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克大學13幅邏輯圖,簡潔清晰地傳遞了這些可以影響你一生的思維方式

大學 杜克大學 文匯網 2019-04-13
杜克大學13幅邏輯圖,簡潔清晰地傳遞了這些可以影響你一生的思維方式

杜克大學作為全球排名第七的大學,在全球教育界中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其中有13張邏輯圖,非常簡潔清晰地傳遞了一些可以影響你一生的思維方式,今天結合自己的生活閱歷,分享與解讀這13幅經典的邏輯圖。

No.1、什麼是生活

杜克大學13幅邏輯圖,簡潔清晰地傳遞了這些可以影響你一生的思維方式

什麼是生活呢?

在這個年齡我對生活的理解由兩部分構成:一方面生活是我們經歷的集合,這個經歷包括了我們記憶的以及被遺忘(錯過)的。你需要知道的是,每個人的經歷是自己多個選擇的集合,而每個選擇則是由自我意識及自我認知而決定的。

另外一方面,生活的本質是一個自我認知的過程,回顧往生:

或許是自己不懂事;

或許是隨意地得過且過;

或許是自己不懂得珍惜;

或許是自己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內心期許是什麼?

也或許是錯過了不該錯過的人;

也或許是錯過了不該錯過的事;

其實這些錯過,也有機會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只是一不小心,你選擇了它的反面,繪製了另外一條生活軌跡,當然你今天的每個選擇,也決定了你明天的生活軌跡,就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模式。

所有的經歷,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最終都會擦肩而過,時間會讓你忘記所經歷的一切,甚至你都不曾記得你初戀的樣子,甚至你不能描繪出你父母雙親的面孔,真正留在你腦海中的記憶,就是你真正的生活。

“Pay close attention. This is your life.”

No.2、明天比今天更重要

杜克大學13幅邏輯圖,簡潔清晰地傳遞了這些可以影響你一生的思維方式

人們總是過於在意那些重要的決定 (比如接受什麼樣的工作或者職位)但是實際上明天總是模糊的。潛心規劃,向你認為最好的目標大膽進發,要知道,很少有所謂完全“正確”或是“錯誤”的決定,因為它們只不過都是一個讓你的生命進入下一個階段的臺階。

活在當下是一種人生的選擇,而杜克大學卻在告訴我們,更要思考明天。

什麼是“明天”?在不惑之年,我認真的思考這個問題,我的理解是:

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麼?自己的內心真實的期待是什麼?自己的情感期待是什麼?誰是自己最重要的人?什麼是愛自己?什麼是愛別人?

...................

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如人生旅程中的燈塔,可以幫助每個人通往自己的明天。

如果沒有了這個燈塔,前行的路上就會有更多“錯誤”的選擇,從今天--->到明天,是一條不可逆轉的路,跟隨自己的內心,認真選擇與珍惜對的人,認真選擇與珍惜對的事情,明天一定會更好。

No.3、獲得滿足感

杜克大學13幅邏輯圖,簡潔清晰地傳遞了這些可以影響你一生的思維方式

物慾來得快,去得也快,這是物慾世界的惡性循環,20年前或許自己因為買了第一部手機而開心得不得了,10年後或許你換了一輛跑車都買不回當時的開心。物質帶來的滿足感總是有時間限制的,因為物質基本上可以用錢獲得,因為有錢,物質的獲得越來越容易,因此帶來的快樂與滿足感也越來越少——也許這就是明星吸毒、出軌的一個重要原因。

錢絕對不是我們人生追求的終極目標,它只不過是滿足我們的需求、實現我們目標的工具而已,可是很多人只想有很多錢,卻不知道用這些錢來幹什麼,因此,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會出現兩種情況:

錢有了,卻終日無所事事;錢沒了,所有的精力及焦點都陷入到“求生存”的狀態,幾乎沒有空閒的心情去思考幸福的事情,然後越來越窮,越來越沒有幸福感。

No.4、體現生命的價值

杜克大學13幅邏輯圖,簡潔清晰地傳遞了這些可以影響你一生的思維方式

人的價值及生命的價值有很多,但是頭銜在價值中的佔比應該是非常少的。“頭銜”一方面是你的榮譽,過度地看中頭銜的本質是極其依賴他人的評價,也就是所謂的面子,有挺多中國人的安全感是建立在面子上的。

