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佩妮,好久不見'

"
"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我想,你應該也很容易投降。

因為你害怕。

你應該也很容易放棄自己。

因為你自我懷疑。

於是,你回首來路,一無所成。

現在,我要說說和你不一樣的另一個人:

"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我想,你應該也很容易投降。

因為你害怕。

你應該也很容易放棄自己。

因為你自我懷疑。

於是,你回首來路,一無所成。

現在,我要說說和你不一樣的另一個人: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戴佩妮在別處。

就像彼岸的孤獨島嶼,你看得到,卻無法觸及。在島嶼之上,她沉默著,又激烈著,用自己的深情,建立一個新世界。

這個世界是壯闊的,也是悽惻的。

是高亢的,也是低迴的。

它有“閱盡天涯離別苦”,也有“山寺桃花始盛開”。

既有“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也有“夢闌時,酒醒後,思量著”。

所有愛恨與離散,喧囂與孤獨,憂傷與喜樂,病與詩,生與死,被戴佩妮從無意識的時間之海捕撈上來,攤開,晾晒……

在某個黃昏,坐在清冷的角落,對著萬古長空,和滾滾紅塵,以音符為針,以旋律為線,編織出另一個同行空間。

沉浮遲數,溫涼寒暖,一切俱在其中。

戴佩妮不是神。

也不是明星,更不是偶像。

如果要我給予她一個標籤,我覺得沒有。

“才女”不夠全面,“歌手”不夠突出,“音樂人”不夠個性,“精靈”不夠接地氣。

她就是戴佩妮。

無法被任何詞彙所收納的戴佩妮。

但就是這樣冷清的、執拗的、優雅又叛逆的戴佩妮,贏得了歌迷們無條件的追隨。

大家靜靜地,在她的音樂空間裡,找到一個位置,坐下來,聽她講相似的心事,和不同的曾經。

一聽,就是多年。

一愛,就是半生。

"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我想,你應該也很容易投降。

因為你害怕。

你應該也很容易放棄自己。

因為你自我懷疑。

於是,你回首來路,一無所成。

現在,我要說說和你不一樣的另一個人: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戴佩妮在別處。

就像彼岸的孤獨島嶼,你看得到,卻無法觸及。在島嶼之上,她沉默著,又激烈著,用自己的深情,建立一個新世界。

這個世界是壯闊的,也是悽惻的。

是高亢的,也是低迴的。

它有“閱盡天涯離別苦”,也有“山寺桃花始盛開”。

既有“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也有“夢闌時,酒醒後,思量著”。

所有愛恨與離散,喧囂與孤獨,憂傷與喜樂,病與詩,生與死,被戴佩妮從無意識的時間之海捕撈上來,攤開,晾晒……

在某個黃昏,坐在清冷的角落,對著萬古長空,和滾滾紅塵,以音符為針,以旋律為線,編織出另一個同行空間。

沉浮遲數,溫涼寒暖,一切俱在其中。

戴佩妮不是神。

也不是明星,更不是偶像。

如果要我給予她一個標籤,我覺得沒有。

“才女”不夠全面,“歌手”不夠突出,“音樂人”不夠個性,“精靈”不夠接地氣。

她就是戴佩妮。

無法被任何詞彙所收納的戴佩妮。

但就是這樣冷清的、執拗的、優雅又叛逆的戴佩妮,贏得了歌迷們無條件的追隨。

大家靜靜地,在她的音樂空間裡,找到一個位置,坐下來,聽她講相似的心事,和不同的曾經。

一聽,就是多年。

一愛,就是半生。

戴佩妮,好久不見

有人很奇怪,戴佩妮並不紅,為什麼大家還是那麼愛她。

"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我想,你應該也很容易投降。

因為你害怕。

你應該也很容易放棄自己。

因為你自我懷疑。

於是,你回首來路,一無所成。

現在,我要說說和你不一樣的另一個人: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戴佩妮在別處。

就像彼岸的孤獨島嶼,你看得到,卻無法觸及。在島嶼之上,她沉默著,又激烈著,用自己的深情,建立一個新世界。

這個世界是壯闊的,也是悽惻的。

是高亢的,也是低迴的。

它有“閱盡天涯離別苦”,也有“山寺桃花始盛開”。

既有“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也有“夢闌時,酒醒後,思量著”。

所有愛恨與離散,喧囂與孤獨,憂傷與喜樂,病與詩,生與死,被戴佩妮從無意識的時間之海捕撈上來,攤開,晾晒……

在某個黃昏,坐在清冷的角落,對著萬古長空,和滾滾紅塵,以音符為針,以旋律為線,編織出另一個同行空間。

沉浮遲數,溫涼寒暖,一切俱在其中。

戴佩妮不是神。

也不是明星,更不是偶像。

如果要我給予她一個標籤,我覺得沒有。

“才女”不夠全面,“歌手”不夠突出,“音樂人”不夠個性,“精靈”不夠接地氣。

她就是戴佩妮。

無法被任何詞彙所收納的戴佩妮。

但就是這樣冷清的、執拗的、優雅又叛逆的戴佩妮,贏得了歌迷們無條件的追隨。

大家靜靜地,在她的音樂空間裡,找到一個位置,坐下來,聽她講相似的心事,和不同的曾經。

一聽,就是多年。

一愛,就是半生。

戴佩妮,好久不見

有人很奇怪,戴佩妮並不紅,為什麼大家還是那麼愛她。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我想,她不紅的原因,大概就是大家迷戀她的原因。

這個來自馬來西亞的女子,年少時漂洋過海,來到臺灣,從此,在異國一唱就是16年。

16年,有人已經長大。

16年,有人已經蒼老。

16年,我們歷盡滄桑,往事五花八門,一回首,已是蒼蒼茫茫。

但是,16年,戴佩妮只做了一件事:寫歌,唱歌。

從第一張專輯《Penny》,到如今的《賊》,她一直篤定地,寫著,編著,創作著,歌唱著……永遠退避,波瀾不驚,掩飾和自己有關的所有祕密,只是以音樂為語言,告訴大家她的心事。

她不是表演者。

她也不追求閃光燈。

她說:我從來就沒有明星夢,只知順應自然法則,讓一切順其自然。

只是創作。

在喧囂中,低下頭來,用自己的才華,不斷地更新,不斷地自我超越。

李宗盛說: 如果說這個行業有幾個,我一直在默默觀察關注的音樂人,戴佩妮是排名第一的。

"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我想,你應該也很容易投降。

因為你害怕。

你應該也很容易放棄自己。

因為你自我懷疑。

於是,你回首來路,一無所成。

現在,我要說說和你不一樣的另一個人: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戴佩妮在別處。

就像彼岸的孤獨島嶼,你看得到,卻無法觸及。在島嶼之上,她沉默著,又激烈著,用自己的深情,建立一個新世界。

這個世界是壯闊的,也是悽惻的。

是高亢的,也是低迴的。

它有“閱盡天涯離別苦”,也有“山寺桃花始盛開”。

既有“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也有“夢闌時,酒醒後,思量著”。

所有愛恨與離散,喧囂與孤獨,憂傷與喜樂,病與詩,生與死,被戴佩妮從無意識的時間之海捕撈上來,攤開,晾晒……

在某個黃昏,坐在清冷的角落,對著萬古長空,和滾滾紅塵,以音符為針,以旋律為線,編織出另一個同行空間。

沉浮遲數,溫涼寒暖,一切俱在其中。

戴佩妮不是神。

也不是明星,更不是偶像。

如果要我給予她一個標籤,我覺得沒有。

“才女”不夠全面,“歌手”不夠突出,“音樂人”不夠個性,“精靈”不夠接地氣。

她就是戴佩妮。

無法被任何詞彙所收納的戴佩妮。

但就是這樣冷清的、執拗的、優雅又叛逆的戴佩妮,贏得了歌迷們無條件的追隨。

大家靜靜地,在她的音樂空間裡,找到一個位置,坐下來,聽她講相似的心事,和不同的曾經。

一聽,就是多年。

一愛,就是半生。

戴佩妮,好久不見

有人很奇怪,戴佩妮並不紅,為什麼大家還是那麼愛她。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我想,她不紅的原因,大概就是大家迷戀她的原因。

這個來自馬來西亞的女子,年少時漂洋過海,來到臺灣,從此,在異國一唱就是16年。

16年,有人已經長大。

16年,有人已經蒼老。

16年,我們歷盡滄桑,往事五花八門,一回首,已是蒼蒼茫茫。

但是,16年,戴佩妮只做了一件事:寫歌,唱歌。

從第一張專輯《Penny》,到如今的《賊》,她一直篤定地,寫著,編著,創作著,歌唱著……永遠退避,波瀾不驚,掩飾和自己有關的所有祕密,只是以音樂為語言,告訴大家她的心事。

