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釉裡紅地白花暗刻雲龍紋四系扁壺

元,高34cm,口徑8.5cm,足橫26.5cm,足縱8.2cm

壺圓脣,短直頸,弧肩,肩兩側各置雙系,扁方腹,方圈足。底露胎,胎細白。釉色白中透青灰,介於青白釉和卵白釉之間。壺兩面均刻龍紋、靈芝形雲紋、火珠紋、如意雲頭紋和折枝花紋,花紋以外釉裡紅填地。此壺的造型別致,帶有北方遊牧民族的特徵。工藝方面則體現出元代釉裡紅瓷器初創時期的製作水平和藝術風格。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龍泉窯青釉執壺

元,高25cm,口徑4.5cm,足徑3cm

執壺直口,口下漸豐,垂腹,圈足微外撇。壺一側置長流,相對一側置曲柄。附平頂圓紐蓋。口、足邊露胎。通體施青釉。此執壺上瘦下豐,線條流暢,收放適度,造型優美。其釉面勻淨,釉色粉青,美若天然古玉。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景德鎮窯青花纏枝牡丹紋罐

元,高27.5cm,口徑20.4cm,足徑19cm

罐直口,短頸,溜肩,鼓腹,淺圈足,砂底。內外施白釉,外壁以青花為飾,自上而下用青花雙絃線分隔成4個紋樣帶。頸上繪纏枝梔子花,肩部繪纏枝蓮花,腹部繪纏枝牡丹,近足處繪仰蓮瓣。

這件青花罐造型飽滿莊重。青花色調明豔,呈寶石藍色而帶黑色斑點,表明使用的是外來青料。畫筆流暢,構圖繁而不亂,每層紋飾之間因有弦紋相隔,既突出了主題圖案,又增加了畫面的層次感。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景德鎮窯藍釉白龍紋盤

元,高1.1cm,口徑16cm,足徑14cm

盤折沿,淺壁,平底。通體內外施藍釉,外底無釉。盤心坦平,在藍釉地上以白色泥料塑貼一條矯健的白龍。龍細頸,三爪,作昂首翻騰狀。

此盤屬於高溫鈷藍釉瓷器。這種傳世元代藍釉白龍紋盤見諸發表的共有4件,除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這一件以外,日本出光美術館、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和英國倫敦大維德基金會各收藏1件。

高溫鈷藍釉瓷器是元代景德鎮窯的新品種之一,它是明代霽藍釉的前身。元代藍釉器的造型有梅瓶、匜(yí 音儀)、爵、小杯、盤等。裝飾方法有描金和用白泥堆貼龍、飛鳳、海馬紋等。飾有白龍紋的藍釉器僅見於梅瓶和盤。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景德鎮窯青花雲龍紋梅瓶

元,高41.6cm,口徑6cm,足徑14cm

梅瓶折沿,細頸,豐肩,肩以下漸斂,圈足。足底無釉,泛火石紅色。外壁自上而下以青花雙絃線把紋樣分成5層。肩部繪卷草紋和下垂雲肩紋,雲肩內繪纏枝菊紋,雲肩紋間飾卷草紋。腹部繪雲龍紋。脛(jìng音徑)部繪卷草紋和仰蓮瓣紋。

此器造型秀美,做工細膩,雲龍紋描繪得形象鮮明,是元代青花瓷器中的典型器物。

元代青花的裝飾借鑑了一些元代絲織品圖案,大量使用的垂雲紋和如意雲頭紋便是由披肩演變而成。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景德鎮窯青花釉裡紅鏤雕蓋罐

