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鄉愁系列記憶館籌建工作啟動

記者從雄安新區管委會獲悉,雄安新區結合近期容東片區徵遷安置啟動情況,委託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牽頭,啟動新區鄉愁物件徵集及鄉愁系列記憶館規劃建設工作。

雄安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已初步完成《雄安新區“記得住鄉愁”遺產保護專項規劃》編制工作,新區組織相關方面專家深入研討,並進一步修改完善。為做好鄉愁文化保護與傳承,延續雄安歷史文脈,新區還發揮專家智庫作用,探索“鄉愁”活態保護機制。

逐步探索形成鄉愁文化保護技術規範。新區將把“一主五輔多節點”城鎮開發邊界範圍內的鄉愁點,作為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的規劃條件。設計單位在開展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建設範圍內鄉愁點的保護與活化利用工作。

依法固化鄉愁保護示範成果。在國家相關部委的精心指導下,認真總結經驗做法,作為當前鄉愁文化保護的工作規範。積極與立法機關彙報溝通,做好制定鄉愁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相關法律法規的準備工作,加快推進鄉愁遺產文化保護立法工作,推動形成可學習、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為做好鄉愁文化保護與傳承,新區委託北京建築大學編制《“鄉愁”遺產白皮書》,梳理分析新區鄉愁遺產的空間分佈和數量類型,對鄉愁遺產的歷史、文化、社會、情感價值進行了價值評估,分類分級提出了鄉愁遺產的保護傳承建議。

根據安排,新區將梳理彙總徵遷村莊的“鄉愁”點名單,探索制定搶救性應急保護方案,做好龔莊村和河西村等容東片區首批拆遷村中鄉愁遺產的應急保護,打造鄉愁保護、活化利用的工作樣板。

據介紹,新區參照文物普查的方法和步驟,組織開展“記得住鄉愁”專項普查行動,取得了重大的階段性成果,已完成全域普查,基本弄清鄉愁文化底數。新區將物質類鄉愁遺產整合為四個大類,即老式建築、老樹名木、遺址墓葬與其他類別,總數為2367項。其中,老式建築1460項,老樹名木758項,遺址墓葬40項,其他109項。新區將非物質類鄉愁遺產的類型分為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戲劇、傳統舞蹈、傳統曲藝、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傳統民俗、名人事蹟、紅色歷史等類別,總數為186項。(原付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