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上吊前,專門去給一個奸臣收屍,之前已經將其碎屍萬段

崇禎 魏忠賢 明朝 明史 山川文社 2017-04-03

宦官這個身份,向來因為身體不健全而被人們所看不起,皇宮中不拿宦官當人,大臣百姓們也看不起,可是要不是生活所迫,誰願意受這一刀去為奴呢?所以在生活、世俗的壓迫之下,有一部分太監的心理髮生了扭曲,行事很是狠戾,甚至經常發生太監禍亂朝政的事情。

他們服侍在皇帝左右,能夠接觸到最核心的政治,如果完全的到了皇帝的信任,而且他又嚮往權利,那麼一個朝代的混亂基本上就要發生了。

而禍亂朝政的大太監之一,就有魏忠賢。《明史》中對其有這樣的記載:... ...衣冠填於狴犴,善類殞於刀鋸。迄乎惡貫滿盈,亟伸憲典,刑書所麗,跡穢簡編,而遺孽餘燼,終以覆國。崇禎皇帝上吊前,專門去給一個奸臣收屍,之前已經將其碎屍萬段

這個大太監權傾朝野,不可一世,曾經被稱為“九千歲”,但是李鬼終究有被揭穿的一天,崇禎上臺後,打擊懲治閹黨,治魏忠賢十大罪,命逮捕法辦,自縊而亡,這個禍亂朝政的大太監的罪狀被公佈於世,死後被碎屍萬段、懸首示眾。可以說,一個奸臣落到如此地步也可以說“死得其所”了,皇帝的做法還是很正確的。

但是讓人不解的是,在李自成攻破京城的前夕,皇帝居然讓手下人去給這個罪大惡極的太監收屍,還把他葬在了香山碧雲寺。要知道這個時候明朝已經接近了滅朝的關鍵時刻,祖宗留下的江山都快沒有了,他居然還想著給一個奸臣去收屍,這是為什麼呢?崇禎皇帝上吊前,專門去給一個奸臣收屍,之前已經將其碎屍萬段

崇禎的做法,也許正是因為馬上就要國破家亡了。眼瞧著一道道防線被攻破,他心裡很明白已經回天乏術了,這個時候他難免會回顧一下往事。雖然崇禎並不是一個昏君,但是他也不能說是一個明君,畢竟他的治國能力有限,國破家亡之際回顧往事,想起自己以前的一些決策,他應該也能認識到自己的一些錯誤吧。

對比自己,他認識到了魏忠賢的一些優點。雖然這是一個大奸臣,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他確實幹過很多壞事,比如陷害忠良、結黨營私,但是不得不說他是有一定治國理政的才能的,他能夠慧眼識珠,啟用熊廷弼,罷免延誤戰機的袁崇煥,甚至在關鍵時刻摒棄己見,任用正派人士,所以他也不是一無是處的。崇禎皇帝上吊前,專門去給一個奸臣收屍,之前已經將其碎屍萬段

在這個被後世唾棄的大太監把持朝政的時候,雖然免不了出現一些黑暗事件,但是國家的整體形勢是平穩的,遼東也還是安穩的,這份功勞是應該被記在魏忠賢的頭上的。現在,崇禎坐在龍椅上,面對著虎視眈眈的滿清和滿肚子怨憤的百姓束手無策,他難免會想到曾經把持朝政的“九千歲”。

魏忠賢把持朝政的時候,出了不少冤假錯案,百姓中難免有怨憤,所以為了平息眾怒,也為了奪權,崇禎繼位後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扳倒了魏氏集團,將朝廷裡的汙濁之氣一掃而光。這樣一個根基深厚的大太監被他一舉除掉,崇禎的心裡是很得意的,一直認為這是他的大功績之一,也正是這一個良好的開端,讓他對自己的能力開始盲目自信,以至於自信過了頭到最後開始剛愎自用,看著朱家的江山一步步走向了滅亡。崇禎皇帝上吊前,專門去給一個奸臣收屍,之前已經將其碎屍萬段

魏黨死後,他開始任用倡導儒家思想的東林黨人士,但是這一套思想在太平盛世可以用,在前有狼後有虎的亂世卻不實用。面對著狼子野心的滿清和敢揭竿而起的亂軍,空談仁義道德管用嗎?

崇禎的志向很遠大,他希望祖宗的江山可以在他的手裡發揚光大,讓他來一個“中興之治”,名垂青史,所以在這樣的思想之下他難免有點急功近利,再加上他本人好猜忌、多疑,所以讓整個朝廷都處於一種低氣壓的狀態之下。

他經常猜忌自己的文武百官,頻繁地更換文武百官,要是有一點辦事不利也會將官員撤職換上新人,十七年之間,他換了十七個刑部尚書和五十個內閣大學士,平均一年換一個刑部尚書啊!這樣的行事讓眾大臣們人人自危,辦事只求自保怎麼還會敢於創新為國盡力呢?崇禎皇帝上吊前,專門去給一個奸臣收屍,之前已經將其碎屍萬段

可是越是這樣,他越是感覺無人可用,沒辦法,他開始培育百分之百信任自己的勢力,也就是宦官“大軍”,最終導致了遠勝於“九千歲”的亂象。

國家危亡之前,小恩小怨已經不是問題了,國難來臨,身為一國之主卻無能為力,崇禎內心的絕望可想而知。這個時候他已經認識到了自己有限的能力和魏忠賢的好處。臨死之前給這個太監收屍,就是崇禎對他能力和貢獻的承認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