她不是表演者。

她也不追求閃光燈。

她說:我從來就沒有明星夢,只知順應自然法則,讓一切順其自然。

只是創作。

在喧囂中,低下頭來,用自己的才華,不斷地更新,不斷地自我超越。

李宗盛說: 如果說這個行業有幾個,我一直在默默觀察關注的音樂人,戴佩妮是排名第一的。

戴佩妮,好久不見

在馬來西亞念大專時,戴佩妮當時的夢想,並不是成為歌手,而是成為舞者。

這個夢想,把她引到臺灣。

因為,臺灣有林懷民,臺灣有云門舞集——成為雲門舞集的舞者,是她當時最大的渴望。

1999年,她的音樂天賦被音樂人陳子鴻發掘,希望她走上音樂之路。

戴佩妮陷入兩難境地:

我請教許多舞者前輩的經驗,舞者在藝術層面雖能得到一定的滿足,但不全然能選擇鍾愛的舞蹈,為了謀生,必須在萬聖節扮南瓜玩偶;等到一定年紀,又需要花錢和時間療養運動傷害……

她決定放下10多年的舞蹈夢,成為創作型歌手。

自己寫歌,自己編曲,自己歌唱。

"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我想,你應該也很容易投降。

因為你害怕。

你應該也很容易放棄自己。

因為你自我懷疑。

於是,你回首來路,一無所成。

現在,我要說說和你不一樣的另一個人: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戴佩妮在別處。

就像彼岸的孤獨島嶼,你看得到,卻無法觸及。在島嶼之上,她沉默著,又激烈著,用自己的深情,建立一個新世界。

這個世界是壯闊的,也是悽惻的。

是高亢的,也是低迴的。

它有“閱盡天涯離別苦”,也有“山寺桃花始盛開”。

既有“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也有“夢闌時,酒醒後,思量著”。

所有愛恨與離散,喧囂與孤獨,憂傷與喜樂,病與詩,生與死,被戴佩妮從無意識的時間之海捕撈上來,攤開,晾晒……

在某個黃昏,坐在清冷的角落,對著萬古長空,和滾滾紅塵,以音符為針,以旋律為線,編織出另一個同行空間。

沉浮遲數,溫涼寒暖,一切俱在其中。

戴佩妮不是神。

也不是明星,更不是偶像。

如果要我給予她一個標籤,我覺得沒有。

“才女”不夠全面,“歌手”不夠突出,“音樂人”不夠個性,“精靈”不夠接地氣。

她就是戴佩妮。

無法被任何詞彙所收納的戴佩妮。

但就是這樣冷清的、執拗的、優雅又叛逆的戴佩妮,贏得了歌迷們無條件的追隨。

大家靜靜地,在她的音樂空間裡,找到一個位置,坐下來,聽她講相似的心事,和不同的曾經。

一聽,就是多年。

一愛,就是半生。

戴佩妮,好久不見

有人很奇怪,戴佩妮並不紅,為什麼大家還是那麼愛她。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我想,她不紅的原因,大概就是大家迷戀她的原因。

這個來自馬來西亞的女子,年少時漂洋過海,來到臺灣,從此,在異國一唱就是16年。

16年,有人已經長大。

16年,有人已經蒼老。

16年,我們歷盡滄桑,往事五花八門,一回首,已是蒼蒼茫茫。

但是,16年,戴佩妮只做了一件事:寫歌,唱歌。

從第一張專輯《Penny》,到如今的《賊》,她一直篤定地,寫著,編著,創作著,歌唱著……永遠退避,波瀾不驚,掩飾和自己有關的所有祕密,只是以音樂為語言,告訴大家她的心事。

她不是表演者。

她也不追求閃光燈。

她說:我從來就沒有明星夢,只知順應自然法則,讓一切順其自然。

只是創作。

在喧囂中,低下頭來,用自己的才華,不斷地更新,不斷地自我超越。

李宗盛說: 如果說這個行業有幾個,我一直在默默觀察關注的音樂人,戴佩妮是排名第一的。

戴佩妮,好久不見

在馬來西亞念大專時,戴佩妮當時的夢想,並不是成為歌手,而是成為舞者。

這個夢想,把她引到臺灣。

因為,臺灣有林懷民,臺灣有云門舞集——成為雲門舞集的舞者,是她當時最大的渴望。

1999年,她的音樂天賦被音樂人陳子鴻發掘,希望她走上音樂之路。

戴佩妮陷入兩難境地:

我請教許多舞者前輩的經驗,舞者在藝術層面雖能得到一定的滿足,但不全然能選擇鍾愛的舞蹈,為了謀生,必須在萬聖節扮南瓜玩偶;等到一定年紀,又需要花錢和時間療養運動傷害……

她決定放下10多年的舞蹈夢,成為創作型歌手。

自己寫歌,自己編曲,自己歌唱。

戴佩妮,好久不見

有人曾說,討論她的幕後班底,是最沒有驚喜的,因為她會包辦全碟的詞曲創作。

但,就憑著這種天賦,與橫溢的才華,戴佩妮一出道,憑藉《Penny》和《怎樣》兩張專輯,就入圍第12屆金曲獎最佳新人獎。

以後每張專輯,都能進入g-music年度銷量榜20強。

而《愛瘋了》一出來,即獲第十七屆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

第23屆金曲獎最佳女演唱人與最佳專輯製作人獎,依然歸屬於戴佩妮。

2014年,她組建的樂團“BuddhaJump佛跳牆”獲得金曲獎最佳編曲和最佳樂團獎。

2015年獲得金曲獎最佳樂團殊榮。

她是天才嗎?

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她是頂級的創作型歌手。

"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我想,你應該也很容易投降。

因為你害怕。

你應該也很容易放棄自己。

因為你自我懷疑。

於是,你回首來路,一無所成。

現在,我要說說和你不一樣的另一個人: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戴佩妮在別處。

就像彼岸的孤獨島嶼,你看得到,卻無法觸及。在島嶼之上,她沉默著,又激烈著,用自己的深情,建立一個新世界。

這個世界是壯闊的,也是悽惻的。

是高亢的,也是低迴的。

它有“閱盡天涯離別苦”,也有“山寺桃花始盛開”。

既有“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也有“夢闌時,酒醒後,思量著”。

所有愛恨與離散,喧囂與孤獨,憂傷與喜樂,病與詩,生與死,被戴佩妮從無意識的時間之海捕撈上來,攤開,晾晒……

在某個黃昏,坐在清冷的角落,對著萬古長空,和滾滾紅塵,以音符為針,以旋律為線,編織出另一個同行空間。

沉浮遲數,溫涼寒暖,一切俱在其中。

戴佩妮不是神。

也不是明星,更不是偶像。

如果要我給予她一個標籤,我覺得沒有。

“才女”不夠全面,“歌手”不夠突出,“音樂人”不夠個性,“精靈”不夠接地氣。

她就是戴佩妮。

無法被任何詞彙所收納的戴佩妮。

但就是這樣冷清的、執拗的、優雅又叛逆的戴佩妮,贏得了歌迷們無條件的追隨。

大家靜靜地,在她的音樂空間裡,找到一個位置,坐下來,聽她講相似的心事,和不同的曾經。

一聽,就是多年。

一愛,就是半生。

戴佩妮,好久不見

有人很奇怪,戴佩妮並不紅,為什麼大家還是那麼愛她。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我想,她不紅的原因,大概就是大家迷戀她的原因。

這個來自馬來西亞的女子,年少時漂洋過海,來到臺灣,從此,在異國一唱就是16年。

16年,有人已經長大。

16年,有人已經蒼老。

16年,我們歷盡滄桑,往事五花八門,一回首,已是蒼蒼茫茫。

但是,16年,戴佩妮只做了一件事:寫歌,唱歌。

從第一張專輯《Penny》,到如今的《賊》,她一直篤定地,寫著,編著,創作著,歌唱著……永遠退避,波瀾不驚,掩飾和自己有關的所有祕密,只是以音樂為語言,告訴大家她的心事。

她不是表演者。

她也不追求閃光燈。

她說:我從來就沒有明星夢,只知順應自然法則,讓一切順其自然。

只是創作。

在喧囂中,低下頭來,用自己的才華,不斷地更新,不斷地自我超越。

李宗盛說: 如果說這個行業有幾個,我一直在默默觀察關注的音樂人,戴佩妮是排名第一的。

戴佩妮,好久不見

在馬來西亞念大專時,戴佩妮當時的夢想,並不是成為歌手,而是成為舞者。

這個夢想,把她引到臺灣。

因為,臺灣有林懷民,臺灣有云門舞集——成為雲門舞集的舞者,是她當時最大的渴望。

1999年,她的音樂天賦被音樂人陳子鴻發掘,希望她走上音樂之路。

戴佩妮陷入兩難境地:

我請教許多舞者前輩的經驗,舞者在藝術層面雖能得到一定的滿足,但不全然能選擇鍾愛的舞蹈,為了謀生,必須在萬聖節扮南瓜玩偶;等到一定年紀,又需要花錢和時間療養運動傷害……

她決定放下10多年的舞蹈夢,成為創作型歌手。

自己寫歌,自己編曲,自己歌唱。

戴佩妮,好久不見

有人曾說,討論她的幕後班底,是最沒有驚喜的,因為她會包辦全碟的詞曲創作。

但,就憑著這種天賦,與橫溢的才華,戴佩妮一出道,憑藉《Penny》和《怎樣》兩張專輯,就入圍第12屆金曲獎最佳新人獎。

以後每張專輯,都能進入g-music年度銷量榜20強。

而《愛瘋了》一出來,即獲第十七屆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

第23屆金曲獎最佳女演唱人與最佳專輯製作人獎,依然歸屬於戴佩妮。

2014年,她組建的樂團“BuddhaJump佛跳牆”獲得金曲獎最佳編曲和最佳樂團獎。

2015年獲得金曲獎最佳樂團殊榮。

她是天才嗎?

