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古鎮,都長著一張網紅臉

中式古鎮,都長著一張網紅臉

illustration by Lieke Vorst

中式網紅臉具有一些十分鮮明的特徵:巴掌大小的臉蛋,尖如鐵釘的下巴,銅鈴般閃爍的巨眼,以及延綿到額頭的挺拔山根,整齊劃一,絕沒有絲毫差錯。

與中式網紅一樣,中式古鎮,在審美方面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所有古鎮的宣傳文案大抵都是這樣的:慢生活,悠閒時光,給心靈放個假,讓靈魂來一回深度大保健。街頭賣土特產的大叔大媽是深藏不露的鄉民,專注於某樣手工藝品三五十年,綽號“xx仙人”;巷尾開民宿客棧的老闆是曾經一線城市的白領,年入百萬,後因追求自由辭職來到古鎮,過上了閒雲野鶴的悠閒日子;遊客們都是攢著三五天年假和三五千積蓄,遠道而來的大都市社畜,巴巴地來體驗一番古鎮的飄逸脫俗,看看這裡三十塊一碗的酸辣粉和五十塊一杯的鮮榨果汁,到底和自家出租屋樓下的有什麼分別。

中式古鎮,都長著一張網紅臉


初來古鎮的時候,往往還是會被驚豔一下。雖然明知腳下的青石板是2000年以後才鋪上去的,路邊的磚瓦房都是最近瞅著商機紅火才加蓋的,但畢竟走出了鋼筋水泥森林,乍一見到,還是稀奇。何況街旁站著的父老鄉親也十分熱情,一點也不像大都市,人情淡薄,公司同事在電梯裡頭遇見了,都只會埋頭玩手機,彼此連招呼都不打的:

小夥子,吃飯不?來我們這裡看看,物美價廉。

住宿啊住宿啊,還有床位,乾淨衛生,進來看看?

古城特產,古城特產,純手工製作的xx糕,免費品嚐囉。

要不要導遊?要不要導遊?三十塊一位,團隊還能打折……

熱情的問候絡繹不絕衝擊著你的耳膜,就像身邊摩肩擦踵的遊客,不停地踩著你的腳跟一樣——一不小心,還可能踩到別人的褲腿或裙角。

中式古鎮,都長著一張網紅臉


這很正常。如今中華文明繁榮昌明瞭,許多人的中國魂燃燒得愈發熾烈,於是古鎮裡頭的古裝男女越來越多。古裝寬大的裙襬或褲腿穿著十分不便,一不小心就有被人踩中絆住的危險,好處在於遊覽的同時,還能順便清掃一下古鎮的青石板街道。

去一趟古鎮,就像參觀了一回古代服飾博物館,從唐裝到中山裝,什麼樣的服飾都能看到。唯一的相同點的是它們統一來自淘寶,大多售價不會超過兩百,湊攏了看,隱隱能發現毛球和線頭。往往在採購了外套以後,主人就沒有餘錢採購鞋履了,於是腳上踩著的多半是一雙來自莆田的匡威或巴黎世家。別看這兩個牌子差距很大,但一經莆田加工,價格其實是差不多的。

在古鎮穿古裝,不用擔心會有被保安認錯並毆打的風險。無它,因為古鎮實在是太擠了,別說抽出拳頭打人,想把步子邁得大一點,行走快一點,都是難於登天。除了人多,還因為有無數人要停留在古鎮的某處景點面前,仔仔細細地拍照,造成了嚴重的交通堵塞。古鎮外頭堵車,古鎮裡頭堵人——這就是古鎮慢生活的精髓所在,來了古鎮,想不慢下來都不成。

中式古鎮,都長著一張網紅臉


也好。反正都是堵,不如慢下來品味一番人情風俗。街邊的手工店多半是大花點綴的民族服飾,配以五彩繽紛的絲巾和草帽;無論什麼樂器店都主打葫蘆絲,連江南水鄉都不能倖免於難;咖啡館也是不可或缺的,而且老闆一般來自臺灣,兼賣正宗奶茶,店名中間要插入一個莫名其妙的日語の,“xxxの咖啡館”,“xxxの奶茶店”,用異域風情彰顯我中華文化的無所不包、有容乃大。

逛得累了,想停下來吃點東西。左顧右盼一番,發現古鎮的食物也很整齊劃一,烤魷魚、臭豆腐、臺灣香腸三大金剛是不可或缺的,彷彿全國人民忽然都愛上了這三樣菜似的。一遇到餐館,“農家”和“土菜”兩個詞往往是逃不掉的,善良的大都會社畜也毫不在意,只吃得津津有味,好像農家菜的味精就不是味精,變成了食材天然所帶的滋味似的。

中式古鎮,都長著一張網紅臉


吃飽喝足一番,迎來了古鎮的夜生活時刻。

古鎮的夜生活,約等於酒吧二字。各類古鎮的酒吧也有統一的裝修標準:七彩斑斕的霓虹燈,微波爐加熱的炸薯條,以及滿臉愁容如同便祕,肩上揹負著無數故事的駐唱歌手。駐唱歌手來來回回就那麼幾首悽悽慘慘的民謠,宋東野未出事前,《董小姐》是古鎮歌手們的標配;趙雷一炮而紅後,《成都》變成了全體中國古鎮的形象歌曲。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一時間,無論周莊烏鎮,還是大理麗江,全部古鎮酒吧的駐唱歌手都在表演同一首《成都》——忙不迭地為著競爭對手作宣傳,這是怎麼樣的一種國際主義精神?

中式古鎮,都長著一張網紅臉


在酒吧喝完買一打送半打的啤酒(實際售價是超市的三倍),大都會的遊客們晃晃悠悠地回到客棧。所有的客棧都無一例外地都有院落,擺著從淘寶買來的搖椅,上頭纏著義烏製造的各類塑料藤曼和假花。客棧大多都是這兩年搶蓋起來的,青磚綠瓦,淺灰色床單,無一例外地走高級性冷淡風格——但是這壓不住遊客們交合的熱情。畢竟古鎮的客棧承包了全國70%的交合KPI,尤其想到第二天就要作別古鎮,作別這詩意的慢生活,都市人們運動起來也就特別賣力了。

走遍大江南北,無論哪一座古鎮,看到的都是差不多的模樣。都長著同一位主刀醫生批量生產的網紅臉。


中式古鎮,都長著一張網紅臉


人們常罵網紅臉是流水線產物,千人一面,但這擋不住普羅大眾對網紅的喜愛。要不,那些錐子大眼高鼻樑的姑娘,為什麼能在社交網站上俘虜成千上萬的粉絲?以王思聰為首的富二代們,身邊女友都是一個模子打造出來的呢?

中式古鎮,都長著一張網紅臉


人們也常說中式古鎮缺乏辨識度,但這也不妨礙每到節慶時候,隨便哪座古鎮裡頭都是人山人海。大夥兒穿著同一套古著,吃著同一串烤魷魚,擺著同一樣的拍照pose,聽著同一首《董小姐》或《成都》……在那一刻,我們從來沒有如此這般強烈的感覺:到底是中國人,喜歡的玩意兒都大同小異啊!

只需要簡簡單單的同一劑配方,就能把大多人民哄得開開心心。不要斥責這社會缺乏審美,缺乏多元,只因這社會,遠未上升到講究審美、講究多元的高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