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觀點:臊子面流水席與跨場域學習及創新

打滷麵 麵條 豆腐 小吃 學驛站 2017-05-03

陝西人好麵食,“臊子面”便是一種深受喜愛的陝西地方名特小吃。所謂“臊子”,功能類似於“滷”或“炸醬”,是將小肉丁添加多種佐料加工製作而成。手工製作的麵條盛於大碗之中,然後放入臊子肉,配以提前切制並做好的形狀精美的木耳、黃花、紅蘿蔔、豆腐等蔬菜丁,再撒些零碎的韭菜葉,最後澆上美味的湯汁,一碗色彩飽滿、酸香濃厚的臊子面便呈現在眼前。

食客們品嚐時往往是大碗盛之,吃上一大碗,酣暢淋漓。也有餐館僅為了食客在點餐之餘品嚐地方風味之考慮,推出小碗盛裝的臊子面,並美其名曰“一口香”,好有意境之美。

EMBA觀點:臊子面流水席與跨場域學習及創新

有天聽聞一家麵館專門經營臊子面流水席,生意甚為火爆。一直搞不懂何謂臊子面的流水席,於是決定前往感受與品嚐一番。到後發現,此家流水席並非傳統思維裡的那種流水席,堪稱創新。創新在何處?創新的並不是臊子面製作手法或口味,而是以一種類似於壽司店旋轉式餐檯方式提供麵食。麵食盛於一個個精緻的小碗中,分為多種口味,食客圍坐於餐檯旁,以自助的方式選取流動傳輸的麵食。既形式新穎,又提供多樣性的口味以及食量的自由裁定。這種經營服務方式並非改變了食物本身的風味,而是一種組織方式的創新。感受與品嚐之餘,深為感慨,當時腦子裡就浮現出來兩個字:“跨界”。

EMBA觀點:臊子面流水席與跨場域學習及創新

跨界是時下流行的一個詞,意含將難以直接關聯在一起的事物創新性地聯繫或融合起來。與跨界類似的一個詞便是“混搭”,即將看似不相融的元素有機地整合起來,達到一種視覺或感覺上的衝擊,混搭可算是一種時尚之風。

跨界是一種創新的行為與體現,而缺乏想象力是很難跨界的。對於企業而言,之所以缺乏想象力,可能主要是過於聚焦於自己的既定領域、周圍的環境。企業在其組織學習過程中,往往會受限於自己熟知的路徑,造成視界受阻,因此,從哪裡學習以進行創新便成了企業進行組織學習的重要問題之一。

企業通常的做法是向同行學習,但總覺得這還不夠,於是不同行業、不同區域的企業也會成為其學習對象。向不同行業、不同區域企業學習似乎是跨界學習的默認思維,但殊不知這仍屬於一種機械式的思路。在現實的運營中,企業存在於一個潛含的運作與互動圈,圈裡不僅包括了同行業、同區域、同規模、同類型的企業,也涵蓋了不同特徵與類型的企業,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生態互動系統,這種生態互動系統可以對應於制度理論中常用的一個詞:“場域”。場域體現了企業的一種有形與無形的互動性環境。企業在各自的場域中產生互動,長期來看,會沉醉於場域環境之中,往往一目障葉,缺乏對生態系統(場域)之外企業的關注,這是一種不太受到關注的隱性的學習侷限。在此,融合制度理論的“場域”概念,構建並提出一個企業有效提升組織學習與創新的新概念:跨場域學習(事實上這種概念構造本身便是一種“跨場域”的體現)。高境界的“跨界”學習應該是一種跨場域的學習,即將視野投放到場域之外的企業,即使這些企業屬於同一行業或同一類型的企業,模仿或連接這些企業的新元素,也會給自身企業帶來不一樣的新內容。

EMBA觀點:臊子面流水席與跨場域學習及創新

上面所說的臊子面流水席,在我看來,事實上便是一種跨場域學習與創新的結果。臊子麵館的生態系統往往是其它臊子麵館、麵館、中式餐館、地方風味餐館等,這些構成了一個場域,但將學習的視野以及創新的落腳點關注於這個場域中,強調“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時,可能不太容易產生上述令人耳目一新的流水席形式,而將學習的範圍擴大至場域之外時,通過模仿學習,即使對企業而言不是那麼根本性的變革,卻會產生讓人意想不到、“腦洞大開”式的創新。

可見,企業的成長,不僅僅在善於學習與創新本身,也不僅僅在於跨界學習與創新,而在於如何認識自己所處的“界”。對於“界”的理解與認識不同,往往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界”有無形與有形之分,“跨界”往往被機械地視作跨越有形的行業、區域等,而企業無形的跨界學習與創新卻被忽略,跨出自己熟知的無形的生態系統,進行跨場域學習,對企業來說是一種更大的超越。

互聯網行業中的許多微創新,表面上看起來不像是根本性的創新,但卻很有衝擊力,令人費解。原因何在,在我看來,這種“微”創新,往往是將不同場域中的元素加以連接與混合,從而產生意想不到的創新性效果。

企業的組織學習往往有盲點,有視野的侷限與慣性,因此,既要向後看,又需往前看,既要橫向看,又要立體看,跨場域學習對此或許可以提供某種啟示,精巧地使得企業的創新達到“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境界與效果。

作者:姚小濤,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組織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