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史文庫》生死邂逅大西洋:錨地集結

前情提要:1940年10月30日到11月1日,“舍爾海軍上將”號在惡劣天氣和夜幕的掩護下,避開了英國海軍的巡邏艦艇,隱蔽通過丹麥海峽,成功突入北大西洋。隨著天氣好轉,“舍爾”號開始在哈利法克斯至英國航線上展開狩獵,克蘭克希望能夠出其不意地抓住一支護航船隊大開殺戒。11月5日中午,“舍爾”號的偵察機發現了目標……

聖德梅特里奧

1940年10月27日,即“舍爾”號通過基爾運河船閘,進入北海的同一天,在大西洋彼岸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哈利法克斯港內,集結了來自各個航運公司的大約50艘商船,它們掛著英國、美國、挪威和瑞典等國的旗幟,等候著出海的命令。自從戰爭爆發以來,英國海軍就啟動了建立於上次大戰的護航體制,大多數商船都要集合成船隊,在海軍艦艇的護送下航行,防備德軍潛艇和襲擊艦的攻擊。在當天,商船船長們被召集起來與護航船隊指揮官開會,研究航線和應變計劃,不過會議上誰都沒有預料到會和可怕的“舍爾”號相遇。

《戰史文庫》生死邂逅大西洋:錨地集結

■ “聖德梅特里奧”號油輪的模型,為較高的船首和船尾與船橋建築一道構成三島船型。

在眾多停泊在港內的商船中,屬於英國鷹石油船務公司的“聖德梅特里奧”號十分引人注目,該船全長156米,登記噸位8073噸,採用典型的英倫三島船型,帶有傾斜船首和充滿現代風格的巡洋艦尾,船首的錨鏈甲板和船尾的舟艇甲板要比油艙上方的露天甲板高一層,而在距離船首三分之一船身處是高大的船橋建築,所謂三島船型由此而來,任何一位老水手從很遠的距離上就能認出它是一艘油輪。船橋高處是操舵室和海圖室,其下方是船長室、無線電室和高級船員住艙。一根短粗的煙囪豎立在船尾甲板上,在船尾設有水手住艙、機械員住艙和舵機艙,該船採用柴油機推進,航速可達12節,在船首、船尾和船橋之間的船體內設置了大型儲油艙,在滿載狀態下最多可以裝載14000噸燃料,一條長長的棧橋通道將船首、船橋和船尾連接起來。

“聖德梅特里奧”號於1938年11月在格拉斯哥下水,完工不過一年時間,其內部設施還是嶄新的,而且居住條件在當時的商船中稱得上奢華舒適,水手們都在三人住艙內休息,床鋪上是舒服的彈簧床墊,而不是通常見到的乾草墊;船上還設有洗浴間,提供冷暖淋浴,甚至可以泡澡,各類生活設施都比較現代化;伙食也是一流的,幾乎可以同客輪上的餐廳相媲美。“聖德梅特里奧”的船員編制為45人,除了船長、大副和水手外,還有兩名乘務員和一位輔祭(天主教儀式中的輔助人員,多由青少年男性擔任——編者注)。

《戰史文庫》生死邂逅大西洋:錨地集結

■ 安裝於某武裝商船上的120毫米MkV型艦炮,這款火炮服役於一戰時期,到二戰時期仍在使用。

戰爭爆發後,“聖德梅特里奧”號接受了戰時改裝,加裝了消磁線圈,以防禦磁性水雷,同時配置了1門120毫米艦炮、1門12磅炮(76.2毫米)和1挺霍奇斯基機槍,作為自衛武器,由8名炮手操縱。這些火炮和機槍都是經歷過一戰的老古董,在倉庫裡塵封多年後再度被翻出來武器到商船上,可是誰能指望用這些老掉牙的槍炮去對抗德軍的戰艦、飛機和潛艇呢?最多給船員們帶來一點心理安慰。

