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用50萬兵力和十年時間打下此地,結果一鄰國偏說是它的

文/協虎團隊 小澤

現在有些人喜歡“咬字”,往往抓著別人的一個字不放,要麼拿來開玩笑,要麼是刁難。但有一個國家,“咬字”咬到了歷史裡,抓著中國古代一個地區的名字不放,還揚言說,因為有一個字和他們現在的國名相同,所以這個地區是他們古代的一個國家。簡直就是在搞笑。

這個咬字的國家,就是我們的鄰國越南。而他們所說的地區,就是中國古代的南越國,地處今天的兩廣境內。

中國用50萬兵力和十年時間打下此地,結果一鄰國偏說是它的

其實,我們將時間軸拉得更前一些就會發現:兩廣也是百越地區的其中之一。先秦時代,百越曾是長江以南眾多部落的統稱。到戰國時期,越國與楚國交戰,越王被殺,楚懷王就順勢而下奪取了江東之地。越國人民在國家淪陷後,只能流離失所,最終來到了南方地帶,並在後來這個地方建立了不同的政權。

中國用50萬兵力和十年時間打下此地,結果一鄰國偏說是它的

後來,秦國經過15年滅六國,實現了統一,但當時的百越並不願意作為秦國的附屬國,甚至直接處死了來訪的使者。秦始皇一怒之下揮兵南下,50萬大軍就這樣浩浩蕩蕩來到了嶺南的百越之地。

然而,越人不僅打架異常凶猛,還會運用戰術。他們知道,拖的時間越久,秦軍的物資供應會愈發不足,對秦軍就越為不利,相反自己的後方有豐富的資源,根本不愁糧食。

中國用50萬兵力和十年時間打下此地,結果一鄰國偏說是它的

反觀秦軍,除了物資運送出現問題,士兵們更是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症狀,士氣一度低下。此消彼長之下,雙方初次戰鬥的結果不言而喻:這一戰,秦軍損兵20餘萬,依舊沒有拿下百越。但秦始皇並沒有放棄,在後來的十年間先後增援了三十萬兵力,最終才吞下了百越之地。

至於百越方面的兵力,在任何史書上都沒有詳細的記載。但可以肯定的是,以百越較為稀疏的人口,其參戰兵力必定是遠遠少於秦軍的,所以,百越軍隊大概也就在5萬左右。但無論如何,在兵力方面,秦軍是佔絕對優勢的。

好景不長,在秦國滅亡後,百越即又歸於混亂。這時,原秦朝將領趙佗率兵起義,佔領了兩廣地區自立為南越國。

中國用50萬兵力和十年時間打下此地,結果一鄰國偏說是它的

雖然趙佗自立為王,建立了南越國,但這已經算是中國的一部分了。因此,在漢朝時期,漢武帝決定收復回曾經的失地,派遣十萬大軍兵分四路包圍南越國,歷時數月終於將南越國收復。至此,南越地區——即兩廣地帶正式迴歸中國統治。

但在東晉十六國時代之前,兩廣地區一直是屬於未開化的地區,因為在那之前的人口重心和統治中心一般都在北方,兩廣地區成了流放犯人或貶官的邊境之地。從這一點,也可以證明兩廣地區自古就是中國的。

中國用50萬兵力和十年時間打下此地,結果一鄰國偏說是它的

當然,自從東晉十六國時代之後,由於北方多戰亂,人口大量南遷,為南方地區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生命力。而在宋明清時期,兩廣更是中國對外交流的前鋒地段。

現在的兩廣更是今非昔比,單單廣東珠三角這一地區就非常著名,不僅在經濟多項指標上達到了各省第一,在教育、文化等領域也沒有落後,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都是全國一流的高水平大學。

總的來說,現在的兩廣無論是在國家經濟GDP增長上,還是其他方面上都擁有突出貢獻。秦始皇不惜用十年時間及數十萬軍隊,換來中國自古對這一地區的掌控,可謂是造福後世。

中國用50萬兵力和十年時間打下此地,結果一鄰國偏說是它的

不過話說回來,戰國時期的南越還只是在部落時代,野蠻人居多。後來秦朝拿下了百越,還佔領了北越南地區,將中原文明帶到那裡,兩廣和越南才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可以說,沒有秦始皇,就沒有今天的兩廣和越南的文明發展。

所以,越南說兩廣自古是他們的,除了說越南搞笑外,虎爺我還能說什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