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她是頂級的創作型歌手。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戴佩妮出道16年,從沒唱過別人的作品。

可以說我很幸運,又或是固執,這中間當然有很多人建議我偶爾唱唱別人的歌,但若是一時被名利衝昏頭而妥協,我會對不起當初懷抱11年的舞蹈夢,也對不起當年站在十字路口的自己……

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她是華語女歌手中,發表全創作作品最多的一個。

幾乎專輯裡的音樂,都是她自己操刀的詞曲。而未收入專輯的原創音樂,還有200多首。

雖然她正呈井噴式創作,對品質卻要求極其嚴格:

現在不像以前隨手寫歌,是因為我體悟到,作為創作歌手,不是唱的有多厲害,而是要向聽者傳遞核心訊息,不然每一首都是小情小愛,想不膩也難……

所以,她是不侷限於一種風格的。

可治癒系,可傷感風,可搖滾範,可暗黑式,可冷豔復古,可淺吟低唱。

每一種,都張力十足。

每一種,都極其穩定,從不失常。

業界有一句傳言,說:戴佩妮任何一張專輯出來,歌迷、樂評人、各大媒體,都會真正放心。

因為,她的名字,就是品質保障。

"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我想,你應該也很容易投降。

因為你害怕。

你應該也很容易放棄自己。

因為你自我懷疑。

於是,你回首來路,一無所成。

現在,我要說說和你不一樣的另一個人: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戴佩妮在別處。

就像彼岸的孤獨島嶼,你看得到,卻無法觸及。在島嶼之上,她沉默著,又激烈著,用自己的深情,建立一個新世界。

這個世界是壯闊的,也是悽惻的。

是高亢的,也是低迴的。

它有“閱盡天涯離別苦”,也有“山寺桃花始盛開”。

既有“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也有“夢闌時,酒醒後,思量著”。

所有愛恨與離散,喧囂與孤獨,憂傷與喜樂,病與詩,生與死,被戴佩妮從無意識的時間之海捕撈上來,攤開,晾晒……

在某個黃昏,坐在清冷的角落,對著萬古長空,和滾滾紅塵,以音符為針,以旋律為線,編織出另一個同行空間。

沉浮遲數,溫涼寒暖,一切俱在其中。

戴佩妮不是神。

也不是明星,更不是偶像。

如果要我給予她一個標籤,我覺得沒有。

“才女”不夠全面,“歌手”不夠突出,“音樂人”不夠個性,“精靈”不夠接地氣。

她就是戴佩妮。

無法被任何詞彙所收納的戴佩妮。

但就是這樣冷清的、執拗的、優雅又叛逆的戴佩妮,贏得了歌迷們無條件的追隨。

大家靜靜地,在她的音樂空間裡,找到一個位置,坐下來,聽她講相似的心事,和不同的曾經。

一聽,就是多年。

一愛,就是半生。

戴佩妮,好久不見

有人很奇怪,戴佩妮並不紅,為什麼大家還是那麼愛她。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我想,她不紅的原因,大概就是大家迷戀她的原因。

這個來自馬來西亞的女子,年少時漂洋過海,來到臺灣,從此,在異國一唱就是16年。

16年,有人已經長大。

16年,有人已經蒼老。

16年,我們歷盡滄桑,往事五花八門,一回首,已是蒼蒼茫茫。

但是,16年,戴佩妮只做了一件事:寫歌,唱歌。

從第一張專輯《Penny》,到如今的《賊》,她一直篤定地,寫著,編著,創作著,歌唱著……永遠退避,波瀾不驚,掩飾和自己有關的所有祕密,只是以音樂為語言,告訴大家她的心事。

她不是表演者。

她也不追求閃光燈。

她說:我從來就沒有明星夢,只知順應自然法則,讓一切順其自然。

只是創作。

在喧囂中,低下頭來,用自己的才華,不斷地更新,不斷地自我超越。

李宗盛說: 如果說這個行業有幾個,我一直在默默觀察關注的音樂人,戴佩妮是排名第一的。

戴佩妮,好久不見

在馬來西亞念大專時,戴佩妮當時的夢想,並不是成為歌手,而是成為舞者。

這個夢想,把她引到臺灣。

因為,臺灣有林懷民,臺灣有云門舞集——成為雲門舞集的舞者,是她當時最大的渴望。

1999年,她的音樂天賦被音樂人陳子鴻發掘,希望她走上音樂之路。

戴佩妮陷入兩難境地:

我請教許多舞者前輩的經驗,舞者在藝術層面雖能得到一定的滿足,但不全然能選擇鍾愛的舞蹈,為了謀生,必須在萬聖節扮南瓜玩偶;等到一定年紀,又需要花錢和時間療養運動傷害……

她決定放下10多年的舞蹈夢,成為創作型歌手。

自己寫歌,自己編曲,自己歌唱。

戴佩妮,好久不見

有人曾說,討論她的幕後班底,是最沒有驚喜的,因為她會包辦全碟的詞曲創作。

但,就憑著這種天賦,與橫溢的才華,戴佩妮一出道,憑藉《Penny》和《怎樣》兩張專輯,就入圍第12屆金曲獎最佳新人獎。

以後每張專輯,都能進入g-music年度銷量榜20強。

而《愛瘋了》一出來,即獲第十七屆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

第23屆金曲獎最佳女演唱人與最佳專輯製作人獎,依然歸屬於戴佩妮。

2014年,她組建的樂團“BuddhaJump佛跳牆”獲得金曲獎最佳編曲和最佳樂團獎。

2015年獲得金曲獎最佳樂團殊榮。

她是天才嗎?

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她是頂級的創作型歌手。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戴佩妮出道16年,從沒唱過別人的作品。

可以說我很幸運,又或是固執,這中間當然有很多人建議我偶爾唱唱別人的歌,但若是一時被名利衝昏頭而妥協,我會對不起當初懷抱11年的舞蹈夢,也對不起當年站在十字路口的自己……

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她是華語女歌手中,發表全創作作品最多的一個。

幾乎專輯裡的音樂,都是她自己操刀的詞曲。而未收入專輯的原創音樂,還有200多首。

雖然她正呈井噴式創作,對品質卻要求極其嚴格:

現在不像以前隨手寫歌,是因為我體悟到,作為創作歌手,不是唱的有多厲害,而是要向聽者傳遞核心訊息,不然每一首都是小情小愛,想不膩也難……

所以,她是不侷限於一種風格的。

可治癒系,可傷感風,可搖滾範,可暗黑式,可冷豔復古,可淺吟低唱。

每一種,都張力十足。

每一種,都極其穩定,從不失常。

業界有一句傳言,說:戴佩妮任何一張專輯出來,歌迷、樂評人、各大媒體,都會真正放心。

因為,她的名字,就是品質保障。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我一直懷疑她的輕度的自閉傾向。

她很少接受採訪。

也很少參加節目。

所有心事,只和音樂說。

我很少會掉淚,也幾乎不記得,僅將它視為成長必經之路,悲觀的那一面就寫進歌裡,而且最私密的情緒只有鋼琴和吉他知道。

偶爾深夜聽她的歌,四野寂黑,你會感覺到,她的聲音像浸了水的線,把夜色溫柔地分開。

一邊是來,一邊是去。

來來去去裡,藏著一個女人祕密的渴望與哀愁。

什麼遺憾都說了。

什麼炎涼都道盡了。

而我們也懂了。

"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我想,你應該也很容易投降。

因為你害怕。

你應該也很容易放棄自己。

因為你自我懷疑。

於是,你回首來路,一無所成。

現在,我要說說和你不一樣的另一個人: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戴佩妮在別處。

就像彼岸的孤獨島嶼,你看得到,卻無法觸及。在島嶼之上,她沉默著,又激烈著,用自己的深情,建立一個新世界。

這個世界是壯闊的,也是悽惻的。

是高亢的,也是低迴的。

它有“閱盡天涯離別苦”,也有“山寺桃花始盛開”。

既有“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也有“夢闌時,酒醒後,思量著”。

所有愛恨與離散,喧囂與孤獨,憂傷與喜樂,病與詩,生與死,被戴佩妮從無意識的時間之海捕撈上來,攤開,晾晒……

在某個黃昏,坐在清冷的角落,對著萬古長空,和滾滾紅塵,以音符為針,以旋律為線,編織出另一個同行空間。

沉浮遲數,溫涼寒暖,一切俱在其中。

戴佩妮不是神。

也不是明星,更不是偶像。

如果要我給予她一個標籤,我覺得沒有。

“才女”不夠全面,“歌手”不夠突出,“音樂人”不夠個性,“精靈”不夠接地氣。

她就是戴佩妮。

無法被任何詞彙所收納的戴佩妮。

但就是這樣冷清的、執拗的、優雅又叛逆的戴佩妮,贏得了歌迷們無條件的追隨。

大家靜靜地,在她的音樂空間裡,找到一個位置,坐下來,聽她講相似的心事,和不同的曾經。

一聽,就是多年。

一愛,就是半生。

戴佩妮,好久不見

有人很奇怪,戴佩妮並不紅,為什麼大家還是那麼愛她。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我想,她不紅的原因,大概就是大家迷戀她的原因。