元,通高41cm,口徑15.5cm,足徑18.5cm

罐直口,短頸,溜肩,鼓腹,圈足,砂底無釉。附獅紐傘形蓋。胎體上薄下厚,胎質細膩。青花色彩濃豔,釉裡紅略暗。通體青花釉裡紅紋飾。罐蓋繪青花蓮瓣紋、卷草紋、回紋各一週。罐身近口沿處繪青花纏枝花紋、卷草紋各一週。肩部繪下垂如意雲頭紋,雲頭紋內繪青花水波紋託白蓮,雲頭紋之間繪折枝牡丹紋。腹部四面堆塑雙菱形串珠開光,開光內鏤雕山石、牡丹、菊花等四季園景,以釉裡紅繪山石、花卉,青花繪花葉,紋飾有浮雕效果。腹下部飾青花折枝蓮花,與肩部雲頭紋相對應。近底處繪卷草紋及變形蓮瓣紋,蓮瓣紋內繪倒垂寶相花紋。

此罐1965年出土於河北省保定市元代窖藏(參見河北省博物館:《保定市發現一批元代瓷器》,《文物》1965年第2期)。造型豐滿渾厚,紋飾層次鮮明,綜合了繪、鏤、塑、貼等多種技法,特別是鏤花裝飾在元代瓷器上較少見。青花、釉裡紅在作品中互為襯托,紅、藍交相輝映,整體形成一種氣度雍容而又花團錦簇的藝術效果。

青花釉裡紅瓷器創燒於元代。青花的呈色劑是氧化鈷,呈色穩定;釉裡紅的呈色劑是氧化銅,極易揮發,因此對窯室的燒成氣氛要求十分嚴格。元代景德鎮工匠創造性地將二者珠聯璧合地施於同一器物上。這一新的釉下彩品種的出現,是元代瓷器生產技術進步的重要標誌。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景德鎮窯青花鴛鴦荷花(“滿池嬌”)紋花口盤

元,高7.3cm,口徑46.4cm,足徑29.8cm

盤十六瓣菱花口,折沿,淺弧壁,圈足,內外青花裝飾。內底繪兩隻鴛鴦遊弋在蓮池中,一鴛、一鴦顧盼生情。內外壁均繪纏枝蓮紋,莖上均結有六朵盛開的蓮花。折沿上繪菱形錦紋。圈足內無釉。圈足內牆斜削。

此盤上的主題紋飾為內底所繪人們喜聞樂見的蓮池鴛鴦圖,這種蓮池小景是元代青花瓷器上常見的裝飾題材。有的只繪蓮池,有的在蓮池中繪有禽鳥(只見鴛鴦、鷺鷥),多畫在大盤、大碗的內底,亦有畫在八稜大罐外壁開光內者。

這種“池塘小景”即古代文獻中所記載織繡品上的 “滿池嬌” 紋樣。早在南宋吳自牧撰《夢樑錄》卷十三“夜市”條中記載當時臨安夜市夏秋售賣的物品中就有“挑紗荷花滿池嬌背心”。元代畫家柯九思(1290~1343年)《宮詞十五首》中曰:“觀蓮太液泛蘭橈(ráo 音嬈,划船的槳),翡翠鴛鴦戲碧苕。說與小娃牢記取,御衫繡作滿池嬌。”柯氏自注雲:“天曆間,御衣多為池塘小景,名曰‘滿池嬌’。”因“天曆(1328~1331年)”系元文宗圖帖睦爾的年號,這說明文宗皇帝的御衣上有“滿池嬌”圖案。元代《可閒老人集》(卷二)載:“鴛鴦鸂滿池嬌,彩繡金茸日幾條。早晚君王天壽節,要將著御大明朝。”由此可見,“滿池嬌”是一種宮廷服裝圖案的名稱,描繪的是池塘中的花、鳥景色。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景德鎮窯青花鳳穿牡丹紋執壺

元,高23.5cm,口徑4.7cm,足徑7.3cm

壺直口,口下漸展,粗頸,垂腹,腹下內斂,圈足微外撇。腹一側置上細下粗的長彎流,流上繪火雲紋。另一側置曲柄,上端有小系,柄上繪銀錠、寶釵等紋飾。附平頂蓋,有圓珠紐,蓋上繪菊瓣紋。圈足內施白釉,無款識。器身於青白釉下滿飾青花紋樣,腹兩面均繪鳳穿纏枝花卉紋,間以火珠雲及竹石紋。

