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同學,請不要跟風創業'

"

創業艱難百戰多

創業需要一顆不安分的心,而我,用我媽的話說,是“從小就主意特別正”,拿定主意的事就一定要去試。

2015年,我辭職離開北京去天津創業,入駐了南開區的一個孵化器。我們講的故事是幫助商家打造“朋友圈裡的聚划算”,即一個為商家服務的小商品供應鏈。小商品由我們找廠家訂製、供貨,同時我們還在同一個孵化器裡找到了一家合作的物流公司,幫我們解決發貨和倉儲的問題。

大概用了半年,項目走上正軌,平均一天發貨2萬單,一單淨利潤是2至3元,一天能掙4至6萬。鼎盛時期,我們的秒殺活動,半小時就能賣出1.5萬單,口紅一年能賣出500萬支。這樣的勢頭從2016年中旬持續到2017年中旬,回想起來真是美好。

但從那以後,我們就開始走下坡路。一方面是我們自己沒有風險意識,沒有組建技術團隊,全都依賴和我們合作的物流公司,另一方面是外部競爭越來越激烈。

後來我們也想過轉型,嘗試了共享紙巾機和共享充電寶項目,但是我和合夥人出現了分歧。我覺得共享項目前期要燒錢,需要融資,可是合夥人堅決不同意。把自己的錢全燒完後,我們還是不想放棄,嘗試過接一些廣告,可惜不見起色。

最後實在沒辦法,我們花了一週時間清倉了7萬條皮褲和2萬支口紅,才把20多名員工的工資都結清。當時我非常沮喪,決定回北京。

"

創業艱難百戰多

創業需要一顆不安分的心,而我,用我媽的話說,是“從小就主意特別正”,拿定主意的事就一定要去試。

2015年,我辭職離開北京去天津創業,入駐了南開區的一個孵化器。我們講的故事是幫助商家打造“朋友圈裡的聚划算”,即一個為商家服務的小商品供應鏈。小商品由我們找廠家訂製、供貨,同時我們還在同一個孵化器裡找到了一家合作的物流公司,幫我們解決發貨和倉儲的問題。

大概用了半年,項目走上正軌,平均一天發貨2萬單,一單淨利潤是2至3元,一天能掙4至6萬。鼎盛時期,我們的秒殺活動,半小時就能賣出1.5萬單,口紅一年能賣出500萬支。這樣的勢頭從2016年中旬持續到2017年中旬,回想起來真是美好。

但從那以後,我們就開始走下坡路。一方面是我們自己沒有風險意識,沒有組建技術團隊,全都依賴和我們合作的物流公司,另一方面是外部競爭越來越激烈。

後來我們也想過轉型,嘗試了共享紙巾機和共享充電寶項目,但是我和合夥人出現了分歧。我覺得共享項目前期要燒錢,需要融資,可是合夥人堅決不同意。把自己的錢全燒完後,我們還是不想放棄,嘗試過接一些廣告,可惜不見起色。

最後實在沒辦法,我們花了一週時間清倉了7萬條皮褲和2萬支口紅,才把20多名員工的工資都結清。當時我非常沮喪,決定回北京。

這位同學,請不要跟風創業

那是2018年5月,我創業的心還是沒有死,回來繼續花了一段時間找項目,但發現電商和電商供應鏈拿融資的項目比以前少多了,資本越來越謹慎,穩妥起見,我決定先去上班。一個朋友給我介紹了保險公司,幾經思考,我決定加入保險經紀人的行列。

對於創過業的人來說,要重新迴歸按部就班、朝九晚五的生活是不容易的。但感謝創業的經歷,給了我不同的看問題的角度,讓我可以用“道”上的優勢彌補自己在“術”上的不足。

創業屬於賺快錢,賣保險屬於小火慢燉。這一年,我急躁的心情也逐漸平復,有機會能在大公司打磨一下,對我來說也不是壞事。

我認為每個人都有一顆創業的心。現在,我的合夥人在杭州二次創業,當時合作的物流公司,也在轉型做玩具物流供應鏈。他們都在堅持,我的心也一直不會死。

創業真不是人乾的事

關掉公司那一刻,我感覺解放了,釋然了。

去年9月決定把公司關掉之後,我痛苦了整整半年,一種“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感覺一直跟著我。