在這裡想起了復旦大學陳果教授的一句話,藉此分享給大家:“不管你有多優秀與糟糕,不管你活成什麼樣子(有怎樣的頭銜)總有人會喜歡你,也總有人會不喜歡你,美好生活的唯一方式就是做回那個真實的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講,在我們學習與成長的過程中,也切忌被所謂的頭銜所迷惑,不管是明星也好、大咖也罷,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難唸的經,他們的生活方式不是你的生活方式,他們的學問與頭銜也不是你的學問與頭銜,你唯一可以成長的就是了解自己,學習他人頭銜背後的默默付出,才更有機會走向美好的明天。

NO.5、在拒絕中尋找機會

杜克大學13幅邏輯圖,簡潔清晰地傳遞了這些可以影響你一生的思維方式

學會重新認識拒絕,並在拒絕中尋找機會,這是每個成年人的功課。

被拒絕是生活中的必然,有的人因恐懼被拒絕,而不善於求助他人;有的人因膽怯被拒絕,而錯過了那個本來也喜歡自己的人;有的人因為懼怕被拒絕,措施了一單重要的生意,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其實,面對被拒絕,人們最大的問題在於遭受拒絕的時候“鬱悶”的心情,這種情緒的本質是一種自我保護與防衛的機制,一旦陷入到這種自我防衛的機制中,我們幾乎就喪失了關於“可能性的思考”,由此而失去了原本可以創造的新機遇。

面對拒絕,首先是妥善地處理我們的情緒,然後再坦誠不公地與對方探討背後的原因是什麼?由此,我們便可以為自己創造更多的可能性,即便是再次遭受拒絕,那也沒有關係,因為你給對方留下了成熟、良好的印象,也減輕了對方拒絕你面臨的心理壓力,為未來的合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記住了,這是一條很有用的社交法則。

No.6、挑戰自我

杜克大學13幅邏輯圖,簡潔清晰地傳遞了這些可以影響你一生的思維方式

其實對於這張圖我的理解是:主動地接受有意義的挑戰。

每個人的價值,與他能填坑的能力成正比。在你的工作與事業中,你總是去挑選一些簡單的事情,誰都可以做的事情,你將隨時被取代。

當然,你也需要知道,並非所有挑戰都是有意義的。

請你特別注意,在不久的未來,取代你的或許不是人類,而是AI機器,所以,擁抱未來的最好方式就是主動的、大膽的、有責任感的去承受來自工作及生活中的各項挑戰,這是自我價值實現的唯一路徑。

No.7、別害怕不確定性

杜克大學13幅邏輯圖,簡潔清晰地傳遞了這些可以影響你一生的思維方式

其實生活中有條定律是這樣的:生活中,總會有事情偏離你計劃的軌道,你唯一可以選擇的是以什麼樣的態度及方式去應對這些“出軌”。在這裡南哥也給你推薦另外一篇文章《科學解釋:家和萬事興》可以加深你的理解。

其實偏離計劃的事情,往往可以幫助自己打破“舒適圈”。在我年輕的時候,我會刻意選擇一些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例如:我不太喜歡社交型的飯局,當我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去積極參與社交活動則產生了不少收穫,也認識了更多的朋友,並且跨界交流也是蠻有意義的。

當然,一些“意外出軌”的事情,或許會給我們帶來不好的情緒與結果。如果我們積極地反思這個過程,個人的成長還是蠻大的,所以嘗試你沒有嘗試的是一種進步,有時候也很Cool!

No.8、回顧過去的經歷

杜克大學13幅邏輯圖,簡潔清晰地傳遞了這些可以影響你一生的思維方式

生活中,你需要有一種習慣:停下來,回顧你所經歷的生活,這將讓你的經歷變得更加有意義。

在回顧的過程中,跳出自我,用第三人稱的視角反思經歷過的事情,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恰當;反思自己是否無意間給他人帶來傷害;反思是什麼導致自己生活中的衝突,思考在第三人稱下的這個自己應該承擔怎樣的責任,都是自我成長絕佳的機會。

其實,當我們換個角度去看我們人生經歷的時候,有蠻多的經歷會真正的變成有價值的經驗,從而真正指導我們創造豐盈的人生。

中國有句古話:“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其實挺有道理的,而真正突破自己的,除了人生中突如其來的意外與傷害(但是這個改變的代價太大了),剩下就是我們養成自我反思的習慣,面壁思過,每日三思或許是前人給我們留下的最好的修行方法。

