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最牛的貪官,口才無人能及,皆因這門學科學的好

伯嚭為春秋時期吳國太宰,他的父親郤宛(伯氏源於郤氏,筆者在《春秋時期晉國這個家族衍生出後世的步、溫、苦成、伯、冀五姓》有詳述),是楚國左尹,他為人正直,為官清廉,深受人民愛戴。左尹是僅次於令尹的官職,而令尹是楚國的百官之首。郤宛的正直清廉受到了少傅費無忌和令尹囊瓦的忌恨。此二人貪財,而身居高位的郤宛與他們不是一類人,所以二人如何能容得下郤宛呢?公元前515年,二人設計除掉了郤宛。費無極讓郤宛請囊瓦宴飲。郤宛說自己很貧,沒有什麼好東西可以招待囊瓦。費無極說令尹囊瓦愛好鎧甲兵器,你挑幾件放在家門口,郤宛聽從了他的建議。到了宴會那天,囊瓦到了郤宛家門口,看到鎧甲兵器,臉色一變,費無忌乘機說郤宛要對他不利。囊瓦大怒,根本不聽郤宛解釋,下令攻打郤氏。郤宛自殺,囊瓦誅殺郤氏一族,郤宛之子伯嚭逃到吳國。

中國古代最牛的貪官,口才無人能及,皆因這門學科學的好

中國古代最牛的貪官,口才無人能及,皆因這門學科學的好

伯嚭至吳之後,找到了同樣被楚國迫害而逃到吳國的伍子胥。伍子胥時任吳國行人(掌管朝覲、聘問、出使等事務),他聽說了伯嚭的遭遇後,有相同經歷的他決定幫伯嚭,於是向吳王闔閭推薦了伯嚭。伯嚭憑藉自己的口才,得到吳王闔閭的可憐和信任,被任命為大夫。當然這也有伍子胥的舉薦之功,伍子胥是吳王闔閭即位時的功臣,曾讓專諸刺殺吳王僚,闔閭才得以即位。伯嚭在吳國立下腳後,深得吳王信任,也為吳國立下不少功勞。

中國古代最牛的貪官,口才無人能及,皆因這門學科學的好

影視劇中伍子胥

公元前506年,楚國令尹囊瓦攻蔡國,蔡國向其盟主晉國求救,晉大夫中行寅向蔡國索賄不得,不讓晉國救蔡。這裡不得不說一下,這個中行寅以前曾向鄭國索賄,也沒有得到,於是晉鄭關係惡化。當時晉國一些卿大夫恃其國勢大,經常向一些小國索賄,如郤犨曾向魯國索賄。這種無德的行為害已害國,終使自己的家族遭滅族之災,也使國家因此而衰。晉國的中行氏和郤氏都被滅族,晉國也失去霸主地位。接上文,蔡國向晉國求救不得,又向吳國求救,而吳國重臣伍子胥與伯嚭與楚國都有不共戴天之仇,說服吳王闔閭攻楚。闔閭同意了二人請求,親自出徵,並以孫武為大將,子胥、伯嚭為副將,率三萬精兵長途跋涉攻楚。吳軍與楚囊瓦軍戰於柏舉(今湖北省麻城東),吳軍勝,五戰五捷,並一直攻入郢都,創造了三萬吳軍勝六十萬楚軍的奇蹟,孫武因此被稱為兵聖。令尹囊瓦逃到鄭國;楚昭王逃入雲夢澤中,被當地強盜攻擊,又逃到隨。楚國大夫申包胥求救於秦,秦開始不答應,申包胥在秦國大哭七日,秦哀公可憐他,出兵救楚。吳軍帥孫武主張退兵,伯嚭向闔閭立下軍立狀帶軍出征,敗於秦國,伍子胥率軍將其救出,並向吳王求情饒其喪師之罪。孫武因此憎恨伯嚭。這時,吳軍遠征已有一年多,時間已經到了公元前505年,吳王闔閭之弟夫概自立為王,在這種情況下,吳軍班師回國,闔閭奪回王位。

