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臨終前的一個交待,讓84歲的老人已經堅守了24年!

劉士華是江西贛州大餘縣池江鎮蘭溪村的一名普通村民。24年以來,劉士華堅持守護陳毅同志居住過的一處舊址,信守承諾捍衛革命傳統教育的事蹟感動了無數人。“我會一直堅持守護下去,如果哪一天我幹不動了,就讓兒子接棒。”看著歷經風雨的陳毅舊居,劉士華堅定地說。
母親臨終前的一個交待,讓84歲的老人已經堅守了24年!

劉士華在陳毅同志舊居的石碑前

在江西贛州大餘縣池江鎮蘭溪村彭坑小組有一座靜謐的農家小院,這是一棟典型的贛南客家民居、土木結構的青瓦房,佔地面積約200平方米,門額題匾上“陳毅同志舊居”六個大字遒勁有力,這是當時游擊隊交通員“籃嫂”週三娣的家。

1936年春,為加強各地的領導和便於指揮遊擊鬥爭,陳毅來到彭坑,在村民週三娣家後山上搭棚隱蔽居住。後陳毅因腿傷復發,應週三娣和丈夫劉漢光邀請來到她家中居住。

國民黨軍隊搜查不頻繁的時候,陳毅和同志們常聚在這裡開會。因週三娣經常冒著生命危險,提著竹籃為游擊隊員送飯、購買物資、探聽敵情。陳毅為她取名“周籃”,游擊隊員們也都親切地稱她為“周籃嫂”。

母親臨終前的一個交待,讓84歲的老人已經堅守了24年!

劉士華在陳毅同志舊居前

如今已經84歲的劉士華老人,便是週三娣的次子。從小在故居長大的他,對這裡的一草一木都充滿了感情。1936年,劉士華4歲時,國民黨反動派對游擊區進行了嚴密封鎖,經常到蘭溪村搜查游擊隊員。一天傍晚,國民黨軍隊偷偷溜進村裡。眼看進屋通知已經來不及了,周籃嫂急中生智,用石頭對著路邊的狗砸過去,大聲叫罵道:“這條狗叫什麼?還不快回去,等官兵來了一下子就打死你!”陳毅聽後心領神會,悄悄撤到後山。敵人進屋搜查了一陣,沒發現異常就走了。

“在陳毅居住養傷期間,母親還用當地的土方法為他治癒了腿傷。”談起母親一次次冒著生命危險保護游擊隊員,劉士華依然神采奕奕、滿臉驕傲,“有這樣的母親,我感到很幸福。”

母親臨終前的一個交待,讓84歲的老人已經堅守了24年!

劉士華手拿一張陳毅同志的老照片

在革命勝利後,陳毅、陳丕顯等國家領導人仍一直與週三娣一家保持著聯繫,並曾在湖北、南昌等地與她的後人會面。在劉士華家的牆壁上,陳毅女兒與劉士華一家人的合影、朱德孫女來陳毅舊居參觀的照片,還有陳毅的手寫詩詞等被放大懸掛了起來。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當年保留下來的黑白照片、書信被精心過塑裝裱,劉士華將它們整齊放置在防水的文件袋內。這些珍貴的物件,記錄著陳毅、陳丕顯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與週三娣一家人難離難捨的情誼,更是幾十年來革命戰士與百姓魚水情深的最好見證。

劉士華說,“母親在臨終前交代過,當年的革命者離開時曾表示一定還會再回來的,所以我們家一定不能離開彭坑。”正是因為這句承諾,1995年退休後,劉士華與老伴拒絕了兒子在縣城提供的舒適生活條件,遷居至距離舊居十米遠的樓房居住,這一住就是24年。

母親臨終前的一個交待,讓84歲的老人已經堅守了24年!

劉士華在陳毅同志舊居前

24年裡,每天起床後,劉士華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清掃舊址、查缺補漏,若是有遊客前來參觀,他總是熱情地向他們講解那段歷史。對母親的崇敬是劉士華在舊居不懈講解的動力。他說:“作為周籃的後代,講好革命英雄故事,是我的驕傲。”他怕自己走後陳毅故居的故事失傳,還將故事錄製下來刻成光盤,讓孩子們繼續傳承講述。在劉士華老人的帶領下,如今,越來越多的幹部、村民和志願者成為陳毅舊居的守護者。

1984年大餘縣人民政府將週三娣家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並撥款進行了維修和改造升級,在保留舊居原貌的基礎上,還原了周邊洗衣池、連心井、隱蔽處和讀報處等當時的情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前來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母親臨終前的一個交待,讓84歲的老人已經堅守了24年!

劉士華正在清掃地面

“我會一直堅持守護下去,如果哪一天我幹不動了,就讓兒子接棒。”看著歷經風雨的陳毅舊居,劉士華堅定地說。

隨著年事已高,劉士華老人的身體每況愈下。目前劉士華的侄子已經從老人手中接過守護陳毅故居的任務。

來源:文明江西

原標題:“我會一直堅持下去,如果我幹不動了,就讓兒子接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