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心耕耘,崇左這位教育精英嶄獲國家級教育領域“最高級別獎”

也許很多人不諳就裡,到底,中國基礎教育領域的“奧斯卡獎”是什麼獎項,含金量幾何?

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是基礎教育領域內由國家設立的最高級別的業務類獎勵。每四年一屆,2014年為首屆,有著中國基礎教育界“奧斯卡獎”之美譽。這一獎項對於全國數以千萬計的基礎教育領域的老師來說,要獲此殊榮,比登天還難!

可是,就是這麼一個千萬人可仰望卻難於,甚至無法企及的教育界的頂級桂冠,天等籍的廣西民師院附小校長黃平化卻成功地率領團隊摘取了。

就有人特別關心和關切,獲此殊榮,有多少獎金!

教育界的權威人士放言,獲此獎項無法以得到多少獎金來衡量!

這是無價之榮譽,金錢難於、也無法真正量化!

守望——登頂

黃平化,這位在上世紀前腳正要邁入一九七0年,後腳卻被扯在一九六九年出生的正高級教師,臉上時常掛著謙遜的笑容,一副文化人的斯文模樣。對於黃平化,天等縣很多人都不陌生,因為,他從教二十九個春秋,從都康中學語文老師,到都康教輔站語文輔導員、站長,再到天等縣城關小學校長,後又在多個校長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廣西民族師範學院附小的校長,一路走來,一路凱歌高奏,一路錦旗飄揚: “正高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廣西特級教師”、“首屆八桂名師”、“崇左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首屆八桂教育家搖籃工程重點培養對象”、“全區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個人”、“自治區成立六十週年民族團結模範個人”,殊榮累累,不勝枚舉。

潛心耕耘,崇左這位教育精英嶄獲國家級教育領域“最高級別獎”

這是黃平化歷年來摘取榮譽的一部份,這是他於眾人不陌生的一面。而很多人對他又是陌生的。因為,最近幾年,黃平化在教育領域又取得了專家和同行豔羨不已的成績。他領軍之下的廣西民師院附小亦是殊榮頻至,榮獲“全國科技教育創新名校”、“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集體”、“全國先進少先隊大隊”、“教育部優秀德育案例獎”、“廣西教育系統先進集體(記二等功)”、“自治區和諧單位”等30多項區級以上榮譽。

尤其令專家和區內外同行眼紅眼熱的是,2017年,黃平化主持完成的課改項目—《邊境少數民族地區小學DI教學的創新實踐》,榮獲自治區級基礎教育教學一等獎;2018年,此課改項目榮獲國家級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這是廣西2018年在該領域獲得的最高級別的獎項,同時,也是崇左市創建以來在教育教學領域獲取的最高榮譽,為祖國南疆的基礎教育樹起了一面獵獵高揚的鮮豔旗幟。

這個獎項的含金量多大?

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要反映我國基礎教育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的重大成果,其內容包括課程、教學、評價、資源建設等方面。也就是說,獲此殊榮,代表的是中國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實踐的最高成果。

潛心耕耘,崇左這位教育精英嶄獲國家級教育領域“最高級別獎”

試想,崇左,祖國南疆新興的欠發達的少數民族聚居的邊境城市,能獲得如此高的榮譽,讓人佩服之至之餘,還有很多一言難盡地努力和艱辛成份在裡面。

DI是英文(DestinationImagination),中文翻譯為“目的地想象”,其前身為頭腦創新思維競賽,寓意無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它關注對青少年創新思維的培養,DI活動旨在培育三個技能:溝通、團隊合作和解決問題。

這是一項國際性教育項目。目前,世界上已有60多個國家參與此項活動。近年來,我國大約已有15個省市地區參與DI項目,但大部分學校主要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進行嘗試,鮮有在其他學科中進行實踐檢驗。

潛心耕耘,崇左這位教育精英嶄獲國家級教育領域“最高級別獎”