這個來自馬來西亞的女子,年少時漂洋過海,來到臺灣,從此,在異國一唱就是16年。

16年,有人已經長大。

16年,有人已經蒼老。

16年,我們歷盡滄桑,往事五花八門,一回首,已是蒼蒼茫茫。

但是,16年,戴佩妮只做了一件事:寫歌,唱歌。

從第一張專輯《Penny》,到如今的《賊》,她一直篤定地,寫著,編著,創作著,歌唱著……永遠退避,波瀾不驚,掩飾和自己有關的所有祕密,只是以音樂為語言,告訴大家她的心事。

她不是表演者。

她也不追求閃光燈。

她說:我從來就沒有明星夢,只知順應自然法則,讓一切順其自然。

只是創作。

在喧囂中,低下頭來,用自己的才華,不斷地更新,不斷地自我超越。

李宗盛說: 如果說這個行業有幾個,我一直在默默觀察關注的音樂人,戴佩妮是排名第一的。

戴佩妮,好久不見

在馬來西亞念大專時,戴佩妮當時的夢想,並不是成為歌手,而是成為舞者。

這個夢想,把她引到臺灣。

因為,臺灣有林懷民,臺灣有云門舞集——成為雲門舞集的舞者,是她當時最大的渴望。

1999年,她的音樂天賦被音樂人陳子鴻發掘,希望她走上音樂之路。

戴佩妮陷入兩難境地:

我請教許多舞者前輩的經驗,舞者在藝術層面雖能得到一定的滿足,但不全然能選擇鍾愛的舞蹈,為了謀生,必須在萬聖節扮南瓜玩偶;等到一定年紀,又需要花錢和時間療養運動傷害……

她決定放下10多年的舞蹈夢,成為創作型歌手。

自己寫歌,自己編曲,自己歌唱。

戴佩妮,好久不見

有人曾說,討論她的幕後班底,是最沒有驚喜的,因為她會包辦全碟的詞曲創作。

但,就憑著這種天賦,與橫溢的才華,戴佩妮一出道,憑藉《Penny》和《怎樣》兩張專輯,就入圍第12屆金曲獎最佳新人獎。

以後每張專輯,都能進入g-music年度銷量榜20強。

而《愛瘋了》一出來,即獲第十七屆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

第23屆金曲獎最佳女演唱人與最佳專輯製作人獎,依然歸屬於戴佩妮。

2014年,她組建的樂團“BuddhaJump佛跳牆”獲得金曲獎最佳編曲和最佳樂團獎。

2015年獲得金曲獎最佳樂團殊榮。

她是天才嗎?

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她是頂級的創作型歌手。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戴佩妮出道16年,從沒唱過別人的作品。

可以說我很幸運,又或是固執,這中間當然有很多人建議我偶爾唱唱別人的歌,但若是一時被名利衝昏頭而妥協,我會對不起當初懷抱11年的舞蹈夢,也對不起當年站在十字路口的自己……

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她是華語女歌手中,發表全創作作品最多的一個。

幾乎專輯裡的音樂,都是她自己操刀的詞曲。而未收入專輯的原創音樂,還有200多首。

雖然她正呈井噴式創作,對品質卻要求極其嚴格:

現在不像以前隨手寫歌,是因為我體悟到,作為創作歌手,不是唱的有多厲害,而是要向聽者傳遞核心訊息,不然每一首都是小情小愛,想不膩也難……

所以,她是不侷限於一種風格的。

可治癒系,可傷感風,可搖滾範,可暗黑式,可冷豔復古,可淺吟低唱。

每一種,都張力十足。

每一種,都極其穩定,從不失常。

業界有一句傳言,說:戴佩妮任何一張專輯出來,歌迷、樂評人、各大媒體,都會真正放心。

因為,她的名字,就是品質保障。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我一直懷疑她的輕度的自閉傾向。

她很少接受採訪。

也很少參加節目。

所有心事,只和音樂說。

我很少會掉淚,也幾乎不記得,僅將它視為成長必經之路,悲觀的那一面就寫進歌裡,而且最私密的情緒只有鋼琴和吉他知道。

偶爾深夜聽她的歌,四野寂黑,你會感覺到,她的聲音像浸了水的線,把夜色溫柔地分開。

一邊是來,一邊是去。

來來去去裡,藏著一個女人祕密的渴望與哀愁。

什麼遺憾都說了。

什麼炎涼都道盡了。

而我們也懂了。

戴佩妮,好久不見

2004年,戴佩妮與房祖名相戀。

他盛名在負,緋聞眾多,四年之後,兩人分手。

戴佩妮寫了一首歌《amen》,祭奠這份愛。她說,amen是她心愛的鋼琴,這首歌,就是和鋼琴的對話:

他走了忘了斷了給了痛了我的眼神你站著笑著看著數著我的傷痕……我要的人為何不能和我一樣的那麼忠誠

如果你看過她的演唱會,應該對PENNY的那段話有深刻記憶。

她說:這首歌,她幾乎沒有從頭到尾唱完過……每次還未唱完,就已經哭得唱不下去……

房祖名也是動了真心的。

後來再陷緋聞,一直堅持說,和戴佩妮分手後,再沒戀愛:嫩模不適合我,我不容女友的素質降級,我喜歡有才華的女生。

甚至還表示:如果前一任是黛安娜王妃,下個女友竟是妓女,這樣不是很對不起前任女友嗎?

歡愛如流水,說過就過了。

往事不可追。

生活還是得繼續。

戴佩妮一如既往地寫著,在《我對著自己開了一槍》裡,她唱:“謝謝你那麼安靜地捧場……”

但她要往前走了。

2014年,她與西米露結婚,兩情相悅,令所有人都安心。她終於歸於幸福,不用動盪不安,不用孤獨地面對人間流言。

佩妮說:“在我最不好的時候,他一直陪我,未來若他不好,我也一定會陪他。”

她越發懂得承擔,也懂得負責。

一個懂得負責的人,就會迎來更大的格局。

"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我想,你應該也很容易投降。

因為你害怕。

你應該也很容易放棄自己。

因為你自我懷疑。

於是,你回首來路,一無所成。

現在,我要說說和你不一樣的另一個人: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戴佩妮在別處。

就像彼岸的孤獨島嶼,你看得到,卻無法觸及。在島嶼之上,她沉默著,又激烈著,用自己的深情,建立一個新世界。

這個世界是壯闊的,也是悽惻的。

是高亢的,也是低迴的。

它有“閱盡天涯離別苦”,也有“山寺桃花始盛開”。

既有“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也有“夢闌時,酒醒後,思量著”。

所有愛恨與離散,喧囂與孤獨,憂傷與喜樂,病與詩,生與死,被戴佩妮從無意識的時間之海捕撈上來,攤開,晾晒……

在某個黃昏,坐在清冷的角落,對著萬古長空,和滾滾紅塵,以音符為針,以旋律為線,編織出另一個同行空間。

沉浮遲數,溫涼寒暖,一切俱在其中。

戴佩妮不是神。

也不是明星,更不是偶像。

如果要我給予她一個標籤,我覺得沒有。

“才女”不夠全面,“歌手”不夠突出,“音樂人”不夠個性,“精靈”不夠接地氣。

她就是戴佩妮。

無法被任何詞彙所收納的戴佩妮。

但就是這樣冷清的、執拗的、優雅又叛逆的戴佩妮,贏得了歌迷們無條件的追隨。

大家靜靜地,在她的音樂空間裡,找到一個位置,坐下來,聽她講相似的心事,和不同的曾經。

一聽,就是多年。

一愛,就是半生。

戴佩妮,好久不見

有人很奇怪,戴佩妮並不紅,為什麼大家還是那麼愛她。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我想,她不紅的原因,大概就是大家迷戀她的原因。

這個來自馬來西亞的女子,年少時漂洋過海,來到臺灣,從此,在異國一唱就是16年。

16年,有人已經長大。

16年,有人已經蒼老。

16年,我們歷盡滄桑,往事五花八門,一回首,已是蒼蒼茫茫。

但是,16年,戴佩妮只做了一件事:寫歌,唱歌。

從第一張專輯《Penny》,到如今的《賊》,她一直篤定地,寫著,編著,創作著,歌唱著……永遠退避,波瀾不驚,掩飾和自己有關的所有祕密,只是以音樂為語言,告訴大家她的心事。

她不是表演者。

她也不追求閃光燈。

她說:我從來就沒有明星夢,只知順應自然法則,讓一切順其自然。

只是創作。

在喧囂中,低下頭來,用自己的才華,不斷地更新,不斷地自我超越。

李宗盛說: 如果說這個行業有幾個,我一直在默默觀察關注的音樂人,戴佩妮是排名第一的。

戴佩妮,好久不見

在馬來西亞念大專時,戴佩妮當時的夢想,並不是成為歌手,而是成為舞者。

這個夢想,把她引到臺灣。

因為,臺灣有林懷民,臺灣有云門舞集——成為雲門舞集的舞者,是她當時最大的渴望。

1999年,她的音樂天賦被音樂人陳子鴻發掘,希望她走上音樂之路。

戴佩妮陷入兩難境地:

