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縣社區矯正中心:“陽光矯正”幫服刑人員重塑人生

慈善 交通 音樂 社會 琅琊新聞網 2017-04-20

俗話說“浪子回頭金不換”,如何引領社區服刑人員這個特殊群體重返社會,社區矯正發揮了重要作用。17日,記者來到臨沂社區矯正的“樣板”——費縣社區矯正中心“蒙山驛站”進行了實地探訪。

費縣社區矯正中心:“陽光矯正”幫服刑人員重塑人生

費縣社區矯正中心組織社區服刑人員開展公益勞動。

矯正中心照亮社區服刑人員新生路

走進費縣社區矯正中心,一個個標識清楚的功能區展現在眼前。“我們設有辦公區、技能實踐區、過渡安置區、健身區和生活區五個功能區,在這裡可以全面實現對社區服刑人員的集中宣告、集中監管、集中教育、集中培訓和集中勞動,強化監管幫助職能,提升教育感化效果。”費縣社區矯正中心主任任武強介紹。

監督管理是社區矯正的首要任務,費縣社區矯正中心在原有手機定位的基礎上,引進了具備人員定位、位置查詢、軌跡追蹤、越界報警、低電提醒五大功能的電子手錶定位系統,建起了一道“電子圍牆”。在電子監控室,記者看到每一名社區服刑人員的位置和活動軌跡都可以實時顯示在屏幕上,提高了監管效果。

在社區矯正中心,除開設人矯宣告課、陽光教育課、法制宣講課外,還建成了集系統管理、治療方案、放鬆環境、輔助催眠、治療情況等六大模塊心理治療中心,並配備了音樂治療儀等先進的輔助器材,對社區服刑人員的不良心理進行抑制和調控。

“在心理諮詢師的幫助下,緩解社區服刑人員自卑、抑鬱、焦慮的心理,增強自我調節能力、社會適應能力,重新樹立自強、自立、自尊的健康人格,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任武強介紹。

技能實踐區位於中心南側,社區服刑人員每月都要在這裡定期進行技能學習,通過培訓,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和擇業觀念。該中心還發揮紐帶作用,運用“基地+企業”、“矯正互助群”等多種形式實行精準幫助,依託費縣職業中專建立技能培訓基地,開展對服刑人員的技能培訓,截至目前已舉辦電商、微商、插花、果樹栽培等培訓,為他們順利重返社會搭建橋樑。

費縣社區矯正中心:“陽光矯正”幫服刑人員重塑人生

費縣社區矯正中心組織社區服刑人員開展集中教育。

從社區服刑人員到見義勇為英雄 540多個日夜幫他重塑人生

2016年9月13日,對時年28歲的社區服刑人員胡某來說是個難忘的日子,這一天,他被授予“費縣見義勇為模範”榮譽稱號。接過榮譽證書的那一刻,胡某哭了。

2015年2月,胡某因犯故意傷害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六個月。在社區服刑期間,他不斷重塑自我。2016年5月6日,胡某所在工地附近發生一起四車追尾的交通事故,在危急時刻,他挺身而出,及時對被困貨車司機展開救援,為搶救贏得了時間。

回想起當時的情景,胡某坦言也猶豫過,“作為一名社區服刑人員,萬一中間再發生什麼事,自己都說不清,但一想到救人要緊,也就顧不了那麼多了,這也算是對我罪行的一種救贖。”

從一名服刑人員成長為見義勇為的模範,胡某直言最感謝的就是費縣社區矯正中心,正是那540多個日夜的社區矯正,幫他重塑人生。

據瞭解,依託費縣社區矯正陽光執法平臺,費縣司法局通過實施“陽光+”工程,落實社區矯正各項工作職能,著力打造“陽光矯正”品牌,推進社區矯正工作水平整體提升。

在監督管理工作中,費縣社區矯正中心創新陽光監管機制。打造社區矯正三級心理測評系統,先後制定並實施多項制度,形成規範的日常管理獎懲機制。同時,通過安裝視頻設備和電子手錶定位系統,實現了對社區服刑人員的遠程點驗,以及對重點社區服刑人員的實時監控,有效解決了“人機分離”問題,提高了監管效果。

在監管過程中,費縣社區矯正中心每月組織社區矯正人員不少於8小時的技能培訓和公益勞動,對有就業需求的社區服刑人員提供推薦就業、社會救濟等服務,幫助他們早日迴歸社會,樹立生活新航標。

截至今年3月,費縣累計接收社區服刑人員2512人,解除矯正1985人,目前在矯人員527人,無一脫管、漏管現象發生。

沂蒙晚報記者張慧 金成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