受“區域文化“和”地方方言“約束的少數民族地區學生髮音以及表達的語言邏輯與漢語差距較大,面臨著思維中轉層次多、速度慢,甚至”卡殼“的現象。思維用語言的障礙,影響了少數民族地區學生處理信息的速度,造成少數民族地區小學生語言能力薄弱和思維弱化的嚴重問題。

而要改變這種因為地域、族群和語言習慣長期累積起來的問題和現象,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一年兩年,更不是依憑紮實勤懇的教學和傳統的思維方式所能改變得了的,必須依靠科學和創新,依靠革除因歷史造成的那種思維定勢和語言習慣,並且,按照高層次的設計和團隊的研究以及探索,一環緊扣一環,循序漸近地實現既定目標。一言以蔽之,它是教育教學方面一個系統性的科研項目。

潛心耕耘,崇左這位教育精英嶄獲國家級教育領域“最高級別獎”

從2011年至2017年,廣西民師院附小研究團隊在黃平化校長的率領下,在認真研究國際盛行的DI教育理念和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相關政策法規的基礎上,藉助DI理念、技術、工具塑造了一批具有DI特質的教師隊伍,通過教師教育策略的轉變,帶動學生的轉變。其次,依託DI教育理念改善邊關少數民族地區的育人環境,實現民族地區學生溝通、團結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轉變。三是依託DI教學拉動邊境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課程整體改革。

潛心耕耘,崇左這位教育精英嶄獲國家級教育領域“最高級別獎”

六年裡,通過DI教師的培育、DI思維方式的培育、DI型師生關係的優化、DI型課堂模式的建構、DI型校本課程的統整、DI型創客空間和閱讀空間的營造,以及DI型評價體系的設計和效度檢驗,這個科研項目取得的成果,得到國家級專家的首肯和高度評價,各項指標均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六年的實踐過程中,此項目共彙編校本實驗教材9冊,黃平化率領的團隊有8個課題被廣西教育研究院立項為“十二五”和“十三五”規劃課題,“三階六級”研修體系催生一批教學名師。項目實踐激活了教師的課改意識,助推了教師的快速成長。參與課改的教師先後湧現出全國優秀教師3名,廣西特級教師4名,八桂名師1名,入圍“八桂教育家搖籃工程”1名,入圍“廣西基礎教育名師名校長培養工程”2名,3人榮獲市級教壇明星,23人榮獲市級學科帶頭人稱號,19人榮獲自治區級學科教學競賽一等獎,本項目參與教師包攬了全市各種賽課的2/3的一等獎。

匠人——人匠

黃平化一貫低調和隨和,有時候還謙卑得令人難以置信。

在許多陌生的教育培訓中的就餐場合,入坐後,黃平化又是搶先倒茶又是主動斟酒,不明就裡的老師以為黃平化是“承辦方”的主管之類,便好心提醒,不用那麼麻煩,我們可以自己來。

當知道這位勤快又誠懇的男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廣西民師院附小的黃平化校長時,肅然起敬之餘,大家都十分不好意思。

平和、勤快和誠懇並不能掩飾黃平化優秀的內質。與黃平化交談的過程中,你會被他的睿智和博識所深深的折服。而這種折服不是他強加給你的,而是在不知不覺中,在潛意識裡,被他廣博知識的闡述卻以娓娓道來、通俗易懂的形式的表述,被他貌似不經意的比擬卻讓人得以於淺顯的喻體裡得到充分理解的講解中,被他略顯憨厚的笑意裡突然意識到對方其實在苦心地讓你明白一個道理的過程中,在下意識裡,被征服了。不是勇武的力度,不是雄渾的道白,更不是激情洋溢的故意誇張。

那麼多年來,黃平化履歷特別豐富。先後前往北京師範大學、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廣西師範大學、廣西師範學院、廣西民族大學等高校研學提升,被派往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基礎教育發達地區跟崗學習,得到許多國內外教育名家的當面指教和點撥迷津,並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具個性的教學風格,並長期主持、主編《駱越根脈》、《課改在線》、《木棉記憶》、《溪流》、《教育小故事》等多種校本課程,著作等身,屬於那種功成名就、志得意滿的峰頂上的群體,受到同行畢恭畢敬的尊崇和膜拜。

