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竺:我國科技對經濟貢獻率達58.5% 2020年建成創新型國家目標有望基本實現

2019-05-25 19:16 | 上觀新聞

陳竺:我國科技對經濟貢獻率達58.5% 2020年建成創新型國家目標有望基本實現

“我國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去年已達到58.5%,2020年建成創新型國家的目標有望基本實現。”中科院院士陳竺今天在2019浦江創新論壇上說,創新型國家有一個重要指標,即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要達到60%,今年政府給企業減稅降費規模將超過2萬億元,如果其中的10%能夠用於研究,政府財政再加一把力,這個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我國平均預期壽命達77歲,這在一個2億人口以上的國家是沒有過的

科學技術是推進人類文明進步的第一原動力,當前世界各國高度重視科技發展,研發投入穩步增加,中國的研發投入已經穩居全球第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數據表明,專利申請排在前五位的國家分別是美、日、中、德、韓。

在一些重點領域,科學技術的學術交叉、組織力提升和國際合作呈現非常活躍的態勢。比如,首張黑洞照片的獲得、引力波的發現,都是體現這些特徵的激動人心的事件。中國科技界也作出了舉世矚目的貢獻,比如我國的EAST項目(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去年獲得了1億攝氏度的高溫運行,這個溫度是太陽內核溫度的6倍;嫦娥四號今年年初在月球背面登陸,這是人類探月工程半個多世紀以來從未涉及的禁區,中國為探索宇宙起源、排除低頻電磁波的干擾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平臺,第一次以中國提供的平臺搭載了包括德國、瑞典、荷蘭等國家的科學測試儀器。

科技發展另一個重要特徵是和人民福祉緊密結合,在生命健康領域尤其突出。基因編輯技術應運而生,RNA干擾技術獲得突破性進展,微生態在疾病防治中已獲得非常明確的前景。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在癌症治療方面有了很大突破,以前的放化療在殺傷惡性細胞的同時會殺傷正常細胞,也很難清除腫瘤的幹細胞,而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為徹底戰勝癌症特別是清除幹細胞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我國嬰兒死亡率的城鄉區別已經消除,我國平均預期壽命已從2010年的74.8歲上升到了2018年的77歲,這在一個2億人口以上的國家是沒有過的。

華為的研發投入一年達200億美元,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基礎研究投入

“基礎研究是所有技術問題的總機關,在科技發展中要高度重視基礎研究。”當下,我國在基礎研究的投入增量是明顯的,但其佔科技投入的總比值只有5.7%,而一般發達國家這一佔比都在15%—25%。基礎研究現在需要多元投入,既需要政府投入,更需要企業投入。比如,華為擁有8萬研究人員包括700名數學家、800名物理學家、120名化學家和6萬多名高級工程師,其研發投入一年達到200億美元,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基礎研究的投入。

陳竺認為,需要更加完善分類評價體系,如科研論文的引用率、國際同行認可度、造福民眾的獲得感,這些是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都需要強調的。再也不能把論文作為主要的評價體系,但是作為一個研發機構來說,高水平論文還是需要作為一個衡量指標的。

必須攜起手來,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

“16世紀,哥白尼憑個人興趣弄一個望遠鏡就能提出日心說,而進入近代已經是學科交叉的科技了。”陳竺說,面對全球能源危機、氣候變化、糧食安全等挑戰,必須攜起手來,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中國加大國際合作的決心不變,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科技公共產品的努力也不會減少。

國際科學技術發展正在醞釀新的革命,中國要從科技大國邁入科技強國行列,只有依靠自主創新創造,捨得投入,發展更加自主完整同時也更加開放的科學理論研究體系,以及具有戰略性、通用性的基礎技術供給體系,要加強各個領域的轉化研究。科技創新必須依靠持續不斷的制度創新來釋放生產力,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是基礎,建立新時代市場經濟條件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舉國體制是關鍵。

(原標題《陳竺:我國科技對經濟貢獻率達58.5% 2020年建成創新型國家目標有望基本實現》原作者 黃海華 編輯 金英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