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半年內兩家電廠破產引熱議 火力發電已至“終局”?

(原標題:半年內兩家電廠破產 火力發電已至“終局”?)

近日,大唐發電一則控股子公司破產公告,引發業界議論:火力發電是否已至“終局”?

依據公告,大唐發電旗下子公司甘肅大唐國際連城發電有限責任公司收到當地法院裁定書,該公司以其無力支付到期款項(約人民幣1644.34萬元)為由,向當地法院申請破產清算。

就在去年12月,同樣是大唐發電旗下的子公司——大唐保定華源熱電有限責任公司申請破產清算。半年左右時間連續兩家火電企業進入破產程序,讓業界生出一絲“寒意”。

2016年以來,煤電的去產能從未停止,加上近年來突飛猛進的新能源裝機量,以及水電、核電的效率提升,火電企業的市場正在被擠壓;加上火電公司籌建時的高槓杆,導致目前許多企業面臨高負債率狀況,火電企業壓力陡增。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對火電行業未來的發展有些“擔憂”。政策層面上看,煤電去產能的大方向依然會繼續保持,淘汰落後產能、嚴控新增產能的局面不會有太大改變;新能源行業在新政策的加持下,平價上網已經指日可待,火電面對的市場壓力將會越來越大。

不過,他也認為,目前破產的兩家企業還是自身經營出現問題,屬於極端“個例”。“隨著今年煤炭保持寬鬆供應,價格也會有所降低,成本端的壓力將會減小不少,”他說,“中國是一個富煤國家,未來一段時間內,火電還將會做出重要的貢獻。”

破產各有原因

依據公告,大唐發電旗下兩家破產的子公司,破產原因不盡相同:一家是因為經營不善導致資不抵債,一家是因為去產能。

甘肅大唐國際連城發電有限責任公司註冊資本2.7億元,截至2019年5月31日,該公司資產總額約5.94億元,負債總額約17.73億元,資產負債率約 298.5%,2019累計淨利潤約-0.92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前身連城電廠,是甘肅省“六五”期間建成的第一個大型坑口電廠,1976年始建,距今已經有超過40年的歷史。

眾所周知,甘肅省作為中國風電、光伏裝機容量最大的省份之一,此前連年因“棄風棄光率”高企知名。而2018年該省棄風棄光率出現同比10%的下降,可以推測,在用電量沒有明顯快速上升的情況下,新能源發電對火電的擠壓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華源熱電成立於2000年 8 月,註冊資本 2.3億元,截至2018年11月30日,華源熱電資產總額約3.67億元,負債總額7.0億元,資產負債率約191.12%,營業收入約3.21億元,淨利潤約-0.88億元。

依據公告,該公司申請破產的原因,是公司兩臺125MW機組被列入火電去產能計劃,按照去產能的工作要求,兩臺機組已於2018年9月關停,並對主要設施進行了拆除,後續已經沒有持續取得經營收入的能力。

而在這兩家公司背後,大唐發電2018年年報表現並不差。作為中國五大發電集團之一的大唐集團電力資產的上市平臺,其業務板塊以火電為絕對主力,佔總裝機容量的80.1%。

經營業績方面,得益於售電量提升以及電價上漲,2018年全年營業收入933.9億元,同比增長10.9%;因去年合併自產部分盈利能力欠佳,加上煤炭始終高位運行,淨利潤12.35億元,同比下降17.35%。

今年一季度,大唐發電實現營收266.7億元,同比降低1.03%;歸屬母公司淨利潤4.3億元,同比增加11.14%,在同期發電量減少4.89%的情況下實現了利潤增長。

實際上,統計包括大唐發電在內今年A股主要29家公司的業績不難發現,2018年全行業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業績回暖。

也是因此,得出火電企業已經不行了的結論,還有待商榷。

市場環境嚴峻

觀察火電企業未來的市場環境,需要看供給側和需求側兩個方面。

供給側上看,動力煤現貨價格在年初礦難事件的影響下出現了一波反彈,從580元/噸提升到640元/噸,但後續走勢穩中有降,並沒有出現前幾年那樣的大幅度波動。

截至記者發稿,鄭商所動力煤主力合約價格為586.4元/噸,和今年年初價格相比保持平穩。而依據金聯創動力煤分析師畢方靜提供的數據,相比去年同期均價,今年同等熱量的動力煤便宜了20-30元/噸。

“今年港口庫存比較多,沿海六大電廠庫存始終處於高位,同比去年增加了300萬噸左右,”她說,“加上近期榆林方面發佈的新煤管票政策,煤炭企業可以按年度而非月度調整生產,今年的整體供應相對寬鬆,因此價格大概率保持穩中有降。”

加上近期煤炭運費下調,對於發電企業來說,成本上的壓力可以大幅度減少。

需求側方面,因為發電行業是國家經濟發展戰略中的重點和先行產業,電能又具有生產與消費的雙重性,電力發展往往會略超前於經濟發展。以2018年為例,全年用電量增速就超過GDP近3個百分點。

同時,按照能源結構轉型的要求,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各國,均將提升電力在整個能源系統中的比重作為能源轉型的重要抓手。未來中國在持續增長的過程中,電力作為能源供給的主力軍地位還會繼續增強。

但是,隨著新能源裝機容量的不斷上升,火力發電在中國能源供給格局中的地位將會逐步減弱。這個趨勢已經開始出現。

依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1至5月,全國發電量同比增長3.3%,增速較去年同期回落5.2個百分點。其中,5月火電發電量降幅擴大,同比下降4.9%,降幅比上月擴大4.7個百分點。

火電下降的原因,一方面是季節性水電輸出超乎預料,另一方面就是來自新能源的擠壓。而在上個月國家能源局出臺明確的可再生能源消納政策之後,增加了對火電的替代。

同時,隨著未來對高耗能行業的環保限產要求愈發嚴格,這些火電需求高的行業,用電需求將會出現波動。下游需求的不振,將會是火電企業未來面臨的關鍵問題。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劉雨欣_NBJS7825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