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老兵父親與新兵兒子的“兩地書”感動無數人

四川老兵父親與新兵兒子的“兩地書”感動無數人

長大後,我變成了你年輕時候的模樣。(來源:中國空軍網)

6月16日是2019年的父親節,今年的這個節日,對入伍不到一年的西部戰區空軍通信某旅警勤連戰士洪相來說,多了許多牽掛。在幾天前,他得知父親患癌需要馬上手術,而家中還有癱瘓多年的母親……

在部隊領導的陪同下,洪相請假趕在父親術前進行了探望。所幸,父親狀態很積極,也曾是一名軍人的他把這場疾病當成了一場“硬仗”。

在洪相服役的部隊,其父親洪長壽的病情也牽掛著很多人的心。在這裡,父子倆的“兩地書”曾經感動過許多官兵,作為一名退伍老兵,洪長壽以自己在部隊的經歷和收穫勉勵兒子,他坦露自己的軍旅情懷:“一天是軍人,一生是軍人”。

近日,四川在線記者探訪了這對父子,瞭解“兩地書”背後的故事……

“兩地書”感動很多人:一天是軍人,一生是軍人!

今年初,洪相父子的“兩地書信”故事經中國空軍網報道,便已感動無數人。父親節來臨,文章再次引來了網友的關注,不少人在朋友圈轉發著“兩地書”的報道。

四川老兵父親與新兵兒子的“兩地書”感動無數人

洪相去信。(來源:中國空軍網)

“春節前夕,西部戰區空軍通信某旅警勤連公告欄上張貼的一封家書引來官兵駐足閱覽。這個春節是2018年入伍新戰士在部隊度過的第一個春節,該連黨支部發起了‘給父母寫一封信,彙報成長足跡’活動。”文章表示,警衛分隊新戰士洪相的父親洪長壽是一名退伍不褪色的老兵,他不僅給兒子回了信,也給連隊寫了一封信,希望部隊嚴格要求洪相,把他培養成一名優秀的軍人。

6月13日,四川在線記者來到西部戰區空軍通信某旅警勤連,採訪指導員張天奇時瞭解到,在徵得洪相同意後,張天奇閱讀了洪長壽給兒子的回信,覺得特別具有教育意義,就以此為題上了一堂“不負親人期待,走好軍旅之路”的教育課,這封家書的複印件也被張貼在公告欄上,供官兵們品讀。隨後中國空軍網對此進行了採訪及報道。

四川老兵父親與新兵兒子的“兩地書”感動無數人

洪相給父親寫信。

對於文章的再次“翻紅”,張天奇並不意外。“這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很多官兵看了都覺得非常感人,並且從故事裡,不同程度地獲取了許多能量。”張天奇說,尤其對許多新兵而言,洪相父子倆的“兩地書”使他們在苦樂觀及對當兵的認識上有了一些更深的理解。

對話“兒子”:少時曾不理解,長大卻願以他為榜樣

板寸短髮,說話語氣幹練沉穩,言辭中對入伍前幫助過他的公司領導和現在的部隊領導、戰友們不時表達著誠摯的感恩之情……6月13日,洪相與四川在線記者面對面交流,言談之間,22歲的他流露出一種超出同齡人的成熟和沉穩。

四川老兵父親與新兵兒子的“兩地書”感動無數人

洪相在訓練中(右一)。

“當時部隊組織新兵給家人寫一封信,我也覺得來到部隊幾個月,有很多原來沒預想到的感受和情緒,想跟家裡說說。”提起這封幾個月前的書信,洪相一笑,坦言過去與父親書信交流其實並不多。

“這是兒第一次在外過年,看到連隊準備過年事宜,不禁懷念家中年味,其樂融融。”在這封信裡,入伍4個多月的洪相傾訴了思鄉之情,也透露出連隊管理、訓練緊張嚴格,曾有著“參軍入伍,到底是為了什麼”的迷茫。

