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

大家週末好呀!

很多人小的時候都有一顆太空夢。仰望星空常常激起人們天馬行空的想象。“讀懂宇宙”是作者兒時的目標,後來他一猛子扎進科研圈,決定在天文學的海洋裡遨遊終生。

天文學就是拿望遠鏡看星星嗎?“天文學家大多不會認星座。” 下面這份來自天體物理學專業博士的介紹,或許可以讓你對天文學有新的認識。

(**專欄中所涉及的內容為嘉賓自身的經歷,僅供參考,不同院校/專業/研究方向的博士在研究和生活方面都會有不同的體驗喲**)

"

大家週末好呀!

很多人小的時候都有一顆太空夢。仰望星空常常激起人們天馬行空的想象。“讀懂宇宙”是作者兒時的目標,後來他一猛子扎進科研圈,決定在天文學的海洋裡遨遊終生。

天文學就是拿望遠鏡看星星嗎?“天文學家大多不會認星座。” 下面這份來自天體物理學專業博士的介紹,或許可以讓你對天文學有新的認識。

(**專欄中所涉及的內容為嘉賓自身的經歷,僅供參考,不同院校/專業/研究方向的博士在研究和生活方面都會有不同的體驗喲**)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

大家週末好呀!

很多人小的時候都有一顆太空夢。仰望星空常常激起人們天馬行空的想象。“讀懂宇宙”是作者兒時的目標,後來他一猛子扎進科研圈,決定在天文學的海洋裡遨遊終生。

天文學就是拿望遠鏡看星星嗎?“天文學家大多不會認星座。” 下面這份來自天體物理學專業博士的介紹,或許可以讓你對天文學有新的認識。

(**專欄中所涉及的內容為嘉賓自身的經歷,僅供參考,不同院校/專業/研究方向的博士在研究和生活方面都會有不同的體驗喲**)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和其他所有專業一樣,很多人對我的專業也存在一些誤解。欣喜的是,隨著科普力度的加大,已經很少有人把天文學和占星學搞混了。不過讓我無奈的是,依然有人會覺得我所在的專業(或者我本人)很會認星座。

認星座作為古代天文學家的必備修養的確不容否認,因為當時他們需要肉眼找到星星,然後把望遠鏡、六分儀之類的儀器手動對準它們。今天的天文學家其實已經不需要這樣做了——登陸某個望遠鏡的數據庫,輸入你想要的天體名字或者座標,點擊下載,坐在家裡就可以得到它的各種觀測信息(比如光譜,測光,光變曲線等)。而整個過程你一顆星星也沒看到。


"

大家週末好呀!

很多人小的時候都有一顆太空夢。仰望星空常常激起人們天馬行空的想象。“讀懂宇宙”是作者兒時的目標,後來他一猛子扎進科研圈,決定在天文學的海洋裡遨遊終生。

天文學就是拿望遠鏡看星星嗎?“天文學家大多不會認星座。” 下面這份來自天體物理學專業博士的介紹,或許可以讓你對天文學有新的認識。

(**專欄中所涉及的內容為嘉賓自身的經歷,僅供參考,不同院校/專業/研究方向的博士在研究和生活方面都會有不同的體驗喲**)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和其他所有專業一樣,很多人對我的專業也存在一些誤解。欣喜的是,隨著科普力度的加大,已經很少有人把天文學和占星學搞混了。不過讓我無奈的是,依然有人會覺得我所在的專業(或者我本人)很會認星座。

認星座作為古代天文學家的必備修養的確不容否認,因為當時他們需要肉眼找到星星,然後把望遠鏡、六分儀之類的儀器手動對準它們。今天的天文學家其實已經不需要這樣做了——登陸某個望遠鏡的數據庫,輸入你想要的天體名字或者座標,點擊下載,坐在家裡就可以得到它的各種觀測信息(比如光譜,測光,光變曲線等)。而整個過程你一顆星星也沒看到。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登陸數據庫,坐在家裡就可以得到各種觀測信息(比如光譜,測光,光變曲線等)

於是,“會認星座”,在今天逐漸變成了資深星空愛好者和天文攝影師的特質。誠然,也有一些天文學家是認星高手,但那是因為他們恰好把天文攝影當成自己的業餘愛好。本文題目即是對天文學家大多不會認星座現象的自嘲。另外要說明的是,天文學中只有“室女座”,而沒有“處女座”


"

大家週末好呀!

很多人小的時候都有一顆太空夢。仰望星空常常激起人們天馬行空的想象。“讀懂宇宙”是作者兒時的目標,後來他一猛子扎進科研圈,決定在天文學的海洋裡遨遊終生。

天文學就是拿望遠鏡看星星嗎?“天文學家大多不會認星座。” 下面這份來自天體物理學專業博士的介紹,或許可以讓你對天文學有新的認識。

(**專欄中所涉及的內容為嘉賓自身的經歷,僅供參考,不同院校/專業/研究方向的博士在研究和生活方面都會有不同的體驗喲**)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和其他所有專業一樣,很多人對我的專業也存在一些誤解。欣喜的是,隨著科普力度的加大,已經很少有人把天文學和占星學搞混了。不過讓我無奈的是,依然有人會覺得我所在的專業(或者我本人)很會認星座。

認星座作為古代天文學家的必備修養的確不容否認,因為當時他們需要肉眼找到星星,然後把望遠鏡、六分儀之類的儀器手動對準它們。今天的天文學家其實已經不需要這樣做了——登陸某個望遠鏡的數據庫,輸入你想要的天體名字或者座標,點擊下載,坐在家裡就可以得到它的各種觀測信息(比如光譜,測光,光變曲線等)。而整個過程你一顆星星也沒看到。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登陸數據庫,坐在家裡就可以得到各種觀測信息(比如光譜,測光,光變曲線等)

於是,“會認星座”,在今天逐漸變成了資深星空愛好者和天文攝影師的特質。誠然,也有一些天文學家是認星高手,但那是因為他們恰好把天文攝影當成自己的業餘愛好。本文題目即是對天文學家大多不會認星座現象的自嘲。另外要說明的是,天文學中只有“室女座”,而沒有“處女座”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我們真的找不到“處女座”……

另一個誤解,就是認為我們在從事航空航天方面的研究。事實上,天文學家普遍對衛星和航天器略知一二,那是因為有很多空間望遠鏡的緣故。但基本上了解就止步於此了。因為天文學研究感興趣的天體大多遠在太陽系之外。

天文學研究包羅萬象,按照尺度從小到大,有星際分子、緻密天體(黑洞,夸克星,中子星,白矮星)、行星、恆星、矮星系、星系、星系團、大尺度結構和整個宇宙。時間尺度短至毫秒(暫現源如快速射電暴、脈衝星、伽馬射線暴),長至百億年研究整個宇宙的創生、演化和死亡。

天文學作為一門科學,研究方法也離不開理論與實驗。只不過與其他科學不同,天文學研究的對象無法人為干預,因此只能被動地“觀測”。根據觀測的“頻道”不同,觀測天文學可以被分為射電天文學、光學天文學、高能天文學,以上都指的是電磁波的不同頻率範圍。除了電磁波以外,還有宇宙線天文學,引力波天文學,中微子天文學等其他“信使”的天文觀測。每一種觀測頻道需要建造不同的設備,因此天文學家建造了射電望遠鏡、光學望遠鏡、高能空間望遠鏡、高能大氣切倫科夫望遠鏡、引力波天文臺、宇宙線天文臺和中微子天文臺等各種天文設備。


"

大家週末好呀!

很多人小的時候都有一顆太空夢。仰望星空常常激起人們天馬行空的想象。“讀懂宇宙”是作者兒時的目標,後來他一猛子扎進科研圈,決定在天文學的海洋裡遨遊終生。

天文學就是拿望遠鏡看星星嗎?“天文學家大多不會認星座。” 下面這份來自天體物理學專業博士的介紹,或許可以讓你對天文學有新的認識。

(**專欄中所涉及的內容為嘉賓自身的經歷,僅供參考,不同院校/專業/研究方向的博士在研究和生活方面都會有不同的體驗喲**)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和其他所有專業一樣,很多人對我的專業也存在一些誤解。欣喜的是,隨著科普力度的加大,已經很少有人把天文學和占星學搞混了。不過讓我無奈的是,依然有人會覺得我所在的專業(或者我本人)很會認星座。

認星座作為古代天文學家的必備修養的確不容否認,因為當時他們需要肉眼找到星星,然後把望遠鏡、六分儀之類的儀器手動對準它們。今天的天文學家其實已經不需要這樣做了——登陸某個望遠鏡的數據庫,輸入你想要的天體名字或者座標,點擊下載,坐在家裡就可以得到它的各種觀測信息(比如光譜,測光,光變曲線等)。而整個過程你一顆星星也沒看到。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登陸數據庫,坐在家裡就可以得到各種觀測信息(比如光譜,測光,光變曲線等)

於是,“會認星座”,在今天逐漸變成了資深星空愛好者和天文攝影師的特質。誠然,也有一些天文學家是認星高手,但那是因為他們恰好把天文攝影當成自己的業餘愛好。本文題目即是對天文學家大多不會認星座現象的自嘲。另外要說明的是,天文學中只有“室女座”,而沒有“處女座”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我們真的找不到“處女座”……

另一個誤解,就是認為我們在從事航空航天方面的研究。事實上,天文學家普遍對衛星和航天器略知一二,那是因為有很多空間望遠鏡的緣故。但基本上了解就止步於此了。因為天文學研究感興趣的天體大多遠在太陽系之外。

天文學研究包羅萬象,按照尺度從小到大,有星際分子、緻密天體(黑洞,夸克星,中子星,白矮星)、行星、恆星、矮星系、星系、星系團、大尺度結構和整個宇宙。時間尺度短至毫秒(暫現源如快速射電暴、脈衝星、伽馬射線暴),長至百億年研究整個宇宙的創生、演化和死亡。

天文學作為一門科學,研究方法也離不開理論與實驗。只不過與其他科學不同,天文學研究的對象無法人為干預,因此只能被動地“觀測”。根據觀測的“頻道”不同,觀測天文學可以被分為射電天文學、光學天文學、高能天文學,以上都指的是電磁波的不同頻率範圍。除了電磁波以外,還有宇宙線天文學,引力波天文學,中微子天文學等其他“信使”的天文觀測。每一種觀測頻道需要建造不同的設備,因此天文學家建造了射電望遠鏡、光學望遠鏡、高能空間望遠鏡、高能大氣切倫科夫望遠鏡、引力波天文臺、宇宙線天文臺和中微子天文臺等各種天文設備。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中國天眼,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在理論方面,有的人研究在天體物理極端環境下的基礎物理規律,我稱他們為“硬核理論家”。還有的理論家把各種已知原理和現象“拼裝”成“物理模型”,來解釋各種觀測現象。我主要就做的是這方面的工作。理論家的研究手段主要有解析計算(推公式)、蒙特卡羅模擬(我妻子每天聽我說的最多的專業術語就是“猛咔!猛咔!猛咔咔!”)、數值模擬等

簡略地介紹完了我們學科,接下來我想講一下我個人博士期間的研究和生活經歷。

“讀懂宇宙”是兒時的目標

我是2016年博士畢業的。現在已經做了3年的博士後了。於我而言,能夠從事天體物理學方面的研究算是夙願得償。我的外公是一名中學物理教師,小時候我的好奇心總能在他那裡得到滿足,因此我對自然界的求知慾也就越長越大。在初三的時候,我在母親單位的圖書室看到一本書,叫《圖解當代科技》,它對宇宙學、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做了個粗略的介紹。那時候的我彷彿從一扇半掩著的門縫裡窺見了一個光怪陸離的奇境,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心裡暗暗立志:“我將來一定要學懂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也不枉在宇宙間走一遭了!

