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搬磚2年,回鄉創業3次失敗,又打工積累,第4次創業獲成功

1993年高中畢業,來自遵義市匯川區沙灣鎮的劉有弟,大學夢沒能實現。那時考大學很難,從此他把大學夢藏在心底,走入社會,開始了自己的人生。打工是那年頭大山裡青年人幾乎唯一的出路,也是一種別無選擇的選擇。在廣西工地上搬磚的劉有弟,始終不相信自己要搬一輩子的磚。兩年後,他毅然決定回鄉創業。

工地搬磚2年,回鄉創業3次失敗,又打工積累,第4次創業獲成功

  • 三次創業宣告失敗

萬事開頭難。那時侯有人開始用玉米芯來培植凍菌,劉有弟覺得,收購玉米芯是門投入小、自己又做得到的事,於是他的第一個創業項目就是販賣玉米芯。

無資本、無技術、無經驗的劉有弟走村串鄉收購玉米芯,終於在創業一個月後做成了第一單生意,賺到了第一筆微薄的利潤。

幹了一段時間,劉有弟感覺這個行當潛力不大,沒什麼發展,不是長久之計。那時候,人們趕集或者是去鎮上都是靠走路去。劉有弟靈機一動,用自己販賣玉米芯賺來的錢,買了三輪車上街載客。

幹了一段時間後,發現開三輪車也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容易,維持生計還勉強,想致富,難!第二個創業項目就這樣“化苗”了。到底幹什麼好呢?

在家人和朋友的勸說下,劉有弟又開始進城販賣蔬菜。起早貪黑辛苦了一年,除了維持一家人日常的生活開支並無盈餘,甚至連春節回家時兜裡也只剩了幾塊錢。一年的時間過去了,不甘貧窮的他,希望自己能有更好的發展更大成就,第三次創業也宣告結束。

工地搬磚2年,回鄉創業3次失敗,又打工積累,第4次創業獲成功

  • 再次打工沉澱人生

劉有弟回顧自己幾年的創業經歷,得出有一門好的技術和一定的工作經驗很重要的結論。於是在2002年,他開始跟隨別人學習裝修裝飾。

在為別人打工的日子裡,他時時處處為老闆著想,總是保質保量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甚至還超出老闆的預期。經過兩年時間的潛心學習,2004年他擔任遵義市省心便民服務有限公司工程部經理,工作期間得到公司領導和同事的一致認可,這與在外累積的工作經驗與積極向上的思想是密不可分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年齡的增長,劉有弟對自己的人生又有了全新的認識,就算偶爾對生活中出現的事物有過迷茫,但最終還是堅信真理。出生在70年代的人,可以說是唱著紅歌、看著紅劇長大的,從小的信念就是熱愛共產黨,永遠跟黨走,於是2006年劉有弟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工地搬磚2年,回鄉創業3次失敗,又打工積累,第4次創業獲成功

  • 厚積薄發終獲成功

經過幾年的積累沉澱,2009年,劉有弟第四次創業,成立了遵義市千源便民服務有限公司並擔任總經理。公司成立以來,堅持合法經營,依法納稅,獲得了較快發展。目前,公司共有繳納社保員工613名,吸納了移民搬遷和貧困建檔立卡人員48名。

雖說“學問未必全在書上”,但在創業過程中,劉有弟也深刻體會到,一個人要更快成長,就要不斷地學習,充實知識儲備,只有厚積才能薄發。2012年,一直有個大學夢的劉有弟順利通過了成人高考,2015年取得了經濟管理專科畢業證書。公司也在2015年被授予“守合同重信用單位”和“2015——2016年度貴州省家庭服務骨幹企業”榮譽稱號。

工地搬磚2年,回鄉創業3次失敗,又打工積累,第4次創業獲成功

發展起來了,有餘力了,劉有弟積極投身於社會公益事業。為沙灣鎮中心幼兒園捐贈5000元,並發動支部黨員愛心捐贈沙灣鎮中心幼兒園10餘萬元,置辦了部分教學用品。2016年組織沙灣鎮流動支部黨員對沙灣鎮貧困人員進行慰問併發放了慰問金。2017年在“春暉活動”中對沙灣鎮小學捐贈1萬元,並發動流動支部黨員及沙灣鎮在外知名人士愛心捐贈40餘萬元。2018年在“百企幫村”活動中共資助貧困村民10戶,資助資金3萬餘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