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生產保供應維穩市場 豬肉價格高位難以持久'

"

摘要:專家指出,隨著各級政府促生產保供應等一系列應對措施的出臺,“會飛的豬”後市漲價空間有限。

本報記者 劉波報道

“豬”事不順,風口之上的豬肉,大有與牛、羊肉一較高下的勁頭。相關數據統計,8月以來,國內豬肉價格持續走強,不斷刷新歷史新高。截至8月23日,全國集貿市場豬肉平均零售價格為32.44元/公斤,較6月上漲62.1%。豬肉,成為擺在中國百姓餐桌前的最大謎題,甚至登上國務院的議事桌,化身魅影重重的時代焦點。

所幸,告別資源短缺時代幾十年,因物價上漲而引發消費者恐慌的場景沒有重現。通過記者走訪瞭解,隨著國家層面的積極調控,地方穩定肉價的細則陸續出臺,大多數百姓十分樂觀,他們普遍認為,豬肉價格不會一直反常地維持高位,反而可以趁此時間段多吃點蔬菜,更利於健康。

1

百姓“吃不起” 商家“賣不了”

"

摘要:專家指出,隨著各級政府促生產保供應等一系列應對措施的出臺,“會飛的豬”後市漲價空間有限。

本報記者 劉波報道

“豬”事不順,風口之上的豬肉,大有與牛、羊肉一較高下的勁頭。相關數據統計,8月以來,國內豬肉價格持續走強,不斷刷新歷史新高。截至8月23日,全國集貿市場豬肉平均零售價格為32.44元/公斤,較6月上漲62.1%。豬肉,成為擺在中國百姓餐桌前的最大謎題,甚至登上國務院的議事桌,化身魅影重重的時代焦點。

所幸,告別資源短缺時代幾十年,因物價上漲而引發消費者恐慌的場景沒有重現。通過記者走訪瞭解,隨著國家層面的積極調控,地方穩定肉價的細則陸續出臺,大多數百姓十分樂觀,他們普遍認為,豬肉價格不會一直反常地維持高位,反而可以趁此時間段多吃點蔬菜,更利於健康。

1

百姓“吃不起” 商家“賣不了”

促生產保供應維穩市場 豬肉價格高位難以持久

飯中有肉,一直被中國百姓視為餐桌上的幸福。最近,不少白領驚奇地發現,單位食堂飯菜裡的豬肉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雞肉和蔬菜。面對質疑,食堂老闆搖了搖頭:“了不得,這兩天豬肉又漲了7塊錢(每斤),這還是批發,你們自己去買買看,估計得小30。”他用手拍了拍自己的胸口,朗聲道,成本比之前高出一截,還能放這麼多(肉),比起外面,已經很良心了。

8月30日,北京某超市的豬肉櫃檯,五花肉標價27.3元/斤,排骨41.2元/斤。記者發現,雖有不少市民駐足停留,但面對高昂的價格著實難以痛快下手。市民張大媽一邊仔細挑撿,一邊不停地抱怨:“多會見過這麼貴的肉呀,真是吃不起了。”最終,張大媽挑了一斤多的排骨,她告訴記者,剛開學辛苦,得買些排骨給孫子燉湯喝,要只是她和老伴,絕不會買這麼多,等以後降價了再敞開吃。

家難當,生意同樣難做。經營豬肉店十餘年的許老闆表示,從沒見過豬肉這樣地猛漲,幾乎兩天就是一個價兒。“去年的這個時候大約是13.5元/斤,今年離譜得沒法幹。我都不敢緊隨市場調價,本想著比別人便宜些,能薄利多銷,沒想到門庭冷落根本賣不掉,營業額比同期起碼減少一半多。”許老闆抱怨道。

對此後價格走勢,許老闆較為悲觀,他認為,20多元應該不是肉價最後的瘋狂,隨著學校開學,以及中秋、國慶的臨近,肯定還有上漲空間。但漲得再多,沒有銷量支撐也沒有用,許老闆又嘆了口氣。

農業農村部公佈的數據顯示,6月份以來,全國生豬價格持續上漲。對比去年同期13.87元/公斤的活豬肉價格,今年8月19日的價格為24.34元/公斤,同比上漲75%。作用至市場,零售價格基本翻番,每斤價格在20-30元之間。

而據商務部監測,8月19日至25日,活豬肉價格幾日內上漲8.8%,達15.1元/公斤,再次突破新高。

一路進擊的豬肉價格,不僅讓消費者叫苦連連,高呼豬肉自由,更助推國內CPI迎來2.8%的大關。有關專家預測,若按此供需形勢發展,豬價很可能會裹挾中國CPI一舉破掉“3%”的紅線。

2

生豬的存欄數驟減 供需形勢嚴峻

"

摘要:專家指出,隨著各級政府促生產保供應等一系列應對措施的出臺,“會飛的豬”後市漲價空間有限。

本報記者 劉波報道

“豬”事不順,風口之上的豬肉,大有與牛、羊肉一較高下的勁頭。相關數據統計,8月以來,國內豬肉價格持續走強,不斷刷新歷史新高。截至8月23日,全國集貿市場豬肉平均零售價格為32.44元/公斤,較6月上漲62.1%。豬肉,成為擺在中國百姓餐桌前的最大謎題,甚至登上國務院的議事桌,化身魅影重重的時代焦點。

所幸,告別資源短缺時代幾十年,因物價上漲而引發消費者恐慌的場景沒有重現。通過記者走訪瞭解,隨著國家層面的積極調控,地方穩定肉價的細則陸續出臺,大多數百姓十分樂觀,他們普遍認為,豬肉價格不會一直反常地維持高位,反而可以趁此時間段多吃點蔬菜,更利於健康。

1

百姓“吃不起” 商家“賣不了”

促生產保供應維穩市場 豬肉價格高位難以持久

飯中有肉,一直被中國百姓視為餐桌上的幸福。最近,不少白領驚奇地發現,單位食堂飯菜裡的豬肉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雞肉和蔬菜。面對質疑,食堂老闆搖了搖頭:“了不得,這兩天豬肉又漲了7塊錢(每斤),這還是批發,你們自己去買買看,估計得小30。”他用手拍了拍自己的胸口,朗聲道,成本比之前高出一截,還能放這麼多(肉),比起外面,已經很良心了。

8月30日,北京某超市的豬肉櫃檯,五花肉標價27.3元/斤,排骨41.2元/斤。記者發現,雖有不少市民駐足停留,但面對高昂的價格著實難以痛快下手。市民張大媽一邊仔細挑撿,一邊不停地抱怨:“多會見過這麼貴的肉呀,真是吃不起了。”最終,張大媽挑了一斤多的排骨,她告訴記者,剛開學辛苦,得買些排骨給孫子燉湯喝,要只是她和老伴,絕不會買這麼多,等以後降價了再敞開吃。

家難當,生意同樣難做。經營豬肉店十餘年的許老闆表示,從沒見過豬肉這樣地猛漲,幾乎兩天就是一個價兒。“去年的這個時候大約是13.5元/斤,今年離譜得沒法幹。我都不敢緊隨市場調價,本想著比別人便宜些,能薄利多銷,沒想到門庭冷落根本賣不掉,營業額比同期起碼減少一半多。”許老闆抱怨道。

對此後價格走勢,許老闆較為悲觀,他認為,20多元應該不是肉價最後的瘋狂,隨著學校開學,以及中秋、國慶的臨近,肯定還有上漲空間。但漲得再多,沒有銷量支撐也沒有用,許老闆又嘆了口氣。