潛心耕耘,崇左這位教育精英嶄獲國家級教育領域“最高級別獎”

曾有哲人這麼界定成功人士:不管到哪裡,也不管與哪個群體相處,大家都感覺到舒坦和愜意。黃平化是否屬於成功人士,筆者無法界定,但是,他就是這麼一個人,給人的感覺是親和、親切、隨性。

近幾年來,黃平化思考最多的是:在多元化信息時代,少數民族學生最需要什麼?為滿足學生的需求和教育教學改革新形勢發展的需要,由黃平化主持的廣西“春風化雨”特級教師工作坊,共培育出全國優秀教師4名、廣西特級教師3名、市級學科帶頭人32名。每一年,廣西民師院附小都分批次遣派教師到各地培訓和學習,用黃平化的話說是,要讓教師的理念和思維處於最前衛和最新潮的層次和狀態。

潛心耕耘,崇左這位教育精英嶄獲國家級教育領域“最高級別獎”

作為一名教師,一心撲在教育教學工作上,這是難能可貴的,可是,這充其量只是一名合格的“教書匠”,這還遠遠不夠。新時期新時代的教師,除了紮實肯幹的同時,必須有一顆永遠追求新知識、新理念的勃動的心。具備新理念和新知識的教師,同樣教授一節課,可是,他所站位的高度、深度和廣度不一樣。之所以民師院附小的教師無論參加什麼競賽都幾乎囊括各種獎項,是因為附小的教師理念新、思維新、知識新、教育教學方式方法新。

有幾次,大學參加評職稱的教師將課題申報書呈送給黃平化斧正。黃平化謙遜地說,我一介小學校長,哪有資格和條件去給大學教師斧正啊!對方卻說,黃校長雖然是附小的校長,可是,你長期深耕教育一線,又經過十幾年的高端系統研學,並且,你的成果獲得全國的獎項,是頂級專家首肯的區域名師,你不夠格,誰都不夠格!

躬耕教壇近三十個春秋,黃平化始終將自己等同於一名普通的教師,一樣的備課,一樣的參與課改教研,一樣的在研學的過程中與師生一起苦思冥想,一起喜怒哀樂。黃平化去聽課時,作出的精闢而獨到的點評,既讓教師們畏懼,又不得不由衷地佩服。

潛心耕耘,崇左這位教育精英嶄獲國家級教育領域“最高級別獎”

有這麼一個小小的插曲:《邊境少數民族地區小學DI教學的創新實踐》參評前一天夜裡近零晨時分,黃平化接到電話,要他明天一大早攜此成果報告,前往評選地參加評審答辯。黃平化既緊張又坦然,他知道,這麼做的意思很清楚,這無疑是掐斷了參評者找關係找專家通融的時間和空間,藉以確保參評成果的絕對含金量。在答辯中,從區內外抽調來的9位國家一流專家用針對項目的理論創新、主要成果、輻射狀況等等,進行全面而深度的質詢,最後,在沒有一個問題被問倒,甚至都沒有出現絲毫卡殼現象的成果報告,圓滿通過了專家的評審。聽到黃平化相關答辯之後,在場的一位專家說了這麼一句意味深長的話:通過專家質詢環節之後能夠全身而退者,要麼刀槍不入,要麼無懈可擊!