在這個目標的刺激下,我的學習成績,特別是理科成績,越來越好。終於考上了清華大學的數學物理基礎科學班。在這裡,我係統地學習了理論物理的基礎課程:“四大力學(《分析力學》、《統計力學》、《電動力學》、《量子力學》)”,還選修了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場論等課程。可以說,剛剛進入基科班時,每一個同學都做著理論物理和純粹數學夢,但經過四年的學習,大部分人都度德量力、認清現實,對其他方向產生了“濃厚興趣”,我也是如此。在我看來,理論物理如同攀巖競速,而天體物理如同航海。攀巖只有向上,臂力最好的人永遠在最上面;而航海可以向各個方向,每個人都有發現寶藏的機會。所以我在高年級時開始選修天文學專業的課程,並且聯繫了天體中心的天文學老師做本科生科研項目。


"

大家週末好呀!

很多人小的時候都有一顆太空夢。仰望星空常常激起人們天馬行空的想象。“讀懂宇宙”是作者兒時的目標,後來他一猛子扎進科研圈,決定在天文學的海洋裡遨遊終生。

天文學就是拿望遠鏡看星星嗎?“天文學家大多不會認星座。” 下面這份來自天體物理學專業博士的介紹,或許可以讓你對天文學有新的認識。

(**專欄中所涉及的內容為嘉賓自身的經歷,僅供參考,不同院校/專業/研究方向的博士在研究和生活方面都會有不同的體驗喲**)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和其他所有專業一樣,很多人對我的專業也存在一些誤解。欣喜的是,隨著科普力度的加大,已經很少有人把天文學和占星學搞混了。不過讓我無奈的是,依然有人會覺得我所在的專業(或者我本人)很會認星座。

認星座作為古代天文學家的必備修養的確不容否認,因為當時他們需要肉眼找到星星,然後把望遠鏡、六分儀之類的儀器手動對準它們。今天的天文學家其實已經不需要這樣做了——登陸某個望遠鏡的數據庫,輸入你想要的天體名字或者座標,點擊下載,坐在家裡就可以得到它的各種觀測信息(比如光譜,測光,光變曲線等)。而整個過程你一顆星星也沒看到。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登陸數據庫,坐在家裡就可以得到各種觀測信息(比如光譜,測光,光變曲線等)

於是,“會認星座”,在今天逐漸變成了資深星空愛好者和天文攝影師的特質。誠然,也有一些天文學家是認星高手,但那是因為他們恰好把天文攝影當成自己的業餘愛好。本文題目即是對天文學家大多不會認星座現象的自嘲。另外要說明的是,天文學中只有“室女座”,而沒有“處女座”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我們真的找不到“處女座”……

另一個誤解,就是認為我們在從事航空航天方面的研究。事實上,天文學家普遍對衛星和航天器略知一二,那是因為有很多空間望遠鏡的緣故。但基本上了解就止步於此了。因為天文學研究感興趣的天體大多遠在太陽系之外。

天文學研究包羅萬象,按照尺度從小到大,有星際分子、緻密天體(黑洞,夸克星,中子星,白矮星)、行星、恆星、矮星系、星系、星系團、大尺度結構和整個宇宙。時間尺度短至毫秒(暫現源如快速射電暴、脈衝星、伽馬射線暴),長至百億年研究整個宇宙的創生、演化和死亡。

天文學作為一門科學,研究方法也離不開理論與實驗。只不過與其他科學不同,天文學研究的對象無法人為干預,因此只能被動地“觀測”。根據觀測的“頻道”不同,觀測天文學可以被分為射電天文學、光學天文學、高能天文學,以上都指的是電磁波的不同頻率範圍。除了電磁波以外,還有宇宙線天文學,引力波天文學,中微子天文學等其他“信使”的天文觀測。每一種觀測頻道需要建造不同的設備,因此天文學家建造了射電望遠鏡、光學望遠鏡、高能空間望遠鏡、高能大氣切倫科夫望遠鏡、引力波天文臺、宇宙線天文臺和中微子天文臺等各種天文設備。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中國天眼,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在理論方面,有的人研究在天體物理極端環境下的基礎物理規律,我稱他們為“硬核理論家”。還有的理論家把各種已知原理和現象“拼裝”成“物理模型”,來解釋各種觀測現象。我主要就做的是這方面的工作。理論家的研究手段主要有解析計算(推公式)、蒙特卡羅模擬(我妻子每天聽我說的最多的專業術語就是“猛咔!猛咔!猛咔咔!”)、數值模擬等

簡略地介紹完了我們學科,接下來我想講一下我個人博士期間的研究和生活經歷。

“讀懂宇宙”是兒時的目標

我是2016年博士畢業的。現在已經做了3年的博士後了。於我而言,能夠從事天體物理學方面的研究算是夙願得償。我的外公是一名中學物理教師,小時候我的好奇心總能在他那裡得到滿足,因此我對自然界的求知慾也就越長越大。在初三的時候,我在母親單位的圖書室看到一本書,叫《圖解當代科技》,它對宇宙學、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做了個粗略的介紹。那時候的我彷彿從一扇半掩著的門縫裡窺見了一個光怪陸離的奇境,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心裡暗暗立志:“我將來一定要學懂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也不枉在宇宙間走一遭了!

在這個目標的刺激下,我的學習成績,特別是理科成績,越來越好。終於考上了清華大學的數學物理基礎科學班。在這裡,我係統地學習了理論物理的基礎課程:“四大力學(《分析力學》、《統計力學》、《電動力學》、《量子力學》)”,還選修了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場論等課程。可以說,剛剛進入基科班時,每一個同學都做著理論物理和純粹數學夢,但經過四年的學習,大部分人都度德量力、認清現實,對其他方向產生了“濃厚興趣”,我也是如此。在我看來,理論物理如同攀巖競速,而天體物理如同航海。攀巖只有向上,臂力最好的人永遠在最上面;而航海可以向各個方向,每個人都有發現寶藏的機會。所以我在高年級時開始選修天文學專業的課程,並且聯繫了天體中心的天文學老師做本科生科研項目。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天體物理如同航海,航海可以向各個方向,每個人都有發現寶藏的機會。圖片來源:Pixabay

後來我就隨著我本科的導師來到了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我是因為熱愛而選擇物理專業的,因此只要熱情還在,繼續留在物理研究方向讀博就是自然而然的。儘管我對我的專業如此熱愛,在讀博期間還是有很長一段時間“幻想破滅”的感覺。首先,我開始接觸到科研的細節:代碼、算法、數據和近似公式……一切都變得瑣屑、繁雜、混亂,不像之前那麼優美了;其次,研究進展的不順利,對文獻沒有充分了解導致做了長時間的無用功。當熱情之火減弱的時候,就會清晰地感覺到自己研究課題的超然世外和現實生活之間的撕裂感。

未來前途不定,塵世的壓力逐漸照進理想世界。是否要回到現實世界,把那個奇境之門永遠關在身後,這是那時我經常問自己的問題。而且“發表文章”這個畢業的必要條件越來越顯得像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研究過程從困境到轉機

為了跳出目前課題的困境,我向導師請求出國聯合培養,換一個研究方向。我的導師特別好,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並且還幫我聯繫了英國大學的導師。於是我在碩博連讀的第三年到了英國開始脈衝星方面的研究。到了異國他鄉,國內瑣事被拋諸腦後,生活變得簡單起來。早晨到辦公室,打開電腦讀文章,編程,處理數據,晚上回到家做飯吃飯洗碗(大部分時間是室友做飯,在此鳴謝),週末提著個大購物袋和室友去市中心買菜。周而復始的生活像一種“禪”。


"

大家週末好呀!

很多人小的時候都有一顆太空夢。仰望星空常常激起人們天馬行空的想象。“讀懂宇宙”是作者兒時的目標,後來他一猛子扎進科研圈,決定在天文學的海洋裡遨遊終生。

天文學就是拿望遠鏡看星星嗎?“天文學家大多不會認星座。” 下面這份來自天體物理學專業博士的介紹,或許可以讓你對天文學有新的認識。

(**專欄中所涉及的內容為嘉賓自身的經歷,僅供參考,不同院校/專業/研究方向的博士在研究和生活方面都會有不同的體驗喲**)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和其他所有專業一樣,很多人對我的專業也存在一些誤解。欣喜的是,隨著科普力度的加大,已經很少有人把天文學和占星學搞混了。不過讓我無奈的是,依然有人會覺得我所在的專業(或者我本人)很會認星座。

認星座作為古代天文學家的必備修養的確不容否認,因為當時他們需要肉眼找到星星,然後把望遠鏡、六分儀之類的儀器手動對準它們。今天的天文學家其實已經不需要這樣做了——登陸某個望遠鏡的數據庫,輸入你想要的天體名字或者座標,點擊下載,坐在家裡就可以得到它的各種觀測信息(比如光譜,測光,光變曲線等)。而整個過程你一顆星星也沒看到。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登陸數據庫,坐在家裡就可以得到各種觀測信息(比如光譜,測光,光變曲線等)

於是,“會認星座”,在今天逐漸變成了資深星空愛好者和天文攝影師的特質。誠然,也有一些天文學家是認星高手,但那是因為他們恰好把天文攝影當成自己的業餘愛好。本文題目即是對天文學家大多不會認星座現象的自嘲。另外要說明的是,天文學中只有“室女座”,而沒有“處女座”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我們真的找不到“處女座”……