此壺通體花紋滿密,而主體紋樣突出,繁而不亂。青花色澤濃豔亮麗,是傳世的元代青花瓷器中少見的佳作。

此器形為元代瓷器的流行樣式,除青花器外,還見有龍泉窯青釉製品。造型源自阿拉伯民族使用的銅器。元代瓷器借鑑這種造型時,特別注意到吸取蒙古民族銅壺粗獷豪放的風格特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景德鎮窯青花飛鳳麒麟紋盤

元,高7.9cm,口徑46.1cm,足徑26.1cm

盤折沿,菱花式口,盤心坦平,圈足。通體施青白釉,底素胎無釉。盤內外繪青花紋飾多層。折沿上繪卷草紋,內壁青花網紋地上突出白色纏枝牡丹紋,盤心邊緣環以卷草紋,中央青花地烘托麒麟、翔鳳各一,空間襯以白色的蓮花及朵雲紋。盤外壁繪纏枝蓮紋。

此器青花髮色純正,構圖嚴謹。盤心紋飾寓意“威鳳祥麟”以示天地祥和。元代青花瓷器裝飾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以青花料直接在白色胎體上描繪紋飾。另一種是以青花為地,襯托白色花紋。這種裝飾形式始於元代。留白紋飾都有凸起。此盤即為藍地白花器之代表作。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景德鎮窯釉裡紅劃花兔紋玉壺春瓶

元,高20.5cm,口徑6.3cm,足徑6.8cm

瓶撇口,細頸,垂腹,圈足。通體施青白釉。肩部及腹徑最大處各有暗刻弦紋4道,上腹部刻劃一隻野兔奔跑於花草間,小兔作回首觀望狀,以釉裡紅點睛,刻劃技法嫻熟,刀鋒犀利灑脫,線條流暢自然,形象栩栩如生。花紋空白處隨意塗抹釉裡紅,形成紅地白花,增強了圖案的藝術效果。瓶內口部塗抹釉裡紅。

玉壺春瓶是元代景德鎮瓷的常見器型,其品種除釉裡紅外,尚見有青花、青白釉、孔雀綠釉青花等。

從考古發現的實物看,目前所知紀年最早的釉裡紅瓷器是1979年在景德鎮元至元四年(1338年)淩氏墓出土的釉裡紅堆塑四靈蓋罐和釉裡紅堆塑樓閣式穀倉等(參見江西省博物館:《江西豐城發現元代紀年青花釉裡紅瓷器》,《文物》1981年第11期;莊萬里文化基金會:《宋元紀年青白瓷》,1998年)。由於釉裡紅瓷器燒造難度大,傳世較少,所以十分珍貴。以釉裡紅裝飾的玉壺春瓶,除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收藏之外,還有日本大和文華館及松岡美術館收藏的釉裡紅飛鳳紋玉壺春瓶、英國倫敦大維德基金會收藏的釉裡紅花卉紋玉壺春瓶等。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景德鎮窯青花海水白龍紋八方梅瓶

元,高46.1cm,口徑6.2cm,足徑13.4cm

梅瓶胎骨厚重,小口平沿,頸細短。瓶身修長,有八稜。肩飾斜格錦紋,錦紋下一週大如意雲頭紋,內繪鳳或麒麟穿牡丹圖樣,瓶身中部一週繪4條白龍,襯以青花海水和火焰紋,近足處飾一週如意雲頭紋,內繪牡丹花葉。

佛經中說曼荼羅始轉於東方,末至西北,總為八方,意即佛法遍及周圍各地。元朝廷崇道信佛,此器八方,又以龍紋等為飾,寓意皇帝威加天下。

此器是元代瓷器中的大型酒器,胎骨細膩潔白,釉質滋潤透亮,青花色澤濃豔。元代的青花瓷器造型碩大豐滿,紋飾繁密,層次豐富,構圖嚴謹,一改唐宋以來瓷器花紋佈局疏簡的傳統,工細的描繪加上繁複的層次,形成了花團錦簇的藝術風格。器肩與近足處碩大的青花雲頭紋借鑑了元代絲織品披肩的圖案,龍紋的出現顯著增多也是這一時期瓷器裝飾藝術的特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景德鎮窯紅釉暗刻雲龍紋執壺

