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不喜歡科普?那是因為他沒遇上這套《昆蟲記》!

蟲兒飛 黃蜂 寓言 茜草 育兒 說書人熊二孃 2019-02-08

晉級為寶媽的我,總能聽到其他寶媽有這樣的對話:

“我家孩子不喜歡讀科普。”

“我家也是啊,總說科普沒意思。”

你家孩子不喜歡科普?那是因為他沒遇上這套《昆蟲記》!

讀了這套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品的《寫給中國兒童的昆蟲記》,我可以理直氣壯的說:那是因為他沒遇上這套《昆蟲記》!

你家孩子不喜歡科普?那是因為他沒遇上這套《昆蟲記》!

01 視覺盛宴

隨手打開剛入手的《寫給中國兒童的昆蟲記》,全綵頁印刷的一幀幀圖文並茂的圖片美輪美奐,瞬間俘獲我的心。翻到某一張,圖畫美得讓我整個心都顫了一下,我屏住了呼吸,生怕驚動了圖片上那一個個小小的精靈。耳邊自然的跳出了那首《蟲兒飛》:“蟲兒飛、蟲兒飛……”

你家孩子不喜歡科普?那是因為他沒遇上這套《昆蟲記》!
你家孩子不喜歡科普?那是因為他沒遇上這套《昆蟲記》!

真的一點不誇張。科普書的圖畫美到這個份上,也是沒誰了。

你家孩子不喜歡科普?那是因為他沒遇上這套《昆蟲記》!
你家孩子不喜歡科普?那是因為他沒遇上這套《昆蟲記》!

02 知識盛宴

看了這麼美麗的圖片,也許有人會以為這套書形式大於內容。別搞錯了,它可是貨真價實的科普讀物。

以原著為藍本,但不拘於原著,是這套書區別於其他版本的《昆蟲記》的主要特色。“偵破”層層推進式的演繹方式、個性鮮明的小主人公、絢爛無比的自然背景,三大元素妥妥的讓這套書在眾多版本的同名書籍中脫穎而出。

這版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品的《寫給中國兒童的昆蟲記》,以法國昆蟲學家亨利·法布爾所著的著名科普讀物《昆蟲記》為藍本改編。整套書巧妙的將法布爾的原著以故事形式演繹出來,用小法布爾和他的小夥伴“偵破”昆蟲世界的一個個小故事為主線,帶著孩子們去“發現”和探索關於12種昆蟲的習性。

小法布爾從小愛好自然,生病後能聽懂昆蟲語言,他喝了具有魔法的“茜草汁”,能夠隨意變身昆蟲大小出入“昆蟲世界”。他在黑螞蟻的請求下幫助黑螞蟻發現搶走自己幼卵的“敵人”、奪回自己的“幼卵”,旋即聲名大振。他和小夥伴們一起,破解螳螂父親被殺案、找尋昆蟲界音樂大師,尋訪胡峰死亡的祕密……破了一個又一個昆蟲世界的“奇案”。

你家孩子不喜歡科普?那是因為他沒遇上這套《昆蟲記》!

很多有意思的科普知識在字裡行間的故事裡爆開來,讓人感覺經歷了一場知識盛宴。

想知道紅螞蟻和黑螞蟻之間的“世仇”嗎?

想知道幼蟲蟬是怎麼用四年時間從地下鑽到地上的嗎?

想知道螳螂產子時會發生怎樣慘烈的故事嗎?

想知道哪種類型的蟋蟀是建築師加最好的歌唱家?

……

沒錯,這套《寫給中國兒童的昆蟲記》,都能給出最權威的答案。

讀到這裡,也許有人會心存疑惑:純科普變身偵破小說,那麼科普知識的準確性怎麼樣呢?

正巧,我有武漢出版社出品的《昆蟲記》,拿講述蟬的內容進行了比對。

在《寫給中國兒童的昆蟲記》一書中,小法布爾討厭蟬的鳴叫,建議炮轟樹上的蟬,卻並沒有消除蟬鳴。他受邀參加昆蟲對蟬的批判大會,聽到了對蟬的三重指控:偷吃螞蟻糧食;接受別人幫助鑽出地面不知感恩;蟬的鳴叫聲音很大。小法布爾通過調查,去偽存真,終於知道對蟬的指控子虛烏有。

《昆蟲記》原著對這三項指控都予以說明,和故事的內容基本相同;關於蟬歷時四年從地下鑽出,改編也尊重了原著;甚至連爺爺告訴小法布爾關於蟬的寓言、小法布爾淘氣的出了炮轟蟬的小點子,都妥妥的取材原作。

03 人文盛宴

以故事承載科普知識,最大的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在科普之外,將人文情懷灌注其中。

整套書貼合孩子的好奇心和性格特點,不僅告訴孩子們科學探索要有堅韌不拔的精神,要敢於挑戰權威、破舊立新;還告訴孩子們生活中要團隊協作、各展所長;更難能可貴的,還以孩子的獨特視角,探討關於生命、生活、自然的真諦。

比如,講胡峰的“霍亂時期”的友情時,小法布爾無力阻攔胡蜂城因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而發生的滅亡,那段追問和反思讓我一個成人都覺得動容:什麼是命運?對於命運來說一切生物是不是太渺小,是不是太過無能為力?

“只需一隻雌蜂就能建立起一座擁有三萬居民的胡蜂城,假如每隻雌蜂都繁行後代,那將是一個巨大的災難”老法布爾說:“萬物的法則決定了胡蜂中的大多數必將死去、但死因並不是某一場突發的傳染病或者惡劣的氣候、而是一種無法抗拒的命運。”

再比如,書中小法布爾更有對生命的終極思考。

天空中有什麼?那些恆星又在溫暖著什麼?理性告訴我們,天空中受恆星溫暖的,是一些和我們相似的世界。在那些土地上,生命無窮無盡地演化著。

寫到文末,想起一段有意思的故事。

讀研究生時,舍友曾經講過一段故事:她和男友有次郊遊露營。夜深了,他們發現在深藍色的天空下,星星點點的螢火蟲發出淡黃色的光,那段記憶成了兩人愛情的見證。

你家孩子不喜歡科普?那是因為他沒遇上這套《昆蟲記》!

我想,不獨是她,我們聽到這個故事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美好,一如這套書帶給我和孩子們的震撼和悸動。

也如同書底的推介:

小小昆蟲,亦可大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