另一個誤解,就是認為我們在從事航空航天方面的研究。事實上,天文學家普遍對衛星和航天器略知一二,那是因為有很多空間望遠鏡的緣故。但基本上了解就止步於此了。因為天文學研究感興趣的天體大多遠在太陽系之外。

天文學研究包羅萬象,按照尺度從小到大,有星際分子、緻密天體(黑洞,夸克星,中子星,白矮星)、行星、恆星、矮星系、星系、星系團、大尺度結構和整個宇宙。時間尺度短至毫秒(暫現源如快速射電暴、脈衝星、伽馬射線暴),長至百億年研究整個宇宙的創生、演化和死亡。

天文學作為一門科學,研究方法也離不開理論與實驗。只不過與其他科學不同,天文學研究的對象無法人為干預,因此只能被動地“觀測”。根據觀測的“頻道”不同,觀測天文學可以被分為射電天文學、光學天文學、高能天文學,以上都指的是電磁波的不同頻率範圍。除了電磁波以外,還有宇宙線天文學,引力波天文學,中微子天文學等其他“信使”的天文觀測。每一種觀測頻道需要建造不同的設備,因此天文學家建造了射電望遠鏡、光學望遠鏡、高能空間望遠鏡、高能大氣切倫科夫望遠鏡、引力波天文臺、宇宙線天文臺和中微子天文臺等各種天文設備。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中國天眼,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在理論方面,有的人研究在天體物理極端環境下的基礎物理規律,我稱他們為“硬核理論家”。還有的理論家把各種已知原理和現象“拼裝”成“物理模型”,來解釋各種觀測現象。我主要就做的是這方面的工作。理論家的研究手段主要有解析計算(推公式)、蒙特卡羅模擬(我妻子每天聽我說的最多的專業術語就是“猛咔!猛咔!猛咔咔!”)、數值模擬等

簡略地介紹完了我們學科,接下來我想講一下我個人博士期間的研究和生活經歷。

“讀懂宇宙”是兒時的目標

我是2016年博士畢業的。現在已經做了3年的博士後了。於我而言,能夠從事天體物理學方面的研究算是夙願得償。我的外公是一名中學物理教師,小時候我的好奇心總能在他那裡得到滿足,因此我對自然界的求知慾也就越長越大。在初三的時候,我在母親單位的圖書室看到一本書,叫《圖解當代科技》,它對宇宙學、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做了個粗略的介紹。那時候的我彷彿從一扇半掩著的門縫裡窺見了一個光怪陸離的奇境,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心裡暗暗立志:“我將來一定要學懂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也不枉在宇宙間走一遭了!

在這個目標的刺激下,我的學習成績,特別是理科成績,越來越好。終於考上了清華大學的數學物理基礎科學班。在這裡,我係統地學習了理論物理的基礎課程:“四大力學(《分析力學》、《統計力學》、《電動力學》、《量子力學》)”,還選修了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場論等課程。可以說,剛剛進入基科班時,每一個同學都做著理論物理和純粹數學夢,但經過四年的學習,大部分人都度德量力、認清現實,對其他方向產生了“濃厚興趣”,我也是如此。在我看來,理論物理如同攀巖競速,而天體物理如同航海。攀巖只有向上,臂力最好的人永遠在最上面;而航海可以向各個方向,每個人都有發現寶藏的機會。所以我在高年級時開始選修天文學專業的課程,並且聯繫了天體中心的天文學老師做本科生科研項目。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天體物理如同航海,航海可以向各個方向,每個人都有發現寶藏的機會。圖片來源:Pixabay

後來我就隨著我本科的導師來到了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我是因為熱愛而選擇物理專業的,因此只要熱情還在,繼續留在物理研究方向讀博就是自然而然的。儘管我對我的專業如此熱愛,在讀博期間還是有很長一段時間“幻想破滅”的感覺。首先,我開始接觸到科研的細節:代碼、算法、數據和近似公式……一切都變得瑣屑、繁雜、混亂,不像之前那麼優美了;其次,研究進展的不順利,對文獻沒有充分了解導致做了長時間的無用功。當熱情之火減弱的時候,就會清晰地感覺到自己研究課題的超然世外和現實生活之間的撕裂感。

未來前途不定,塵世的壓力逐漸照進理想世界。是否要回到現實世界,把那個奇境之門永遠關在身後,這是那時我經常問自己的問題。而且“發表文章”這個畢業的必要條件越來越顯得像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研究過程從困境到轉機

為了跳出目前課題的困境,我向導師請求出國聯合培養,換一個研究方向。我的導師特別好,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並且還幫我聯繫了英國大學的導師。於是我在碩博連讀的第三年到了英國開始脈衝星方面的研究。到了異國他鄉,國內瑣事被拋諸腦後,生活變得簡單起來。早晨到辦公室,打開電腦讀文章,編程,處理數據,晚上回到家做飯吃飯洗碗(大部分時間是室友做飯,在此鳴謝),週末提著個大購物袋和室友去市中心買菜。周而復始的生活像一種“禪”。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去泰國參加IPTA會議海報展示。

我的心逐漸靜了下來,開始漸漸地從科研的細節中發現一些美感:比如搞清楚某個算法背後的思想;仔細讀懂一篇觀測和數據處理的文章,讚歎於作者如何將每一個你能想到的細節都考慮到。

一年後,我回到高能物理研究所。我在英國期間寫的論文接收在望,於是我的科研熱情又重燃了起來。特別重要的是,我認識了我的妻子。她當時在海南大學植物學專業讀博。於是我利用各種假日、假期的時間,坐火車不停往返海南和北京。雖然彼時發表論文、畢業依然壓在我心裡,但從那時開始,我人生中最長的陰天結束了。有了同行者的陪伴,我決心繼續留在科研征程上。

博士畢業之後,我在導師和師兄的幫助和介紹下,到了香港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在那裡兩年的時間內,我把研究方向從脈衝星的射電研究擴展到高能天體物理,一口氣發表了8篇文章,徹底走出了博士期間的“文章飢渴症”。我妻子和我一起在香港島32平米的小屋裡生活得有滋有味,我的精神也前所未有的放鬆。一年之後,我們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去年,我申請到了荷蘭一所大學的博士後職位,於是我們一家三口又跨越整個歐亞大陸,來到了鬱金香的國度開始了新的生活。我的研究方向又擴展到了引力波。現在,我們即將“故技重施”,迎來第二個孩子。


"

大家週末好呀!

很多人小的時候都有一顆太空夢。仰望星空常常激起人們天馬行空的想象。“讀懂宇宙”是作者兒時的目標,後來他一猛子扎進科研圈,決定在天文學的海洋裡遨遊終生。

天文學就是拿望遠鏡看星星嗎?“天文學家大多不會認星座。” 下面這份來自天體物理學專業博士的介紹,或許可以讓你對天文學有新的認識。

(**專欄中所涉及的內容為嘉賓自身的經歷,僅供參考,不同院校/專業/研究方向的博士在研究和生活方面都會有不同的體驗喲**)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和其他所有專業一樣,很多人對我的專業也存在一些誤解。欣喜的是,隨著科普力度的加大,已經很少有人把天文學和占星學搞混了。不過讓我無奈的是,依然有人會覺得我所在的專業(或者我本人)很會認星座。

認星座作為古代天文學家的必備修養的確不容否認,因為當時他們需要肉眼找到星星,然後把望遠鏡、六分儀之類的儀器手動對準它們。今天的天文學家其實已經不需要這樣做了——登陸某個望遠鏡的數據庫,輸入你想要的天體名字或者座標,點擊下載,坐在家裡就可以得到它的各種觀測信息(比如光譜,測光,光變曲線等)。而整個過程你一顆星星也沒看到。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登陸數據庫,坐在家裡就可以得到各種觀測信息(比如光譜,測光,光變曲線等)

於是,“會認星座”,在今天逐漸變成了資深星空愛好者和天文攝影師的特質。誠然,也有一些天文學家是認星高手,但那是因為他們恰好把天文攝影當成自己的業餘愛好。本文題目即是對天文學家大多不會認星座現象的自嘲。另外要說明的是,天文學中只有“室女座”,而沒有“處女座”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我們真的找不到“處女座”……

另一個誤解,就是認為我們在從事航空航天方面的研究。事實上,天文學家普遍對衛星和航天器略知一二,那是因為有很多空間望遠鏡的緣故。但基本上了解就止步於此了。因為天文學研究感興趣的天體大多遠在太陽系之外。

天文學研究包羅萬象,按照尺度從小到大,有星際分子、緻密天體(黑洞,夸克星,中子星,白矮星)、行星、恆星、矮星系、星系、星系團、大尺度結構和整個宇宙。時間尺度短至毫秒(暫現源如快速射電暴、脈衝星、伽馬射線暴),長至百億年研究整個宇宙的創生、演化和死亡。

天文學作為一門科學,研究方法也離不開理論與實驗。只不過與其他科學不同,天文學研究的對象無法人為干預,因此只能被動地“觀測”。根據觀測的“頻道”不同,觀測天文學可以被分為射電天文學、光學天文學、高能天文學,以上都指的是電磁波的不同頻率範圍。除了電磁波以外,還有宇宙線天文學,引力波天文學,中微子天文學等其他“信使”的天文觀測。每一種觀測頻道需要建造不同的設備,因此天文學家建造了射電望遠鏡、光學望遠鏡、高能空間望遠鏡、高能大氣切倫科夫望遠鏡、引力波天文臺、宇宙線天文臺和中微子天文臺等各種天文設備。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中國天眼,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在理論方面,有的人研究在天體物理極端環境下的基礎物理規律,我稱他們為“硬核理論家”。還有的理論家把各種已知原理和現象“拼裝”成“物理模型”,來解釋各種觀測現象。我主要就做的是這方面的工作。理論家的研究手段主要有解析計算(推公式)、蒙特卡羅模擬(我妻子每天聽我說的最多的專業術語就是“猛咔!猛咔!猛咔咔!”)、數值模擬等

簡略地介紹完了我們學科,接下來我想講一下我個人博士期間的研究和生活經歷。

“讀懂宇宙”是兒時的目標

我是2016年博士畢業的。現在已經做了3年的博士後了。於我而言,能夠從事天體物理學方面的研究算是夙願得償。我的外公是一名中學物理教師,小時候我的好奇心總能在他那裡得到滿足,因此我對自然界的求知慾也就越長越大。在初三的時候,我在母親單位的圖書室看到一本書,叫《圖解當代科技》,它對宇宙學、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做了個粗略的介紹。那時候的我彷彿從一扇半掩著的門縫裡窺見了一個光怪陸離的奇境,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心裡暗暗立志:“我將來一定要學懂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也不枉在宇宙間走一遭了!