換一個角度去反思我們所經歷的人或事,或許你可以這樣:

不再去恨一個此生再不會有交集的人;

去接納過去的被傷害,讓傷害相忘於江湖;

去發現自己原來也是如此的善良與勇敢;

去發現當年自己曾如此熱烈地愛過;

去發現自己當年是如何激情地拼搏過;

或許我們的這份人生的經歷,不管是好還是壞,都變得更加有意義。從這個角度去看,人生的一切經歷都是財富,只要你換個角度,這個財富就會真正地出現在你未來的日子中,所以在這裡有一條真誠的建議送給大家:放下成見與固執,切換一下心智的視角去對人、對事、對待過去的經歷,你的人生一定會有所不同。

No.9、受到教育不等於聰明

杜克大學13幅邏輯圖,簡潔清晰地傳遞了這些可以影響你一生的思維方式

杜克大學特別強調:“Never confuse being educated with being smart。”別把受到教育這件事和聰明這件事混為一個概念。

在中國,其實這條法則很有現實意義:有些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卻在重複著低級的錯誤,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這不叫聰明,這是披著高等教育外衣的愚昧。

張小龍曾經說過:“善良比聰明重要”。我想不管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首先教育的是善良而不是分數及學歷,這才是我們每個人應該成為的人。

No.10、閱讀能激發靈感

杜克大學13幅邏輯圖,簡潔清晰地傳遞了這些可以影響你一生的思維方式

這是一幅需要銘記在心的圖畫,你閱讀越多,你的靈感就越多。當然,南哥在這裡特別強調的是閱讀,而不是聽書,雖然這兩種方式都可以獲得知識,對我自己來講,閱讀帶來的靈感是遠遠大於聽書帶來的靈感,我總結了四個原因分享給大家:

閱讀需要物理環境支持,而這個環境也支持靈感的產生;

閱讀可以自主控制進度,隨時停下來思考,而聽書卻有諸多不便,所以有時候你聽了很多書,卻沒有實質的價值就是這個原因;

閱讀的時候,隨時可以將自己的靈感記錄下來;

閱讀非常適合反覆咀嚼,而聽則不太容易;

所以,找到恰當的書籍,在閱讀的時候聯想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並結合書籍上的啟發,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一種非常高效的學習途徑,期待你能從實踐中感悟這一點。

No.11、如何做自己

杜克大學13幅邏輯圖,簡潔清晰地傳遞了這些可以影響你一生的思維方式

杜克大學認為:“Be true to yourself. Be willing to learn and to be coachable.”如何做自己,杜克大學給出了三條重要的法則:誠實地對待自己、求知若渴、謙卑是教。

今天,我想重點說的是“誠實”:關於誠實我們被這個社會教壞了,導致我們有一部分人不能誠實的對待別人,更不能誠實的對待自己,所謂的誠實對待別人是:真誠的語言+真實的想法;而誠實的對待自己是:認清自己真實的想法與情緒,能夠允許自己的喜怒哀樂。

No.12、擁有感恩的心

杜克大學13幅邏輯圖,簡潔清晰地傳遞了這些可以影響你一生的思維方式

杜克大學認為“Give back—serve from a sense of gratitude.”回報用感恩的心,感恩身邊的人和事,如果他人真有所求,有一顆慷慨的給予他人與感恩之心同樣重要。

關於感恩的心很多時候被解讀為知恩圖報,實際上感恩只是一種幸福生活的方式,因為常懷感恩之心的人,內心總是充滿了感動;而那些受益者以理所當然的心態,或者是一味的扮演索取者的角色,是永遠無法感受到這份感動,他們時常陷入到抱怨的痛苦之中,或許這是對不懂感恩的人最大的懲罰。

No.13、堅持

杜克大學13幅邏輯圖,簡潔清晰地傳遞了這些可以影響你一生的思維方式

杜克大學認為,如果你要成為最好的自己,這條法則一定非常有用:“Stick with it,and keep moving”堅持,堅持,再堅持。

人生最大的遺憾在於堅持了不該堅持的,而放棄了不該放棄的。明智的選擇,謹慎的行動是一種生活的閱歷,比如說:你的堅持與倔強用在了人際關係中,這就叫堅持了不該堅持的;但是在事業與工作上卻很放縱自己,不求上進,這就叫放棄了不該放棄的!

作者:南哥

編輯:儲舒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