農業農村部公佈的數據顯示,6月份以來,全國生豬價格持續上漲。對比去年同期13.87元/公斤的活豬肉價格,今年8月19日的價格為24.34元/公斤,同比上漲75%。作用至市場,零售價格基本翻番,每斤價格在20-30元之間。

而據商務部監測,8月19日至25日,活豬肉價格幾日內上漲8.8%,達15.1元/公斤,再次突破新高。

一路進擊的豬肉價格,不僅讓消費者叫苦連連,高呼豬肉自由,更助推國內CPI迎來2.8%的大關。有關專家預測,若按此供需形勢發展,豬價很可能會裹挾中國CPI一舉破掉“3%”的紅線。

2

生豬的存欄數驟減 供需形勢嚴峻

促生產保供應維穩市場 豬肉價格高位難以持久

其實任何商品的價格都是由供需關係決定的,豬肉也不例外。相關從業人員劉祺認為,近期豬價上漲的情況,主要是生豬存欄量、出欄量下降,供不應求所致。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上半年,我國生豬出欄量31346萬頭,同比下降6.2%,生豬存欄量34761萬頭,同比下降15%。

若以2018年,全國生豬出欄量6.9億頭,豬肉產量5404萬噸的數據為基數,2019年豬肉和豬雜合計的供需缺口將達923萬噸,2020年缺口或將達到1257萬噸。兩年合計,總缺口為2180萬噸,超過全球豬肉貿易總和。

產業鏈上游出現問題,下游的消費者一樣會受到牽連,彼此都是共同體。劉祺表示,缺口的形成,主要是非洲豬瘟肆虐、養殖成本上升,以及節日效應等多種因素疊加,導致的供需嚴重失衡所致。

自2019年4月19日,海南確認發生首例疫情,至中國內地31個省份自治區均被波及,非洲豬瘟在國內傳播的時間雖然不長,卻讓不少養豬戶損失殆盡,遭受嚴重打擊,一時間整個養豬市場萎靡不振。

據農業農村部通告,截止到2019年8月8日,國內共發生151起非洲豬瘟疫情,撲殺生豬超過116萬頭,而要恢復到正常水平,則至少需要一年時間。

此外,本輪豬價的上漲並沒有刺激農戶們養豬的積極性,相反,養殖戶為規避生豬染病風險,或選擇提前出欄,或閉門停業,不僅導致出欄生豬平均重量下降,更使得生豬的存欄數逐月遞減。截至7月,已經較去年同期銳減了三成,供應形勢十分艱鉅。

其次,隨著行業環境保護監管力度日益加大,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措施限制養殖,要求提高養豬場的環保衛生。養殖成本和准入門檻的抬高,使得很多小型養殖場紛紛倒閉,據記者瞭解,僅廣東茂名市在2017年關閉的養豬場就多達1000餘家,對豬肉供給影響極深。

此外,劉祺告訴記者,立秋前後“貼秋膘”的“節日效應”,也是拉動豬肉階段性上漲的原因之一。通常的情況下,活豬肉的批發價在每年的中秋節前後都會出現上漲,達到一個階段性的高點。如今,這一時間節點,無疑進一步加劇了供給失衡。

至於進口方面,劉祺表示,2019年上半年豬肉進口81.9萬噸,同比增長26.4%。儘管豬肉進口增速較高,但從絕對數量而言,進口豬肉僅佔到國內豬肉消費量的2-3%,即使下半年豬肉進口翻倍,也難以有效填補國內的供給缺口,遠水難解近渴。

我國是世界豬肉消費第一大國,在中國人自己的肉食結構裡,豬肉佔比高達86.27%。劉祺介紹,過去,我國豬肉供給平衡,基本滿足自給自足。但受疫情影響、養殖成本、節日效應三方面因素影響,疊加生豬生長週期長的特點,導致全國生豬存欄量以及有繁育能力的母豬存欄量都大幅度下降,補庫遲緩。是近期豬價猛烈上揚的主要原因。

3

穩生產保供應 高位肉價難以持久

"

摘要:專家指出,隨著各級政府促生產保供應等一系列應對措施的出臺,“會飛的豬”後市漲價空間有限。

本報記者 劉波報道

“豬”事不順,風口之上的豬肉,大有與牛、羊肉一較高下的勁頭。相關數據統計,8月以來,國內豬肉價格持續走強,不斷刷新歷史新高。截至8月23日,全國集貿市場豬肉平均零售價格為32.44元/公斤,較6月上漲62.1%。豬肉,成為擺在中國百姓餐桌前的最大謎題,甚至登上國務院的議事桌,化身魅影重重的時代焦點。

所幸,告別資源短缺時代幾十年,因物價上漲而引發消費者恐慌的場景沒有重現。通過記者走訪瞭解,隨著國家層面的積極調控,地方穩定肉價的細則陸續出臺,大多數百姓十分樂觀,他們普遍認為,豬肉價格不會一直反常地維持高位,反而可以趁此時間段多吃點蔬菜,更利於健康。

1

百姓“吃不起” 商家“賣不了”

促生產保供應維穩市場 豬肉價格高位難以持久

飯中有肉,一直被中國百姓視為餐桌上的幸福。最近,不少白領驚奇地發現,單位食堂飯菜裡的豬肉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雞肉和蔬菜。面對質疑,食堂老闆搖了搖頭:“了不得,這兩天豬肉又漲了7塊錢(每斤),這還是批發,你們自己去買買看,估計得小30。”他用手拍了拍自己的胸口,朗聲道,成本比之前高出一截,還能放這麼多(肉),比起外面,已經很良心了。

8月30日,北京某超市的豬肉櫃檯,五花肉標價27.3元/斤,排骨41.2元/斤。記者發現,雖有不少市民駐足停留,但面對高昂的價格著實難以痛快下手。市民張大媽一邊仔細挑撿,一邊不停地抱怨:“多會見過這麼貴的肉呀,真是吃不起了。”最終,張大媽挑了一斤多的排骨,她告訴記者,剛開學辛苦,得買些排骨給孫子燉湯喝,要只是她和老伴,絕不會買這麼多,等以後降價了再敞開吃。

家難當,生意同樣難做。經營豬肉店十餘年的許老闆表示,從沒見過豬肉這樣地猛漲,幾乎兩天就是一個價兒。“去年的這個時候大約是13.5元/斤,今年離譜得沒法幹。我都不敢緊隨市場調價,本想著比別人便宜些,能薄利多銷,沒想到門庭冷落根本賣不掉,營業額比同期起碼減少一半多。”許老闆抱怨道。

對此後價格走勢,許老闆較為悲觀,他認為,20多元應該不是肉價最後的瘋狂,隨著學校開學,以及中秋、國慶的臨近,肯定還有上漲空間。但漲得再多,沒有銷量支撐也沒有用,許老闆又嘆了口氣。

農業農村部公佈的數據顯示,6月份以來,全國生豬價格持續上漲。對比去年同期13.87元/公斤的活豬肉價格,今年8月19日的價格為24.34元/公斤,同比上漲75%。作用至市場,零售價格基本翻番,每斤價格在20-30元之間。

而據商務部監測,8月19日至25日,活豬肉價格幾日內上漲8.8%,達15.1元/公斤,再次突破新高。

一路進擊的豬肉價格,不僅讓消費者叫苦連連,高呼豬肉自由,更助推國內CPI迎來2.8%的大關。有關專家預測,若按此供需形勢發展,豬價很可能會裹挾中國CPI一舉破掉“3%”的紅線。