在這個目標的刺激下,我的學習成績,特別是理科成績,越來越好。終於考上了清華大學的數學物理基礎科學班。在這裡,我係統地學習了理論物理的基礎課程:“四大力學(《分析力學》、《統計力學》、《電動力學》、《量子力學》)”,還選修了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場論等課程。可以說,剛剛進入基科班時,每一個同學都做著理論物理和純粹數學夢,但經過四年的學習,大部分人都度德量力、認清現實,對其他方向產生了“濃厚興趣”,我也是如此。在我看來,理論物理如同攀巖競速,而天體物理如同航海。攀巖只有向上,臂力最好的人永遠在最上面;而航海可以向各個方向,每個人都有發現寶藏的機會。所以我在高年級時開始選修天文學專業的課程,並且聯繫了天體中心的天文學老師做本科生科研項目。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天體物理如同航海,航海可以向各個方向,每個人都有發現寶藏的機會。圖片來源:Pixabay

後來我就隨著我本科的導師來到了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我是因為熱愛而選擇物理專業的,因此只要熱情還在,繼續留在物理研究方向讀博就是自然而然的。儘管我對我的專業如此熱愛,在讀博期間還是有很長一段時間“幻想破滅”的感覺。首先,我開始接觸到科研的細節:代碼、算法、數據和近似公式……一切都變得瑣屑、繁雜、混亂,不像之前那麼優美了;其次,研究進展的不順利,對文獻沒有充分了解導致做了長時間的無用功。當熱情之火減弱的時候,就會清晰地感覺到自己研究課題的超然世外和現實生活之間的撕裂感。

未來前途不定,塵世的壓力逐漸照進理想世界。是否要回到現實世界,把那個奇境之門永遠關在身後,這是那時我經常問自己的問題。而且“發表文章”這個畢業的必要條件越來越顯得像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研究過程從困境到轉機

為了跳出目前課題的困境,我向導師請求出國聯合培養,換一個研究方向。我的導師特別好,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並且還幫我聯繫了英國大學的導師。於是我在碩博連讀的第三年到了英國開始脈衝星方面的研究。到了異國他鄉,國內瑣事被拋諸腦後,生活變得簡單起來。早晨到辦公室,打開電腦讀文章,編程,處理數據,晚上回到家做飯吃飯洗碗(大部分時間是室友做飯,在此鳴謝),週末提著個大購物袋和室友去市中心買菜。周而復始的生活像一種“禪”。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去泰國參加IPTA會議海報展示。

我的心逐漸靜了下來,開始漸漸地從科研的細節中發現一些美感:比如搞清楚某個算法背後的思想;仔細讀懂一篇觀測和數據處理的文章,讚歎於作者如何將每一個你能想到的細節都考慮到。

一年後,我回到高能物理研究所。我在英國期間寫的論文接收在望,於是我的科研熱情又重燃了起來。特別重要的是,我認識了我的妻子。她當時在海南大學植物學專業讀博。於是我利用各種假日、假期的時間,坐火車不停往返海南和北京。雖然彼時發表論文、畢業依然壓在我心裡,但從那時開始,我人生中最長的陰天結束了。有了同行者的陪伴,我決心繼續留在科研征程上。

博士畢業之後,我在導師和師兄的幫助和介紹下,到了香港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在那裡兩年的時間內,我把研究方向從脈衝星的射電研究擴展到高能天體物理,一口氣發表了8篇文章,徹底走出了博士期間的“文章飢渴症”。我妻子和我一起在香港島32平米的小屋裡生活得有滋有味,我的精神也前所未有的放鬆。一年之後,我們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去年,我申請到了荷蘭一所大學的博士後職位,於是我們一家三口又跨越整個歐亞大陸,來到了鬱金香的國度開始了新的生活。我的研究方向又擴展到了引力波。現在,我們即將“故技重施”,迎來第二個孩子。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在香港大學自習室連上了大彩電而感到興奮。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

未來可以做什麼?

如果你對天體物理感興趣,甚至產生了讀一個博士的想法,那麼我要對你說:三思啊!你做好沉侵在“髒亂數據”裡的準備了嗎?你做好每天擦去打哈欠擠出的眼淚,硬著頭皮讀論文的準備了嗎?你做好看著周圍同學一個個發高水平文章,而自己一篇文章都憋不出來的準備了嗎?你做好了看著大學同學年入百萬而自己收入寥寥的準備了嗎?


"

大家週末好呀!

很多人小的時候都有一顆太空夢。仰望星空常常激起人們天馬行空的想象。“讀懂宇宙”是作者兒時的目標,後來他一猛子扎進科研圈,決定在天文學的海洋裡遨遊終生。

天文學就是拿望遠鏡看星星嗎?“天文學家大多不會認星座。” 下面這份來自天體物理學專業博士的介紹,或許可以讓你對天文學有新的認識。

(**專欄中所涉及的內容為嘉賓自身的經歷,僅供參考,不同院校/專業/研究方向的博士在研究和生活方面都會有不同的體驗喲**)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和其他所有專業一樣,很多人對我的專業也存在一些誤解。欣喜的是,隨著科普力度的加大,已經很少有人把天文學和占星學搞混了。不過讓我無奈的是,依然有人會覺得我所在的專業(或者我本人)很會認星座。

認星座作為古代天文學家的必備修養的確不容否認,因為當時他們需要肉眼找到星星,然後把望遠鏡、六分儀之類的儀器手動對準它們。今天的天文學家其實已經不需要這樣做了——登陸某個望遠鏡的數據庫,輸入你想要的天體名字或者座標,點擊下載,坐在家裡就可以得到它的各種觀測信息(比如光譜,測光,光變曲線等)。而整個過程你一顆星星也沒看到。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登陸數據庫,坐在家裡就可以得到各種觀測信息(比如光譜,測光,光變曲線等)

於是,“會認星座”,在今天逐漸變成了資深星空愛好者和天文攝影師的特質。誠然,也有一些天文學家是認星高手,但那是因為他們恰好把天文攝影當成自己的業餘愛好。本文題目即是對天文學家大多不會認星座現象的自嘲。另外要說明的是,天文學中只有“室女座”,而沒有“處女座”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我們真的找不到“處女座”……

另一個誤解,就是認為我們在從事航空航天方面的研究。事實上,天文學家普遍對衛星和航天器略知一二,那是因為有很多空間望遠鏡的緣故。但基本上了解就止步於此了。因為天文學研究感興趣的天體大多遠在太陽系之外。

天文學研究包羅萬象,按照尺度從小到大,有星際分子、緻密天體(黑洞,夸克星,中子星,白矮星)、行星、恆星、矮星系、星系、星系團、大尺度結構和整個宇宙。時間尺度短至毫秒(暫現源如快速射電暴、脈衝星、伽馬射線暴),長至百億年研究整個宇宙的創生、演化和死亡。

天文學作為一門科學,研究方法也離不開理論與實驗。只不過與其他科學不同,天文學研究的對象無法人為干預,因此只能被動地“觀測”。根據觀測的“頻道”不同,觀測天文學可以被分為射電天文學、光學天文學、高能天文學,以上都指的是電磁波的不同頻率範圍。除了電磁波以外,還有宇宙線天文學,引力波天文學,中微子天文學等其他“信使”的天文觀測。每一種觀測頻道需要建造不同的設備,因此天文學家建造了射電望遠鏡、光學望遠鏡、高能空間望遠鏡、高能大氣切倫科夫望遠鏡、引力波天文臺、宇宙線天文臺和中微子天文臺等各種天文設備。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中國天眼,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在理論方面,有的人研究在天體物理極端環境下的基礎物理規律,我稱他們為“硬核理論家”。還有的理論家把各種已知原理和現象“拼裝”成“物理模型”,來解釋各種觀測現象。我主要就做的是這方面的工作。理論家的研究手段主要有解析計算(推公式)、蒙特卡羅模擬(我妻子每天聽我說的最多的專業術語就是“猛咔!猛咔!猛咔咔!”)、數值模擬等

簡略地介紹完了我們學科,接下來我想講一下我個人博士期間的研究和生活經歷。

“讀懂宇宙”是兒時的目標

我是2016年博士畢業的。現在已經做了3年的博士後了。於我而言,能夠從事天體物理學方面的研究算是夙願得償。我的外公是一名中學物理教師,小時候我的好奇心總能在他那裡得到滿足,因此我對自然界的求知慾也就越長越大。在初三的時候,我在母親單位的圖書室看到一本書,叫《圖解當代科技》,它對宇宙學、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做了個粗略的介紹。那時候的我彷彿從一扇半掩著的門縫裡窺見了一個光怪陸離的奇境,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心裡暗暗立志:“我將來一定要學懂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也不枉在宇宙間走一遭了!

在這個目標的刺激下,我的學習成績,特別是理科成績,越來越好。終於考上了清華大學的數學物理基礎科學班。在這裡,我係統地學習了理論物理的基礎課程:“四大力學(《分析力學》、《統計力學》、《電動力學》、《量子力學》)”,還選修了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場論等課程。可以說,剛剛進入基科班時,每一個同學都做著理論物理和純粹數學夢,但經過四年的學習,大部分人都度德量力、認清現實,對其他方向產生了“濃厚興趣”,我也是如此。在我看來,理論物理如同攀巖競速,而天體物理如同航海。攀巖只有向上,臂力最好的人永遠在最上面;而航海可以向各個方向,每個人都有發現寶藏的機會。所以我在高年級時開始選修天文學專業的課程,並且聯繫了天體中心的天文學老師做本科生科研項目。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天體物理如同航海,航海可以向各個方向,每個人都有發現寶藏的機會。圖片來源:Pixabay

後來我就隨著我本科的導師來到了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我是因為熱愛而選擇物理專業的,因此只要熱情還在,繼續留在物理研究方向讀博就是自然而然的。儘管我對我的專業如此熱愛,在讀博期間還是有很長一段時間“幻想破滅”的感覺。首先,我開始接觸到科研的細節:代碼、算法、數據和近似公式……一切都變得瑣屑、繁雜、混亂,不像之前那麼優美了;其次,研究進展的不順利,對文獻沒有充分了解導致做了長時間的無用功。當熱情之火減弱的時候,就會清晰地感覺到自己研究課題的超然世外和現實生活之間的撕裂感。

未來前途不定,塵世的壓力逐漸照進理想世界。是否要回到現實世界,把那個奇境之門永遠關在身後,這是那時我經常問自己的問題。而且“發表文章”這個畢業的必要條件越來越顯得像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研究過程從困境到轉機

