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仲愷搭建公益學習中心 關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慈善 食品安全 童書繪本 DIY 中國文明網 2017-05-27

每週一至週五下午放學後,惠州市仲愷高新區惠環街道平南小學二年級的黃智慧都會留下來參加公益學習中心的活動。有時候是手工、繪畫或影視賞析,有時候是安全教育課,還有的時候是課堂作業的輔導。跟她一樣參加這些活動的小學生,該校就有300名。為他們安排這些豐富活動的是一群社工和志願者哥哥姐姐們。

每週一至週五下午放學後,惠州市仲愷高新區惠環街道平南小學二年級的黃智慧都會留下來參加公益學習中心的活動。有時候是手工、繪畫或影視賞析,有時候是安全教育課,還有的時候是課堂作業的輔導。跟她一樣參加這些活動的小學生,該校就有300名。為他們安排這些豐富活動的是一群社工和志願者哥哥姐姐們。

惠州仲愷搭建公益學習中心 關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孩子們放學後在社工志願者的帶領下開心做手工。圖片來源:惠州日報 記者李芳娟

外來人口多,集中為產業工人,雙職工、工作忙,文化水平有限……結合實際情況,當地政府部門已逐步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為產業工人提供各項服務。除了為產業工人子女搭建公益學習中心外,還有為產業工人家庭開展的親子關係重塑項目,“守護家·守護愛”產業工人家庭成長計劃等等……這一做法充滿人文關懷,受到不少產業工人家庭稱讚。

放學後幫忙看管孩子

目前惠環街道3所學校都開展該服務項目

平南小學下午放學後開展的活動,有個項目叫“惠環街道異地產業工人子女公益學習中心”,這是由惠環街道辦主導,以購買社工服務的方式委託家友社會服務中心提供的一項公益服務。在惠環街道內,還有另外兩所學校惠環中心小學、紅旗小學也開展了這個項目,由不同的社工機構承擔。

由於學校作息時間安排與家長工作時間不一致,導致一些雙職工家庭的孩子放學後處於無人照管狀態。這既給孩子埋下安全隱患,也讓父母由於牽掛而影響正常工作。這在以產業工人為主要群體的惠環街道非常突出。

惠環街道異地產業工人子女公益學習中心平南小學站今年3月1日開課,一至四年級學生參加,開設班級6個,一二年級各兩個班,三四年級各1個班,參與的學生總人數為300名。仲愷高新區家友社會服務中心社工黃辰歡是該項目負責人,他介紹,項目運用“社工+志願者”模式,平南小學公益學習中心保持著每天至少12個志願者、兩個社工的出勤率。本項目解除了雙職工家庭的後顧之憂,得到廣大產業工人的好評。

黃辰歡說,有的家長工作繁忙沒時間看管孩子,有些家長因自身原因,無法輔導孩子的作業,聽說有這樣的免費項目活動,大家都樂意讓孩子到這裡來。

惠州仲愷搭建公益學習中心 關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孩子們在公益學習中心自覺寫作業。圖片來源:惠州日報 記者李芳娟

先完成作業,再學交通安全學繪畫看電影

在公益學習中心,社工們根據時間有序安排活動內容。

每週一下午,學生們參加公益學習中心的時間有兩個小時,分為兩節課。第一節課是完成作業,第二節課則是團體活動及安全教育時間。每天放學後,參與的學生們就準時來到公益學習中心課室,由志願者老師帶領著他們自覺完成作業。志願者老師們鼓勵大家自主完成作業,遇到不懂的再舉手向老師請教。安全教育的課程包括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外出遊玩安全等內容。社工會為孩子們準備一些針對性的小遊戲。記者看到,孩子們玩“蘿蔔蹲”時非常開心,在學習之餘達到放鬆、認識新夥伴及提升自我的作用。

每週四下午,分為兩節課,第一節課完成作業,第二節是手工繪畫課。社工們提前給孩子準備了黏土、摺紙、剪紙、絲網花等材料,孩子們興奮雀躍。記者在現場看到,社工先給孩子們做了一次小測驗,對每位孩子的心理進行簡單摸底,並在之後對一些自我意識等方面比較薄弱的孩子進行進一步瞭解。社工們介紹,測試後,會有需要地與班主任、家長詳細瞭解孩子的情況,達到學校、家長、社工三方聯動,為孩子提供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

每週五下午,第一節課做完作業後,接下來的第二節課是影視賞析,社工為孩子挑選了《放牛班的春天》等勵志電影、海底小縱隊等科學知識動漫。讓孩子們在看電影放鬆之餘還能學到知識。每節影視賞析課程之後,志願者老師都會鼓勵大家寫觀後感,幾個字、一句話、一段話等都可以,讓孩子們學會總結。

“跟同學們一起做作業,還有志願者老師輔導,比我自己回家做好多了,也快多了。”一位同學笑著說,他喜歡放學後在這裡完成作業才回家。前來接孩子的張女士表示,自己平時忙,往常孩子放學後由爺爺奶奶看著,通常無法很好地完成家庭作業,都要等爸爸媽媽下班回來重新輔導。“有了這個公益學習中心,我們覺得輕鬆多了。”張女士很開心。

孩子們在公益學習中心有進步,家長很欣慰

媒體報道過的“扭扭車”女孩代薇在平南小學就讀,她也是這個公益學習中心的一員。代薇因疾病原因不能連續在學校學習,所以社工和志願者將她邀請到平南小學公益學習中心與同學們一起學習。一方面讓她能繼續學習,另一方面讓她能與同學們一起學習、玩耍,融入到校園生活中。