2

生豬的存欄數驟減 供需形勢嚴峻

促生產保供應維穩市場 豬肉價格高位難以持久

其實任何商品的價格都是由供需關係決定的,豬肉也不例外。相關從業人員劉祺認為,近期豬價上漲的情況,主要是生豬存欄量、出欄量下降,供不應求所致。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上半年,我國生豬出欄量31346萬頭,同比下降6.2%,生豬存欄量34761萬頭,同比下降15%。

若以2018年,全國生豬出欄量6.9億頭,豬肉產量5404萬噸的數據為基數,2019年豬肉和豬雜合計的供需缺口將達923萬噸,2020年缺口或將達到1257萬噸。兩年合計,總缺口為2180萬噸,超過全球豬肉貿易總和。

產業鏈上游出現問題,下游的消費者一樣會受到牽連,彼此都是共同體。劉祺表示,缺口的形成,主要是非洲豬瘟肆虐、養殖成本上升,以及節日效應等多種因素疊加,導致的供需嚴重失衡所致。

自2019年4月19日,海南確認發生首例疫情,至中國內地31個省份自治區均被波及,非洲豬瘟在國內傳播的時間雖然不長,卻讓不少養豬戶損失殆盡,遭受嚴重打擊,一時間整個養豬市場萎靡不振。

據農業農村部通告,截止到2019年8月8日,國內共發生151起非洲豬瘟疫情,撲殺生豬超過116萬頭,而要恢復到正常水平,則至少需要一年時間。

此外,本輪豬價的上漲並沒有刺激農戶們養豬的積極性,相反,養殖戶為規避生豬染病風險,或選擇提前出欄,或閉門停業,不僅導致出欄生豬平均重量下降,更使得生豬的存欄數逐月遞減。截至7月,已經較去年同期銳減了三成,供應形勢十分艱鉅。

其次,隨著行業環境保護監管力度日益加大,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措施限制養殖,要求提高養豬場的環保衛生。養殖成本和准入門檻的抬高,使得很多小型養殖場紛紛倒閉,據記者瞭解,僅廣東茂名市在2017年關閉的養豬場就多達1000餘家,對豬肉供給影響極深。

此外,劉祺告訴記者,立秋前後“貼秋膘”的“節日效應”,也是拉動豬肉階段性上漲的原因之一。通常的情況下,活豬肉的批發價在每年的中秋節前後都會出現上漲,達到一個階段性的高點。如今,這一時間節點,無疑進一步加劇了供給失衡。

至於進口方面,劉祺表示,2019年上半年豬肉進口81.9萬噸,同比增長26.4%。儘管豬肉進口增速較高,但從絕對數量而言,進口豬肉僅佔到國內豬肉消費量的2-3%,即使下半年豬肉進口翻倍,也難以有效填補國內的供給缺口,遠水難解近渴。

我國是世界豬肉消費第一大國,在中國人自己的肉食結構裡,豬肉佔比高達86.27%。劉祺介紹,過去,我國豬肉供給平衡,基本滿足自給自足。但受疫情影響、養殖成本、節日效應三方面因素影響,疊加生豬生長週期長的特點,導致全國生豬存欄量以及有繁育能力的母豬存欄量都大幅度下降,補庫遲緩。是近期豬價猛烈上揚的主要原因。

3

穩生產保供應 高位肉價難以持久

促生產保供應維穩市場 豬肉價格高位難以持久

8月21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面對豬肉價格的屢創新高,會議指出,穩定生豬生產,保障豬肉供應,事關“三農”發展、群眾生活和物價穩定。會議確定,一是綜合施策恢復生豬生產,二是地方要立即取消超出法律法規的生豬禁養、限養規定,三是發展規模養殖,支持農戶養豬,四是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建設,提升疫病防控能力,五是保障豬肉供應。

8月29日,商務部表態,將密切跟蹤市場動態,會同相關部門適時投放中央儲備凍豬肉和牛羊肉,增加肉類市場供應。同時,指導產銷區建立穩定的購銷協作關係,促進區域間產銷銜接,暢通肉類供應渠道。繼續按照市場化的原則,繼續鼓勵擴大豬肉進口。

隨後,國家發改委同樣表示,各級政府將重點支持種豬場、規模養殖場恢復和擴大產能,及時啟動價格補貼聯動機制。另外一方面,還進行專項部署,加強市場監管,將嚴厲打擊囤積居奇、串通漲價等不法行為。同時加強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儘快恢復生豬產能。

為了給豬肉價格“降溫”,各省份也紛紛出手制定細則。據不完全統計,從7月份至今,浙江、廣東、四川、黑龍江等眾多省份已先後發佈了穩肉價、保供應的相關政策。其中包括優先解決生豬養殖用地、短期貸款貼息支持、種豬場保種等措施,力求保障豬肉供應,緩解消費者購買壓力。

對於後市,行業分析師李姝鈺認為,當前國內豬肉的缺口依舊很大,還無法彌補市場供應量。但從目前生豬市場和批發零售市場來看,豬肉價格已經接近或達到峰值,後續價格持續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並不大。

隨著豬瘟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國家從政策層面穩定養殖市場的發展,養殖戶復產的積極性提高,9月份以後毛豬出欄量應該會明顯增加,進而壓縮肉價上漲的空間。李姝鈺分析,即使在接下來的節日熱潮中,豬價被再次抬高,也將會是一個短期的現象,無法長久持續,消費者不必太過擔心。

豬價高漲,國家從多個層面幫助和扶持,無疑是養豬行業的重大利好。但李姝鈺提醒,市場前景並不代表入行或者復產就能直接獲得高額受益。養豬的前期投入、風險係數都比較高,並非短期內的利好,就能帶動行業的整體繁榮。尤其隨著散養佔比逐漸減小,規模化養殖加速,提升集中度可能是該行業主要的發展邏輯。未來,隨著市場份額逐漸向頭部企業聚集、環保措施日益嚴苛,龍頭企業的發展潛力反而更為巨大,這也將進一步壓縮中小規模養殖場的生存空間。

(本文圖片來自互聯網,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公眾號編輯。)

"

摘要:專家指出,隨著各級政府促生產保供應等一系列應對措施的出臺,“會飛的豬”後市漲價空間有限。

本報記者 劉波報道

“豬”事不順,風口之上的豬肉,大有與牛、羊肉一較高下的勁頭。相關數據統計,8月以來,國內豬肉價格持續走強,不斷刷新歷史新高。截至8月23日,全國集貿市場豬肉平均零售價格為32.44元/公斤,較6月上漲62.1%。豬肉,成為擺在中國百姓餐桌前的最大謎題,甚至登上國務院的議事桌,化身魅影重重的時代焦點。

所幸,告別資源短缺時代幾十年,因物價上漲而引發消費者恐慌的場景沒有重現。通過記者走訪瞭解,隨著國家層面的積極調控,地方穩定肉價的細則陸續出臺,大多數百姓十分樂觀,他們普遍認為,豬肉價格不會一直反常地維持高位,反而可以趁此時間段多吃點蔬菜,更利於健康。

1

百姓“吃不起” 商家“賣不了”

促生產保供應維穩市場 豬肉價格高位難以持久

飯中有肉,一直被中國百姓視為餐桌上的幸福。最近,不少白領驚奇地發現,單位食堂飯菜裡的豬肉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雞肉和蔬菜。面對質疑,食堂老闆搖了搖頭:“了不得,這兩天豬肉又漲了7塊錢(每斤),這還是批發,你們自己去買買看,估計得小30。”他用手拍了拍自己的胸口,朗聲道,成本比之前高出一截,還能放這麼多(肉),比起外面,已經很良心了。