我請教許多舞者前輩的經驗,舞者在藝術層面雖能得到一定的滿足,但不全然能選擇鍾愛的舞蹈,為了謀生,必須在萬聖節扮南瓜玩偶;等到一定年紀,又需要花錢和時間療養運動傷害……

她決定放下10多年的舞蹈夢,成為創作型歌手。

自己寫歌,自己編曲,自己歌唱。

戴佩妮,好久不見

有人曾說,討論她的幕後班底,是最沒有驚喜的,因為她會包辦全碟的詞曲創作。

但,就憑著這種天賦,與橫溢的才華,戴佩妮一出道,憑藉《Penny》和《怎樣》兩張專輯,就入圍第12屆金曲獎最佳新人獎。

以後每張專輯,都能進入g-music年度銷量榜20強。

而《愛瘋了》一出來,即獲第十七屆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

第23屆金曲獎最佳女演唱人與最佳專輯製作人獎,依然歸屬於戴佩妮。

2014年,她組建的樂團“BuddhaJump佛跳牆”獲得金曲獎最佳編曲和最佳樂團獎。

2015年獲得金曲獎最佳樂團殊榮。

她是天才嗎?

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她是頂級的創作型歌手。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戴佩妮出道16年,從沒唱過別人的作品。

可以說我很幸運,又或是固執,這中間當然有很多人建議我偶爾唱唱別人的歌,但若是一時被名利衝昏頭而妥協,我會對不起當初懷抱11年的舞蹈夢,也對不起當年站在十字路口的自己……

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她是華語女歌手中,發表全創作作品最多的一個。

幾乎專輯裡的音樂,都是她自己操刀的詞曲。而未收入專輯的原創音樂,還有200多首。

雖然她正呈井噴式創作,對品質卻要求極其嚴格:

現在不像以前隨手寫歌,是因為我體悟到,作為創作歌手,不是唱的有多厲害,而是要向聽者傳遞核心訊息,不然每一首都是小情小愛,想不膩也難……

所以,她是不侷限於一種風格的。

可治癒系,可傷感風,可搖滾範,可暗黑式,可冷豔復古,可淺吟低唱。

每一種,都張力十足。

每一種,都極其穩定,從不失常。

業界有一句傳言,說:戴佩妮任何一張專輯出來,歌迷、樂評人、各大媒體,都會真正放心。

因為,她的名字,就是品質保障。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我一直懷疑她的輕度的自閉傾向。

她很少接受採訪。

也很少參加節目。

所有心事,只和音樂說。

我很少會掉淚,也幾乎不記得,僅將它視為成長必經之路,悲觀的那一面就寫進歌裡,而且最私密的情緒只有鋼琴和吉他知道。

偶爾深夜聽她的歌,四野寂黑,你會感覺到,她的聲音像浸了水的線,把夜色溫柔地分開。

一邊是來,一邊是去。

來來去去裡,藏著一個女人祕密的渴望與哀愁。

什麼遺憾都說了。

什麼炎涼都道盡了。

而我們也懂了。

戴佩妮,好久不見

2004年,戴佩妮與房祖名相戀。

他盛名在負,緋聞眾多,四年之後,兩人分手。

戴佩妮寫了一首歌《amen》,祭奠這份愛。她說,amen是她心愛的鋼琴,這首歌,就是和鋼琴的對話:

他走了忘了斷了給了痛了我的眼神你站著笑著看著數著我的傷痕……我要的人為何不能和我一樣的那麼忠誠

如果你看過她的演唱會,應該對PENNY的那段話有深刻記憶。

她說:這首歌,她幾乎沒有從頭到尾唱完過……每次還未唱完,就已經哭得唱不下去……

房祖名也是動了真心的。

後來再陷緋聞,一直堅持說,和戴佩妮分手後,再沒戀愛:嫩模不適合我,我不容女友的素質降級,我喜歡有才華的女生。

甚至還表示:如果前一任是黛安娜王妃,下個女友竟是妓女,這樣不是很對不起前任女友嗎?

歡愛如流水,說過就過了。

往事不可追。

生活還是得繼續。

戴佩妮一如既往地寫著,在《我對著自己開了一槍》裡,她唱:“謝謝你那麼安靜地捧場……”

但她要往前走了。

2014年,她與西米露結婚,兩情相悅,令所有人都安心。她終於歸於幸福,不用動盪不安,不用孤獨地面對人間流言。

佩妮說:“在我最不好的時候,他一直陪我,未來若他不好,我也一定會陪他。”

她越發懂得承擔,也懂得負責。

一個懂得負責的人,就會迎來更大的格局。

戴佩妮,好久不見

果然,她的音樂,正進入豁然開朗的階段。

沒有早期的青澀與張揚,也沒有中期的糾結與惶惑,如同流水,不爭不怨,明白透徹。

"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我想,你應該也很容易投降。

因為你害怕。

你應該也很容易放棄自己。

因為你自我懷疑。

於是,你回首來路,一無所成。

現在,我要說說和你不一樣的另一個人: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戴佩妮在別處。

就像彼岸的孤獨島嶼,你看得到,卻無法觸及。在島嶼之上,她沉默著,又激烈著,用自己的深情,建立一個新世界。

這個世界是壯闊的,也是悽惻的。

是高亢的,也是低迴的。

它有“閱盡天涯離別苦”,也有“山寺桃花始盛開”。

既有“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也有“夢闌時,酒醒後,思量著”。

所有愛恨與離散,喧囂與孤獨,憂傷與喜樂,病與詩,生與死,被戴佩妮從無意識的時間之海捕撈上來,攤開,晾晒……

在某個黃昏,坐在清冷的角落,對著萬古長空,和滾滾紅塵,以音符為針,以旋律為線,編織出另一個同行空間。

沉浮遲數,溫涼寒暖,一切俱在其中。

戴佩妮不是神。

也不是明星,更不是偶像。

如果要我給予她一個標籤,我覺得沒有。

“才女”不夠全面,“歌手”不夠突出,“音樂人”不夠個性,“精靈”不夠接地氣。

她就是戴佩妮。

無法被任何詞彙所收納的戴佩妮。

但就是這樣冷清的、執拗的、優雅又叛逆的戴佩妮,贏得了歌迷們無條件的追隨。

大家靜靜地,在她的音樂空間裡,找到一個位置,坐下來,聽她講相似的心事,和不同的曾經。

一聽,就是多年。

一愛,就是半生。

戴佩妮,好久不見

有人很奇怪,戴佩妮並不紅,為什麼大家還是那麼愛她。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我想,她不紅的原因,大概就是大家迷戀她的原因。

這個來自馬來西亞的女子,年少時漂洋過海,來到臺灣,從此,在異國一唱就是16年。

16年,有人已經長大。

16年,有人已經蒼老。

16年,我們歷盡滄桑,往事五花八門,一回首,已是蒼蒼茫茫。

但是,16年,戴佩妮只做了一件事:寫歌,唱歌。

從第一張專輯《Penny》,到如今的《賊》,她一直篤定地,寫著,編著,創作著,歌唱著……永遠退避,波瀾不驚,掩飾和自己有關的所有祕密,只是以音樂為語言,告訴大家她的心事。

她不是表演者。

她也不追求閃光燈。

她說:我從來就沒有明星夢,只知順應自然法則,讓一切順其自然。

只是創作。

在喧囂中,低下頭來,用自己的才華,不斷地更新,不斷地自我超越。

李宗盛說: 如果說這個行業有幾個,我一直在默默觀察關注的音樂人,戴佩妮是排名第一的。

戴佩妮,好久不見

在馬來西亞念大專時,戴佩妮當時的夢想,並不是成為歌手,而是成為舞者。

這個夢想,把她引到臺灣。

因為,臺灣有林懷民,臺灣有云門舞集——成為雲門舞集的舞者,是她當時最大的渴望。

1999年,她的音樂天賦被音樂人陳子鴻發掘,希望她走上音樂之路。

戴佩妮陷入兩難境地:

我請教許多舞者前輩的經驗,舞者在藝術層面雖能得到一定的滿足,但不全然能選擇鍾愛的舞蹈,為了謀生,必須在萬聖節扮南瓜玩偶;等到一定年紀,又需要花錢和時間療養運動傷害……

她決定放下10多年的舞蹈夢,成為創作型歌手。

自己寫歌,自己編曲,自己歌唱。

戴佩妮,好久不見

有人曾說,討論她的幕後班底,是最沒有驚喜的,因為她會包辦全碟的詞曲創作。

但,就憑著這種天賦,與橫溢的才華,戴佩妮一出道,憑藉《Penny》和《怎樣》兩張專輯,就入圍第12屆金曲獎最佳新人獎。

以後每張專輯,都能進入g-music年度銷量榜20強。

而《愛瘋了》一出來,即獲第十七屆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

第23屆金曲獎最佳女演唱人與最佳專輯製作人獎,依然歸屬於戴佩妮。

2014年,她組建的樂團“BuddhaJump佛跳牆”獲得金曲獎最佳編曲和最佳樂團獎。

2015年獲得金曲獎最佳樂團殊榮。

她是天才嗎?