元,高12.5cm,口徑3.5cm,足徑5.3cm

壺體呈梨形,直口,口以下漸豐成下垂的圓腹,腹部一側置彎流,另一側置曲柄,圈足較高微外撇,無款。附傘形蓋,蓋頂置寶珠形紐,蓋一側及壺口沿外側各置一個小圓環系,以便繫繩連接,防止壺蓋脫落。通體滿施紅釉,腹部暗刻五爪雲龍紋。

此壺釉面勻淨,釉色鮮豔,是元代紅釉器中的珍品。壺身的龍紋細頸長嘴,形態生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梨形壺是元代景德鎮窯新創的造型,形體小巧,應是用於餐桌上。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景德鎮窯釉裡紅轉把杯

元,高10cm,口徑7.7cm,足徑3.8cm

杯撇口,深腹,瘦底,下承以中空竹節式高足。通體施青白釉。杯身塗抹3塊釉裡紅斑,並置一小圓系,杯底和高足以子母榫相銜接,可以自由轉動而不脫開。

此杯裝飾斑塊髮色鮮豔,似晚霞般美麗,實屬難得之珍品。可以任意轉動的杯足更增其玩賞性。

1980年,江西高安元代瓷器窖藏曾出土一件元代釉裡紅印花塑貼蟠螭紋高足杯,其杯足亦可轉動。由此可知,轉把高足杯應是元代高足杯的時代特徵之一。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景德鎮窯青花纏枝牡丹紋罐

元,高27.5cm,口徑20.4cm,足徑19cm

罐直口,短頸,溜肩,鼓腹,淺圈足,砂底。內外施白釉,外壁以青花為飾,自上而下用青花雙絃線分隔成4個紋樣帶。頸上繪纏枝梔子花,肩部繪纏枝蓮花,腹部繪纏枝牡丹,近足處繪仰蓮瓣。

這件青花罐造型飽滿莊重。青花色調明豔,呈寶石藍色而帶黑色斑點,表明使用的是外來青料。畫筆流暢,構圖繁而不亂,每層紋飾之間因有弦紋相隔,既突出了主題圖案,又增加了畫面的層次感。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景德鎮窯藍釉描金折枝花朵雲紋匜

元,高4.5cm,通流長17cm,底徑8.5cm

匜(yí 音儀)敞口,淺弧腹,平底。口一側出槽形流,流下置一小系。胎較薄。內外施藍釉,釉厚而不均勻。口邊和外底無釉。內底描金線圈內繪金彩折枝花紋,內壁畫5朵金彩祥雲。

該器造型模仿青銅匜,藍釉閃爍著寶石藍般的光澤,配以熠熠生輝的金彩,光彩奪目。這件藍釉描金匜1964年出土於河北保定窖藏,同時出土的還有藍釉描金小杯和盤。此匜的金色花紋絲毫無損,光豔如新,實屬罕見(參見河北省博物館:《保定市發現一批元代瓷器》,《文物》1965年第2期)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鈞窯月白釉雙耳三足爐

元,通高25.2cm,口徑11.5cm,足距12cm

爐方脣,短頸,長圓腹,圜(huán 音環)底,底下有內凹的臍心,下承以三乳狀足,足外撇。肩部對稱置雙耳。釉色青灰,飾紫紅色斑,釉垂流現象及“蚯蚓走泥”紋均較明顯,釉層中氣泡爆裂較多。凸稜及釉薄處呈淺褐色。內壁釉層開片較多,玻璃質感較強。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釉裡紅地白花暗刻牡丹紋玉壺春瓶

元,高28.6cm,口徑7.8cm,足徑9.8cm

瓶撇口,細長頸,溜肩,垂腹,圈足。裡外施釉,釉色青白。瓶口以釉裡紅為飾,頸及腹下部各有兩道刻劃弦紋,腹部的主題圖案以釉裡紅為地刻牡丹紋。

此瓶造型挺拔清秀,紅釉鮮豔而暈散,呈現出元代早期的特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青花纏枝牡丹雲龍紋罐