8月30日,北京某超市的豬肉櫃檯,五花肉標價27.3元/斤,排骨41.2元/斤。記者發現,雖有不少市民駐足停留,但面對高昂的價格著實難以痛快下手。市民張大媽一邊仔細挑撿,一邊不停地抱怨:“多會見過這麼貴的肉呀,真是吃不起了。”最終,張大媽挑了一斤多的排骨,她告訴記者,剛開學辛苦,得買些排骨給孫子燉湯喝,要只是她和老伴,絕不會買這麼多,等以後降價了再敞開吃。

家難當,生意同樣難做。經營豬肉店十餘年的許老闆表示,從沒見過豬肉這樣地猛漲,幾乎兩天就是一個價兒。“去年的這個時候大約是13.5元/斤,今年離譜得沒法幹。我都不敢緊隨市場調價,本想著比別人便宜些,能薄利多銷,沒想到門庭冷落根本賣不掉,營業額比同期起碼減少一半多。”許老闆抱怨道。

對此後價格走勢,許老闆較為悲觀,他認為,20多元應該不是肉價最後的瘋狂,隨著學校開學,以及中秋、國慶的臨近,肯定還有上漲空間。但漲得再多,沒有銷量支撐也沒有用,許老闆又嘆了口氣。

農業農村部公佈的數據顯示,6月份以來,全國生豬價格持續上漲。對比去年同期13.87元/公斤的活豬肉價格,今年8月19日的價格為24.34元/公斤,同比上漲75%。作用至市場,零售價格基本翻番,每斤價格在20-30元之間。

而據商務部監測,8月19日至25日,活豬肉價格幾日內上漲8.8%,達15.1元/公斤,再次突破新高。

一路進擊的豬肉價格,不僅讓消費者叫苦連連,高呼豬肉自由,更助推國內CPI迎來2.8%的大關。有關專家預測,若按此供需形勢發展,豬價很可能會裹挾中國CPI一舉破掉“3%”的紅線。

2

生豬的存欄數驟減 供需形勢嚴峻

促生產保供應維穩市場 豬肉價格高位難以持久

其實任何商品的價格都是由供需關係決定的,豬肉也不例外。相關從業人員劉祺認為,近期豬價上漲的情況,主要是生豬存欄量、出欄量下降,供不應求所致。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上半年,我國生豬出欄量31346萬頭,同比下降6.2%,生豬存欄量34761萬頭,同比下降15%。

若以2018年,全國生豬出欄量6.9億頭,豬肉產量5404萬噸的數據為基數,2019年豬肉和豬雜合計的供需缺口將達923萬噸,2020年缺口或將達到1257萬噸。兩年合計,總缺口為2180萬噸,超過全球豬肉貿易總和。

產業鏈上游出現問題,下游的消費者一樣會受到牽連,彼此都是共同體。劉祺表示,缺口的形成,主要是非洲豬瘟肆虐、養殖成本上升,以及節日效應等多種因素疊加,導致的供需嚴重失衡所致。

自2019年4月19日,海南確認發生首例疫情,至中國內地31個省份自治區均被波及,非洲豬瘟在國內傳播的時間雖然不長,卻讓不少養豬戶損失殆盡,遭受嚴重打擊,一時間整個養豬市場萎靡不振。

據農業農村部通告,截止到2019年8月8日,國內共發生151起非洲豬瘟疫情,撲殺生豬超過116萬頭,而要恢復到正常水平,則至少需要一年時間。

此外,本輪豬價的上漲並沒有刺激農戶們養豬的積極性,相反,養殖戶為規避生豬染病風險,或選擇提前出欄,或閉門停業,不僅導致出欄生豬平均重量下降,更使得生豬的存欄數逐月遞減。截至7月,已經較去年同期銳減了三成,供應形勢十分艱鉅。

其次,隨著行業環境保護監管力度日益加大,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措施限制養殖,要求提高養豬場的環保衛生。養殖成本和准入門檻的抬高,使得很多小型養殖場紛紛倒閉,據記者瞭解,僅廣東茂名市在2017年關閉的養豬場就多達1000餘家,對豬肉供給影響極深。

此外,劉祺告訴記者,立秋前後“貼秋膘”的“節日效應”,也是拉動豬肉階段性上漲的原因之一。通常的情況下,活豬肉的批發價在每年的中秋節前後都會出現上漲,達到一個階段性的高點。如今,這一時間節點,無疑進一步加劇了供給失衡。

至於進口方面,劉祺表示,2019年上半年豬肉進口81.9萬噸,同比增長26.4%。儘管豬肉進口增速較高,但從絕對數量而言,進口豬肉僅佔到國內豬肉消費量的2-3%,即使下半年豬肉進口翻倍,也難以有效填補國內的供給缺口,遠水難解近渴。

我國是世界豬肉消費第一大國,在中國人自己的肉食結構裡,豬肉佔比高達86.27%。劉祺介紹,過去,我國豬肉供給平衡,基本滿足自給自足。但受疫情影響、養殖成本、節日效應三方面因素影響,疊加生豬生長週期長的特點,導致全國生豬存欄量以及有繁育能力的母豬存欄量都大幅度下降,補庫遲緩。是近期豬價猛烈上揚的主要原因。

3

穩生產保供應 高位肉價難以持久

促生產保供應維穩市場 豬肉價格高位難以持久

8月21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面對豬肉價格的屢創新高,會議指出,穩定生豬生產,保障豬肉供應,事關“三農”發展、群眾生活和物價穩定。會議確定,一是綜合施策恢復生豬生產,二是地方要立即取消超出法律法規的生豬禁養、限養規定,三是發展規模養殖,支持農戶養豬,四是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建設,提升疫病防控能力,五是保障豬肉供應。

8月29日,商務部表態,將密切跟蹤市場動態,會同相關部門適時投放中央儲備凍豬肉和牛羊肉,增加肉類市場供應。同時,指導產銷區建立穩定的購銷協作關係,促進區域間產銷銜接,暢通肉類供應渠道。繼續按照市場化的原則,繼續鼓勵擴大豬肉進口。

隨後,國家發改委同樣表示,各級政府將重點支持種豬場、規模養殖場恢復和擴大產能,及時啟動價格補貼聯動機制。另外一方面,還進行專項部署,加強市場監管,將嚴厲打擊囤積居奇、串通漲價等不法行為。同時加強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儘快恢復生豬產能。

為了給豬肉價格“降溫”,各省份也紛紛出手制定細則。據不完全統計,從7月份至今,浙江、廣東、四川、黑龍江等眾多省份已先後發佈了穩肉價、保供應的相關政策。其中包括優先解決生豬養殖用地、短期貸款貼息支持、種豬場保種等措施,力求保障豬肉供應,緩解消費者購買壓力。

對於後市,行業分析師李姝鈺認為,當前國內豬肉的缺口依舊很大,還無法彌補市場供應量。但從目前生豬市場和批發零售市場來看,豬肉價格已經接近或達到峰值,後續價格持續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並不大。

隨著豬瘟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國家從政策層面穩定養殖市場的發展,養殖戶復產的積極性提高,9月份以後毛豬出欄量應該會明顯增加,進而壓縮肉價上漲的空間。李姝鈺分析,即使在接下來的節日熱潮中,豬價被再次抬高,也將會是一個短期的現象,無法長久持續,消費者不必太過擔心。

豬價高漲,國家從多個層面幫助和扶持,無疑是養豬行業的重大利好。但李姝鈺提醒,市場前景並不代表入行或者復產就能直接獲得高額受益。養豬的前期投入、風險係數都比較高,並非短期內的利好,就能帶動行業的整體繁榮。尤其隨著散養佔比逐漸減小,規模化養殖加速,提升集中度可能是該行業主要的發展邏輯。未來,隨著市場份額逐漸向頭部企業聚集、環保措施日益嚴苛,龍頭企業的發展潛力反而更為巨大,這也將進一步壓縮中小規模養殖場的生存空間。