為了跳出目前課題的困境,我向導師請求出國聯合培養,換一個研究方向。我的導師特別好,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並且還幫我聯繫了英國大學的導師。於是我在碩博連讀的第三年到了英國開始脈衝星方面的研究。到了異國他鄉,國內瑣事被拋諸腦後,生活變得簡單起來。早晨到辦公室,打開電腦讀文章,編程,處理數據,晚上回到家做飯吃飯洗碗(大部分時間是室友做飯,在此鳴謝),週末提著個大購物袋和室友去市中心買菜。周而復始的生活像一種“禪”。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去泰國參加IPTA會議海報展示。

我的心逐漸靜了下來,開始漸漸地從科研的細節中發現一些美感:比如搞清楚某個算法背後的思想;仔細讀懂一篇觀測和數據處理的文章,讚歎於作者如何將每一個你能想到的細節都考慮到。

一年後,我回到高能物理研究所。我在英國期間寫的論文接收在望,於是我的科研熱情又重燃了起來。特別重要的是,我認識了我的妻子。她當時在海南大學植物學專業讀博。於是我利用各種假日、假期的時間,坐火車不停往返海南和北京。雖然彼時發表論文、畢業依然壓在我心裡,但從那時開始,我人生中最長的陰天結束了。有了同行者的陪伴,我決心繼續留在科研征程上。

博士畢業之後,我在導師和師兄的幫助和介紹下,到了香港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在那裡兩年的時間內,我把研究方向從脈衝星的射電研究擴展到高能天體物理,一口氣發表了8篇文章,徹底走出了博士期間的“文章飢渴症”。我妻子和我一起在香港島32平米的小屋裡生活得有滋有味,我的精神也前所未有的放鬆。一年之後,我們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去年,我申請到了荷蘭一所大學的博士後職位,於是我們一家三口又跨越整個歐亞大陸,來到了鬱金香的國度開始了新的生活。我的研究方向又擴展到了引力波。現在,我們即將“故技重施”,迎來第二個孩子。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在香港大學自習室連上了大彩電而感到興奮。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

未來可以做什麼?

如果你對天體物理感興趣,甚至產生了讀一個博士的想法,那麼我要對你說:三思啊!你做好沉侵在“髒亂數據”裡的準備了嗎?你做好每天擦去打哈欠擠出的眼淚,硬著頭皮讀論文的準備了嗎?你做好看著周圍同學一個個發高水平文章,而自己一篇文章都憋不出來的準備了嗎?你做好了看著大學同學年入百萬而自己收入寥寥的準備了嗎?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如果你已經開始讀博,並深陷困境之中。那我的另一個建議是,花點時間和心思在學術之外。以我自身的經驗而言,帶我走出困境的不是科研方面不懈的努力,而是在學術以外的邂逅和由此帶來的生活改變。人生的路很寬,學術只是其中一部分。

如果你熬到了博士畢業,並且已經對科研沒了熱情,那麼好消息是天體物理方向的就業前景像天體物理研究本身一樣寬廣。由於過硬的數學、編程和強大的學習和抗壓能力,我周圍的同學拿到了各種各樣的工作offer,比如著名互聯網公司,金融公司,半導體公司。他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

大家週末好呀!

很多人小的時候都有一顆太空夢。仰望星空常常激起人們天馬行空的想象。“讀懂宇宙”是作者兒時的目標,後來他一猛子扎進科研圈,決定在天文學的海洋裡遨遊終生。

天文學就是拿望遠鏡看星星嗎?“天文學家大多不會認星座。” 下面這份來自天體物理學專業博士的介紹,或許可以讓你對天文學有新的認識。

(**專欄中所涉及的內容為嘉賓自身的經歷,僅供參考,不同院校/專業/研究方向的博士在研究和生活方面都會有不同的體驗喲**)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和其他所有專業一樣,很多人對我的專業也存在一些誤解。欣喜的是,隨著科普力度的加大,已經很少有人把天文學和占星學搞混了。不過讓我無奈的是,依然有人會覺得我所在的專業(或者我本人)很會認星座。

認星座作為古代天文學家的必備修養的確不容否認,因為當時他們需要肉眼找到星星,然後把望遠鏡、六分儀之類的儀器手動對準它們。今天的天文學家其實已經不需要這樣做了——登陸某個望遠鏡的數據庫,輸入你想要的天體名字或者座標,點擊下載,坐在家裡就可以得到它的各種觀測信息(比如光譜,測光,光變曲線等)。而整個過程你一顆星星也沒看到。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登陸數據庫,坐在家裡就可以得到各種觀測信息(比如光譜,測光,光變曲線等)

於是,“會認星座”,在今天逐漸變成了資深星空愛好者和天文攝影師的特質。誠然,也有一些天文學家是認星高手,但那是因為他們恰好把天文攝影當成自己的業餘愛好。本文題目即是對天文學家大多不會認星座現象的自嘲。另外要說明的是,天文學中只有“室女座”,而沒有“處女座”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我們真的找不到“處女座”……

另一個誤解,就是認為我們在從事航空航天方面的研究。事實上,天文學家普遍對衛星和航天器略知一二,那是因為有很多空間望遠鏡的緣故。但基本上了解就止步於此了。因為天文學研究感興趣的天體大多遠在太陽系之外。

天文學研究包羅萬象,按照尺度從小到大,有星際分子、緻密天體(黑洞,夸克星,中子星,白矮星)、行星、恆星、矮星系、星系、星系團、大尺度結構和整個宇宙。時間尺度短至毫秒(暫現源如快速射電暴、脈衝星、伽馬射線暴),長至百億年研究整個宇宙的創生、演化和死亡。

天文學作為一門科學,研究方法也離不開理論與實驗。只不過與其他科學不同,天文學研究的對象無法人為干預,因此只能被動地“觀測”。根據觀測的“頻道”不同,觀測天文學可以被分為射電天文學、光學天文學、高能天文學,以上都指的是電磁波的不同頻率範圍。除了電磁波以外,還有宇宙線天文學,引力波天文學,中微子天文學等其他“信使”的天文觀測。每一種觀測頻道需要建造不同的設備,因此天文學家建造了射電望遠鏡、光學望遠鏡、高能空間望遠鏡、高能大氣切倫科夫望遠鏡、引力波天文臺、宇宙線天文臺和中微子天文臺等各種天文設備。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中國天眼,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在理論方面,有的人研究在天體物理極端環境下的基礎物理規律,我稱他們為“硬核理論家”。還有的理論家把各種已知原理和現象“拼裝”成“物理模型”,來解釋各種觀測現象。我主要就做的是這方面的工作。理論家的研究手段主要有解析計算(推公式)、蒙特卡羅模擬(我妻子每天聽我說的最多的專業術語就是“猛咔!猛咔!猛咔咔!”)、數值模擬等

簡略地介紹完了我們學科,接下來我想講一下我個人博士期間的研究和生活經歷。

“讀懂宇宙”是兒時的目標

我是2016年博士畢業的。現在已經做了3年的博士後了。於我而言,能夠從事天體物理學方面的研究算是夙願得償。我的外公是一名中學物理教師,小時候我的好奇心總能在他那裡得到滿足,因此我對自然界的求知慾也就越長越大。在初三的時候,我在母親單位的圖書室看到一本書,叫《圖解當代科技》,它對宇宙學、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做了個粗略的介紹。那時候的我彷彿從一扇半掩著的門縫裡窺見了一個光怪陸離的奇境,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心裡暗暗立志:“我將來一定要學懂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也不枉在宇宙間走一遭了!

在這個目標的刺激下,我的學習成績,特別是理科成績,越來越好。終於考上了清華大學的數學物理基礎科學班。在這裡,我係統地學習了理論物理的基礎課程:“四大力學(《分析力學》、《統計力學》、《電動力學》、《量子力學》)”,還選修了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場論等課程。可以說,剛剛進入基科班時,每一個同學都做著理論物理和純粹數學夢,但經過四年的學習,大部分人都度德量力、認清現實,對其他方向產生了“濃厚興趣”,我也是如此。在我看來,理論物理如同攀巖競速,而天體物理如同航海。攀巖只有向上,臂力最好的人永遠在最上面;而航海可以向各個方向,每個人都有發現寶藏的機會。所以我在高年級時開始選修天文學專業的課程,並且聯繫了天體中心的天文學老師做本科生科研項目。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天體物理如同航海,航海可以向各個方向,每個人都有發現寶藏的機會。圖片來源:Pixabay

後來我就隨著我本科的導師來到了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我是因為熱愛而選擇物理專業的,因此只要熱情還在,繼續留在物理研究方向讀博就是自然而然的。儘管我對我的專業如此熱愛,在讀博期間還是有很長一段時間“幻想破滅”的感覺。首先,我開始接觸到科研的細節:代碼、算法、數據和近似公式……一切都變得瑣屑、繁雜、混亂,不像之前那麼優美了;其次,研究進展的不順利,對文獻沒有充分了解導致做了長時間的無用功。當熱情之火減弱的時候,就會清晰地感覺到自己研究課題的超然世外和現實生活之間的撕裂感。

未來前途不定,塵世的壓力逐漸照進理想世界。是否要回到現實世界,把那個奇境之門永遠關在身後,這是那時我經常問自己的問題。而且“發表文章”這個畢業的必要條件越來越顯得像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研究過程從困境到轉機

為了跳出目前課題的困境,我向導師請求出國聯合培養,換一個研究方向。我的導師特別好,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並且還幫我聯繫了英國大學的導師。於是我在碩博連讀的第三年到了英國開始脈衝星方面的研究。到了異國他鄉,國內瑣事被拋諸腦後,生活變得簡單起來。早晨到辦公室,打開電腦讀文章,編程,處理數據,晚上回到家做飯吃飯洗碗(大部分時間是室友做飯,在此鳴謝),週末提著個大購物袋和室友去市中心買菜。周而復始的生活像一種“禪”。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去泰國參加IPTA會議海報展示。

我的心逐漸靜了下來,開始漸漸地從科研的細節中發現一些美感:比如搞清楚某個算法背後的思想;仔細讀懂一篇觀測和數據處理的文章,讚歎於作者如何將每一個你能想到的細節都考慮到。

一年後,我回到高能物理研究所。我在英國期間寫的論文接收在望,於是我的科研熱情又重燃了起來。特別重要的是,我認識了我的妻子。她當時在海南大學植物學專業讀博。於是我利用各種假日、假期的時間,坐火車不停往返海南和北京。雖然彼時發表論文、畢業依然壓在我心裡,但從那時開始,我人生中最長的陰天結束了。有了同行者的陪伴,我決心繼續留在科研征程上。

博士畢業之後,我在導師和師兄的幫助和介紹下,到了香港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在那裡兩年的時間內,我把研究方向從脈衝星的射電研究擴展到高能天體物理,一口氣發表了8篇文章,徹底走出了博士期間的“文章飢渴症”。我妻子和我一起在香港島32平米的小屋裡生活得有滋有味,我的精神也前所未有的放鬆。一年之後,我們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去年,我申請到了荷蘭一所大學的博士後職位,於是我們一家三口又跨越整個歐亞大陸,來到了鬱金香的國度開始了新的生活。我的研究方向又擴展到了引力波。現在,我們即將“故技重施”,迎來第二個孩子。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在香港大學自習室連上了大彩電而感到興奮。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

未來可以做什麼?