元,高28cm,口徑22.3cm,足徑18cm

罐直口,短頸,溜肩,鼓腹,圈足。內外施青白色釉。外壁飾青花紋樣,自上而下用青花雙絃線分隔成5個紋樣帶。頸部繪纏枝梔子花紋,肩部繪卷草紋,上腹部繪雙雲龍紋,下腹部繪纏枝牡丹紋,近足處繪仰蓮瓣紋。

此器形制渾厚飽滿,紋飾繁密而有氣勢,所繪龍紋頭小,頸細,身體細長,三爪動感較強,形象凶猛,是典型的元代龍紋式樣。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紅釉印劃花雲龍紋盤

元,高3.2cm,口徑19.4cm,足徑11.9cm

盤撇口,淺弧腹,圈足。足牆內外均斜削。內壁模印雲龍紋,龍五爪。盤心刻劃三朵“品”字形排列的雲紋。胎細白。內外均施紅釉,口沿及紋樣凸起處釉層較薄,隱現白色胎骨。圈足內無釉。

元代紅釉瓷器傳世很少,此盤通體紅釉純然一色,且印花清晰,是件難得的佳作。

通體一色的高溫銅紅釉瓷器始見於唐代長沙窯,但當時只是偶爾製作。只有到了元代,景德鎮才開始少量生產高溫銅紅釉瓷器。元代高溫銅紅釉瓷的成功燒製,在顏色釉的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為明代鮮紅釉瓷器的生產奠定了基礎。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青花花卉紋鼎

元,高11cm,口徑10.1cm,足距7.7cm

鼎直口,口沿上對稱置雙耳,淺腹,圜(huán音環)底,下承以三柱狀足。通體內外施青白色釉。腹中間凸起弦紋一道。外口下繪青花菱形錦紋,下腹及足繪青花折枝花紋,青花髮色豔麗。

此器形制樸實而兼具挺拔清秀,這種特色在元代瓷器中較為少見。折枝花紋的曲線與菱形錦紋的直線形成對比,十分雅緻。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青花八卦紋筒形香爐

元,高9.5cm,口徑15.3cm,底徑12.5cm

爐筒形,方脣,直口,斜壁,口徑略大於底徑。胎細白。內壁近口緣處、口沿及外壁施釉,釉層溫潤,微泛白。沿部青料滿鋪。外壁近口沿處與近底處各繪青花弦紋兩道,腹部繪青花八卦紋、仰蓮瓣紋。

此器青花髮色深暗,鐵鏽斑突出。仰蓮瓣紋的瓣尖較尖,蓮瓣互不相連,明顯具有元代瓷器上“八大碼”的時代特徵。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龍泉窯青釉塑貼四魚紋洗

元,高7.2cm,口徑27.6cm,底徑24.5cm

洗口呈花瓣形,腹較淺,坦底。外底正中有臍心內凹。胎體厚重。內外施青釉。外底一環行區域內不施釉,臍心施青釉。外壁刻凸弦紋兩道。洗內用刻劃技法裝飾水波紋、蓮花紋,並貼有模印的四魚紋。

此件作品造型規整,釉色柔和,在盛水使用時,器內的紋飾將更顯生動活潑。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鈞窯天藍釉紫紅斑梅瓶

元,通高39.3cm,口徑3.8cm,足徑7.2cm

瓶小口,圓脣,短頸,肩以下漸斂,圈足。蓋為覆杯形,蓋沿及蓋內壁下半部無釉。灰白色胎。通體施天藍釉,釉層棕眼較多,釉垂流現象明顯。蓋及瓶腹均塗抹紫紅色斑。足根及底部無釉,蓋、瓶無釉處均為醬褐色。