(本文圖片來自互聯網,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公眾號編輯。)

促生產保供應維穩市場 豬肉價格高位難以持久"

摘要:專家指出,隨著各級政府促生產保供應等一系列應對措施的出臺,“會飛的豬”後市漲價空間有限。

本報記者 劉波報道

“豬”事不順,風口之上的豬肉,大有與牛、羊肉一較高下的勁頭。相關數據統計,8月以來,國內豬肉價格持續走強,不斷刷新歷史新高。截至8月23日,全國集貿市場豬肉平均零售價格為32.44元/公斤,較6月上漲62.1%。豬肉,成為擺在中國百姓餐桌前的最大謎題,甚至登上國務院的議事桌,化身魅影重重的時代焦點。

所幸,告別資源短缺時代幾十年,因物價上漲而引發消費者恐慌的場景沒有重現。通過記者走訪瞭解,隨著國家層面的積極調控,地方穩定肉價的細則陸續出臺,大多數百姓十分樂觀,他們普遍認為,豬肉價格不會一直反常地維持高位,反而可以趁此時間段多吃點蔬菜,更利於健康。

1

百姓“吃不起” 商家“賣不了”

促生產保供應維穩市場 豬肉價格高位難以持久

飯中有肉,一直被中國百姓視為餐桌上的幸福。最近,不少白領驚奇地發現,單位食堂飯菜裡的豬肉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雞肉和蔬菜。面對質疑,食堂老闆搖了搖頭:“了不得,這兩天豬肉又漲了7塊錢(每斤),這還是批發,你們自己去買買看,估計得小30。”他用手拍了拍自己的胸口,朗聲道,成本比之前高出一截,還能放這麼多(肉),比起外面,已經很良心了。

8月30日,北京某超市的豬肉櫃檯,五花肉標價27.3元/斤,排骨41.2元/斤。記者發現,雖有不少市民駐足停留,但面對高昂的價格著實難以痛快下手。市民張大媽一邊仔細挑撿,一邊不停地抱怨:“多會見過這麼貴的肉呀,真是吃不起了。”最終,張大媽挑了一斤多的排骨,她告訴記者,剛開學辛苦,得買些排骨給孫子燉湯喝,要只是她和老伴,絕不會買這麼多,等以後降價了再敞開吃。

家難當,生意同樣難做。經營豬肉店十餘年的許老闆表示,從沒見過豬肉這樣地猛漲,幾乎兩天就是一個價兒。“去年的這個時候大約是13.5元/斤,今年離譜得沒法幹。我都不敢緊隨市場調價,本想著比別人便宜些,能薄利多銷,沒想到門庭冷落根本賣不掉,營業額比同期起碼減少一半多。”許老闆抱怨道。

對此後價格走勢,許老闆較為悲觀,他認為,20多元應該不是肉價最後的瘋狂,隨著學校開學,以及中秋、國慶的臨近,肯定還有上漲空間。但漲得再多,沒有銷量支撐也沒有用,許老闆又嘆了口氣。

農業農村部公佈的數據顯示,6月份以來,全國生豬價格持續上漲。對比去年同期13.87元/公斤的活豬肉價格,今年8月19日的價格為24.34元/公斤,同比上漲75%。作用至市場,零售價格基本翻番,每斤價格在20-30元之間。

而據商務部監測,8月19日至25日,活豬肉價格幾日內上漲8.8%,達15.1元/公斤,再次突破新高。

一路進擊的豬肉價格,不僅讓消費者叫苦連連,高呼豬肉自由,更助推國內CPI迎來2.8%的大關。有關專家預測,若按此供需形勢發展,豬價很可能會裹挾中國CPI一舉破掉“3%”的紅線。

2

生豬的存欄數驟減 供需形勢嚴峻

促生產保供應維穩市場 豬肉價格高位難以持久

其實任何商品的價格都是由供需關係決定的,豬肉也不例外。相關從業人員劉祺認為,近期豬價上漲的情況,主要是生豬存欄量、出欄量下降,供不應求所致。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上半年,我國生豬出欄量31346萬頭,同比下降6.2%,生豬存欄量34761萬頭,同比下降15%。

若以2018年,全國生豬出欄量6.9億頭,豬肉產量5404萬噸的數據為基數,2019年豬肉和豬雜合計的供需缺口將達923萬噸,2020年缺口或將達到1257萬噸。兩年合計,總缺口為2180萬噸,超過全球豬肉貿易總和。

產業鏈上游出現問題,下游的消費者一樣會受到牽連,彼此都是共同體。劉祺表示,缺口的形成,主要是非洲豬瘟肆虐、養殖成本上升,以及節日效應等多種因素疊加,導致的供需嚴重失衡所致。

自2019年4月19日,海南確認發生首例疫情,至中國內地31個省份自治區均被波及,非洲豬瘟在國內傳播的時間雖然不長,卻讓不少養豬戶損失殆盡,遭受嚴重打擊,一時間整個養豬市場萎靡不振。

據農業農村部通告,截止到2019年8月8日,國內共發生151起非洲豬瘟疫情,撲殺生豬超過116萬頭,而要恢復到正常水平,則至少需要一年時間。

此外,本輪豬價的上漲並沒有刺激農戶們養豬的積極性,相反,養殖戶為規避生豬染病風險,或選擇提前出欄,或閉門停業,不僅導致出欄生豬平均重量下降,更使得生豬的存欄數逐月遞減。截至7月,已經較去年同期銳減了三成,供應形勢十分艱鉅。

其次,隨著行業環境保護監管力度日益加大,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措施限制養殖,要求提高養豬場的環保衛生。養殖成本和准入門檻的抬高,使得很多小型養殖場紛紛倒閉,據記者瞭解,僅廣東茂名市在2017年關閉的養豬場就多達1000餘家,對豬肉供給影響極深。

此外,劉祺告訴記者,立秋前後“貼秋膘”的“節日效應”,也是拉動豬肉階段性上漲的原因之一。通常的情況下,活豬肉的批發價在每年的中秋節前後都會出現上漲,達到一個階段性的高點。如今,這一時間節點,無疑進一步加劇了供給失衡。

至於進口方面,劉祺表示,2019年上半年豬肉進口81.9萬噸,同比增長26.4%。儘管豬肉進口增速較高,但從絕對數量而言,進口豬肉僅佔到國內豬肉消費量的2-3%,即使下半年豬肉進口翻倍,也難以有效填補國內的供給缺口,遠水難解近渴。

我國是世界豬肉消費第一大國,在中國人自己的肉食結構裡,豬肉佔比高達86.27%。劉祺介紹,過去,我國豬肉供給平衡,基本滿足自給自足。但受疫情影響、養殖成本、節日效應三方面因素影響,疊加生豬生長週期長的特點,導致全國生豬存欄量以及有繁育能力的母豬存欄量都大幅度下降,補庫遲緩。是近期豬價猛烈上揚的主要原因。

3

穩生產保供應 高位肉價難以持久

促生產保供應維穩市場 豬肉價格高位難以持久

8月21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面對豬肉價格的屢創新高,會議指出,穩定生豬生產,保障豬肉供應,事關“三農”發展、群眾生活和物價穩定。會議確定,一是綜合施策恢復生豬生產,二是地方要立即取消超出法律法規的生豬禁養、限養規定,三是發展規模養殖,支持農戶養豬,四是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建設,提升疫病防控能力,五是保障豬肉供應。

