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而貴食母:沒有爭奪之心,不以物慾為喜憂

道德經 老子 寧靜 國學 國學書舍 2019-04-28

《道德經》:而貴食母:沒有爭奪之心,不以物慾為喜憂。

《道德經》:而貴食母:沒有爭奪之心,不以物慾為喜憂

很多人都在生活中追求一種完美,追求人生的十全十美,這是很多人對於人生最美好的一種夙願,但未必能夠真正達到這樣一種感覺。

大多數人不惜一切代價,去追求一些美好和圓滿,如果說追求到了,那麼他的慾望會不斷的攀升,期望到達更高的高度。如果沒有得到,那麼就會產生失落以及沮喪甚至是痛苦的感受,這是人生所執念的一些錯誤。

佛家中有這樣一句話:人生哪得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

不必凡事都追求圓滿得意,凡事只需要追求一個適可而止就好了,當你心中無所謂得失無所謂成就的時候,你也就少了痛苦和煩惱,這並不是來自於外在的物質給予自己的東西,而是來自於內心。

《道德經》:而貴食母:沒有爭奪之心,不以物慾為喜憂

在《道德經》而貴食母這一章中,就有這樣一句話: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我獨泊兮其未兆,若嬰兒之未孩,傫傫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忽兮其若晦,寂兮似無所止。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這一篇章意思就是說眾人都尋歡作樂,好像參加豐盛的晚會,而我獨自寧靜淡泊,還像嬰兒一樣發出笑聲,眾人都富足,我一個人匱乏,我有一個愚笨的心腸呀。我是混沌無知的人,別人都是光耀自炫,而我昏昏沉沉的,眾人都是精明審查的,而我卻懵懵懂懂,別人都希望有作為,但是我的感受與別人不同。

《道德經》:而貴食母:沒有爭奪之心,不以物慾為喜憂

在這一章中,其實表達的就是老子所提倡的一種無為而治,不追求盈滿的一個道理。在這一篇章中,老子把自己和其他人做了一個對比,別人都沉浸在一個春天一般,享用著大餐的狀態之中,而我自己獨幹獨願寂寞,懷著淡然的心情。

《道德經》中所說這一章的目的,就是說普通人都是藉助於外在的美食美景而滿足自我內心的一種快樂,但是當外在事物消失的時候,他們的快樂也就不存在了,而真正的得道的聖人,他們是把快樂建造於自己內心淳樸自然,恬靜,淡然。

《道德經》:而貴食母:沒有爭奪之心,不以物慾為喜憂

其他的人都有一些很強烈的佔有慾,都是針對於物質,他們利用聰明才智爭奪,在獲得的時候大有收穫,特別滿足,必然會大肆的炫耀和不甘寂寞,不斷膨脹慾望。可是我呢,卻昏昏沉沉的態度,我沒有和他人去爭搶,無憂無在,無為而 自在,我沒有他們假裝那麼聰明,也沒有凡事都斤斤計較。

這個篇章中,正式老子針對於眾人的思想以及和自我的思想做出了一個對比,來反映出俗世之人需要靠物質來滿足自我內心快樂的一種弱點。而他追求的只是一種純樸的思想境界,這裡所說的就是道德經中所強調的無為而治無慾無求的一種自在。

就好像我們開篇所說的一樣,很多人都是不斷在人生中追求完美,追求盈滿這些所謂的完美的狀態。都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了物質的層面之上,在這樣的一種狀態之下,你人生的喜悲都是通過物質來傳遞的,是非常膚淺以及非常錯誤的。

《道德經》:而貴食母:沒有爭奪之心,不以物慾為喜憂

只有把這些快樂的根源交給自己的內心,一生才能夠逍遙自在,這才是至高的境界,這也是聖人處世的一種道理和智慧。

本文由國學書舍原創,您對於這一篇《道德經》的智慧怎麼理解的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