如果你對天體物理感興趣,甚至產生了讀一個博士的想法,那麼我要對你說:三思啊!你做好沉侵在“髒亂數據”裡的準備了嗎?你做好每天擦去打哈欠擠出的眼淚,硬著頭皮讀論文的準備了嗎?你做好看著周圍同學一個個發高水平文章,而自己一篇文章都憋不出來的準備了嗎?你做好了看著大學同學年入百萬而自己收入寥寥的準備了嗎?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如果你已經開始讀博,並深陷困境之中。那我的另一個建議是,花點時間和心思在學術之外。以我自身的經驗而言,帶我走出困境的不是科研方面不懈的努力,而是在學術以外的邂逅和由此帶來的生活改變。人生的路很寬,學術只是其中一部分。

如果你熬到了博士畢業,並且已經對科研沒了熱情,那麼好消息是天體物理方向的就業前景像天體物理研究本身一樣寬廣。由於過硬的數學、編程和強大的學習和抗壓能力,我周圍的同學拿到了各種各樣的工作offer,比如著名互聯網公司,金融公司,半導體公司。他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由於過硬的數學、編程和強大的學習和抗壓能力,我周圍的同學拿到了各種各樣的工作offer。圖片來源:Pixabay

如果你像我一樣,最終決定一猛子扎進科研圈,在科學的海洋裡遨遊終生。那麼我要恭喜你,你從事了自己熱愛的職業,圓了兒時的夢想。你的全部時間都是自己的,而不必出賣一部分給別人換取金錢。

最後和你共勉:“搞好身體,顧好家庭,來日方長!”


"

大家週末好呀!

很多人小的時候都有一顆太空夢。仰望星空常常激起人們天馬行空的想象。“讀懂宇宙”是作者兒時的目標,後來他一猛子扎進科研圈,決定在天文學的海洋裡遨遊終生。

天文學就是拿望遠鏡看星星嗎?“天文學家大多不會認星座。” 下面這份來自天體物理學專業博士的介紹,或許可以讓你對天文學有新的認識。

(**專欄中所涉及的內容為嘉賓自身的經歷,僅供參考,不同院校/專業/研究方向的博士在研究和生活方面都會有不同的體驗喲**)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和其他所有專業一樣,很多人對我的專業也存在一些誤解。欣喜的是,隨著科普力度的加大,已經很少有人把天文學和占星學搞混了。不過讓我無奈的是,依然有人會覺得我所在的專業(或者我本人)很會認星座。

認星座作為古代天文學家的必備修養的確不容否認,因為當時他們需要肉眼找到星星,然後把望遠鏡、六分儀之類的儀器手動對準它們。今天的天文學家其實已經不需要這樣做了——登陸某個望遠鏡的數據庫,輸入你想要的天體名字或者座標,點擊下載,坐在家裡就可以得到它的各種觀測信息(比如光譜,測光,光變曲線等)。而整個過程你一顆星星也沒看到。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登陸數據庫,坐在家裡就可以得到各種觀測信息(比如光譜,測光,光變曲線等)

於是,“會認星座”,在今天逐漸變成了資深星空愛好者和天文攝影師的特質。誠然,也有一些天文學家是認星高手,但那是因為他們恰好把天文攝影當成自己的業餘愛好。本文題目即是對天文學家大多不會認星座現象的自嘲。另外要說明的是,天文學中只有“室女座”,而沒有“處女座”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我們真的找不到“處女座”……

另一個誤解,就是認為我們在從事航空航天方面的研究。事實上,天文學家普遍對衛星和航天器略知一二,那是因為有很多空間望遠鏡的緣故。但基本上了解就止步於此了。因為天文學研究感興趣的天體大多遠在太陽系之外。

天文學研究包羅萬象,按照尺度從小到大,有星際分子、緻密天體(黑洞,夸克星,中子星,白矮星)、行星、恆星、矮星系、星系、星系團、大尺度結構和整個宇宙。時間尺度短至毫秒(暫現源如快速射電暴、脈衝星、伽馬射線暴),長至百億年研究整個宇宙的創生、演化和死亡。

天文學作為一門科學,研究方法也離不開理論與實驗。只不過與其他科學不同,天文學研究的對象無法人為干預,因此只能被動地“觀測”。根據觀測的“頻道”不同,觀測天文學可以被分為射電天文學、光學天文學、高能天文學,以上都指的是電磁波的不同頻率範圍。除了電磁波以外,還有宇宙線天文學,引力波天文學,中微子天文學等其他“信使”的天文觀測。每一種觀測頻道需要建造不同的設備,因此天文學家建造了射電望遠鏡、光學望遠鏡、高能空間望遠鏡、高能大氣切倫科夫望遠鏡、引力波天文臺、宇宙線天文臺和中微子天文臺等各種天文設備。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中國天眼,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在理論方面,有的人研究在天體物理極端環境下的基礎物理規律,我稱他們為“硬核理論家”。還有的理論家把各種已知原理和現象“拼裝”成“物理模型”,來解釋各種觀測現象。我主要就做的是這方面的工作。理論家的研究手段主要有解析計算(推公式)、蒙特卡羅模擬(我妻子每天聽我說的最多的專業術語就是“猛咔!猛咔!猛咔咔!”)、數值模擬等

簡略地介紹完了我們學科,接下來我想講一下我個人博士期間的研究和生活經歷。

“讀懂宇宙”是兒時的目標

我是2016年博士畢業的。現在已經做了3年的博士後了。於我而言,能夠從事天體物理學方面的研究算是夙願得償。我的外公是一名中學物理教師,小時候我的好奇心總能在他那裡得到滿足,因此我對自然界的求知慾也就越長越大。在初三的時候,我在母親單位的圖書室看到一本書,叫《圖解當代科技》,它對宇宙學、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做了個粗略的介紹。那時候的我彷彿從一扇半掩著的門縫裡窺見了一個光怪陸離的奇境,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心裡暗暗立志:“我將來一定要學懂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也不枉在宇宙間走一遭了!

在這個目標的刺激下,我的學習成績,特別是理科成績,越來越好。終於考上了清華大學的數學物理基礎科學班。在這裡,我係統地學習了理論物理的基礎課程:“四大力學(《分析力學》、《統計力學》、《電動力學》、《量子力學》)”,還選修了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場論等課程。可以說,剛剛進入基科班時,每一個同學都做著理論物理和純粹數學夢,但經過四年的學習,大部分人都度德量力、認清現實,對其他方向產生了“濃厚興趣”,我也是如此。在我看來,理論物理如同攀巖競速,而天體物理如同航海。攀巖只有向上,臂力最好的人永遠在最上面;而航海可以向各個方向,每個人都有發現寶藏的機會。所以我在高年級時開始選修天文學專業的課程,並且聯繫了天體中心的天文學老師做本科生科研項目。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天體物理如同航海,航海可以向各個方向,每個人都有發現寶藏的機會。圖片來源:Pixabay

後來我就隨著我本科的導師來到了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我是因為熱愛而選擇物理專業的,因此只要熱情還在,繼續留在物理研究方向讀博就是自然而然的。儘管我對我的專業如此熱愛,在讀博期間還是有很長一段時間“幻想破滅”的感覺。首先,我開始接觸到科研的細節:代碼、算法、數據和近似公式……一切都變得瑣屑、繁雜、混亂,不像之前那麼優美了;其次,研究進展的不順利,對文獻沒有充分了解導致做了長時間的無用功。當熱情之火減弱的時候,就會清晰地感覺到自己研究課題的超然世外和現實生活之間的撕裂感。

未來前途不定,塵世的壓力逐漸照進理想世界。是否要回到現實世界,把那個奇境之門永遠關在身後,這是那時我經常問自己的問題。而且“發表文章”這個畢業的必要條件越來越顯得像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研究過程從困境到轉機

為了跳出目前課題的困境,我向導師請求出國聯合培養,換一個研究方向。我的導師特別好,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並且還幫我聯繫了英國大學的導師。於是我在碩博連讀的第三年到了英國開始脈衝星方面的研究。到了異國他鄉,國內瑣事被拋諸腦後,生活變得簡單起來。早晨到辦公室,打開電腦讀文章,編程,處理數據,晚上回到家做飯吃飯洗碗(大部分時間是室友做飯,在此鳴謝),週末提著個大購物袋和室友去市中心買菜。周而復始的生活像一種“禪”。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去泰國參加IPTA會議海報展示。

我的心逐漸靜了下來,開始漸漸地從科研的細節中發現一些美感:比如搞清楚某個算法背後的思想;仔細讀懂一篇觀測和數據處理的文章,讚歎於作者如何將每一個你能想到的細節都考慮到。

一年後,我回到高能物理研究所。我在英國期間寫的論文接收在望,於是我的科研熱情又重燃了起來。特別重要的是,我認識了我的妻子。她當時在海南大學植物學專業讀博。於是我利用各種假日、假期的時間,坐火車不停往返海南和北京。雖然彼時發表論文、畢業依然壓在我心裡,但從那時開始,我人生中最長的陰天結束了。有了同行者的陪伴,我決心繼續留在科研征程上。

博士畢業之後,我在導師和師兄的幫助和介紹下,到了香港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在那裡兩年的時間內,我把研究方向從脈衝星的射電研究擴展到高能天體物理,一口氣發表了8篇文章,徹底走出了博士期間的“文章飢渴症”。我妻子和我一起在香港島32平米的小屋裡生活得有滋有味,我的精神也前所未有的放鬆。一年之後,我們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去年,我申請到了荷蘭一所大學的博士後職位,於是我們一家三口又跨越整個歐亞大陸,來到了鬱金香的國度開始了新的生活。我的研究方向又擴展到了引力波。現在,我們即將“故技重施”,迎來第二個孩子。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在香港大學自習室連上了大彩電而感到興奮。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

未來可以做什麼?