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她是頂級的創作型歌手。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戴佩妮出道16年,從沒唱過別人的作品。

可以說我很幸運,又或是固執,這中間當然有很多人建議我偶爾唱唱別人的歌,但若是一時被名利衝昏頭而妥協,我會對不起當初懷抱11年的舞蹈夢,也對不起當年站在十字路口的自己……

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她是華語女歌手中,發表全創作作品最多的一個。

幾乎專輯裡的音樂,都是她自己操刀的詞曲。而未收入專輯的原創音樂,還有200多首。

雖然她正呈井噴式創作,對品質卻要求極其嚴格:

現在不像以前隨手寫歌,是因為我體悟到,作為創作歌手,不是唱的有多厲害,而是要向聽者傳遞核心訊息,不然每一首都是小情小愛,想不膩也難……

所以,她是不侷限於一種風格的。

可治癒系,可傷感風,可搖滾範,可暗黑式,可冷豔復古,可淺吟低唱。

每一種,都張力十足。

每一種,都極其穩定,從不失常。

業界有一句傳言,說:戴佩妮任何一張專輯出來,歌迷、樂評人、各大媒體,都會真正放心。

因為,她的名字,就是品質保障。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我一直懷疑她的輕度的自閉傾向。

她很少接受採訪。

也很少參加節目。

所有心事,只和音樂說。

我很少會掉淚,也幾乎不記得,僅將它視為成長必經之路,悲觀的那一面就寫進歌裡,而且最私密的情緒只有鋼琴和吉他知道。

偶爾深夜聽她的歌,四野寂黑,你會感覺到,她的聲音像浸了水的線,把夜色溫柔地分開。

一邊是來,一邊是去。

來來去去裡,藏著一個女人祕密的渴望與哀愁。

什麼遺憾都說了。

什麼炎涼都道盡了。

而我們也懂了。

戴佩妮,好久不見

2004年,戴佩妮與房祖名相戀。

他盛名在負,緋聞眾多,四年之後,兩人分手。

戴佩妮寫了一首歌《amen》,祭奠這份愛。她說,amen是她心愛的鋼琴,這首歌,就是和鋼琴的對話:

他走了忘了斷了給了痛了我的眼神你站著笑著看著數著我的傷痕……我要的人為何不能和我一樣的那麼忠誠

如果你看過她的演唱會,應該對PENNY的那段話有深刻記憶。

她說:這首歌,她幾乎沒有從頭到尾唱完過……每次還未唱完,就已經哭得唱不下去……

房祖名也是動了真心的。

後來再陷緋聞,一直堅持說,和戴佩妮分手後,再沒戀愛:嫩模不適合我,我不容女友的素質降級,我喜歡有才華的女生。

甚至還表示:如果前一任是黛安娜王妃,下個女友竟是妓女,這樣不是很對不起前任女友嗎?

歡愛如流水,說過就過了。

往事不可追。

生活還是得繼續。

戴佩妮一如既往地寫著,在《我對著自己開了一槍》裡,她唱:“謝謝你那麼安靜地捧場……”

但她要往前走了。

2014年,她與西米露結婚,兩情相悅,令所有人都安心。她終於歸於幸福,不用動盪不安,不用孤獨地面對人間流言。

佩妮說:“在我最不好的時候,他一直陪我,未來若他不好,我也一定會陪他。”

她越發懂得承擔,也懂得負責。

一個懂得負責的人,就會迎來更大的格局。

戴佩妮,好久不見

果然,她的音樂,正進入豁然開朗的階段。

沒有早期的青澀與張揚,也沒有中期的糾結與惶惑,如同流水,不爭不怨,明白透徹。

戴佩妮,好久不見

她說:30歲那年暈倒,我忽然明白,人就應該像水一樣活著……

她不是說說則已,而是身體力行。

有攝影師和記者曾反饋,戴佩妮不止生活狀態像水,人也像水,肢體語言極流暢,行動如舞蹈,令人又驚又嘆。

一如李宗盛所言:她在用自己的速度,自己的律動,在行業裡面走自己的路。

戴佩妮的低調是出了名的,也近乎匪夷所思。

她不炒作,不傳緋聞,不參加真人秀,不參加節目,在公共話語圈,幾乎看不到她的身影。

但是,她一直在場。

和我們想象的不同,她早已走出小我,默默地,關注更大的世界。

她關注網絡霸凌、家暴等社會現象,並用音樂,將它們納入新專輯《賊》,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呼籲社會投入更多的關心。

這一點,實在是令我敬佩而感動。

中國少有演藝人士參與公共話題,因為沒錢可賺,也無名可撈。

但戴佩妮,這個柔弱的、沉默的、倔強的女子,依然在用她的歌聲,對著世界上的惡大聲說:不!

16年音樂之路,戴佩妮迎來了自己的成長,也迎來了音樂上的蛻變。

可以說,也是戴佩妮狀態最好的時期。

也是我最愛她的時期。

"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我想,你應該也很容易投降。

因為你害怕。

你應該也很容易放棄自己。

因為你自我懷疑。

於是,你回首來路,一無所成。

現在,我要說說和你不一樣的另一個人: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戴佩妮在別處。

就像彼岸的孤獨島嶼,你看得到,卻無法觸及。在島嶼之上,她沉默著,又激烈著,用自己的深情,建立一個新世界。

這個世界是壯闊的,也是悽惻的。

是高亢的,也是低迴的。

它有“閱盡天涯離別苦”,也有“山寺桃花始盛開”。

既有“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也有“夢闌時,酒醒後,思量著”。

所有愛恨與離散,喧囂與孤獨,憂傷與喜樂,病與詩,生與死,被戴佩妮從無意識的時間之海捕撈上來,攤開,晾晒……

在某個黃昏,坐在清冷的角落,對著萬古長空,和滾滾紅塵,以音符為針,以旋律為線,編織出另一個同行空間。

沉浮遲數,溫涼寒暖,一切俱在其中。

戴佩妮不是神。

也不是明星,更不是偶像。

如果要我給予她一個標籤,我覺得沒有。

“才女”不夠全面,“歌手”不夠突出,“音樂人”不夠個性,“精靈”不夠接地氣。

她就是戴佩妮。

無法被任何詞彙所收納的戴佩妮。

但就是這樣冷清的、執拗的、優雅又叛逆的戴佩妮,贏得了歌迷們無條件的追隨。

大家靜靜地,在她的音樂空間裡,找到一個位置,坐下來,聽她講相似的心事,和不同的曾經。

一聽,就是多年。

一愛,就是半生。

戴佩妮,好久不見

有人很奇怪,戴佩妮並不紅,為什麼大家還是那麼愛她。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我想,她不紅的原因,大概就是大家迷戀她的原因。

這個來自馬來西亞的女子,年少時漂洋過海,來到臺灣,從此,在異國一唱就是16年。

16年,有人已經長大。

16年,有人已經蒼老。

16年,我們歷盡滄桑,往事五花八門,一回首,已是蒼蒼茫茫。

但是,16年,戴佩妮只做了一件事:寫歌,唱歌。

從第一張專輯《Penny》,到如今的《賊》,她一直篤定地,寫著,編著,創作著,歌唱著……永遠退避,波瀾不驚,掩飾和自己有關的所有祕密,只是以音樂為語言,告訴大家她的心事。

她不是表演者。

她也不追求閃光燈。

她說:我從來就沒有明星夢,只知順應自然法則,讓一切順其自然。

只是創作。

在喧囂中,低下頭來,用自己的才華,不斷地更新,不斷地自我超越。

李宗盛說: 如果說這個行業有幾個,我一直在默默觀察關注的音樂人,戴佩妮是排名第一的。

戴佩妮,好久不見

在馬來西亞念大專時,戴佩妮當時的夢想,並不是成為歌手,而是成為舞者。

這個夢想,把她引到臺灣。

因為,臺灣有林懷民,臺灣有云門舞集——成為雲門舞集的舞者,是她當時最大的渴望。

1999年,她的音樂天賦被音樂人陳子鴻發掘,希望她走上音樂之路。

戴佩妮陷入兩難境地:

我請教許多舞者前輩的經驗,舞者在藝術層面雖能得到一定的滿足,但不全然能選擇鍾愛的舞蹈,為了謀生,必須在萬聖節扮南瓜玩偶;等到一定年紀,又需要花錢和時間療養運動傷害……

她決定放下10多年的舞蹈夢,成為創作型歌手。

自己寫歌,自己編曲,自己歌唱。

戴佩妮,好久不見

有人曾說,討論她的幕後班底,是最沒有驚喜的,因為她會包辦全碟的詞曲創作。

但,就憑著這種天賦,與橫溢的才華,戴佩妮一出道,憑藉《Penny》和《怎樣》兩張專輯,就入圍第12屆金曲獎最佳新人獎。

以後每張專輯,都能進入g-music年度銷量榜20強。

而《愛瘋了》一出來,即獲第十七屆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

第23屆金曲獎最佳女演唱人與最佳專輯製作人獎,依然歸屬於戴佩妮。

2014年,她組建的樂團“BuddhaJump佛跳牆”獲得金曲獎最佳編曲和最佳樂團獎。

2015年獲得金曲獎最佳樂團殊榮。

她是天才嗎?