我2010年前就開始創業,做公關公司。這個行業到了2016年、2017年的時開始不太好做了,一些媒體開始自己去接觸客戶,跟公關公司搶飯碗。到了2018年,我們的利潤被兩端擠壓,一來是甲方的日子不好過,客戶的預算砍了20%,二來是資金源擠壓,採購成本變高。這導致在營業額不變的情況下,我們的利潤下降了一半多。

每個月還是有訂單,但就是不賺錢,感覺自己就是個墊款公司。甲方有時候不方便去採買媒體,因此會通過公關公司這個渠道。漸漸的我發現,我做的這件事情誰都可以做,失去了核心競爭力。

當然,這和我自己也有關係,我一直沒有做轉型,比如轉型媒體,轉型H5,或者其他偏技術的公司。

業務不行,身體還垮了。過去十年太累了,所以只要連續坐5個小時,就會覺得渾身不舒服,有虛脫的感覺,心有餘而力不足。比如抖音起來了,該養抖音的資源了;員工情緒不好,該跟他談談了,但我有些顧不過來。

"

創業艱難百戰多

創業需要一顆不安分的心,而我,用我媽的話說,是“從小就主意特別正”,拿定主意的事就一定要去試。

2015年,我辭職離開北京去天津創業,入駐了南開區的一個孵化器。我們講的故事是幫助商家打造“朋友圈裡的聚划算”,即一個為商家服務的小商品供應鏈。小商品由我們找廠家訂製、供貨,同時我們還在同一個孵化器裡找到了一家合作的物流公司,幫我們解決發貨和倉儲的問題。

大概用了半年,項目走上正軌,平均一天發貨2萬單,一單淨利潤是2至3元,一天能掙4至6萬。鼎盛時期,我們的秒殺活動,半小時就能賣出1.5萬單,口紅一年能賣出500萬支。這樣的勢頭從2016年中旬持續到2017年中旬,回想起來真是美好。

但從那以後,我們就開始走下坡路。一方面是我們自己沒有風險意識,沒有組建技術團隊,全都依賴和我們合作的物流公司,另一方面是外部競爭越來越激烈。

後來我們也想過轉型,嘗試了共享紙巾機和共享充電寶項目,但是我和合夥人出現了分歧。我覺得共享項目前期要燒錢,需要融資,可是合夥人堅決不同意。把自己的錢全燒完後,我們還是不想放棄,嘗試過接一些廣告,可惜不見起色。

最後實在沒辦法,我們花了一週時間清倉了7萬條皮褲和2萬支口紅,才把20多名員工的工資都結清。當時我非常沮喪,決定回北京。

這位同學,請不要跟風創業

那是2018年5月,我創業的心還是沒有死,回來繼續花了一段時間找項目,但發現電商和電商供應鏈拿融資的項目比以前少多了,資本越來越謹慎,穩妥起見,我決定先去上班。一個朋友給我介紹了保險公司,幾經思考,我決定加入保險經紀人的行列。

對於創過業的人來說,要重新迴歸按部就班、朝九晚五的生活是不容易的。但感謝創業的經歷,給了我不同的看問題的角度,讓我可以用“道”上的優勢彌補自己在“術”上的不足。

創業屬於賺快錢,賣保險屬於小火慢燉。這一年,我急躁的心情也逐漸平復,有機會能在大公司打磨一下,對我來說也不是壞事。

我認為每個人都有一顆創業的心。現在,我的合夥人在杭州二次創業,當時合作的物流公司,也在轉型做玩具物流供應鏈。他們都在堅持,我的心也一直不會死。

創業真不是人乾的事

關掉公司那一刻,我感覺解放了,釋然了。

去年9月決定把公司關掉之後,我痛苦了整整半年,一種“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感覺一直跟著我。

我2010年前就開始創業,做公關公司。這個行業到了2016年、2017年的時開始不太好做了,一些媒體開始自己去接觸客戶,跟公關公司搶飯碗。到了2018年,我們的利潤被兩端擠壓,一來是甲方的日子不好過,客戶的預算砍了20%,二來是資金源擠壓,採購成本變高。這導致在營業額不變的情況下,我們的利潤下降了一半多。

每個月還是有訂單,但就是不賺錢,感覺自己就是個墊款公司。甲方有時候不方便去採買媒體,因此會通過公關公司這個渠道。漸漸的我發現,我做的這件事情誰都可以做,失去了核心競爭力。