中國古代最牛的貪官,口才無人能及,皆因這門學科學的好

影視劇中闔閭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發動了對越戰爭。越王勾踐派兵迎戰,雙方在欈李(今浙江嘉興西南)進行決戰。越軍大破吳軍。越將靈姑浮以戈擊中吳王闔閭,傷其大腳趾。闔閭退師,死於離檇李七裡之遙的陘地。他的兒子夫差繼立為王,伯嚭當了吳國太宰,成為百官之首。公元前494年,夫差調動大軍攻越為其父復仇,以子胥為大將,伯嚭為副將,雙方激戰於夫椒(今江蘇太湖中洞庭西山),吳軍大勝。越王勾踐一路敗退,退守會稽山(今浙江紹興),越國有亡國之勢。

中國古代最牛的貪官,口才無人能及,皆因這門學科學的好

陳道明所飾演的勾踐

越國大臣文種代表越國向吳求和,吳王夫差與大將伍子胥不答應,文種找到了伯嚭。伯嚭有貪財好色之名,文種投其所好,給伯嚭送了美女八名,白璧二十雙,黃金千鎰,伯嚭答應了文種的請求,說服吳王答應越國的求和。伯嚭為百官之首,又出生於太宰世家,其祖上在晉國之時就掌國家典籍,學問非常多,一旦用於幹壞事,那理論也是一套一套的。當伍子胥反對求和時,伯嚭說古代攻打一個國家也只是迫使他臣服,沒有說是要滅亡這個國家的。這搬出古代的一套來說服吳王可真管用,同時也是抓住了吳王狂妄自大的心理。雙方經過談判,越國是不用滅國了,但越王勾踐及其家人臣子必須入臣於吳,作為人質。勾踐至吳之後,伍子胥又說服吳王殺勾踐,伯嚭再次戰勝伍子胥,他搬出”誅降殺服,禍及三世“的古代大道理,再說說服吳王,不要殺勾踐。可見學點歷史很有必要,能用古時的道理說服別人。勾踐在越國三年,為了保命,沒少給伯嚭送財物,伯嚭拿的是心滿意足,也完全變成了金錢的奴隸,並努力地為勾踐服務。勾踐一心想回國,為此他忍受極大的恥辱,在夫差生病之時為夫差嘗糞便,同時用重金賄賂伯嚭,讓其為自己說話。而伯嚭拿了人家錢財怕事情敗露,到時死無葬身之地,也盼勾踐早點回國。伍子胥堅決反對放勾踐回去,於是兩人再次開戰,伍子胥說,從前夏桀囚湯王而不誅,商紂囚文王而不殺,後來商湯反殺了夏桀,文王反滅了殷商,大王現在不殺勾踐,小心重蹈覆轍。伯嚭說,齊桓公救燕,遂北伐山戎而還。燕君送齊桓公出境,桓公因割燕君所至之地予燕,博得天下美名;宋襄公濟河而戰,不擊不列陣之敵,《春秋》表彰了他的仁義;大王如果能讓越王返國,那也將博得天下美名。伯嚭的歷史學的是比伍子胥好,所以伍子胥每次都辯論不過伯嚭,夫差又聽從了伯嚭之言。但夫差的可悲之處也在於此,他自己不能明辯是非,真和項羽有得一拼。後來,勾踐想讓吳國與齊國開戰,以削弱吳國,於是伯嚭勸吳王伐齊,而伍子胥勸吳王伐越。這次吳王又聽從了伯嚭之言,並且大勝齊國。吳王夫差出征齊國之時,伍子胥託病沒有出征,並把自己的兒子託付給齊國的鮑氏,他知道吳國一定會被越國滅亡,想以此方式保存後代。伍子胥這樣想也是有道理的,因為勾踐忍辱負重,並且吃夫差的糞便,回國後又臥薪嚐膽,這一定是要復仇的,並且一定會滅了吳國,而伍子胥作為打敗越國的大將,到時定會死無葬身之地。你夫差忘了殺父之仇,人家勾踐可沒忘了吃糞之辱。夫差這一托子行為讓伯嚭找到了殺他的理由,於是他向夫差進言,說伍子胥由於不受重用,暗通敵國。夫差大怒,派使臣賜伍子胥"屬鏤劍"以自殺。一代名將,終死於小人之手,歷史的悲劇一次次重演,後世白起也是如此,李牧也是如此,數不勝數。後來吳國果為越國所滅,此不細述。