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她是頂級的創作型歌手。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戴佩妮出道16年,從沒唱過別人的作品。

可以說我很幸運,又或是固執,這中間當然有很多人建議我偶爾唱唱別人的歌,但若是一時被名利衝昏頭而妥協,我會對不起當初懷抱11年的舞蹈夢,也對不起當年站在十字路口的自己……

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她是華語女歌手中,發表全創作作品最多的一個。

幾乎專輯裡的音樂,都是她自己操刀的詞曲。而未收入專輯的原創音樂,還有200多首。

雖然她正呈井噴式創作,對品質卻要求極其嚴格:

現在不像以前隨手寫歌,是因為我體悟到,作為創作歌手,不是唱的有多厲害,而是要向聽者傳遞核心訊息,不然每一首都是小情小愛,想不膩也難……

所以,她是不侷限於一種風格的。

可治癒系,可傷感風,可搖滾範,可暗黑式,可冷豔復古,可淺吟低唱。

每一種,都張力十足。

每一種,都極其穩定,從不失常。

業界有一句傳言,說:戴佩妮任何一張專輯出來,歌迷、樂評人、各大媒體,都會真正放心。

因為,她的名字,就是品質保障。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我一直懷疑她的輕度的自閉傾向。

她很少接受採訪。

也很少參加節目。

所有心事,只和音樂說。

我很少會掉淚,也幾乎不記得,僅將它視為成長必經之路,悲觀的那一面就寫進歌裡,而且最私密的情緒只有鋼琴和吉他知道。

偶爾深夜聽她的歌,四野寂黑,你會感覺到,她的聲音像浸了水的線,把夜色溫柔地分開。

一邊是來,一邊是去。

來來去去裡,藏著一個女人祕密的渴望與哀愁。

什麼遺憾都說了。

什麼炎涼都道盡了。

而我們也懂了。

戴佩妮,好久不見

2004年,戴佩妮與房祖名相戀。

他盛名在負,緋聞眾多,四年之後,兩人分手。

戴佩妮寫了一首歌《amen》,祭奠這份愛。她說,amen是她心愛的鋼琴,這首歌,就是和鋼琴的對話:

他走了忘了斷了給了痛了我的眼神你站著笑著看著數著我的傷痕……我要的人為何不能和我一樣的那麼忠誠

如果你看過她的演唱會,應該對PENNY的那段話有深刻記憶。

她說:這首歌,她幾乎沒有從頭到尾唱完過……每次還未唱完,就已經哭得唱不下去……

房祖名也是動了真心的。

後來再陷緋聞,一直堅持說,和戴佩妮分手後,再沒戀愛:嫩模不適合我,我不容女友的素質降級,我喜歡有才華的女生。

甚至還表示:如果前一任是黛安娜王妃,下個女友竟是妓女,這樣不是很對不起前任女友嗎?

歡愛如流水,說過就過了。

往事不可追。

生活還是得繼續。

戴佩妮一如既往地寫著,在《我對著自己開了一槍》裡,她唱:“謝謝你那麼安靜地捧場……”

但她要往前走了。

2014年,她與西米露結婚,兩情相悅,令所有人都安心。她終於歸於幸福,不用動盪不安,不用孤獨地面對人間流言。

佩妮說:“在我最不好的時候,他一直陪我,未來若他不好,我也一定會陪他。”

她越發懂得承擔,也懂得負責。

一個懂得負責的人,就會迎來更大的格局。

戴佩妮,好久不見

果然,她的音樂,正進入豁然開朗的階段。

沒有早期的青澀與張揚,也沒有中期的糾結與惶惑,如同流水,不爭不怨,明白透徹。

戴佩妮,好久不見

她說:30歲那年暈倒,我忽然明白,人就應該像水一樣活著……

她不是說說則已,而是身體力行。

有攝影師和記者曾反饋,戴佩妮不止生活狀態像水,人也像水,肢體語言極流暢,行動如舞蹈,令人又驚又嘆。

一如李宗盛所言:她在用自己的速度,自己的律動,在行業裡面走自己的路。

戴佩妮的低調是出了名的,也近乎匪夷所思。

她不炒作,不傳緋聞,不參加真人秀,不參加節目,在公共話語圈,幾乎看不到她的身影。

但是,她一直在場。

和我們想象的不同,她早已走出小我,默默地,關注更大的世界。

她關注網絡霸凌、家暴等社會現象,並用音樂,將它們納入新專輯《賊》,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呼籲社會投入更多的關心。

這一點,實在是令我敬佩而感動。

中國少有演藝人士參與公共話題,因為沒錢可賺,也無名可撈。

但戴佩妮,這個柔弱的、沉默的、倔強的女子,依然在用她的歌聲,對著世界上的惡大聲說:不!

16年音樂之路,戴佩妮迎來了自己的成長,也迎來了音樂上的蛻變。

可以說,也是戴佩妮狀態最好的時期。

也是我最愛她的時期。

戴佩妮,好久不見

2016年8月15日,種子音樂、妮樂佛出品最新專輯《賊》。

這是戴佩妮的第12張專輯。

這一天,戴佩妮正舉行人生首場臺北小巨蛋演唱會。

12,即為一年。

12生肖,即為眾生。

圓圓滿滿,大同天下。

在此之前,她攜馬來西亞4位頂級音樂人,遠赴南法小鎮Saint-Rémy錄製。

因為:

從上一次經驗發現,特別到世界另一角落去完成專輯,會比在臺灣錄專注許多,而不同的錄音環境,也可以豐富自己的音樂旅程。

因此,在這張專輯裡,超過一半的歌,包括第一首純音樂《La Fabrique》、《臭小孩》、《那個誰》、《現在的樣子》、《帶走我》、《在不安的程式》裡,都有一個特殊樂器的聲音,它就是Hang Drum。

這來自著名的Hang Drum手DavidCharrier的演奏,因此,樂風中多了恣意的南法情調,少了壓抑的個人情仇。

在南法的十天,他們只做三件事:吃飯、睡覺、錄音。

專注與純粹,讓這張專輯,在沉重之中,多了一些顆粒感和呼吸的空間。

昨天晚上,聽了整晚的戴佩妮。

聽著聽著,不自覺滿臉淚水。

當你看著她,從迷狂與深愛,疑惑與對質,纏綿與崩解,一步步走到今天,苦集俱滅,沉著和順……

當你聽著那些歌聲,如稀釋了的蜜,兌過水的毒,液化了的鈣片,讓你又甜又傷又勇氣十足……

當你在她的一唱三折裡,聽到未完成的傷疤,來不及再見的“那個人”,都被輕輕地放下……

當你在千迴百轉裡,聽到她大聲喊:花花世界,真假難辨,人云亦云,賊喊捉賊……

你會在心裡說:佩妮,好久不見!

佩妮,一向可好?

"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我想,你應該也很容易投降。

因為你害怕。

你應該也很容易放棄自己。

因為你自我懷疑。

於是,你回首來路,一無所成。

現在,我要說說和你不一樣的另一個人: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戴佩妮在別處。

就像彼岸的孤獨島嶼,你看得到,卻無法觸及。在島嶼之上,她沉默著,又激烈著,用自己的深情,建立一個新世界。

這個世界是壯闊的,也是悽惻的。

是高亢的,也是低迴的。

它有“閱盡天涯離別苦”,也有“山寺桃花始盛開”。

既有“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也有“夢闌時,酒醒後,思量著”。

所有愛恨與離散,喧囂與孤獨,憂傷與喜樂,病與詩,生與死,被戴佩妮從無意識的時間之海捕撈上來,攤開,晾晒……

在某個黃昏,坐在清冷的角落,對著萬古長空,和滾滾紅塵,以音符為針,以旋律為線,編織出另一個同行空間。

沉浮遲數,溫涼寒暖,一切俱在其中。

戴佩妮不是神。

也不是明星,更不是偶像。

如果要我給予她一個標籤,我覺得沒有。

“才女”不夠全面,“歌手”不夠突出,“音樂人”不夠個性,“精靈”不夠接地氣。

她就是戴佩妮。

無法被任何詞彙所收納的戴佩妮。

但就是這樣冷清的、執拗的、優雅又叛逆的戴佩妮,贏得了歌迷們無條件的追隨。

大家靜靜地,在她的音樂空間裡,找到一個位置,坐下來,聽她講相似的心事,和不同的曾經。

一聽,就是多年。

一愛,就是半生。

戴佩妮,好久不見

有人很奇怪,戴佩妮並不紅,為什麼大家還是那麼愛她。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我想,她不紅的原因,大概就是大家迷戀她的原因。