“聖德梅特里奧”號服役後一直在美國和英國之間從事燃油運輸,從1939年10月起先後加入12支護航船隊,在大西洋兩岸多次往返,每次都平安無事,船上所有人都覺得運氣還會繼續。在抵達哈利法克斯準備加入第13支護航船隊前,“聖德梅特里奧”號在德克薩斯州的加爾維斯頓裝載了11200噸高度敏感的航空汽油,對於正在遭受德國空軍持續轟炸的英國而言,這是一批急需的貨物,沒有油料,皇家空軍的“颶風”、“噴火”沒有辦法保衛英格蘭的領空。“聖德梅特里奧”號此行的目的地是英國西南部的港口埃文茅斯。

水手閒話

起航命令尚未下達,但“聖德梅特里奧”號的船員們並沒有閒著,水手長弗萊切安排手下給船體和艙壁刷漆,幾個月來的風吹雨打,船上不少地方的油漆出現破損、剝落,露出斑駁的鏽跡。這種活計差不多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幹一次,水手們早就習以為常,他們一邊用刷子蘸上油漆,來來回回地塗抹著,一邊拉東扯西地閒聊起來。

“我們本來在22日就該出海的,現在卻推遲了。”一等水手魯迪·邁克萊南對19歲的同鄉卡盧姆·麥克尼爾小聲抱怨道:“這到底是為什麼?”

他們兩人都來自蘇格蘭赫布里底群島的巴拉島,從小就和大海打交道的島民幾乎都是天生的水手。

“這個我可以告訴你”,來自加拿大的水手奧斯瓦爾德·普雷斯頓插嘴道:“因為我們太多的船隻在大西洋上被擊沉了,德國佬的潛艇一直在不停地騷擾我們!”

《戰史文庫》生死邂逅大西洋:錨地集結

■ 二戰時期英國商船的船員們。他們來自世界各地,在危機四伏的大洋上冒著生命危險為英國運送物資。

一等水手喬治·莫蒂默是船上最年長的船員,來英格蘭北部的迪內曼,一直被大傢伙稱為“老喬治”。他在聽到幾個水手的交談後彎下腰,用手敲敲了腳下的甲板說道:“夥計們!如果我們被一枚魚雷擊中的話,那可就太走運了!我想我們可以馬上升入天堂。你們想想,我們船上裝著上萬噸航空汽油,不要說一枚魚雷了,就是一隻煙的火星都能把我們送上天了。”

“你想得倒美!”邁克萊南說,“如果我們真中了魚雷,老喬治你肯定會直接下地獄的,不過你不會感覺到什麼痛苦,死亡只是一瞬間的事。”

“我的上帝啊!”老喬治喃喃地說,“要是被魚雷擊中恐怕真沒有活命的機會了,我可不願意現在就去見上帝。我要馬上給我的內利寫封信,她如果沒有收到我的消息,一定會擔心死的!”

普雷斯頓停下手裡的活,雙眼望著錨地裡透著寒意的灰白色海面,緩緩地說道:“我們能穿過這片大海。我老婆和三個孩子還在紐約等我呢。這麼多年來我一直說要去薩里郡看望生病的岳母,可是到現在我都沒有去過。”

“為什麼?你不是已經去過好幾次英國了嗎?”麥克尼爾問道,他知道這個加拿大人曾經在挪威和瑞典的貨船上幹過。

普雷斯頓尷尬地笑了笑:“嗯……還能因為什麼,兜裡沒錢唄!你們都應該清楚這是怎麼一回事。如果一位水手從船上離職了,然後身上揣著60到90英鎊去旅行,那麼這點錢在旅店裡過上幾夜就沒剩多少了,他就不得不前往港口再找一艘船重新開始工作。”

年輕的蘇格蘭人笑了起來。“我上次也是這樣。我想回巴拉島看望爸爸,卻沒有錢。我只好去找航運公司的官員,他就把我送到這艘船上來了,讓我去提伯利登船。當我們駛出泰晤士河口時,感到特別高興,我從來沒有上過這麼棒的一艘船!”