“沒有實打實的理論功底和親身的實踐歷練,休想通得過專家質詢。”黃平化感慨萬千地說。

黃平化就是這麼一個人,在家長眼裡,他是一位富有親和力的“行者”;在同行的眼裡,他是一位充滿激情的“工作狂”;在師生的眼裡,他又是一個有情有義的“貼心人”。

“作為校長,僅僅當一名‘匠人’還不行,還要當一名改變人、塑造人的‘人匠’!”黃平化這麼說。

團隊——團隊

黃平化打得一手漂亮的氣排球,讓許多老師誤認為他是體育專業畢業的。打氣排球時,黃平化喜歡當二傳手,可是,他的強項卻是扣球手。只所以喜歡當二傳手,是因為黃平化始終抱持團隊意識和團隊精神!在黃平化看來,打球取勝的關鍵點不是球星,而是團隊總體水平的充分發揮。

“沒有好的團隊,任何工作都做不好!”這是黃平化一貫的理念,也是一以貫之的行事風格。

通過“優化組合”,黃平化倡導“追求幸福的教育,享受教育的幸福生活”的核心價值,打造了一支優秀的教師團隊,在實踐中構建起“自主感悟”型團隊,營造多民族相互尊重、團結合作、公平競爭、遵紀守法的文化氛圍。近三十個春秋裡,黃平化始終筆耕不輟,在自己聰明才智與團隊力量融合的作用下,先後主持完成《少數民族地區尊重教育的探索與實踐》等5個區級課題,撰寫的教育博文達50多萬字,撰寫的《精耕經典閱讀課程 傳承優秀文化根脈》榮獲教育部2018年優秀德育工作案例。

潛心耕耘,崇左這位教育精英嶄獲國家級教育領域“最高級別獎”

在DI教學的探索與實踐過程中,黃平化與團隊一起,研製出一套DI型教師專業發展規劃書,按照“小荷—蓓蕾—綠葉—劍蘭—星光—博雅”六層邏輯對各層級教師實行目標引領,指導教師根據DI理念,制定個人年度和三年發展計劃,提出自己的目標和任務。教科研一體,搭建成長平臺,為教師的教育教學藝術提供“DI實驗田“。全力推出名師,做發揮名師效應的”紅娘“,儘可能組織名師參加上級教學科研主管部門組織的教育教學交流研討活動,讓”牆內開花,牆外也香“,更讓整個科研團隊具有蓬勃向上的原動力。

有趣的是,黃平化的團隊意識和團隊精神也正好與DI教學的理念高度吻合。DI教育體系有三個要素,即溝通、團隊合作、解決問題。而團隊意識培養則是DI教育的核心理念。為了加強團隊意識的培養,在DI教學實踐中,民師院附小做了以下成功的嘗試:一是團隊合作氣氛的營造,鼓勵各團隊彼此協作來主動解決問題,不要被動的等待。

潛心耕耘,崇左這位教育精英嶄獲國家級教育領域“最高級別獎”

二是加強對團隊合作的培訓,根據心理接受能力及性格特點,有針對性地準備培訓方案。三是成立臨時問題小組解決疑難問題,確定癥結所在,對症下藥,將問題抽象成一個模型,對產生的原因、表現出的現象、分析的過程、解決的方案及避免再次發生的建議歸納成操作手冊,將操作手冊再送各相關部門學習、傳閱、存檔。四是設定優秀團隊獎勵制度。多獎勵團隊,淡化個人報酬,以激發團隊活力和創造力,杜絕個人懶散的現象發生。

為了培養團隊意識和團隊精神,黃平化可謂絞盡腦汁,使出渾身解數。

DI教育體系強調創意流程和創意工具。DI課堂一般有以下六個步驟,核心就是創造思維和創新意識的培養,以及具體的實施、評價,而要實現創造和創新,離開團隊將一事無成。通過DI教學的探索和實施,不管是教師,也不管是各個年級的學生,還是師生關係的優化,民師院附小的團隊意識和團隊精神都得到了空前的強化和提升。

潛心耕耘,崇左這位教育精英嶄獲國家級教育領域“最高級別獎”

近年來,黃平化在區內外進行了60多場學術講座,裡面講到的教育教學成果,黃平化總是特別謙虛地強調:這是團隊的研究成果。

黃平化說,團隊意識、團隊精神,這是必須強調的!

黃平化深知,團隊意識、團隊精神、團隊力量、團隊的創新銳氣和始終不渝的凝聚力,才是克難攻堅、所向披靡的法寶。

這雖然部分是黃平化的自謙,其實也是他事業成功真諦的真實道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