8月29日,商務部表態,將密切跟蹤市場動態,會同相關部門適時投放中央儲備凍豬肉和牛羊肉,增加肉類市場供應。同時,指導產銷區建立穩定的購銷協作關係,促進區域間產銷銜接,暢通肉類供應渠道。繼續按照市場化的原則,繼續鼓勵擴大豬肉進口。

隨後,國家發改委同樣表示,各級政府將重點支持種豬場、規模養殖場恢復和擴大產能,及時啟動價格補貼聯動機制。另外一方面,還進行專項部署,加強市場監管,將嚴厲打擊囤積居奇、串通漲價等不法行為。同時加強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儘快恢復生豬產能。

為了給豬肉價格“降溫”,各省份也紛紛出手制定細則。據不完全統計,從7月份至今,浙江、廣東、四川、黑龍江等眾多省份已先後發佈了穩肉價、保供應的相關政策。其中包括優先解決生豬養殖用地、短期貸款貼息支持、種豬場保種等措施,力求保障豬肉供應,緩解消費者購買壓力。

對於後市,行業分析師李姝鈺認為,當前國內豬肉的缺口依舊很大,還無法彌補市場供應量。但從目前生豬市場和批發零售市場來看,豬肉價格已經接近或達到峰值,後續價格持續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並不大。

隨著豬瘟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國家從政策層面穩定養殖市場的發展,養殖戶復產的積極性提高,9月份以後毛豬出欄量應該會明顯增加,進而壓縮肉價上漲的空間。李姝鈺分析,即使在接下來的節日熱潮中,豬價被再次抬高,也將會是一個短期的現象,無法長久持續,消費者不必太過擔心。

豬價高漲,國家從多個層面幫助和扶持,無疑是養豬行業的重大利好。但李姝鈺提醒,市場前景並不代表入行或者復產就能直接獲得高額受益。養豬的前期投入、風險係數都比較高,並非短期內的利好,就能帶動行業的整體繁榮。尤其隨著散養佔比逐漸減小,規模化養殖加速,提升集中度可能是該行業主要的發展邏輯。未來,隨著市場份額逐漸向頭部企業聚集、環保措施日益嚴苛,龍頭企業的發展潛力反而更為巨大,這也將進一步壓縮中小規模養殖場的生存空間。

(本文圖片來自互聯網,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公眾號編輯。)

促生產保供應維穩市場 豬肉價格高位難以持久促生產保供應維穩市場 豬肉價格高位難以持久

中國產經新聞

新增長時代的思想力

Thinking Power in the New Growth Era.

新聞拼盤 品味中國

News Collection, Experience & Taste China.

"

摘要:專家指出,隨著各級政府促生產保供應等一系列應對措施的出臺,“會飛的豬”後市漲價空間有限。

本報記者 劉波報道

“豬”事不順,風口之上的豬肉,大有與牛、羊肉一較高下的勁頭。相關數據統計,8月以來,國內豬肉價格持續走強,不斷刷新歷史新高。截至8月23日,全國集貿市場豬肉平均零售價格為32.44元/公斤,較6月上漲62.1%。豬肉,成為擺在中國百姓餐桌前的最大謎題,甚至登上國務院的議事桌,化身魅影重重的時代焦點。

所幸,告別資源短缺時代幾十年,因物價上漲而引發消費者恐慌的場景沒有重現。通過記者走訪瞭解,隨著國家層面的積極調控,地方穩定肉價的細則陸續出臺,大多數百姓十分樂觀,他們普遍認為,豬肉價格不會一直反常地維持高位,反而可以趁此時間段多吃點蔬菜,更利於健康。

1

百姓“吃不起” 商家“賣不了”

促生產保供應維穩市場 豬肉價格高位難以持久

飯中有肉,一直被中國百姓視為餐桌上的幸福。最近,不少白領驚奇地發現,單位食堂飯菜裡的豬肉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雞肉和蔬菜。面對質疑,食堂老闆搖了搖頭:“了不得,這兩天豬肉又漲了7塊錢(每斤),這還是批發,你們自己去買買看,估計得小30。”他用手拍了拍自己的胸口,朗聲道,成本比之前高出一截,還能放這麼多(肉),比起外面,已經很良心了。

8月30日,北京某超市的豬肉櫃檯,五花肉標價27.3元/斤,排骨41.2元/斤。記者發現,雖有不少市民駐足停留,但面對高昂的價格著實難以痛快下手。市民張大媽一邊仔細挑撿,一邊不停地抱怨:“多會見過這麼貴的肉呀,真是吃不起了。”最終,張大媽挑了一斤多的排骨,她告訴記者,剛開學辛苦,得買些排骨給孫子燉湯喝,要只是她和老伴,絕不會買這麼多,等以後降價了再敞開吃。

家難當,生意同樣難做。經營豬肉店十餘年的許老闆表示,從沒見過豬肉這樣地猛漲,幾乎兩天就是一個價兒。“去年的這個時候大約是13.5元/斤,今年離譜得沒法幹。我都不敢緊隨市場調價,本想著比別人便宜些,能薄利多銷,沒想到門庭冷落根本賣不掉,營業額比同期起碼減少一半多。”許老闆抱怨道。

對此後價格走勢,許老闆較為悲觀,他認為,20多元應該不是肉價最後的瘋狂,隨著學校開學,以及中秋、國慶的臨近,肯定還有上漲空間。但漲得再多,沒有銷量支撐也沒有用,許老闆又嘆了口氣。

農業農村部公佈的數據顯示,6月份以來,全國生豬價格持續上漲。對比去年同期13.87元/公斤的活豬肉價格,今年8月19日的價格為24.34元/公斤,同比上漲75%。作用至市場,零售價格基本翻番,每斤價格在20-30元之間。

而據商務部監測,8月19日至25日,活豬肉價格幾日內上漲8.8%,達15.1元/公斤,再次突破新高。

一路進擊的豬肉價格,不僅讓消費者叫苦連連,高呼豬肉自由,更助推國內CPI迎來2.8%的大關。有關專家預測,若按此供需形勢發展,豬價很可能會裹挾中國CPI一舉破掉“3%”的紅線。

2

生豬的存欄數驟減 供需形勢嚴峻

促生產保供應維穩市場 豬肉價格高位難以持久

其實任何商品的價格都是由供需關係決定的,豬肉也不例外。相關從業人員劉祺認為,近期豬價上漲的情況,主要是生豬存欄量、出欄量下降,供不應求所致。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上半年,我國生豬出欄量31346萬頭,同比下降6.2%,生豬存欄量34761萬頭,同比下降15%。

若以2018年,全國生豬出欄量6.9億頭,豬肉產量5404萬噸的數據為基數,2019年豬肉和豬雜合計的供需缺口將達923萬噸,2020年缺口或將達到1257萬噸。兩年合計,總缺口為2180萬噸,超過全球豬肉貿易總和。

產業鏈上游出現問題,下游的消費者一樣會受到牽連,彼此都是共同體。劉祺表示,缺口的形成,主要是非洲豬瘟肆虐、養殖成本上升,以及節日效應等多種因素疊加,導致的供需嚴重失衡所致。

自2019年4月19日,海南確認發生首例疫情,至中國內地31個省份自治區均被波及,非洲豬瘟在國內傳播的時間雖然不長,卻讓不少養豬戶損失殆盡,遭受嚴重打擊,一時間整個養豬市場萎靡不振。

