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禁13年 中國再進美國牛肉 特朗普拍大腿:這才是真正的新聞

畜牧業 美國 養牛 飼料 新華融媒消費日曝 2017-05-23

國務院新聞辦5月12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中美雙方達成了十項共識。在這個被稱為“十個貿易大禮包”的清單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中國7月16日前中國要“儘快允許”進口美國牛肉。還沒等國人反應過來,美國就開始了彈冠相慶:商務部長羅斯、白宮新聞發言人斯派塞迫不及待地在記者會上專門披露這一消息,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因“通俄”“洩密”而被媒體不斷“曝料”的當口,也不忘再一次發推特稱“中國允許進口美國牛肉才是真正的新聞”。美國的全國養牛者牛肉協會更是高呼:“怎樣形容這對全國養牛業者的好處都不過分!”

被禁13年 中國再進美國牛肉 特朗普拍大腿:這才是真正的新聞

在2003年之前,中美兩國在牛肉上很是有過一段蜜月期,中國進口牛肉中三分之二都來自美國。但是當年美國牛肉和牛肉產品被檢測瘋牛病,中國關閉了對美國牛肉的進口通道,這一關,就是13年。在這之後,美國就只能眼巴巴地看著中國一天天成長為全世界第二大牛肉進口國,眼巴巴地看著來自巴西、烏拉圭、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像風一樣在中國狂賺眼球和金錢。

被禁13年 中國再進美國牛肉 特朗普拍大腿:這才是真正的新聞

中國進口牛肉的原因有二:一是便宜。而是需求量大。

中國市場上除了私下渠道售賣的來自日本的“和牛”稍貴之外,國產牛腩每斤30至40元,而巴西的凍牛肉價格只有20元左右。在美國本土,摺合人民幣每斤10元左右一磅的牛肉司空見慣,在中國市場,牛肉的價格即使降了下來,也達到了30元一斤的水平。雖然進口牛肉都是漂洋過海一兩個月的冷凍牛肉,口感和營養價值都不如新鮮的國產牛肉,但是但很多顧客對進口牛肉依舊是趨之若鶩。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衝著低價格去的,另一個是感覺進口肉更安全。

根據農業部的統計,我國存欄牛比澳大利亞的2400多萬頭還要多1600萬頭,達到了4000多萬頭。但是澳大利亞人口不足2400萬,也就是相當於一個地廣人稀的內蒙古人口數,按照這一比例折算,中國養牛的數量還是太少。還有一個例子要說,美國年均個人牛肉消耗量是50公斤,中國只有5公斤。

去年,中國進口牛肉約26億美元,對國內龐大的牛肉需求量來說還造不成巨大沖擊,但是從養殖模式和精細化管理的角度看,業內人士用“淪陷”這一詞彙來下評判。不過進口牛肉大門打開最受衝擊的,不是養牛業,而是早已經給國內牛肉價格造成衝擊的國際走私冷凍牛肉者,因為一旦進口正規渠道打開,其價格可能比走私牛肉價格更低。

被禁13年 中國再進美國牛肉 特朗普拍大腿:這才是真正的新聞

業內人士表示,美國牛肉價格比中國低的原因在於規模化養殖和飼料成本的低廉。這裡舉兩個例子:美國有28人養25萬頭牛的規模化牧場,而國內養25萬頭牛要多少人?美國種植飼料玉米的成本每噸摺合人民幣800元,中國農戶種植的玉米成本則是2400元。

狼沒來,牛來了。其實沒必要這麼恐慌。在未來的國內養牛業發展中,降下上述成本,才是國內養牛業未來抗衡國外牛業巨頭的根本法寶。與其臨淵羨魚,何如退而結網?

驢哥整理報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