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生暑期實踐:助力鳳凰行 情牽留守兒童

慈善 雷傑 鳳凰 李碩勳 中青網教育 中青網教育 2017-08-29

中國青年網宜賓8月28日電(通訊員 雍帥 雷傑成)七月初的宜賓,烈日當頭,為了解農村教育現狀,關注當地留守兒童內心世界,成都理工大學信科院赴宜賓高縣鳳凰村科技支農、教育關愛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來到高縣鳳凰村,為孩子們帶去屬於他們的一份愛心。

高縣街頭,走著的老人、小孩居多,留守兒童現象在當地十分普遍。實踐隊也很清楚,興趣培養、眼界開拓,切實的送去關懷才是本次愛心支教的主要目的。

四川大學生暑期實踐:助力鳳凰行 情牽留守兒童

活動後與鳳凰留守兒童合影留念。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馬闖 攝

“我的夢想是做個慈善家”

結合學院專業特色,在第一節課《走進計算機》上,隊員從理工大學和信科院,講到計算機的組成、應用以及現在很火的人工智能,視頻《“屏”中的未來》也讓孩子們一睹了未來科技的發展趨勢。

孩子們大多來自三五年級,也剛接觸鋼筆不久,在中華傳統文化課《書法之美》課堂上,顯得有些坐不住了,但做練習時也是毫不含糊。

繪畫課《我的夢想》,更是青春與純真的互動,擦出了最暖心的火光。

夢想做個慈善家的鄧歆儀(化名)小朋友,家距離活動地點有一個多小時的山路,活動結束,隊員都會徒步送她回家。她把自己的作品藏起來,害羞地不願展現給大家。

但被問及為何夢想成為慈善家時,她大方提到是因為上街看到一個無助的賣菜老太,“幫助路邊沒有飯吃、飯吃不飽,沒有衣服穿的老人和小孩”是她的夢想。

幾堂課下來,看得出孩子們都還有些意猶未盡,他們對實踐隊的課程很感興趣。充分的互動,既漲了“姿勢”,也給彼此的假期增添了色彩。

四川大學生暑期實踐:助力鳳凰行 情牽留守兒童

互動繪畫課《我的夢想》作品展。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雷傑成 攝

情至深處,卻話離別

每天課程結束,隊員們會來到孩子們家中走訪調研。這些小朋友們多是和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住在一起,爸媽在外務工,短則三四月,長則過年才會回家。老人們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對於孩子的教育也只能到很基礎、表面的。

隊員們以交朋友的方式,兩個人帶一組小朋友完成學習、活動比賽任務,悉心地關懷與陪伴也縮短了彼此的距離。實踐隊也感受到,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其實非常豐富,只是缺少了正確的引導與關懷。

有的小朋友要求實踐隊員在紙條上依次寫下自己的名字;有的小朋友反覆問著“明天你們還會來嗎?”,讓隊員們最後有些難以開口,有隊員反問他們,小朋友回答道:“不來了……豁你的,要來和你們一起玩!”,也是讓隊員備感欣慰。相處時間雖短,但那份真摯的感情已在他們心內萌芽,還有小朋友與隊員相約假期“開黑”。

支教內容結束,實踐隊此行送去關愛的目的已基本達到,感情最深時也許就是該離開的時候,只是大家會有太多的不捨。

科技支農,助力騰飛

實踐隊來到時,正值鳳凰村支柱產業——茵紅李成熟。藉此機會,實踐隊員們也體驗了一把茵紅李的搬運與分裝工作。

坐在一旁的老農看在眼裡,“鳳凰村在山區,以前是有名的‘賣血村’”,他如是向實踐隊員講道,“種茵紅李,同樣的地收入比以前種糧食要翻一兩番”。

考察途中,有農戶提出果實監控難,易脫落的問題,實踐隊老師建議可以利用物聯網技術,搭建測控平臺來遠程監測,還可利用新媒體平臺為茵紅李進行宣傳,打開銷路。路遇一戶農家門前公路坑窪,正在修補,賈書記更是親自帶領實踐隊員們幫助填補。

實踐內容豐富多樣

離開鳳凰村,實踐隊又來到高縣縣城。疾病預防,關愛健康。走上高縣街頭,起初幾個隊員有些羞澀,後來逐漸大膽地向群眾發放防艾、防肺結核宣傳材料並介紹知識。

四川大學生暑期實踐:助力鳳凰行 情牽留守兒童

隊員宣傳防艾、防肺結核知識。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雷傑成 攝

緬懷先烈,革命精神永不忘。隊員們來到李碩勳烈士紀念館和故居參觀學習,瞭解革命歷史。看到臨刑的家書,大家領略到了烈士慷慨赴死,不怕犧牲的大無畏革命精神,隊員們還在烈士面前重溫了入團誓詞。

夏日炎炎,隊員每天的步數接近3萬步,體質稍差的隊員也是咬牙堅持。體驗農情,瞭解農村教育現狀,也是給實踐隊員上的最生動的一課。鳳凰,這個美麗的鄉村,會繼續騰飛。青春,在此留下的印跡,將永不磨滅。

新的一天,實踐隊依然在路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