四川老兵父親與新兵兒子的“兩地書”感動無數人

洪相讀著父親寫來的信。

為何會有這樣的迷茫?對這一問題,洪相一笑,放緩了說話的語速。

原來,入伍前,大專畢業的洪相已在成都一家文化傳媒公司工作了一年多。這一年多裡,“從學徒,幹到了可以獨擋一面的設計、企劃,手底下也管了幾十號人。”洪相說,因感覺到職業上的“瓶頸期”,覺得身上的壓力越來越重,因此辭職決定到軍營開闢另一片天空。

“猶記剛入伍時,因為軍地反差太大,一度極不適應,不僅帶來的大部分個人物品上交保管,報平安後,手機也上交……氣氛特別嚴肅……心中悔意愈來愈強烈”在2019年1月的這封信中,洪相這樣表達自己曾經的迷茫。

“我並不是害怕吃苦的人,但是覺得跟我當初想象的不一樣,心中有落差……”對此洪相說,自己在書信中透露了這一迷茫,父親在回信中告訴他:“天雨雖寬,只潤有根之草;勤勞有報,僅給流汗之人”,令他少去了幾分浮躁。

四川老兵父親與新兵兒子的“兩地書”感動無數人

洪相在訓練中。

四川老兵父親與新兵兒子的“兩地書”感動無數人

洪相在哨位站崗執勤。

洪相說,現在回頭來看,那段迷茫之際,實際“回報並不是那麼差,有很多驚喜。”他抬起一隻手臂興奮地指著手上的肌肉線條:“你看,現在我的肌肉多結實!”洪相說,驚喜之一,便是自己的身體結實多了,也為自己打下了鍛鍊身體的意識。而在骨子裡的還有,“自己的耐力、毅力比原來好多了,我相信,以後無論是遇到什麼困難,都可以克服得過去。”

四川老兵父親與新兵兒子的“兩地書”感動無數人

年少時,洪相一直覺得父親特別嚴厲,性格固執,跟父親的感情多有隔閡和衝撞。作為一名鄉村醫生,父親拿病情當敵情,出診風雨無阻,經常趕不回來做飯,讓癱瘓在床的母親和年幼的他一餓一整天,有一次全家正在給他過生日,他接到患者電話,放下筷子就出診,一直到深夜才回來……如今,隨著距離的拉遠,他卻越來越清晰的看到了父親的“內心”:“他最好的品格都在他的行動裡。”

四川老兵父親與新兵兒子的“兩地書”感動無數人

洪相母親臥病在床二十多年,父親一直悉心照料,給洪相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洪相兩歲時母親便因類風溼疾病身體狀況每況愈下,父親一個人堅強地照顧著妻子和4個孩子。他說,尤其難得的是,父親這20年來一直對母親不離不棄相濡以沫,還常常教育子女“母親身體不好,要多打電話關心她”,父親的行動便是人生最好的榜樣。

“以前對他多有誤解,現在能夠感受到他的許多感受。”洪相眼眶有些泛紅說,父親面對生活的堅強、對家庭的責任,就是人生最好的榜樣。

對話“父親”:有國才有家,我兒保家衛國,為父忠孝兩全

“吾兒參軍入伍,原是自己選擇,也非父母狠心。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你的起點是父母懷抱,你的未來是修齊治平、弘毅致遠……”在給洪相的回信中,父親洪長壽的文字征服了許多網友的心。這是一位怎樣的父親?

6月14日,四川在線記者走進省腫瘤醫院,探訪剛手術幾天的洪長壽。

臉龐清瘦,頭髮斑白,額頭和眼角掛著許多皺紋……65歲的洪長壽有些虛弱,記者更多采訪了他的兩位女兒。

“小時候對他的印象就是很嚴厲,鐵如山,不近人情。”大女兒洪陽琴說,小時父親對姐弟們最慣常的教育,便是“一個不聽話三個‘連坐’。”她說,洪相是家中第四個孩子,也是最小的孩子、獨子,父親並沒有因此對他有放鬆,反而更為嚴格,因此少時的洪相與父親曾時有衝突。

四川老兵父親與新兵兒子的“兩地書”感動無數人

父親給洪相寫信。

“他很辛苦,真的很辛苦,可以說是靠幾分薄地和微薄的出診收入,養活了我們一家人。”三姐洪陽渠也幾次哽咽,回憶起幼時家中“運氣不好”,建了十來次房子,“修一次不久就垮了。”而每次修房,都是父親帶領姐弟幾人自己燒磚、燒瓦,辛辛苦苦建築家園。而因為出診風雨無阻,洪長壽經常顧不上做飯吃飯,到現在,老兩口都保留著一天只吃兩頓飯的習慣。