此件梅瓶在天藍色地釉上施紫紅色斑塊,猶如片片彩霞,爽心悅目。這種裝飾完全出自工匠施釉時的隨意塗灑,燒成後卻呈現出詩意的畫面。

作為酒具的梅瓶在流傳過程中多數瓶蓋已失,且鈞窯瓷器中梅瓶也較為少見,因此這件帶蓋的鈞窯梅瓶流傳至今殊為難得。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景德鎮窯卵白釉印花“太禧”銘雲龍紋盤

高2.3cm,口徑17.8cm,足徑11.4cm

盤敞口,淺弧壁,圈足。胎骨堅細潔白,內外施釉,釉層較厚,呈失透狀,釉面瑩潤,釉色白中泛青,恰似鵝卵色澤,故名“卵白釉”。足內露胎無釉。

盤外壁刻劃變形蓮瓣紋一週,共16瓣,蓮瓣紋尖部劃一道弦紋。盤內有陽紋印花裝飾,盤心是一龍戲珠,龍,張口露齒五爪,身體舞動,異常驕猛,襯以朵雲和火珠。盤內壁為纏枝蓮託八吉祥紋,花間對稱印有“太禧”二字。八吉祥的順序,從“太”字往左按逆時針方向依次為“腸、螺、輪、蓋、花、珠、魚、傘”。

卵白釉瓷是元代景德鎮窯在生產青白釉瓷基礎上新創燒的一種高溫釉,經科學測試,卵白釉中氧化鈣的含量較青白釉低,約為5%,而氧化鉀、氧化鈉含量增多,致使釉的高溫粘度增大,燒成溫度範圍變寬。釉中所含微量的氧化鐵是導致釉色白中閃青頗似鵝蛋色澤的主要原因。

元代卵白釉瓷器的造型以盤、碗、高足碗最為多見,裝飾技法以印花為主,刻劃花為輔。盤、碗之內壁往往橫印纏枝花卉或雲龍、雲鳳、雲鶴、花鳥、纏枝蓮託八吉祥等,有的器物在花紋間模印官府銘文或吉祥文字,其中最為多見的是“樞府”銘,因此,有時人們又將卵白釉瓷稱作“樞府瓷”。除了“樞府”、“太禧”之外,還有“東衛”、“昌江”、“南水”、“福祿”、“福壽”、“白王”、“天順年造”等銘款。“樞府”、“太禧”分別代表元代最高軍事機關“樞密院”和專掌宮廷祭祀的機構“太禧宗禋院”。《元史》卷八十七(百官志)記載:“太禧宗禋院……,掌神殿朔歲時忌諱日辰 享禮典。天曆元年,罷會福、殊祥二院,改置太禧院以總制之。”由此可知,“太禧”銘卵白釉瓷的燒造年代應在太禧宗 禋院的設立之年天曆元年(1328年)以後,其下限當在元末農民起義軍佔領浮樑地區的1352年。

“太禧”銘卵白釉瓷器甚為罕見,已故古陶瓷鑑定家孫瀛洲先生曾撰文指出傳世的僅有三件,此為其中之一,彌足珍貴。



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欣賞


景德鎮窯卵白釉印花雲龍紋盤

元,高4.1cm,口徑15.9cm,足徑5.3cm

盤敞口,淺弧壁,圈足。胎體潔白,裡外施卵白釉。內底及內壁均模印雲龍紋。

樞府釉是元代景德鎮地區創燒的一種白釉品種的統稱。其胎體一般比較厚重,釉呈失透狀,色白微泛青,恰似鴨蛋色澤,故又稱“卵白釉”。其主要裝飾手法是模印,題材比較簡單,常見的有龍紋、蘆雁紋或纏枝花紋。因這些白釉瓷器的花紋中間往往模印“樞府”兩字,故稱“樞府釉白瓷”。樞府是掌管國家軍隊大權的重要機構樞密院的簡稱。在元代白瓷上模印“樞府”字樣的瓷器一般被認為是景德鎮為“樞密院”燒製的專用瓷器。除“樞府”字樣外,在元代這類白瓷上還見有“太禧”、“東衛”等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