這個來自馬來西亞的女子,年少時漂洋過海,來到臺灣,從此,在異國一唱就是16年。

16年,有人已經長大。

16年,有人已經蒼老。

16年,我們歷盡滄桑,往事五花八門,一回首,已是蒼蒼茫茫。

但是,16年,戴佩妮只做了一件事:寫歌,唱歌。

從第一張專輯《Penny》,到如今的《賊》,她一直篤定地,寫著,編著,創作著,歌唱著……永遠退避,波瀾不驚,掩飾和自己有關的所有祕密,只是以音樂為語言,告訴大家她的心事。

她不是表演者。

她也不追求閃光燈。

她說:我從來就沒有明星夢,只知順應自然法則,讓一切順其自然。

只是創作。

在喧囂中,低下頭來,用自己的才華,不斷地更新,不斷地自我超越。

李宗盛說: 如果說這個行業有幾個,我一直在默默觀察關注的音樂人,戴佩妮是排名第一的。

戴佩妮,好久不見

在馬來西亞念大專時,戴佩妮當時的夢想,並不是成為歌手,而是成為舞者。

這個夢想,把她引到臺灣。

因為,臺灣有林懷民,臺灣有云門舞集——成為雲門舞集的舞者,是她當時最大的渴望。

1999年,她的音樂天賦被音樂人陳子鴻發掘,希望她走上音樂之路。

戴佩妮陷入兩難境地:

我請教許多舞者前輩的經驗,舞者在藝術層面雖能得到一定的滿足,但不全然能選擇鍾愛的舞蹈,為了謀生,必須在萬聖節扮南瓜玩偶;等到一定年紀,又需要花錢和時間療養運動傷害……

她決定放下10多年的舞蹈夢,成為創作型歌手。

自己寫歌,自己編曲,自己歌唱。

戴佩妮,好久不見

有人曾說,討論她的幕後班底,是最沒有驚喜的,因為她會包辦全碟的詞曲創作。

但,就憑著這種天賦,與橫溢的才華,戴佩妮一出道,憑藉《Penny》和《怎樣》兩張專輯,就入圍第12屆金曲獎最佳新人獎。

以後每張專輯,都能進入g-music年度銷量榜20強。

而《愛瘋了》一出來,即獲第十七屆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

第23屆金曲獎最佳女演唱人與最佳專輯製作人獎,依然歸屬於戴佩妮。

2014年,她組建的樂團“BuddhaJump佛跳牆”獲得金曲獎最佳編曲和最佳樂團獎。

2015年獲得金曲獎最佳樂團殊榮。

她是天才嗎?

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她是頂級的創作型歌手。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戴佩妮出道16年,從沒唱過別人的作品。

可以說我很幸運,又或是固執,這中間當然有很多人建議我偶爾唱唱別人的歌,但若是一時被名利衝昏頭而妥協,我會對不起當初懷抱11年的舞蹈夢,也對不起當年站在十字路口的自己……

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她是華語女歌手中,發表全創作作品最多的一個。

幾乎專輯裡的音樂,都是她自己操刀的詞曲。而未收入專輯的原創音樂,還有200多首。

雖然她正呈井噴式創作,對品質卻要求極其嚴格:

現在不像以前隨手寫歌,是因為我體悟到,作為創作歌手,不是唱的有多厲害,而是要向聽者傳遞核心訊息,不然每一首都是小情小愛,想不膩也難……

所以,她是不侷限於一種風格的。

可治癒系,可傷感風,可搖滾範,可暗黑式,可冷豔復古,可淺吟低唱。

每一種,都張力十足。

每一種,都極其穩定,從不失常。

業界有一句傳言,說:戴佩妮任何一張專輯出來,歌迷、樂評人、各大媒體,都會真正放心。

因為,她的名字,就是品質保障。

戴佩妮,好久不見

我一直懷疑她的輕度的自閉傾向。

她很少接受採訪。

也很少參加節目。

所有心事,只和音樂說。

我很少會掉淚,也幾乎不記得,僅將它視為成長必經之路,悲觀的那一面就寫進歌裡,而且最私密的情緒只有鋼琴和吉他知道。

偶爾深夜聽她的歌,四野寂黑,你會感覺到,她的聲音像浸了水的線,把夜色溫柔地分開。

一邊是來,一邊是去。

來來去去裡,藏著一個女人祕密的渴望與哀愁。

什麼遺憾都說了。

什麼炎涼都道盡了。

而我們也懂了。

戴佩妮,好久不見

2004年,戴佩妮與房祖名相戀。

他盛名在負,緋聞眾多,四年之後,兩人分手。

戴佩妮寫了一首歌《amen》,祭奠這份愛。她說,amen是她心愛的鋼琴,這首歌,就是和鋼琴的對話:

他走了忘了斷了給了痛了我的眼神你站著笑著看著數著我的傷痕……我要的人為何不能和我一樣的那麼忠誠

如果你看過她的演唱會,應該對PENNY的那段話有深刻記憶。

她說:這首歌,她幾乎沒有從頭到尾唱完過……每次還未唱完,就已經哭得唱不下去……

房祖名也是動了真心的。

後來再陷緋聞,一直堅持說,和戴佩妮分手後,再沒戀愛:嫩模不適合我,我不容女友的素質降級,我喜歡有才華的女生。

甚至還表示:如果前一任是黛安娜王妃,下個女友竟是妓女,這樣不是很對不起前任女友嗎?

歡愛如流水,說過就過了。

往事不可追。

生活還是得繼續。

戴佩妮一如既往地寫著,在《我對著自己開了一槍》裡,她唱:“謝謝你那麼安靜地捧場……”

但她要往前走了。

2014年,她與西米露結婚,兩情相悅,令所有人都安心。她終於歸於幸福,不用動盪不安,不用孤獨地面對人間流言。

佩妮說:“在我最不好的時候,他一直陪我,未來若他不好,我也一定會陪他。”

她越發懂得承擔,也懂得負責。

一個懂得負責的人,就會迎來更大的格局。

戴佩妮,好久不見

果然,她的音樂,正進入豁然開朗的階段。

沒有早期的青澀與張揚,也沒有中期的糾結與惶惑,如同流水,不爭不怨,明白透徹。

戴佩妮,好久不見

她說:30歲那年暈倒,我忽然明白,人就應該像水一樣活著……

她不是說說則已,而是身體力行。

有攝影師和記者曾反饋,戴佩妮不止生活狀態像水,人也像水,肢體語言極流暢,行動如舞蹈,令人又驚又嘆。

一如李宗盛所言:她在用自己的速度,自己的律動,在行業裡面走自己的路。

戴佩妮的低調是出了名的,也近乎匪夷所思。

她不炒作,不傳緋聞,不參加真人秀,不參加節目,在公共話語圈,幾乎看不到她的身影。

但是,她一直在場。

和我們想象的不同,她早已走出小我,默默地,關注更大的世界。

她關注網絡霸凌、家暴等社會現象,並用音樂,將它們納入新專輯《賊》,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呼籲社會投入更多的關心。

這一點,實在是令我敬佩而感動。

中國少有演藝人士參與公共話題,因為沒錢可賺,也無名可撈。

但戴佩妮,這個柔弱的、沉默的、倔強的女子,依然在用她的歌聲,對著世界上的惡大聲說:不!

16年音樂之路,戴佩妮迎來了自己的成長,也迎來了音樂上的蛻變。

可以說,也是戴佩妮狀態最好的時期。

也是我最愛她的時期。

戴佩妮,好久不見

2016年8月15日,種子音樂、妮樂佛出品最新專輯《賊》。

這是戴佩妮的第12張專輯。

這一天,戴佩妮正舉行人生首場臺北小巨蛋演唱會。

12,即為一年。

12生肖,即為眾生。

圓圓滿滿,大同天下。

在此之前,她攜馬來西亞4位頂級音樂人,遠赴南法小鎮Saint-Rémy錄製。

因為:

從上一次經驗發現,特別到世界另一角落去完成專輯,會比在臺灣錄專注許多,而不同的錄音環境,也可以豐富自己的音樂旅程。

因此,在這張專輯裡,超過一半的歌,包括第一首純音樂《La Fabrique》、《臭小孩》、《那個誰》、《現在的樣子》、《帶走我》、《在不安的程式》裡,都有一個特殊樂器的聲音,它就是Hang Drum。

這來自著名的Hang Drum手DavidCharrier的演奏,因此,樂風中多了恣意的南法情調,少了壓抑的個人情仇。

在南法的十天,他們只做三件事:吃飯、睡覺、錄音。

專注與純粹,讓這張專輯,在沉重之中,多了一些顆粒感和呼吸的空間。

昨天晚上,聽了整晚的戴佩妮。

聽著聽著,不自覺滿臉淚水。

當你看著她,從迷狂與深愛,疑惑與對質,纏綿與崩解,一步步走到今天,苦集俱滅,沉著和順……

當你聽著那些歌聲,如稀釋了的蜜,兌過水的毒,液化了的鈣片,讓你又甜又傷又勇氣十足……

當你在她的一唱三折裡,聽到未完成的傷疤,來不及再見的“那個人”,都被輕輕地放下……

當你在千迴百轉裡,聽到她大聲喊:花花世界,真假難辨,人云亦云,賊喊捉賊……

你會在心裡說:佩妮,好久不見!

佩妮,一向可好?

戴佩妮,好久不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