《戰史文庫》生死邂逅大西洋:錨地集結

■ 英國商船隊服役徽章。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英國商船隊做出的貢獻不亞於皇家海軍。

其他人都點頭表示同意。確實,“聖德梅特里奧”號是他們海員生涯中迄今為止曾經工作過的條件最好的商船,不僅住得舒適,吃得滿意,而且氣氛也非常融洽,船長、大副以及水手之間都非常友好,這是他們之前從未碰到過的。

普雷斯頓用拳頭輕輕地在老喬治的肚子上捶了兩下:“老喬治,我敢打包票,我們一定能再次看到英格蘭的海岸線!”

邁克萊南這時似乎發現了什麼,指了指錨地裡的其他船,它們都亮起了信號燈,岸上海軍基地的信號旗杆上升起一串信號旗,同時信號燈也頻繁地閃爍著。不一會兒,約翰·約內斯拿著一張紙從眾人身邊走過,他是“聖德梅特里奧”號上兩名商船學校候補生中的一位。水手們攔住了他,問他發生了什麼事,約內斯簡單地說岸上發來緊急信號,讓船長在下午3時去開會。

老喬治將刷子浸入顏料桶中,然後點頭說:“啊哈!這是護航船隊指揮官召集船長們舉行例行會議。年輕人,繼續幹活吧!”

HX 84船隊

當天下午,“聖德梅特里奧”號半數的船員們都在舷邊目送船長喬治·韋特乘坐摩托交通艇前往海軍基地,他是一位身材高大、肩膀寬闊的單身漢,長年在世界各個海洋上行船搏浪的經歷都濃縮在他眼角深深的皺紋裡。下午5時30分,船長返回船上,隨後就傳出船隊將在明天早上6時出發的消息,隨之各種流言像野火一樣在整個錨地裡瘋狂地蔓延開來。

晚餐的時候,船員們在餐桌上發生了激烈的爭論。兩名乘務員,來自格拉斯哥的約翰·哈洛倫和約翰·波特,還有那個同樣叫約翰的輔祭男孩也被船員們的各種問題所包圍,但他們完全搞不清楚狀況。

因為盲腸炎接受手術,剛剛返回船上的歐內斯特·戴恩斯將自己的餐具推到一邊說道:“岸上的報紙說,大西洋上的戰鬥已經結束了,有人聲稱我們應該將這些航空汽油送往紐約。”

《戰史文庫》生死邂逅大西洋:錨地集結

■ 1940年不列顛戰役期間,在遭遇轟炸的倫敦城區的廢墟中,消防員在奮力滅火。

默文·戈因立即報以嘲諷的大笑:“大西洋之戰已經結束了?你說什麼鬼話呢?才剛剛開始呢!先生們!你們沒有收聽倫敦BBC的廣播嗎?德國飛機已經連續六天夜晚轟炸了倫敦,連白金漢宮都捱了炸彈……”戈因是澳大利亞悉尼人,身上帶著澳洲漢子特有的野性。

“不只是倫敦”,一位家鄉在提伯利的三等水手接過話頭:“利物浦、格拉斯哥、格里諾克都遭到了轟炸。我感覺很糟糕,我們軍隊又在法國吃了敗仗!”

“聽說德國佬宣稱他們在上個月擊沉了50000噸的商船!”麥克尼爾補充道,“不過,最要緊的是,我們呆在哈利法克斯也沒有其他事情做啊,我還是寧願出海,管他有沒有潛艇!”

對於麥克尼爾的看法,大家都表示贊同。儘管哈利法克斯是新斯科舍省首府,以出產魚類和木材而出名,還有一些小型煉糖廠,但和紐約、倫敦等美國東海岸和英國本土的繁華都市相比,這裡就像一個寒酸的鄉村小鎮,當地人依然遵循著一種清教徒式的古樸生活方式,港口附近沒有燈紅酒綠的夜總會,沒有可以縱情痛飲的飯店和酒吧,雖然某些街邊小店有酒精飲料出售,但店內沒有座位,只能在店外飲用。對於那些在危機四伏的大西洋上往來奔波、飽嘗艱辛的海員們來說,哈利法克斯不能提供任何讓他們覺得興奮的東西!

