃幾次飯,一個月的生活費輕鬆突破2000元。“有對象的或者是想找對象的,1500元的生活費基本不夠。”哈理工大三男生小李說。

除了吃,女生們會把剩餘的錢用來買化妝品和衣服,男生們則把剩下的錢買一些小電子產品。文藝青年們花在購書上的經費不可忽略。哈工大一份調查顯示,同學們的大部分書籍都在網上購買,每個月平均為200元至600元。

“多虧有老媽!”

匯錢寄物父母是後盾

記者瞭解到,家長們給錢的方式不同,最短的按周,最長的按年,不過還是按月給錢的最多。雖然大多數同學財務上沒啥規劃,但很少有人不夠花。大二的小程說,媽媽非常關心她,經常打電話問她有沒有錢花,只要自己表示“還有點,能堅持。”老媽準保匯錢過來。

很多同學表示,生活上需要的高額款項都不會從自己的生活費裡出,而是向家裡要。哈師大的小葉說:“護膚品我從不自己買,因為太貴了,一瓶就要500多元,都是媽媽買完給我郵來。”

“多虧有我媽!”東農學電編的大三男生圖圖感嘆,“大一、大二我買的電腦、鏡頭、滑軌、攝像燈等設備就得上萬元,每年期末都要拍一個MV作為結業作業,很燒錢。”這些錢都是父母額外給他的。

逛菜市場不逛超市

購物盯網購不選商場

據調查,家長眼中的孩子們都有攀比心。但記者採訪瞭解到,攀比風在大多數學生中並不盛行,反而孩子們會精打細算,通過各種途徑掙點外快。

哈理工的康康告訴記者,他發現學校旁的市場比大超市要便宜些,“去一次大超市100元就沒了。”所以康康在學校附近的居民區找到了菜市場,“這裡的東西很新鮮,關鍵是價錢也便宜。”對於外出改善伙食,康康也找到了門道,雖然守著著名的小吃一條街“學府四”,但他和朋友寧可坐兩站公交車到保健路去吃飯,“3個人吃一頓100元左右,比在‘學府四’吃飯能便宜一半。”

芸芸是哈師大大三的女生,她很喜歡打扮,但生活費有限,於是她做了一份兼職。“相比在校外兼職,在學校裡找工作更加容易還安全。”芸芸做的是幫人取快遞、從食堂打飯、代購等不需要手藝和門檻的小活兒。“幫人帶飯能賺10元左右。自己取快遞的時候順便幫別人取了,來回至少能賺2元錢。”

大一到大四

生活開銷越來越大

隨著學校獎學金和助學金政策的完善,記者從多個高校瞭解到,學校裡很難再見為了省錢只喝免費湯的“窮學生”,卻有著崇尚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哈師大一位小美女每個月只花800元,據她同學透露,她並非來自貧困家庭,每年家長會給她幾萬元的生活費,但她生活極其節儉。

也有不少同學告訴記者,隨著閱歷的增長,對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大四和大一的生活費完全不是一個樣。“大一出門坐公交,現在打滴滴;大一吃飯AA制,現在為了社交經常請客。”

也許我們的抽樣調查在哈爾濱的高校中還不是有代表性,希望你幫助我們繼續完成這份調查。同學,你每個月需要多少生活費呢?請掃描下方的二維碼,參與調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