如果你對天體物理感興趣,甚至產生了讀一個博士的想法,那麼我要對你說:三思啊!你做好沉侵在“髒亂數據”裡的準備了嗎?你做好每天擦去打哈欠擠出的眼淚,硬著頭皮讀論文的準備了嗎?你做好看著周圍同學一個個發高水平文章,而自己一篇文章都憋不出來的準備了嗎?你做好了看著大學同學年入百萬而自己收入寥寥的準備了嗎?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如果你已經開始讀博,並深陷困境之中。那我的另一個建議是,花點時間和心思在學術之外。以我自身的經驗而言,帶我走出困境的不是科研方面不懈的努力,而是在學術以外的邂逅和由此帶來的生活改變。人生的路很寬,學術只是其中一部分。

如果你熬到了博士畢業,並且已經對科研沒了熱情,那麼好消息是天體物理方向的就業前景像天體物理研究本身一樣寬廣。由於過硬的數學、編程和強大的學習和抗壓能力,我周圍的同學拿到了各種各樣的工作offer,比如著名互聯網公司,金融公司,半導體公司。他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由於過硬的數學、編程和強大的學習和抗壓能力,我周圍的同學拿到了各種各樣的工作offer。圖片來源:Pixabay

如果你像我一樣,最終決定一猛子扎進科研圈,在科學的海洋裡遨遊終生。那麼我要恭喜你,你從事了自己熱愛的職業,圓了兒時的夢想。你的全部時間都是自己的,而不必出賣一部分給別人換取金錢。

最後和你共勉:“搞好身體,顧好家庭,來日方長!”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女兒到辦公室探班

"

大家週末好呀!

很多人小的時候都有一顆太空夢。仰望星空常常激起人們天馬行空的想象。“讀懂宇宙”是作者兒時的目標,後來他一猛子扎進科研圈,決定在天文學的海洋裡遨遊終生。

天文學就是拿望遠鏡看星星嗎?“天文學家大多不會認星座。” 下面這份來自天體物理學專業博士的介紹,或許可以讓你對天文學有新的認識。

(**專欄中所涉及的內容為嘉賓自身的經歷,僅供參考,不同院校/專業/研究方向的博士在研究和生活方面都會有不同的體驗喲**)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和其他所有專業一樣,很多人對我的專業也存在一些誤解。欣喜的是,隨著科普力度的加大,已經很少有人把天文學和占星學搞混了。不過讓我無奈的是,依然有人會覺得我所在的專業(或者我本人)很會認星座。

認星座作為古代天文學家的必備修養的確不容否認,因為當時他們需要肉眼找到星星,然後把望遠鏡、六分儀之類的儀器手動對準它們。今天的天文學家其實已經不需要這樣做了——登陸某個望遠鏡的數據庫,輸入你想要的天體名字或者座標,點擊下載,坐在家裡就可以得到它的各種觀測信息(比如光譜,測光,光變曲線等)。而整個過程你一顆星星也沒看到。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登陸數據庫,坐在家裡就可以得到各種觀測信息(比如光譜,測光,光變曲線等)

於是,“會認星座”,在今天逐漸變成了資深星空愛好者和天文攝影師的特質。誠然,也有一些天文學家是認星高手,但那是因為他們恰好把天文攝影當成自己的業餘愛好。本文題目即是對天文學家大多不會認星座現象的自嘲。另外要說明的是,天文學中只有“室女座”,而沒有“處女座”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我們真的找不到“處女座”……

另一個誤解,就是認為我們在從事航空航天方面的研究。事實上,天文學家普遍對衛星和航天器略知一二,那是因為有很多空間望遠鏡的緣故。但基本上了解就止步於此了。因為天文學研究感興趣的天體大多遠在太陽系之外。

天文學研究包羅萬象,按照尺度從小到大,有星際分子、緻密天體(黑洞,夸克星,中子星,白矮星)、行星、恆星、矮星系、星系、星系團、大尺度結構和整個宇宙。時間尺度短至毫秒(暫現源如快速射電暴、脈衝星、伽馬射線暴),長至百億年研究整個宇宙的創生、演化和死亡。

天文學作為一門科學,研究方法也離不開理論與實驗。只不過與其他科學不同,天文學研究的對象無法人為干預,因此只能被動地“觀測”。根據觀測的“頻道”不同,觀測天文學可以被分為射電天文學、光學天文學、高能天文學,以上都指的是電磁波的不同頻率範圍。除了電磁波以外,還有宇宙線天文學,引力波天文學,中微子天文學等其他“信使”的天文觀測。每一種觀測頻道需要建造不同的設備,因此天文學家建造了射電望遠鏡、光學望遠鏡、高能空間望遠鏡、高能大氣切倫科夫望遠鏡、引力波天文臺、宇宙線天文臺和中微子天文臺等各種天文設備。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中國天眼,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在理論方面,有的人研究在天體物理極端環境下的基礎物理規律,我稱他們為“硬核理論家”。還有的理論家把各種已知原理和現象“拼裝”成“物理模型”,來解釋各種觀測現象。我主要就做的是這方面的工作。理論家的研究手段主要有解析計算(推公式)、蒙特卡羅模擬(我妻子每天聽我說的最多的專業術語就是“猛咔!猛咔!猛咔咔!”)、數值模擬等

簡略地介紹完了我們學科,接下來我想講一下我個人博士期間的研究和生活經歷。

“讀懂宇宙”是兒時的目標

我是2016年博士畢業的。現在已經做了3年的博士後了。於我而言,能夠從事天體物理學方面的研究算是夙願得償。我的外公是一名中學物理教師,小時候我的好奇心總能在他那裡得到滿足,因此我對自然界的求知慾也就越長越大。在初三的時候,我在母親單位的圖書室看到一本書,叫《圖解當代科技》,它對宇宙學、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做了個粗略的介紹。那時候的我彷彿從一扇半掩著的門縫裡窺見了一個光怪陸離的奇境,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心裡暗暗立志:“我將來一定要學懂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也不枉在宇宙間走一遭了!

在這個目標的刺激下,我的學習成績,特別是理科成績,越來越好。終於考上了清華大學的數學物理基礎科學班。在這裡,我係統地學習了理論物理的基礎課程:“四大力學(《分析力學》、《統計力學》、《電動力學》、《量子力學》)”,還選修了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場論等課程。可以說,剛剛進入基科班時,每一個同學都做著理論物理和純粹數學夢,但經過四年的學習,大部分人都度德量力、認清現實,對其他方向產生了“濃厚興趣”,我也是如此。在我看來,理論物理如同攀巖競速,而天體物理如同航海。攀巖只有向上,臂力最好的人永遠在最上面;而航海可以向各個方向,每個人都有發現寶藏的機會。所以我在高年級時開始選修天文學專業的課程,並且聯繫了天體中心的天文學老師做本科生科研項目。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天體物理如同航海,航海可以向各個方向,每個人都有發現寶藏的機會。圖片來源:Pixabay

後來我就隨著我本科的導師來到了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我是因為熱愛而選擇物理專業的,因此只要熱情還在,繼續留在物理研究方向讀博就是自然而然的。儘管我對我的專業如此熱愛,在讀博期間還是有很長一段時間“幻想破滅”的感覺。首先,我開始接觸到科研的細節:代碼、算法、數據和近似公式……一切都變得瑣屑、繁雜、混亂,不像之前那麼優美了;其次,研究進展的不順利,對文獻沒有充分了解導致做了長時間的無用功。當熱情之火減弱的時候,就會清晰地感覺到自己研究課題的超然世外和現實生活之間的撕裂感。

未來前途不定,塵世的壓力逐漸照進理想世界。是否要回到現實世界,把那個奇境之門永遠關在身後,這是那時我經常問自己的問題。而且“發表文章”這個畢業的必要條件越來越顯得像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研究過程從困境到轉機

為了跳出目前課題的困境,我向導師請求出國聯合培養,換一個研究方向。我的導師特別好,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並且還幫我聯繫了英國大學的導師。於是我在碩博連讀的第三年到了英國開始脈衝星方面的研究。到了異國他鄉,國內瑣事被拋諸腦後,生活變得簡單起來。早晨到辦公室,打開電腦讀文章,編程,處理數據,晚上回到家做飯吃飯洗碗(大部分時間是室友做飯,在此鳴謝),週末提著個大購物袋和室友去市中心買菜。周而復始的生活像一種“禪”。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去泰國參加IPTA會議海報展示。

我的心逐漸靜了下來,開始漸漸地從科研的細節中發現一些美感:比如搞清楚某個算法背後的思想;仔細讀懂一篇觀測和數據處理的文章,讚歎於作者如何將每一個你能想到的細節都考慮到。

一年後,我回到高能物理研究所。我在英國期間寫的論文接收在望,於是我的科研熱情又重燃了起來。特別重要的是,我認識了我的妻子。她當時在海南大學植物學專業讀博。於是我利用各種假日、假期的時間,坐火車不停往返海南和北京。雖然彼時發表論文、畢業依然壓在我心裡,但從那時開始,我人生中最長的陰天結束了。有了同行者的陪伴,我決心繼續留在科研征程上。

博士畢業之後,我在導師和師兄的幫助和介紹下,到了香港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在那裡兩年的時間內,我把研究方向從脈衝星的射電研究擴展到高能天體物理,一口氣發表了8篇文章,徹底走出了博士期間的“文章飢渴症”。我妻子和我一起在香港島32平米的小屋裡生活得有滋有味,我的精神也前所未有的放鬆。一年之後,我們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去年,我申請到了荷蘭一所大學的博士後職位,於是我們一家三口又跨越整個歐亞大陸,來到了鬱金香的國度開始了新的生活。我的研究方向又擴展到了引力波。現在,我們即將“故技重施”,迎來第二個孩子。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在香港大學自習室連上了大彩電而感到興奮。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

未來可以做什麼?

如果你對天體物理感興趣,甚至產生了讀一個博士的想法,那麼我要對你說:三思啊!你做好沉侵在“髒亂數據”裡的準備了嗎?你做好每天擦去打哈欠擠出的眼淚,硬著頭皮讀論文的準備了嗎?你做好看著周圍同學一個個發高水平文章,而自己一篇文章都憋不出來的準備了嗎?你做好了看著大學同學年入百萬而自己收入寥寥的準備了嗎?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如果你已經開始讀博,並深陷困境之中。那我的另一個建議是,花點時間和心思在學術之外。以我自身的經驗而言,帶我走出困境的不是科研方面不懈的努力,而是在學術以外的邂逅和由此帶來的生活改變。人生的路很寬,學術只是其中一部分。

如果你熬到了博士畢業,並且已經對科研沒了熱情,那麼好消息是天體物理方向的就業前景像天體物理研究本身一樣寬廣。由於過硬的數學、編程和強大的學習和抗壓能力,我周圍的同學拿到了各種各樣的工作offer,比如著名互聯網公司,金融公司,半導體公司。他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由於過硬的數學、編程和強大的學習和抗壓能力,我周圍的同學拿到了各種各樣的工作offer。圖片來源:Pixabay

如果你像我一樣,最終決定一猛子扎進科研圈,在科學的海洋裡遨遊終生。那麼我要恭喜你,你從事了自己熱愛的職業,圓了兒時的夢想。你的全部時間都是自己的,而不必出賣一部分給別人換取金錢。

最後和你共勉:“搞好身體,顧好家庭,來日方長!”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女兒到辦公室探班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作者名片

"

大家週末好呀!