《戰史文庫》生死邂逅大西洋:錨地集結

■ 二戰時期的加拿大哈利法克斯港,與英美等大都市相比,這裡並不算繁華。

10月28日凌晨5時30分,天色還很黑,作為當天甲板值更員的候補生約內斯不得不離開了床鋪,穿戴整齊,前往甲板上開始工作。加拿大的深秋時節非常冷,讓他禁不住將頭縮在豎起的衣領裡。

機艙內傳來傳令鐘的響聲,從鋪位上起身的水手們很快聽到機艙回覆的鐘聲,不久舵機艙內的機械裝置開始運轉,齒輪相互咬合發出的聲音在黎明前的寂靜中顯得特別清晰,人們能夠感覺到船舵首先向左舷擺動,然後又擺向右舷,最後恢復到中央位置,這是每次起航前例行的船舵檢查。

約內斯沿著舷梯登上船橋,當他推開門時發現韋特船長、大副韋爾森、二副霍金斯,還有三副都已經站在操舵臺前。

“所有人各就各位!”船長下達了命令。

就在全體船員急匆匆地跑向各自的崗位時,一艘引航船正好靠上船舷,領航員通過繩梯攀上甲板,隨後被帶到船橋內。

“注意引擎運轉!開始起航!收起繩梯!一人掌舵!起錨!”船長熟練地下達了一連串指令。不久,從船橋內的揚聲器裡傳出錨鏈滑動的尖銳聲音。領航員就位後看了一眼船長,以徵求後者的同意,暫時獲得指揮航行的權力。船長微微頷首,示意領航員可以開始他的工作了。

“半速前進!”在領航員的號令下,“聖德梅特里奧”號的螺旋槳旋轉起來,推動著吃水很深的船體沿著出港航線離開錨地。與此同時,其他準備起航的商船上也進行著相同的程序,數十艘船隻一艘接一艘地駛離哈利法克斯。

《戰史文庫》生死邂逅大西洋:錨地集結

■ 二戰時期集結在錨地裡的商船隊,按照護航體制的要求,商船要儘量避免單獨航行,而要集結成大型船隊,由海軍艦艇護航前往目的地。

在抵達防波堤之外的海域後,“聖德梅特里奧”號停了下來,讓領航員下船。在離開前,他用從帆船時代流傳下來的祝福語向船長道別:“祝你們一帆風順,船長!”在引航船還沒有遠離船舷,傳令鍾就再次響起“半速前進”的命令。

在這個十月的陰霾清晨,38艘商船在哈利法克斯港外的海面上組成一支龐大的護航船隊。在皇家海軍的護航計劃中,這支船隊的代號是HX 84。除了滿載汽油的“聖德梅特里奧”號外,船隊中還有多艘油輪、大型客輪、貨輪和冷藏船,上面裝載著英國進行戰爭所必需的燃料、鋼鐵和食品。然而,這些寶貴的貨物能否平安運抵目的地,沒有人能給出肯定的答案,正如沒人知道來自德軍潛艇的致命魚雷會在什麼時候撕裂船殼,或者德國襲擊艦的可怕身影會在何時何地出現一樣。HX 84船隊帶著擔憂,帶著希望,帶著勇氣,駛向潛藏著巨大危險的大西洋……

下期預告:“聖德梅特里奧”號油輪跟隨著HX 84船隊的其他三十餘艘商船一道於1940年10月28日從哈利法克斯港起航,駛向英國。“聖德梅特里奧”號的船員們對同行的船隻充滿興趣,但讓他們感到不安的是,為船隊護航的僅有一艘由客輪改裝的輔助巡洋艦“賈維斯灣”號,它的火炮也都是上次大戰的老傢伙,真遇到德國襲擊艦怕也發揮不了什麼作用……

微信公眾號:崎峻戰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