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反艦彈道導彈試射,背後是一龐大體系!太空到水底,一網打盡

近日,美國匿名國防官員稱,在中國南部海域,中國海軍實施了一次反艦彈道導彈試射。

此次試射,對於中國捍衛海洋利益有著重大意義,同時也引起了各國的關注。

中國反艦彈道導彈試射,背後是一龐大體系!太空到水底,一網打盡

報道中指出,這次中國海軍試射的是東風–21D彈道導彈。毫無疑問,航空母艦等大型戰艦依然是其假想目標。

報道表示,反艦彈道導彈對於移動目標的命中率究竟有多大還未可知,但是有關專家也指出,如果相關導彈在再入大氣層時能夠得到有效制導數據的引導,其命中移動目標的概率就會大大增加。

報道認為,這也證實了中國軍方堅持發展相關導彈武器,以及遠程天波超視距雷達,以及島嶼雷達站的價值。

有關軍事評論員分析表示,中國海軍在南部海域的試射,是為了驗證中國海軍的導彈打擊力量,可以對廣闊海域內的所有水上目標實施有效打擊。可以預見距離東亞大陸1000公里的海域中的各種目標,都在中國海軍彈道導彈的打擊範圍之內。這令所有身處亞太海域的艦艇,都要考慮是否經受得住相關反艦彈道導彈如此強大的攻擊能力。

中國反艦彈道導彈試射,背後是一龐大體系!太空到水底,一網打盡

目前來看,將反艦彈道導彈批量列裝部隊的國家,僅有中國一家。伊朗雖然也有過類似的舉動,但是至今沒被確認,而且其技術水平不太可能實現有效攻擊移動的艦艇目標。

專家指出,與打擊固定目標的彈道導彈不同,反艦彈道導彈最大的差別在於其特殊的導引彈頭,主要採用數據鏈、光電或者雷達導引的複合式制導方式。但是,當導彈在大氣層中以高超音速飛行時就會產生等離子層,這時候的光電或者是雷達導引設備,就不能正常工作。當彈道導彈的打擊目標是固定物體時,導彈依靠陀螺儀以及加速傳感器等慣性導引,直到命中目標,因此並不擔憂等離子層干擾的問題。但如果是要打擊移動目標,這時候導彈無法直接探測目標,只能在之前就進行基本的調整,隨後必須儘快將飛行速度降至3馬赫左右,這樣光電和雷達導引裝置才能正常工作,發現和鎖定海面目標,給予導引。

中國反艦彈道導彈試射,背後是一龐大體系!太空到水底,一網打盡

不過,專家也指出,當導彈降速之後,就會增大被攔截的可能,同時在降速後飛行高度也會迅速降低,這時導引裝置的掃瞄覆蓋面也會隨之變小,失去目標的可能性增大。因此,導彈不僅要在發射前掌握移動目標位置的相關數據,同時還得依靠相關設備對其行進過程中的目標位置進行科學推算,並藉助數據鏈在進入大氣層前有效調整。否則,當導彈到達目標區域時,攻擊目標可能早就駛離到較遠的海域。

為了填補這一位置信息空缺,當導彈飛行至中段大氣層時,對目標位置的變動信息必須依靠有效的數據鏈、衛星平臺、地面通信平臺進行雙向傳遞。但是,想要達到這一效果,持續的監測手段必不可少,必須保持跟蹤敵方艦艇,以向飛行的反艦彈道導彈提供有效、準時的目標信息。因此,中國軍隊在天波雷達、島嶼雷達,乃至水下監聽網絡方面,都進行了建立戰略性基礎設施的工作。各種電子偵察站、雷達站、水下站點,或者空中、海面移動平臺都包括在內。通過這些戰略基礎設施,加上無人機、無人艦船和其它各種工具的配合,相信中國海軍已經實現了對廣闊海域中敵方移動目標的不間斷監控。

專家表示,中國海軍在南部已經建立起全套偵察、跟蹤和打擊體系,而反艦彈道導彈是其中核心環節。相信各種偵察系統和打擊武器手段仍在不斷的研製測試、不斷的部署和完善,因此這次導彈試射,成為了這一偉大努力中的標誌性事件,引發廣泛關注也就不難理解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