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邁向醫療級應用,消費級可穿戴產品做好準備了嗎?

穿戴設備 GPS技術 科技 億歐網 2017-05-21
逐步邁向醫療級應用,消費級可穿戴產品做好準備了嗎?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有著更低成本、更好的外形和尺寸以及新功能的可穿戴式生物傳感技術正在使動態移動醫療成為現實,而動態移動醫療的關注點在於疾病的預防、篩查以及管理。

即使在動盪的市場動態中,依然可以看到可穿戴式設備在世界各地持續增長。主要的市場玩家各自的市場份額或許各自都有增加或減少,但是從宏觀層面上來看,增長依然強勁——IDC報告顯示2016年銷售量超過1億套,與2015年相比上漲了25%。

用長遠的眼光來看,這些設備中所使用的技術在過去20年中都是獲得了巨大創新的。在不久之前,心電圖胸帶還是先進的技術,然後才有了“穿戴式”的功能。從那時起,我們已經看到了GPS、加速度計、陀螺儀、光學生物傳感器、皮膚電流響應傳感器等等被集成到各種可穿戴設備中。

這些技術已經帶來了全新的用戶體驗,主要是在運動和健身的追蹤等可穿戴設備市場已經有了長足發展的領域。然而,可穿戴技術尤其是生物傳感器系統的新進展為醫療健康和醫療器械中可穿戴設備的應用開闢了新的可能性。

事實上,根據Frost&Sullivan的預測,到2020年,專門用於慢病管理和其他臨床應用的臨床級醫療可穿戴設備市場將達到189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29.9%。

這已經成為了現實,因為可穿戴的光學傳感器系統在醫用案例中的性能水平正在被驗證。比如,已經有數據表明消費者穿戴式設備中的嵌入式生物特徵傳感器系統可以檢測到心房顫動的存在。這是通過測量和分析R-R間期——心臟搏動之間的時間——來顯示健康和非健康心臟的不同模式來完成的。

下方的左圖是健康的心臟,從左下方到右上方顯示除了一個“魚雷”的形狀,而右圖顯示的集群在圖片的左下方,這明確地表明瞭是房顫。這些圖表中的數據是由具有先進生物識別技術的用來測量心率和R-R間期的消費級音頻耳塞收集到的。耳部心律監測的重要意義在於它可以非常準確地完成監測(基於與耳朵位置相關的高灌注和低運動偽影原理),並且真正實現了可移動(嵌入在人們日常使用的耳戴設備中)。

逐步邁向醫療級應用,消費級可穿戴產品做好準備了嗎?

另一個例子是血壓。類似於在消費級可穿戴和可收聽設備中的先進光學生物識別傳感器,已經被證明了能夠與消費級血壓袖帶相提並論。 Valencell正在進行一項持續性的研究,在這項研究中我們從100多個被分成光學生物識別傳感器和血壓袖帶兩組的不同研究參與者中收集了數百組數據,結果是令人信服的。

逐步邁向醫療級應用,消費級可穿戴產品做好準備了嗎?

像這樣的以及其他領域的進步正在引導著許多業內人士的看法,他們認為不僅在性能方面,而且在成本方面,消費級的生物識別可穿戴設備的創新已經開始超越醫療監測技術的創新了。有著更低成本、更好的外形和尺寸以及新功能的可穿戴式生物傳感技術正在使動態移動醫療成為現實,而動態移動醫療的關注點在於疾病的預防、篩查以及管理。

採取以下兩個系統:一個是基於計算機的生物識別採集系統,被用於生命科學研究和臨床教育;一個是生物識別數據收集系統,被用於製造消費級可穿戴產品。後者設備幾乎可以實現前者的所有功能,而只需要前者的一個部件那樣的成本,並且是以一個更方便的外形。

這並不意味著當今市場上的消費級可穿戴產品已經可以應用於醫療了,而是說技術已經準備好了進行醫學驗證性的研究。為了從消費級設備到醫療級可穿戴設備的轉變,您幾乎肯定會看到,消費級穿戴式設備和醫療器械之間的合作伙伴關係和/或收購關係至少存在以下兩個原因:

消費級可穿戴設備公司知道如何製造人們想要日常佩戴的設備,但是他們缺乏醫療等級設備的準確性、臨床驗證和監管批准所需的基礎設施、流程和經驗;

雖然醫療器械公司擁有適合醫療設備的基礎設施、流程和經驗,但是他們缺乏對如何生產消費者實際想要的日常穿戴設備的瞭解。

然而,這兩個市場的結構非常不同,使得相互之間的協作非常具有挑戰性:

逐步邁向醫療級應用,消費級可穿戴產品做好準備了嗎?

如上所述,儘管存在這些挑戰,市場機會仍然是巨大的,因此我們開始看到在幾種不同類別的醫療可穿戴設備中先進生物識別傳感器對市場的拉動作用。

逐步邁向醫療級應用,消費級可穿戴產品做好準備了嗎?

一個特別的磨合點就是將消費級可穿戴設備相當混亂的探索和快速創新與有序的學科相結合來進行臨床驗證。特別是,FDA的法規一直是任何形式的消費級醫療器械被問到的第一個問題之一。然而,FDA的批准過程還並不是這種情況下的瓶頸。

用案例來驗證是最重要的障礙,原因在於,將這些設備的其中之一進行商業化所需要的步驟通常如下所示:

設備原型:2-5周

實驗室可行性測試:1-2周

現場使用案例驗證:超過一年

獨立臨床驗證:超過6個月

FDA批准(510K):3-9個月

FDA批准過程中的所有研究、測試和驗證是此過程中最大的時間和資源投入。由於大多數醫療器械和消費級可穿戴設備公司內部目前沒有執行案例驗證的能力,因此這一點更為複雜。所以這些公司將需要收購或外包這一關鍵步驟。

我們仍然處於消費級醫療可穿戴產品和市場開發的早期階段,但已經明確的是,想要在市場上取得成功,就需要了解消費者市場和臨床驗證的基本情況。可以利用創新的可穿戴傳感器技術將醫療驗證應用於消費級醫療需求案例的公司,最有可能在市場上取得成功。

55

71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