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學(Anhui University)

安徽大學(Anhui University)


安徽大學(Anhui University)

安徽大學(Anhui University),簡稱安大,坐落於安徽省會合肥 ,學校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入選“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是“國家華文教育基地”、“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和“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由教育部與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

學校部分科系最早可以追溯到1928年4月在安慶創辦的、安徽省現代高等教育的開端——國立安徽大學,現安徽大學於1958年以合肥大學、原國立安徽大學部分科系為基礎建立,同年9月毛澤東主席親筆為學校題寫校名,沿用至今。

2018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擁有四個校區和一個大學科技產業園,佔地面積3200餘畝,館藏紙質圖書350餘萬冊;1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3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8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教職工2600餘人,全日制在校生規模約28000餘人:其中研究生6000餘人,本、專科生21500餘人。

安徽大學(Anhui University)

文化傳統

校徽

安徽大學校徽原制定於80年代後期。校徽總體上為圓形,中心圖案系學校教學主樓的變形、“1928”系學校創建年份,象徵學校的歷史;“安徽大學”中英文文字分別呈弧狀圍繞中心圖案上下。

2003年9月,安徽大學啟用了由藝術系教師設計的新的校徽圖案。本著連續、穩重、現代和簡潔的原則,新校徽保持了原校徽的圓形構圖(取“通達”、“圓通”之意),保留了原校徽使用的毛澤東手書校名,校名的英文譯名及建校時間,還保留了學校重建後教學主樓這一標誌性建築作為構圖主體,並作適當變形,使其既保持原有的縱深、重疊、延展等基本特點,又與新建磬苑校區的主體建築群由東向西眺望之景觀相似,以示新老校區文化一脈相承,樓的外形像書、像皇冠,樓前加上一組半圓形樹冠,更顯高大、深遠而生機盎然。

校訓:至誠至堅博學篤行

此8字中,有6字出自《禮記·中庸》。“至誠”是傳統儒家的最高道德境界;“博學”“篤行”則被注為“誠之目”,是達到“至誠”境界的行為指南。“至堅”2字提煉自學校乃至時代對人的品格要求,同是達到“至誠”境界不可或缺的意志力因素。就今天來說,“至誠至堅”是指以誠實、誠信和堅毅、堅定為目標的人生修養過程,可視為對人“德”的要求;“博學篤行”是指以淵博、深厚和篤實、誠篤為指標的學行態度,可視為對人“才”的要求。“至誠至堅,博學篤行”8字聯繫起來解讀,雖不外乎“德才兼備”的意思,但通過對“誠”“堅”“博”“篤”的強調,突出了對學習目的實踐和對人成才的道德要求。

安徽大學校訓制定於1996年底。1998年,學校在籌辦建校70週年紀念活動期間,邀請中國當代佛學家、社會活動家、書法家趙樸初先生題寫了校訓。

安徽大學(Anhui University)

學科建設

截至2018年3月,學校有1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3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8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有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25個省級重點學科。

博士後流動站: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

電子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

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

中國史博士後流動站;

化學博士後流動站;

材料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

哲學博士後流動站;

考古學博士後流動站;

理論經濟學博士後流動站;

法學博士後流動站;

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士後流動站;

數學博士後流動站;

生態學博士後流動站。

安徽大學(Anhui University)

教學建設

截至2013年,學校有7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6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法學、英語、考古學、生物科學、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新聞學。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新聞傳播實驗教學中心、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基礎物理、電工電子、新聞傳播、基礎化學、基礎生物、會計。

安徽大學(Anhui University)

辦學歷史

1928年,於當時省會安慶市創建安徽大學。

抗戰期間,因日軍入侵,學校被迫西遷並曾一度停辦。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安徽大學於安慶市覆校,定名國立安徽大學。著名學者姚永樸、劉文典、王星拱、程演生、陶因、陳望道、丁緒賢、郁達夫、周予同、呂思勉、章益、周建人等均曾在安徽大學執教或主持校政。

1949年12月遷至蕪湖市,與安徽學院合併,恢復校名安徽大學。

1952年,思想改造運動以後,安徽省委決定,將安徽大學搬到省會城市合肥。為此,學校成立了基建領導小組,並迅速派出以徐連成、朱世雄為正、副科長的基建工作班子,到合肥從事新校基本建設工作。

1954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安徽大學部分系科調往華東地區有關院校,同時調入一些系科,設師範、農學兩個學院,並於1954年2月分別獨立組建專門性的安徽農學院(現安徽農業大學)和安徽師範學院(現安徽師範大學),安徽大學建制取消。

1958年由原安徽大學派出的基建班子,在合肥西門外建設的新校已經落成。省委原擬將安徽師範學院遷往合肥新址辦學,但是由於形勢發展的變化和需求,省委決定師範學院仍留蕪湖,在合肥新校另建“合肥大學”,曾希聖兼校長。並決定將安徽師範學院的主力系科物理系成建制的遷入合肥大學,只留少數教師繼續在蕪湖籌備新的物理系。其他系科包括中文、外語、歷史、地理、數學、生物、化學等系只抽出少數骨幹教師加上學校部分管理幹部到合肥大學。

1958年7月5日,國務院第七次會議決定曾希聖兼任合肥大學校長,張行言、孫陶林任副校長。7月21日,省委決定成立合肥大學黨委,由張行言任書記,原解放軍南京軍區師範學校政委方誌明任第一副書記。同年9月16日,毛主席來到合肥視察,併為安徽大學題名。安徽大學是毛澤東同志親筆題寫校名的為數不多的大學之一。

1993年,安徽省委、省政府響應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戰略部署,在國家計委和教育部的具體組織領導和大力支持下,決定重點支持安徽大學進入國家“211工程”。

1996年,安徽大學通過“211工程”部門預審。

安徽大學(Anhui University)

1997年12月學校正式成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大學,也是安徽省繼中國科技大學以後的第二所“211工程”重點高校。

1998年經省政府批准實施“211工程”建設項目,同年李鵬、喬石等同志親筆題詞祝賀學校建校70週年。

1999年獲准作為“211工程”項目院校在國家正式立項建設。

2000年,原安徽銀行學校和安徽財政學校併入安徽大學。

2001年6月,在如期完成“九五”“211工程”建設任務的基礎上,順利通過了國家整體項目驗收。同年,溫家寶同志親切接見了“全國十大扶貧狀元”該校教師何家慶同志。

2002年11月7日和2003年9月17日學校《“十五”“211工程”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儀器設備購置計劃》分別通過了教育部專家組的立項審核和國家計委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專家組的考察評估。

2002年12月28日,佔地2000餘畝的磬苑校區舉行了開工典禮,並於2004年開始進駐。

2004年6月,學校《“十五”“211工程”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得國家發改委批覆,“十五”“211工程”建設項目正式在國家立項建設。

2006年6月順利通過國家“十五”、“211工程”整體項目驗收。

2007年11月學校以優秀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2013年8月,教育部與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安徽大學協議會籤文件已正式頒發。按照共建協議,教育部將安徽大學發展建設納入國家高等教育發展整體規劃,給予直屬高校同等待遇。

2017年9月,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2017年11月,學校被評為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