據農業農村部通告,截止到2019年8月8日,國內共發生151起非洲豬瘟疫情,撲殺生豬超過116萬頭,而要恢復到正常水平,則至少需要一年時間。

此外,本輪豬價的上漲並沒有刺激農戶們養豬的積極性,相反,養殖戶為規避生豬染病風險,或選擇提前出欄,或閉門停業,不僅導致出欄生豬平均重量下降,更使得生豬的存欄數逐月遞減。截至7月,已經較去年同期銳減了三成,供應形勢十分艱鉅。

其次,隨著行業環境保護監管力度日益加大,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措施限制養殖,要求提高養豬場的環保衛生。養殖成本和准入門檻的抬高,使得很多小型養殖場紛紛倒閉,據記者瞭解,僅廣東茂名市在2017年關閉的養豬場就多達1000餘家,對豬肉供給影響極深。

此外,劉祺告訴記者,立秋前後“貼秋膘”的“節日效應”,也是拉動豬肉階段性上漲的原因之一。通常的情況下,活豬肉的批發價在每年的中秋節前後都會出現上漲,達到一個階段性的高點。如今,這一時間節點,無疑進一步加劇了供給失衡。

至於進口方面,劉祺表示,2019年上半年豬肉進口81.9萬噸,同比增長26.4%。儘管豬肉進口增速較高,但從絕對數量而言,進口豬肉僅佔到國內豬肉消費量的2-3%,即使下半年豬肉進口翻倍,也難以有效填補國內的供給缺口,遠水難解近渴。

我國是世界豬肉消費第一大國,在中國人自己的肉食結構裡,豬肉佔比高達86.27%。劉祺介紹,過去,我國豬肉供給平衡,基本滿足自給自足。但受疫情影響、養殖成本、節日效應三方面因素影響,疊加生豬生長週期長的特點,導致全國生豬存欄量以及有繁育能力的母豬存欄量都大幅度下降,補庫遲緩。是近期豬價猛烈上揚的主要原因。

3

穩生產保供應 高位肉價難以持久

促生產保供應維穩市場 豬肉價格高位難以持久

8月21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面對豬肉價格的屢創新高,會議指出,穩定生豬生產,保障豬肉供應,事關“三農”發展、群眾生活和物價穩定。會議確定,一是綜合施策恢復生豬生產,二是地方要立即取消超出法律法規的生豬禁養、限養規定,三是發展規模養殖,支持農戶養豬,四是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建設,提升疫病防控能力,五是保障豬肉供應。

8月29日,商務部表態,將密切跟蹤市場動態,會同相關部門適時投放中央儲備凍豬肉和牛羊肉,增加肉類市場供應。同時,指導產銷區建立穩定的購銷協作關係,促進區域間產銷銜接,暢通肉類供應渠道。繼續按照市場化的原則,繼續鼓勵擴大豬肉進口。

隨後,國家發改委同樣表示,各級政府將重點支持種豬場、規模養殖場恢復和擴大產能,及時啟動價格補貼聯動機制。另外一方面,還進行專項部署,加強市場監管,將嚴厲打擊囤積居奇、串通漲價等不法行為。同時加強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儘快恢復生豬產能。

為了給豬肉價格“降溫”,各省份也紛紛出手制定細則。據不完全統計,從7月份至今,浙江、廣東、四川、黑龍江等眾多省份已先後發佈了穩肉價、保供應的相關政策。其中包括優先解決生豬養殖用地、短期貸款貼息支持、種豬場保種等措施,力求保障豬肉供應,緩解消費者購買壓力。

對於後市,行業分析師李姝鈺認為,當前國內豬肉的缺口依舊很大,還無法彌補市場供應量。但從目前生豬市場和批發零售市場來看,豬肉價格已經接近或達到峰值,後續價格持續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並不大。

隨著豬瘟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國家從政策層面穩定養殖市場的發展,養殖戶復產的積極性提高,9月份以後毛豬出欄量應該會明顯增加,進而壓縮肉價上漲的空間。李姝鈺分析,即使在接下來的節日熱潮中,豬價被再次抬高,也將會是一個短期的現象,無法長久持續,消費者不必太過擔心。

豬價高漲,國家從多個層面幫助和扶持,無疑是養豬行業的重大利好。但李姝鈺提醒,市場前景並不代表入行或者復產就能直接獲得高額受益。養豬的前期投入、風險係數都比較高,並非短期內的利好,就能帶動行業的整體繁榮。尤其隨著散養佔比逐漸減小,規模化養殖加速,提升集中度可能是該行業主要的發展邏輯。未來,隨著市場份額逐漸向頭部企業聚集、環保措施日益嚴苛,龍頭企業的發展潛力反而更為巨大,這也將進一步壓縮中小規模養殖場的生存空間。

(本文圖片來自互聯網,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公眾號編輯。)

促生產保供應維穩市場 豬肉價格高位難以持久促生產保供應維穩市場 豬肉價格高位難以持久

中國產經新聞

新增長時代的思想力

Thinking Power in the New Growth Era.

新聞拼盤 品味中國

News Collection, Experience & Taste China.

促生產保供應維穩市場 豬肉價格高位難以持久

訂閱:cien_offical

"

摘要:專家指出,隨著各級政府促生產保供應等一系列應對措施的出臺,“會飛的豬”後市漲價空間有限。

本報記者 劉波報道

“豬”事不順,風口之上的豬肉,大有與牛、羊肉一較高下的勁頭。相關數據統計,8月以來,國內豬肉價格持續走強,不斷刷新歷史新高。截至8月23日,全國集貿市場豬肉平均零售價格為32.44元/公斤,較6月上漲62.1%。豬肉,成為擺在中國百姓餐桌前的最大謎題,甚至登上國務院的議事桌,化身魅影重重的時代焦點。

所幸,告別資源短缺時代幾十年,因物價上漲而引發消費者恐慌的場景沒有重現。通過記者走訪瞭解,隨著國家層面的積極調控,地方穩定肉價的細則陸續出臺,大多數百姓十分樂觀,他們普遍認為,豬肉價格不會一直反常地維持高位,反而可以趁此時間段多吃點蔬菜,更利於健康。

1

百姓“吃不起” 商家“賣不了”

促生產保供應維穩市場 豬肉價格高位難以持久

飯中有肉,一直被中國百姓視為餐桌上的幸福。最近,不少白領驚奇地發現,單位食堂飯菜裡的豬肉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雞肉和蔬菜。面對質疑,食堂老闆搖了搖頭:“了不得,這兩天豬肉又漲了7塊錢(每斤),這還是批發,你們自己去買買看,估計得小30。”他用手拍了拍自己的胸口,朗聲道,成本比之前高出一截,還能放這麼多(肉),比起外面,已經很良心了。

8月30日,北京某超市的豬肉櫃檯,五花肉標價27.3元/斤,排骨41.2元/斤。記者發現,雖有不少市民駐足停留,但面對高昂的價格著實難以痛快下手。市民張大媽一邊仔細挑撿,一邊不停地抱怨:“多會見過這麼貴的肉呀,真是吃不起了。”最終,張大媽挑了一斤多的排骨,她告訴記者,剛開學辛苦,得買些排骨給孫子燉湯喝,要只是她和老伴,絕不會買這麼多,等以後降價了再敞開吃。

家難當,生意同樣難做。經營豬肉店十餘年的許老闆表示,從沒見過豬肉這樣地猛漲,幾乎兩天就是一個價兒。“去年的這個時候大約是13.5元/斤,今年離譜得沒法幹。我都不敢緊隨市場調價,本想著比別人便宜些,能薄利多銷,沒想到門庭冷落根本賣不掉,營業額比同期起碼減少一半多。”許老闆抱怨道。