“回想為父當年入伍,一晃已40多年了,那時父親在部隊從手槍到重機槍都能閉著眼睛快速拆卸並重組,也多次得到上級賞識。在部隊和戰友們一起吃飯、一起睡覺、一起訓練,不是兄弟勝似兄弟……”作為一個退伍軍人,洪長壽在給兒子的信中寫道:“一天是軍人,一生是軍人!”透露出對軍營的深厚感情。

四川老兵父親與新兵兒子的“兩地書”感動無數人

父親讀著洪相寫來的信。

在病房中,洪長壽的手機不時響起,原來老家達州市渠縣青神鄉金蟬村是村裡的鄉親們聽說他患病住院手術,紛紛打來電話關心。

洪陽琴說,他們也是6月5日才知道父親身體不適,“他在家突然站不穩,上了廁所後肚子痛,渾身都被汗打溼了。”洪母叫他去做檢查,他一個人去了,洪陽琴的一個老表看到了偷偷打電話告訴她們才知道。洪陽琴說,父親的性格正是如此,不願給人“添麻煩”。

查出患食道鱗癌後,女兒們決定送他來成都動手術,而要不要將這一消息告訴洪相,一家人專門進行了討論了。最後母親決定,“要是不告訴他,萬一有什麼偏差,那不是洪相一輩子的遺憾。”最終洪相得知情況後,專門趕在父親手術前請假來醫院探望了父親。

父親節即將來臨,洪相在面對記者採訪,表示最想對父親說一句此前並不擅長表達的“我愛你爸爸”。洪長壽說,兒子的心意他都懂,家裡有洪相的姐姐,最大的心願是洪相在部隊好好鍛鍊,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

“我一生家庭和諧幸福,已經心滿意足了。”病床上的洪長壽說,希望兒子能夠牢記,“為什麼要當兵?年輕人就是要奉獻,就是要保家衛國。”或許正如他信中所寫,“有國才有家,如今我兒也能保家衛國了,在為父心中便已是忠孝兩全……”

村委會文書:退伍不褪色,保持了一名優秀退伍軍人的本色

6月14日,金蟬村村委會文書張建軍表示,高中文化的洪長壽曾在部隊衛生連工作過,因此退伍後做了一名鄉村醫生,現在負責金蟬村衛生室。

四川老兵父親與新兵兒子的“兩地書”感動無數人

洪相父親洪長壽在當兵時留影。(來源:中國空軍網)

四川老兵父親與新兵兒子的“兩地書”感動無數人

洪相父親洪長壽在新兵集訓隊的留影。(來源:中國空軍網)

“我們這裡比較貧窮,農村裡都是留守的老人和兒童,不到萬不得已不會主動就醫,這種時候,求診信息就像120,下刀子也得去。”狹窄的山路上,洪長壽出診常常要翻山越嶺走大半天,但是不論是颳風下雨還是深夜,都會第一時間出診。洪長壽作為一名鄉村醫生,嚴格執行國家醫療費用政策,遇到困難患者出診也不收出診費用,以前政策沒有這麼優越的時候,有些病人特別困難看病他也不收費。張建軍說,現在,夫妻倆主要靠退伍軍人補貼和妻子的殘疾補貼等生活。

四川老兵父親與新兵兒子的“兩地書”感動無數人

父親悉心給鄉親看病。

“洪長壽家裡實際比較貧困,妻子長期生病,現在年紀大也沒有種地,兩夫妻勉強靠補貼維持生活。”張建軍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這麼多年來,洪長壽總是把鄉鄰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太為自己考慮,從未向黨組織提出過任何要求。2014年前他全家年收入不足5000元,7.5萬元的異地扶貧搬遷機會,他讓給了更需要幫助的人。“退伍不褪色,他保持了一名優秀退伍軍人的本色。”張建軍說。(記者 楊琴 攝影 吳聃 實習生 萬宜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