很多人小的時候都有一顆太空夢。仰望星空常常激起人們天馬行空的想象。“讀懂宇宙”是作者兒時的目標,後來他一猛子扎進科研圈,決定在天文學的海洋裡遨遊終生。

天文學就是拿望遠鏡看星星嗎?“天文學家大多不會認星座。” 下面這份來自天體物理學專業博士的介紹,或許可以讓你對天文學有新的認識。

(**專欄中所涉及的內容為嘉賓自身的經歷,僅供參考,不同院校/專業/研究方向的博士在研究和生活方面都會有不同的體驗喲**)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和其他所有專業一樣,很多人對我的專業也存在一些誤解。欣喜的是,隨著科普力度的加大,已經很少有人把天文學和占星學搞混了。不過讓我無奈的是,依然有人會覺得我所在的專業(或者我本人)很會認星座。

認星座作為古代天文學家的必備修養的確不容否認,因為當時他們需要肉眼找到星星,然後把望遠鏡、六分儀之類的儀器手動對準它們。今天的天文學家其實已經不需要這樣做了——登陸某個望遠鏡的數據庫,輸入你想要的天體名字或者座標,點擊下載,坐在家裡就可以得到它的各種觀測信息(比如光譜,測光,光變曲線等)。而整個過程你一顆星星也沒看到。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登陸數據庫,坐在家裡就可以得到各種觀測信息(比如光譜,測光,光變曲線等)

於是,“會認星座”,在今天逐漸變成了資深星空愛好者和天文攝影師的特質。誠然,也有一些天文學家是認星高手,但那是因為他們恰好把天文攝影當成自己的業餘愛好。本文題目即是對天文學家大多不會認星座現象的自嘲。另外要說明的是,天文學中只有“室女座”,而沒有“處女座”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我們真的找不到“處女座”……

另一個誤解,就是認為我們在從事航空航天方面的研究。事實上,天文學家普遍對衛星和航天器略知一二,那是因為有很多空間望遠鏡的緣故。但基本上了解就止步於此了。因為天文學研究感興趣的天體大多遠在太陽系之外。

天文學研究包羅萬象,按照尺度從小到大,有星際分子、緻密天體(黑洞,夸克星,中子星,白矮星)、行星、恆星、矮星系、星系、星系團、大尺度結構和整個宇宙。時間尺度短至毫秒(暫現源如快速射電暴、脈衝星、伽馬射線暴),長至百億年研究整個宇宙的創生、演化和死亡。

天文學作為一門科學,研究方法也離不開理論與實驗。只不過與其他科學不同,天文學研究的對象無法人為干預,因此只能被動地“觀測”。根據觀測的“頻道”不同,觀測天文學可以被分為射電天文學、光學天文學、高能天文學,以上都指的是電磁波的不同頻率範圍。除了電磁波以外,還有宇宙線天文學,引力波天文學,中微子天文學等其他“信使”的天文觀測。每一種觀測頻道需要建造不同的設備,因此天文學家建造了射電望遠鏡、光學望遠鏡、高能空間望遠鏡、高能大氣切倫科夫望遠鏡、引力波天文臺、宇宙線天文臺和中微子天文臺等各種天文設備。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中國天眼,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在理論方面,有的人研究在天體物理極端環境下的基礎物理規律,我稱他們為“硬核理論家”。還有的理論家把各種已知原理和現象“拼裝”成“物理模型”,來解釋各種觀測現象。我主要就做的是這方面的工作。理論家的研究手段主要有解析計算(推公式)、蒙特卡羅模擬(我妻子每天聽我說的最多的專業術語就是“猛咔!猛咔!猛咔咔!”)、數值模擬等

簡略地介紹完了我們學科,接下來我想講一下我個人博士期間的研究和生活經歷。

“讀懂宇宙”是兒時的目標

我是2016年博士畢業的。現在已經做了3年的博士後了。於我而言,能夠從事天體物理學方面的研究算是夙願得償。我的外公是一名中學物理教師,小時候我的好奇心總能在他那裡得到滿足,因此我對自然界的求知慾也就越長越大。在初三的時候,我在母親單位的圖書室看到一本書,叫《圖解當代科技》,它對宇宙學、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做了個粗略的介紹。那時候的我彷彿從一扇半掩著的門縫裡窺見了一個光怪陸離的奇境,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心裡暗暗立志:“我將來一定要學懂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也不枉在宇宙間走一遭了!

在這個目標的刺激下,我的學習成績,特別是理科成績,越來越好。終於考上了清華大學的數學物理基礎科學班。在這裡,我係統地學習了理論物理的基礎課程:“四大力學(《分析力學》、《統計力學》、《電動力學》、《量子力學》)”,還選修了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場論等課程。可以說,剛剛進入基科班時,每一個同學都做著理論物理和純粹數學夢,但經過四年的學習,大部分人都度德量力、認清現實,對其他方向產生了“濃厚興趣”,我也是如此。在我看來,理論物理如同攀巖競速,而天體物理如同航海。攀巖只有向上,臂力最好的人永遠在最上面;而航海可以向各個方向,每個人都有發現寶藏的機會。所以我在高年級時開始選修天文學專業的課程,並且聯繫了天體中心的天文學老師做本科生科研項目。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天體物理如同航海,航海可以向各個方向,每個人都有發現寶藏的機會。圖片來源:Pixabay

後來我就隨著我本科的導師來到了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我是因為熱愛而選擇物理專業的,因此只要熱情還在,繼續留在物理研究方向讀博就是自然而然的。儘管我對我的專業如此熱愛,在讀博期間還是有很長一段時間“幻想破滅”的感覺。首先,我開始接觸到科研的細節:代碼、算法、數據和近似公式……一切都變得瑣屑、繁雜、混亂,不像之前那麼優美了;其次,研究進展的不順利,對文獻沒有充分了解導致做了長時間的無用功。當熱情之火減弱的時候,就會清晰地感覺到自己研究課題的超然世外和現實生活之間的撕裂感。

未來前途不定,塵世的壓力逐漸照進理想世界。是否要回到現實世界,把那個奇境之門永遠關在身後,這是那時我經常問自己的問題。而且“發表文章”這個畢業的必要條件越來越顯得像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研究過程從困境到轉機

為了跳出目前課題的困境,我向導師請求出國聯合培養,換一個研究方向。我的導師特別好,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並且還幫我聯繫了英國大學的導師。於是我在碩博連讀的第三年到了英國開始脈衝星方面的研究。到了異國他鄉,國內瑣事被拋諸腦後,生活變得簡單起來。早晨到辦公室,打開電腦讀文章,編程,處理數據,晚上回到家做飯吃飯洗碗(大部分時間是室友做飯,在此鳴謝),週末提著個大購物袋和室友去市中心買菜。周而復始的生活像一種“禪”。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去泰國參加IPTA會議海報展示。

我的心逐漸靜了下來,開始漸漸地從科研的細節中發現一些美感:比如搞清楚某個算法背後的思想;仔細讀懂一篇觀測和數據處理的文章,讚歎於作者如何將每一個你能想到的細節都考慮到。

一年後,我回到高能物理研究所。我在英國期間寫的論文接收在望,於是我的科研熱情又重燃了起來。特別重要的是,我認識了我的妻子。她當時在海南大學植物學專業讀博。於是我利用各種假日、假期的時間,坐火車不停往返海南和北京。雖然彼時發表論文、畢業依然壓在我心裡,但從那時開始,我人生中最長的陰天結束了。有了同行者的陪伴,我決心繼續留在科研征程上。

博士畢業之後,我在導師和師兄的幫助和介紹下,到了香港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在那裡兩年的時間內,我把研究方向從脈衝星的射電研究擴展到高能天體物理,一口氣發表了8篇文章,徹底走出了博士期間的“文章飢渴症”。我妻子和我一起在香港島32平米的小屋裡生活得有滋有味,我的精神也前所未有的放鬆。一年之後,我們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去年,我申請到了荷蘭一所大學的博士後職位,於是我們一家三口又跨越整個歐亞大陸,來到了鬱金香的國度開始了新的生活。我的研究方向又擴展到了引力波。現在,我們即將“故技重施”,迎來第二個孩子。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在香港大學自習室連上了大彩電而感到興奮。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

未來可以做什麼?

如果你對天體物理感興趣,甚至產生了讀一個博士的想法,那麼我要對你說:三思啊!你做好沉侵在“髒亂數據”裡的準備了嗎?你做好每天擦去打哈欠擠出的眼淚,硬著頭皮讀論文的準備了嗎?你做好看著周圍同學一個個發高水平文章,而自己一篇文章都憋不出來的準備了嗎?你做好了看著大學同學年入百萬而自己收入寥寥的準備了嗎?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如果你已經開始讀博,並深陷困境之中。那我的另一個建議是,花點時間和心思在學術之外。以我自身的經驗而言,帶我走出困境的不是科研方面不懈的努力,而是在學術以外的邂逅和由此帶來的生活改變。人生的路很寬,學術只是其中一部分。

如果你熬到了博士畢業,並且已經對科研沒了熱情,那麼好消息是天體物理方向的就業前景像天體物理研究本身一樣寬廣。由於過硬的數學、編程和強大的學習和抗壓能力,我周圍的同學拿到了各種各樣的工作offer,比如著名互聯網公司,金融公司,半導體公司。他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由於過硬的數學、編程和強大的學習和抗壓能力,我周圍的同學拿到了各種各樣的工作offer。圖片來源:Pixabay

如果你像我一樣,最終決定一猛子扎進科研圈,在科學的海洋裡遨遊終生。那麼我要恭喜你,你從事了自己熱愛的職業,圓了兒時的夢想。你的全部時間都是自己的,而不必出賣一部分給別人換取金錢。

最後和你共勉:“搞好身體,顧好家庭,來日方長!”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女兒到辦公室探班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作者名片

讀了天體物理學博士,為啥連處女座都找不到?


編輯:Yuki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