在公益學習中心,代薇很好學,一開始她不怎麼敢提問,社工曾雙燕發現後主動問她有哪些不懂的題。目前,社工機構還為代薇找志願者進行一對一輔導。代薇落下的課漸漸補上來了,她和家人都非常感謝有這個項目。

二年級學生黃智慧的媽媽高興地說,女兒自從參加了這個項目,字寫得比以前好多了。“孩子在課堂上聽話一些,回到家會任性一點,比較難管。”她希望社工和志願者老師們多幫忙管教孩子。

小學生曾雨樂前幾天丟了一塊定位手錶,害怕回家被媽媽罵,因為前不久她才丟過一塊手錶。那天,上完公益學習中心的活動,她磨磨蹭蹭不出教室,被細心的社工曾雙燕發現了。得知原因後,曾雙燕立刻加了孩子媽媽的微信,經過一番溝通後,孩子媽媽表示不會責罵小孩,曾雨樂就放心地回家了。

獎懲結合,規範課堂秩序

“在仲愷這邊,既有‘四點半’課堂,也有這樣的公益學習中心,兩者相結合。”家友社工機構負責人楊林榮介紹,在不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開展的“四點半”課堂,受中心場地限制,參與的學生名額有限,需要提前報名。而在學校內開設公益學習中心,就沒有這方面的顧慮了,加之公益學習中心的課室,都是孩子們熟悉的環境,不會拘束。不過,陪伴他們的老師不是日常上課的老師,所以公益學習中心也存在個別孩子適應性不好、自我控制能力較弱的現象。

平南小學公益學習中心通過積分措施實行獎懲制度。每天設置作業完成得好、紀律好、講衛生、樂於助人四個項目,對應四個印章,如果哪位學生當天集齊全部印章,就可以得到小獎品。每天班級裡都會有5位學習標兵、5位紀律明星、5位衛生達人及5位助人能手誕生。如果班級中有違反約定的學生,那老師就會邀請他上臺為同學們表演一個小節目,比如背誦課文、唱歌、講笑話等。

當學生遇到同學間關係處理不好、不適應新環境的時候,社工立刻出馬,運用專業方法,讓孩子認識到困難的根源,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要時還與家長、班主任聯繫,瞭解孩子的詳細情況,更好地為他們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據悉,公益學習中心開課1個多月後,孩子們還組隊給老師們寫感謝信。

幫助重塑親子關係

社工助力教工人們如何經營好家庭關係

記者瞭解到,除此之外,政府買單為產業工人提供的社工服務項目還有以下:紅旗村產業工人家庭親子關係重塑計劃,惠環街道產業工人家庭成長計劃,“守護家·守護愛”產業工人家庭成長計劃等。

紅旗村是惠環街道轄區內最大的一個行政村,聚集了大量外來務工人員,為仲愷高新區的經濟建設作出很大貢獻。但因為是異地遷入,加上工作繁忙,不少家長無暇顧及孩子,導致許多家庭親子間感情較疏離。為了重塑紅旗村產業工人家庭的親子關係,由仲愷高新區委政法委主辦,一社工機構承辦的“紅旗村產業工人家庭親子關係重塑計劃”項目在紅旗村落地施行。該項目為期半年,共計劃開展8場活動,目前已開展5場活動。

“紅旗村產業工人家庭親子關係重塑計劃”項目目前進行到中期階段,以節假日為基礎的家庭主題日活動將會陸續開展。力求通過豐富有趣的活動形式,專業的環節設計,為紅旗村的產業工人家庭帶來歡樂,促進彼此交流,加深親子間的情感。

親子閱讀、親子毛線畫、創意摺紙等活動改善親子交流

親子閱讀是一種比較有效的增進親子關係的活動形式,社工們選擇從這個方式入手。在項目實施之初,家友社工機構開展了 “故事媽媽”志願者培訓活動,邀請轄區內具有豐富帶讀經驗的小白兔媽媽擔任培訓導師。小白兔媽媽從親子閱讀的意義、繪本的選擇、親子閱讀的技巧、媽媽的心態、各年齡段繪本推薦等四個方面進行培訓,並現場帶讀《肚子裡有個火車站》,讓參與的媽媽們加深學習印象。通過開展“故事媽媽”志願者培訓活動,一方面可以讓媽媽們掌握親子閱讀技巧,隨時陪伴孩子閱讀;另一方面通過培養故事媽媽志願者,協助帶領活動,可以讓更多人享受到親子閱讀的快樂。

融融(化名)今年12歲,去年才從老家來到父母身邊,曾在老家做了10年留守兒童。初來爸媽身邊的融融不太適應,溝通不多,與父母關係並不親密。因為以前沒有陪伴孩子讀過故事,媽媽特意參與了這個活動,學習如何與孩子相處。

親子閱讀、親子環保手工製作、親子毛線畫、創意摺紙……這些活動陸續開展,為不少家庭提供了溝通平臺,加深親子間的感情。活動時,社工適時跟大家分享值得借鑑的親子教育方法。活動結束後,部分家長會找社工討論孩子的教育問題,看著一個個家庭的親子關係有所改善,社工、志願者們都非常開心。(惠州日報 記者李芳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