伯嚭如此德行,其先人卻是與之截然相反。伯起之父郤宛,前文已述,為人正直,為官清廉,所以不容於貪官,並終為貪官所害,遭滅族之災。郤宛之父為伯州犁,為楚國太宰,也為人正直,並忠於國君楚康王及其子郟敖,後來被篡位者楚靈王殺死。伯州犁之父為晉國太宰伯宗,此人更是一代忠臣,名傳千古。《左傳》中多記載其事。他在《左傳》中最早出現是在公元前594年,也就是魯宣公十五年。《左傳》在這一年記載了伯宗的兩件事:一件是勸止晉景公救宋,一件是勸晉景公滅潞國,晉景公聽從了他的話,並且這兩件是都很成功。可見伯宗是晉景公重臣,同時也是忠臣,為晉國做了不少正確的事。《左傳》在魯成公五年(前586年)記載了伯宗的另一件事:

梁山崩,晉侯以傳召伯宗。伯宗闢重,曰:“闢傳!”重人曰:“待我,不如捷之速也。”問其所。曰:“絳人也。”問絳事焉。曰:“梁山崩,將召伯宗謀之。”問將若之何。曰:“山有朽壤而崩,可若何?國主山川,故山崩川竭,君為之不舉、降服、乘縵、徹樂、出次,祝幣,史辭以禮焉。其如此而已。雖伯宗,若之何?”伯宗請見之。不可。遂以告,而從之。

這段話翻譯過來就是:梁山崩塌,晉景公用傳車召見伯宗。伯宗在路上叫一輛載重車避開,說:“為傳車讓路。”押送重車的人說:“與其等我,不如走小路要快一些。”伯宗問他是哪裡人,押車人說:“絳城人。”伯宗問起絳城的事情。押車人說:“梁山崩塌,打算召見伯宗商量。”伯宗問:“準備怎麼辦?”押車人說:“山有了腐朽的土壤而崩塌。又能怎麼辦?國家以山川為主,所以遇到山崩川竭,國君就要為它減膳撤樂、穿素服、乘坐沒有彩畫的車子、不奏音樂、離開寢宮、陳列獻神的禮物。太史宣讀祭文,以禮祭祀山川之神。就是這樣罷了,即使是伯宗,還能怎麼樣?”伯宗要求帶押車人去見晉景公,他不答應。於是伯宗就把押車人的話告訴了晉景公,晉景公聽從了。

我們能看出來,晉景公遇到了山體滑坡這樣的重大自然災害要召見伯宗,為什麼呢?因為他是晉國的太宰,太宰的職責是掌管國家的六種典籍,用來輔佐國君治理國家。可見伯宗是一個很有學問的人,並且在古時候國家有了自然災害,是需要問懂得這方面知識的人的。到晉厲公(公元前580年-公元前573年在位)時,郤氏形成一家獨大局面,並且三郤多行不義,《國語·叔向賀貧》篇載:“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軍。”除了三卿還有五位大夫,財富更是超過了公室的一半,控制的軍隊也佔三軍的一半。面對這樣的形勢,伯宗於公元前576年,向晉厲公進言"郤氏族大勢盛,應該稍抑其權。"晉厲公不僅沒有聽從伯宗之言,反而把此話告訴了三郤,並與三郤一起殺害了伯宗,滅掉了伯氏,從這個角度主說,晉厲公後來被大臣殺死也真是不聽好人言的報應。伯宗之子伯州犁奔楚。

中國古代最牛的貪官,口才無人能及,皆因這門學科學的好

伯宗

我們從上邊可以看出來,伯宗、伯州犁、郤宛三代忠良,而到了第四代伯嚭,卻來了一個大轉變,一下子變成了一個大奸臣,貪贓枉法,殘害終良,最終讓國家因之而亡。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是他看到前三代先祖,為國君奉獻那麼多,沒有好結果,所以價值觀念來了個大轉變嗎?但這也許不是真正的原因,一個人道德品質的好壞,也許涉及到人性善惡問題的討論,筆者再次不作論述,不管怎麼說,伯氏的優良品質沒有在伯嚭身上繼承下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