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華慈善日 “全民慈善”局面已形成

慈善 李海強 大學 正能量 人民法治 人民法治 2017-09-07

文/汪崢

“仁者愛人”“樂善好施”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慈善精神。2016年9月5日設立“中華慈善日”既是對傳統美德的繼承和發揚,也是與國際慈善事業的接軌。

今天是中國第二個中華慈善日,一起來感受下愛心人士是如何讓愛傳遞下去的,同時也為激勵更多人為慈善發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今天是中華慈善日 “全民慈善”局面已形成

做能做的善事

49歲的平頂山“愛心之家”志願助學協會志願者王石嶺在四十幾年前因貧困輟學,他暗暗發誓,將來有些能力就要做善事,讓需要幫助的家庭能減少些壓力。他痴迷公益,熟悉的人都叫他“瘋子哥”。

今天是中華慈善日 “全民慈善”局面已形成

王石嶺20年慈善事業碩果累累

近二十年,王石嶺一直默默做著慈善事業,照他自己的話說:“義務為社會做些自己能做的善事。”

為讓“窮孩子上得起學”,他不惜放下自己的生意,常年到魯山、葉縣、郟縣等地調查走訪。十幾年來,他資助或通過他資助的貧困學生有千餘人。當時雅安地震,他率先將自己那幾天店裡的銷售金捐助到災區。

家人也說他就是個“瘋子”,每次下去調查走訪,遇到符合資助條件的貧困生,而又暫時找不到資助人時,他總是自掏腰包進行資助。

這個夏天,他又一直奔波於魯山各地調查、走訪貧困大學新生,他就是這樣一直始終做著他心裡執念著的那份愛心。

感受愛心的力量

這個夏天,貝貝拉姆創始人邢品玲再一次深入平頂山,回訪了“2017圓夢大學·助力放飛夢想”活動中的一些家庭。政府給他們蓋了救濟房,但房子裡沒有一件像樣的傢俱,看著這些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環境,邢品玲不禁淚如雨下。

當一行人冒著絲絲細雨走進被捐助人李園園家時,一位骨瘦如柴的老者早已站在門口迎接,藏青色的中山裝在他身上略顯肥大。老者動作緩慢,從門後拿出雨傘想把客人從院門口接進來,邢品玲立刻阻止老人,徑直走進屋裡,握著老人家的手,讓他坐下。這個老人就是是李園園的父親。

今天是中華慈善日 “全民慈善”局面已形成

邢品玲同李園園父親寒暄中

這時,李園園的父親也從外面走了進來,邢品玲輕輕把眼角的淚水擦拭掉,和老人嘮起家常。在得知只有父女倆人相依為命後,邢品玲當即決定除了捐助學費外,還要在孩子大學生活期間給予每月500元的生活費,以減輕這位父親的負擔。

李園園說:“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厚愛和幫助,讓我能為不寬裕的家庭減輕一些負擔。我會努力學習,用最優秀的成績回報大家的厚愛。”

讓愛心繼續傳遞

邢品玲在志願者的帶領下走進李海剛和李海強兄弟倆的家。弟弟李海強已經去往長春大學報到了,只見到了李海剛和他的爺爺,是爺爺將這哥倆從小拉扯大的。看到自己的兩個孫子都學業有成時爺爺很開心,但他也擔憂,主要是因為學費的壓力。平頂山“愛心之家”志願助學協會為他們募捐到了這份學費,減輕了他們的後顧之憂。

爺爺激動地握住邢品玲的手一直說“謝謝”。邢品玲讓老人坐下,自己也很動情:“不用謝我們,我們也是為了社會盡一份責任,政府給到你們的還是大部分。”說著,李海剛從外面回來,邢品玲拉他坐在自己的身邊寒暄起來。這位考上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院的男孩還稍有些陌生和拘謹,知道是捐助者來訪,他很是感動。李海剛聲音有些顫抖:“感謝老師、邢阿姨以及‘愛心之家’所有人,感謝您的關懷。沒有你們我不知道怎麼開始大學的頭一年。我代表弟弟、爺爺感謝所有愛心人士。一路走來,充滿對社會的感激。我們作為受助人,一定努力學習,將來事業有成把愛心傳遞下去,回報社會,為建成和諧社會做貢獻。”

今天是中華慈善日 “全民慈善”局面已形成

邢品玲鼓勵李海剛再接再厲

李海剛、李海強哥倆自小就很懂事又孝順,經常替爺爺分擔家務及農活。邢品玲在孩子這番動情的話語下再次做出一個新的決定,現有大學生中最困難的20位學生再給予每月500元的生活補助,一年共計12萬元。

邢品玲的慈善助學一直做著,默默資助了一批又一批的大學生,她平時都是很節儉的,“我不是不懂得花錢,而是每次到這裡都是一次洗禮,我要為這些孩子和家庭做一些事情,我要讓自己的行動帶動一批影響一批。”她還表示,“現在社會上對慈善行為非議很多,這個不可怕,社會監督是應該的,讓慈善成為在老百姓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德事善舉,這是重中之重。”

秋水與長天共一色,在這個收穫的季節裡,他們這一行人撐起了一片天,將扶貧事業做到盡善盡美。讓大家一起跟隨善行的足跡,感受愛心的力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