當然,這和我自己也有關係,我一直沒有做轉型,比如轉型媒體,轉型H5,或者其他偏技術的公司。

業務不行,身體還垮了。過去十年太累了,所以只要連續坐5個小時,就會覺得渾身不舒服,有虛脫的感覺,心有餘而力不足。比如抖音起來了,該養抖音的資源了;員工情緒不好,該跟他談談了,但我有些顧不過來。

這位同學,請不要跟風創業

最開始創業的時候我還會時常發脾氣,到最後我連脾氣都不想發了,因為我知道一發脾氣,最後傷害的其實還是自己的身體。

回過頭來看,我覺得一家公司不應該只做一款產品,應該不斷豐富產品線,而不應該只看眼前利潤,要對未來多做一些儲備,隨時想著自己會死掉,那樣可能會活得長久一點。

還有一點就是一定要有合夥人。要是沒有合夥人,當你鬆懈的時候或者身體出現問題的時候沒有人可以頂上來,這是很可怕的,畢竟沒有誰能保證自己一直在狀態,而且也沒有人能保證自己什麼都在行。

現在公司雖然關閉了,但公司的名字我還沒有註銷,畢竟是一份記憶和經歷。

打工者看創業,註定是霧裡看花

四年前,因為看好某方向的發展出來創業,但真下水了,才發現完全不是一回事。

今年年初公司清算之後,我找了兩個月的工作。因為創和投我都做過,找工作之前內心還有點膨脹,覺得自己想去哪應該都沒太大問題,結果現實一盆冷水澆下來。

這兩個月,我聊了大概一百多個人,你能想到的在創業相關鏈條上的大大小小的公司和基金,我差不多都聊了一遍。

他們都願意聊,有好幾個聊的還很深,但就是光聊沒結果,大家都很謹慎。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即使是如日中天的大公司,也依然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在今天這個時間節點上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在這種環境下,每家公司對人才的需求肯定還是存在的,只是期望變高了。尤其是級別稍微高一些的崗位,成交的難度要遠大於從前。

核心還是因為整個大環境確實非常不好,而我身處的偏內容這個行業,無論是政策趨勢還是廣告收入,今年都在收緊。即使行業報告會說各個行業都還在增長,可實際情況是,家家都在裁員。

"

創業艱難百戰多

創業需要一顆不安分的心,而我,用我媽的話說,是“從小就主意特別正”,拿定主意的事就一定要去試。

2015年,我辭職離開北京去天津創業,入駐了南開區的一個孵化器。我們講的故事是幫助商家打造“朋友圈裡的聚划算”,即一個為商家服務的小商品供應鏈。小商品由我們找廠家訂製、供貨,同時我們還在同一個孵化器裡找到了一家合作的物流公司,幫我們解決發貨和倉儲的問題。

大概用了半年,項目走上正軌,平均一天發貨2萬單,一單淨利潤是2至3元,一天能掙4至6萬。鼎盛時期,我們的秒殺活動,半小時就能賣出1.5萬單,口紅一年能賣出500萬支。這樣的勢頭從2016年中旬持續到2017年中旬,回想起來真是美好。

但從那以後,我們就開始走下坡路。一方面是我們自己沒有風險意識,沒有組建技術團隊,全都依賴和我們合作的物流公司,另一方面是外部競爭越來越激烈。

後來我們也想過轉型,嘗試了共享紙巾機和共享充電寶項目,但是我和合夥人出現了分歧。我覺得共享項目前期要燒錢,需要融資,可是合夥人堅決不同意。把自己的錢全燒完後,我們還是不想放棄,嘗試過接一些廣告,可惜不見起色。

最後實在沒辦法,我們花了一週時間清倉了7萬條皮褲和2萬支口紅,才把20多名員工的工資都結清。當時我非常沮喪,決定回北京。

這位同學,請不要跟風創業

那是2018年5月,我創業的心還是沒有死,回來繼續花了一段時間找項目,但發現電商和電商供應鏈拿融資的項目比以前少多了,資本越來越謹慎,穩妥起見,我決定先去上班。一個朋友給我介紹了保險公司,幾經思考,我決定加入保險經紀人的行列。

