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潤華愛心助學”系列報道之三:用知識改變家庭的命運

慈善 基金 平凡的世界 王傑 大眾網菏澤 2017-06-01

編者按:

公益慈善是人類之心所能領略到的最真實的幸福。扶貧濟困、樂善好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踐行公益、傳遞愛心也是現代社會的基本價值。近年來,潤華集團發起“潤基金”公益項目,藉助集團“潤基金”平臺,自2011年來,菏澤潤華汽車服務園每年兩次集中開展愛心助學活動,該活動迅速在菏澤生根發芽,眾多貧困孩子持續得到捐助,結出公益美善之果。即日起,大眾網推出系列報道《潤華助學,滴水有願》,梳理“潤基金”菏澤潤華愛心助學活動發展脈絡,講述菏澤潤華公益之行的每一個感人故事。

今日推出系列報道第三篇。

“菏澤潤華愛心助學”系列報道之三:用知識改變家庭的命運

潤華寶馬菏澤店的工作人員將愛心款送到沈王傑父親的手中

“菏澤潤華愛心助學”系列報道之三:用知識改變家庭的命運

沈王傑立志用知識改變家庭命運

“菏澤潤華愛心助學”系列報道之三:用知識改變家庭的命運

沈王傑在做家務

大眾網菏澤5月28日訊(記者劉進 郭亮)今年是菏澤潤華汽車服務園與家住菏澤開發區丹陽辦事處的沈王傑,結識幫扶的第七個年頭。七年來,在“潤基金”的資助下,沈王傑的求學之路暢通無阻,從幼兒園到現在的六年級,還有更遠的求學道路。雖生活於城市,但沈王傑家境貧困,他祖上幾代人都沒有讀過多少書,用知識改變命運,“學業有成、長大當兵”成了這個13歲少年的奮鬥夢想。

2017年5月28日,端午節假期的第一天,高溫襲擊菏澤城,跟著裝修隊打零工的沈德國無假可休,他只在中午有一個小時的休息時間。一直到中午12點半,潤華寶馬菏澤店的工作人員才等到了從工地匆匆趕回家的沈德國。“我對象去醫院看病了,平時都是她在家陪孩子。”沈德國今年39歲,妻子身體長期不好、沒有工作,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他一個人在外打工掙錢。外出打工耗費了他大多數的精力,他很少有時間在家陪唯一的孩子沈王傑。即便是在假期,沈王傑也只是自己待在家裡做作業、看電視。

對於困苦生活的體驗,沈德國比兒子有更深刻的感受。雖然目前家裡生活依舊拮据,但靠自己打工掙錢,每個月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基本上能支撐起這個三口人的家庭,再加上“潤基金”的長期資助,能夠保證兒子沈王傑正常讀書,孩子的成長路上鮮有來自生活的壓力。

“我在小王傑這個年齡的時候,穿的還是露屁股的衣服;我上學時用的書包上有8個補丁,但現在潤華集團捐助他的書包就有好幾個。”因家境過於貧困,作為家中長子,沈德國只上了一年級就輟了學,其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也都分別只讀到小學、初中。

沈德國家在菏澤開發區丹陽辦事處李大廟社區,家裡兄妹四個,父親從小患病致雙目失明,母親在他七歲時就離家出走,至今杳無音信,當時家裡最小的弟弟只有一歲。沈德國與父親一起承擔起家裡的重擔,眼盲的父親在李大廟周邊的集市上擺攤賣剪刀等雜物,每個集市賺得的十來塊錢,成為一家五口人的唯一經濟來源。“當時我和父親常常走路去鉅野進貨,熬整整一夜,第二天再趕集賣。”一晃二三十年的光陰,但過去的苦日子依舊曆歷在目。目前,沈德國兄妹四人都已經成家,生活依舊不易,但已告別最艱難的時候,近年七旬的老父親,也不再上集市賣東西。

七年前,李大廟社區舊城改造,家裡唯一的一個院子換得了四套房子,沈德國兄妹四個每人分得一套70平米的房子。“今年7月就要交房了,不必再租別人的房子了。”常年在外租房子,沈德國把搬進新房子當做一件大事。

讓兒子把書讀好,成為沈德國進一步改善生活、改變家庭命運的希望。自己只讀到小學一年級,妻子的文化水平也只到初中,現在夫妻倆很難再輔導沈王傑的課程。“現在他的學習成績一般,肯定與我們的家庭環境有關。”讓沈德國稍感欣慰的是,沈王傑的英語比較好,考試成績基本保持在90分以上,他對英語也流漏出濃厚的興趣,這也許是孩子將來的發展方向。

沈王傑馬上步入初中,在他簡陋的書桌上,整齊地放著潤華集團捐助的四大名著,在四大名著旁邊,有一本沈王傑自己購買的課外書——《平凡的世界》。沈王傑喜歡書,也有一個夢想:長大後參軍當兵。追問為何。他回答:當兵很帥,可以回報社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