對此後價格走勢,許老闆較為悲觀,他認為,20多元應該不是肉價最後的瘋狂,隨著學校開學,以及中秋、國慶的臨近,肯定還有上漲空間。但漲得再多,沒有銷量支撐也沒有用,許老闆又嘆了口氣。

農業農村部公佈的數據顯示,6月份以來,全國生豬價格持續上漲。對比去年同期13.87元/公斤的活豬肉價格,今年8月19日的價格為24.34元/公斤,同比上漲75%。作用至市場,零售價格基本翻番,每斤價格在20-30元之間。

而據商務部監測,8月19日至25日,活豬肉價格幾日內上漲8.8%,達15.1元/公斤,再次突破新高。

一路進擊的豬肉價格,不僅讓消費者叫苦連連,高呼豬肉自由,更助推國內CPI迎來2.8%的大關。有關專家預測,若按此供需形勢發展,豬價很可能會裹挾中國CPI一舉破掉“3%”的紅線。

2

生豬的存欄數驟減 供需形勢嚴峻

促生產保供應維穩市場 豬肉價格高位難以持久

其實任何商品的價格都是由供需關係決定的,豬肉也不例外。相關從業人員劉祺認為,近期豬價上漲的情況,主要是生豬存欄量、出欄量下降,供不應求所致。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上半年,我國生豬出欄量31346萬頭,同比下降6.2%,生豬存欄量34761萬頭,同比下降15%。

若以2018年,全國生豬出欄量6.9億頭,豬肉產量5404萬噸的數據為基數,2019年豬肉和豬雜合計的供需缺口將達923萬噸,2020年缺口或將達到1257萬噸。兩年合計,總缺口為2180萬噸,超過全球豬肉貿易總和。

產業鏈上游出現問題,下游的消費者一樣會受到牽連,彼此都是共同體。劉祺表示,缺口的形成,主要是非洲豬瘟肆虐、養殖成本上升,以及節日效應等多種因素疊加,導致的供需嚴重失衡所致。

自2019年4月19日,海南確認發生首例疫情,至中國內地31個省份自治區均被波及,非洲豬瘟在國內傳播的時間雖然不長,卻讓不少養豬戶損失殆盡,遭受嚴重打擊,一時間整個養豬市場萎靡不振。

據農業農村部通告,截止到2019年8月8日,國內共發生151起非洲豬瘟疫情,撲殺生豬超過116萬頭,而要恢復到正常水平,則至少需要一年時間。

此外,本輪豬價的上漲並沒有刺激農戶們養豬的積極性,相反,養殖戶為規避生豬染病風險,或選擇提前出欄,或閉門停業,不僅導致出欄生豬平均重量下降,更使得生豬的存欄數逐月遞減。截至7月,已經較去年同期銳減了三成,供應形勢十分艱鉅。

其次,隨著行業環境保護監管力度日益加大,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措施限制養殖,要求提高養豬場的環保衛生。養殖成本和准入門檻的抬高,使得很多小型養殖場紛紛倒閉,據記者瞭解,僅廣東茂名市在2017年關閉的養豬場就多達1000餘家,對豬肉供給影響極深。

此外,劉祺告訴記者,立秋前後“貼秋膘”的“節日效應”,也是拉動豬肉階段性上漲的原因之一。通常的情況下,活豬肉的批發價在每年的中秋節前後都會出現上漲,達到一個階段性的高點。如今,這一時間節點,無疑進一步加劇了供給失衡。

至於進口方面,劉祺表示,2019年上半年豬肉進口81.9萬噸,同比增長26.4%。儘管豬肉進口增速較高,但從絕對數量而言,進口豬肉僅佔到國內豬肉消費量的2-3%,即使下半年豬肉進口翻倍,也難以有效填補國內的供給缺口,遠水難解近渴。

我國是世界豬肉消費第一大國,在中國人自己的肉食結構裡,豬肉佔比高達86.27%。劉祺介紹,過去,我國豬肉供給平衡,基本滿足自給自足。但受疫情影響、養殖成本、節日效應三方面因素影響,疊加生豬生長週期長的特點,導致全國生豬存欄量以及有繁育能力的母豬存欄量都大幅度下降,補庫遲緩。是近期豬價猛烈上揚的主要原因。

3

穩生產保供應 高位肉價難以持久

促生產保供應維穩市場 豬肉價格高位難以持久

8月21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面對豬肉價格的屢創新高,會議指出,穩定生豬生產,保障豬肉供應,事關“三農”發展、群眾生活和物價穩定。會議確定,一是綜合施策恢復生豬生產,二是地方要立即取消超出法律法規的生豬禁養、限養規定,三是發展規模養殖,支持農戶養豬,四是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建設,提升疫病防控能力,五是保障豬肉供應。

8月29日,商務部表態,將密切跟蹤市場動態,會同相關部門適時投放中央儲備凍豬肉和牛羊肉,增加肉類市場供應。同時,指導產銷區建立穩定的購銷協作關係,促進區域間產銷銜接,暢通肉類供應渠道。繼續按照市場化的原則,繼續鼓勵擴大豬肉進口。

隨後,國家發改委同樣表示,各級政府將重點支持種豬場、規模養殖場恢復和擴大產能,及時啟動價格補貼聯動機制。另外一方面,還進行專項部署,加強市場監管,將嚴厲打擊囤積居奇、串通漲價等不法行為。同時加強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儘快恢復生豬產能。

為了給豬肉價格“降溫”,各省份也紛紛出手制定細則。據不完全統計,從7月份至今,浙江、廣東、四川、黑龍江等眾多省份已先後發佈了穩肉價、保供應的相關政策。其中包括優先解決生豬養殖用地、短期貸款貼息支持、種豬場保種等措施,力求保障豬肉供應,緩解消費者購買壓力。

對於後市,行業分析師李姝鈺認為,當前國內豬肉的缺口依舊很大,還無法彌補市場供應量。但從目前生豬市場和批發零售市場來看,豬肉價格已經接近或達到峰值,後續價格持續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並不大。

隨著豬瘟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國家從政策層面穩定養殖市場的發展,養殖戶復產的積極性提高,9月份以後毛豬出欄量應該會明顯增加,進而壓縮肉價上漲的空間。李姝鈺分析,即使在接下來的節日熱潮中,豬價被再次抬高,也將會是一個短期的現象,無法長久持續,消費者不必太過擔心。

豬價高漲,國家從多個層面幫助和扶持,無疑是養豬行業的重大利好。但李姝鈺提醒,市場前景並不代表入行或者復產就能直接獲得高額受益。養豬的前期投入、風險係數都比較高,並非短期內的利好,就能帶動行業的整體繁榮。尤其隨著散養佔比逐漸減小,規模化養殖加速,提升集中度可能是該行業主要的發展邏輯。未來,隨著市場份額逐漸向頭部企業聚集、環保措施日益嚴苛,龍頭企業的發展潛力反而更為巨大,這也將進一步壓縮中小規模養殖場的生存空間。

(本文圖片來自互聯網,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公眾號編輯。)

促生產保供應維穩市場 豬肉價格高位難以持久促生產保供應維穩市場 豬肉價格高位難以持久

中國產經新聞

新增長時代的思想力

Thinking Power in the New Growth Era.

新聞拼盤 品味中國

News Collection, Experience & Taste China.

促生產保供應維穩市場 豬肉價格高位難以持久

訂閱:cien_offical

促生產保供應維穩市場 豬肉價格高位難以持久

微博:@中國產經新聞

投稿:cien2015@163.com

講述,你在產經一線的故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