對於創過業的人來說,要重新迴歸按部就班、朝九晚五的生活是不容易的。但感謝創業的經歷,給了我不同的看問題的角度,讓我可以用“道”上的優勢彌補自己在“術”上的不足。

創業屬於賺快錢,賣保險屬於小火慢燉。這一年,我急躁的心情也逐漸平復,有機會能在大公司打磨一下,對我來說也不是壞事。

我認為每個人都有一顆創業的心。現在,我的合夥人在杭州二次創業,當時合作的物流公司,也在轉型做玩具物流供應鏈。他們都在堅持,我的心也一直不會死。

創業真不是人乾的事

關掉公司那一刻,我感覺解放了,釋然了。

去年9月決定把公司關掉之後,我痛苦了整整半年,一種“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感覺一直跟著我。

我2010年前就開始創業,做公關公司。這個行業到了2016年、2017年的時開始不太好做了,一些媒體開始自己去接觸客戶,跟公關公司搶飯碗。到了2018年,我們的利潤被兩端擠壓,一來是甲方的日子不好過,客戶的預算砍了20%,二來是資金源擠壓,採購成本變高。這導致在營業額不變的情況下,我們的利潤下降了一半多。

每個月還是有訂單,但就是不賺錢,感覺自己就是個墊款公司。甲方有時候不方便去採買媒體,因此會通過公關公司這個渠道。漸漸的我發現,我做的這件事情誰都可以做,失去了核心競爭力。

當然,這和我自己也有關係,我一直沒有做轉型,比如轉型媒體,轉型H5,或者其他偏技術的公司。

業務不行,身體還垮了。過去十年太累了,所以只要連續坐5個小時,就會覺得渾身不舒服,有虛脫的感覺,心有餘而力不足。比如抖音起來了,該養抖音的資源了;員工情緒不好,該跟他談談了,但我有些顧不過來。

這位同學,請不要跟風創業

最開始創業的時候我還會時常發脾氣,到最後我連脾氣都不想發了,因為我知道一發脾氣,最後傷害的其實還是自己的身體。

回過頭來看,我覺得一家公司不應該只做一款產品,應該不斷豐富產品線,而不應該只看眼前利潤,要對未來多做一些儲備,隨時想著自己會死掉,那樣可能會活得長久一點。

還有一點就是一定要有合夥人。要是沒有合夥人,當你鬆懈的時候或者身體出現問題的時候沒有人可以頂上來,這是很可怕的,畢竟沒有誰能保證自己一直在狀態,而且也沒有人能保證自己什麼都在行。

現在公司雖然關閉了,但公司的名字我還沒有註銷,畢竟是一份記憶和經歷。

打工者看創業,註定是霧裡看花

四年前,因為看好某方向的發展出來創業,但真下水了,才發現完全不是一回事。

今年年初公司清算之後,我找了兩個月的工作。因為創和投我都做過,找工作之前內心還有點膨脹,覺得自己想去哪應該都沒太大問題,結果現實一盆冷水澆下來。

這兩個月,我聊了大概一百多個人,你能想到的在創業相關鏈條上的大大小小的公司和基金,我差不多都聊了一遍。

他們都願意聊,有好幾個聊的還很深,但就是光聊沒結果,大家都很謹慎。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即使是如日中天的大公司,也依然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在今天這個時間節點上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在這種環境下,每家公司對人才的需求肯定還是存在的,只是期望變高了。尤其是級別稍微高一些的崗位,成交的難度要遠大於從前。

核心還是因為整個大環境確實非常不好,而我身處的偏內容這個行業,無論是政策趨勢還是廣告收入,今年都在收緊。即使行業報告會說各個行業都還在增長,可實際情況是,家家都在裁員。

這位同學,請不要跟風創業

我的心態還算比較平穩。這次創業,我經歷過從0到1,完成的不錯,我也知道從1到100會面臨很多問題,而且哪怕到了100也未必代表成功。我已經習慣了在一個不太OK的狀態裡面繼續奮鬥下去,又不能不幹,對吧?

找工作的那段時間,我感覺到大家都真的是非常不容易。整個創投環節上的所有方:從創業公司到上市公司以及他們背後的大小資方,所有人都不容易。

這個時間點創業,無論是用戶增長還是政策應對,尋找切入點還是融資節奏的把握,比起三四年前,難度都呈幾何倍數增長。導致的結果是,對創始人的長板要求會特別高,關鍵是還不能有短板。內心要足夠強大,還要孤注一擲地來做這件事。

找工作的那兩個月裡也有人找我繼續搭夥創業,但時間太短,沒有碰到特別讓我信任、跟我互補的人,我也覺得自己沒有準備好,沒有一個能夠讓自己繼續投入的事情,所以放棄了繼續創業這條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