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美拋妻棄子,被世人所唾棄,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

"

對於陳世美這個名字,想必中國人都不會陌生了。如今凡是與包拯有關的電視劇,編劇都熱衷於將陳世美的故事寫進去,而大家也喜歡看。

陳世美拋妻棄子,有了榮華富貴,便忘了糟糠之妻,以及兩個可憐的孩子。因此陳世美這個名字,早已成為人們心中,“負心漢”的代表詞,被世人所唾棄。那麼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呢?

"

對於陳世美這個名字,想必中國人都不會陌生了。如今凡是與包拯有關的電視劇,編劇都熱衷於將陳世美的故事寫進去,而大家也喜歡看。

陳世美拋妻棄子,有了榮華富貴,便忘了糟糠之妻,以及兩個可憐的孩子。因此陳世美這個名字,早已成為人們心中,“負心漢”的代表詞,被世人所唾棄。那麼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呢?

陳世美拋妻棄子,被世人所唾棄,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

《鍘美案》劇情

在影視劇中,陳世美進京趕考,不僅高中狀元,還被宋仁宗看中招為駙馬。

一天秦香蓮帶著兩個孩子,來到京城尋找丈夫陳世美。陳世美貪圖富貴,害怕公主知道自己已有妻室,便派人去暗殺秦香蓮。好在手下不忍心,秦香蓮因此逃過一劫。

可是陳世美仍然不肯放過她,最終令秦香蓮被髮配邊疆。途中陳世美又收買官差殺害秦香蓮,幸好被路過的展昭所救,從而包拯知道了此事,力求收集證據,為秦香蓮討個公道。

最後在包拯的努力下,找到陳世美貪圖富貴、拋妻棄子、喪盡天良的罪證,即使有公主和太后撐腰,包拯仍然以龍頭鍘斬了陳世美。也因此,讓世人覺得包青天不畏強權、公正廉明的形象高大起來。

"

對於陳世美這個名字,想必中國人都不會陌生了。如今凡是與包拯有關的電視劇,編劇都熱衷於將陳世美的故事寫進去,而大家也喜歡看。

陳世美拋妻棄子,有了榮華富貴,便忘了糟糠之妻,以及兩個可憐的孩子。因此陳世美這個名字,早已成為人們心中,“負心漢”的代表詞,被世人所唾棄。那麼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呢?

陳世美拋妻棄子,被世人所唾棄,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

《鍘美案》劇情

在影視劇中,陳世美進京趕考,不僅高中狀元,還被宋仁宗看中招為駙馬。

一天秦香蓮帶著兩個孩子,來到京城尋找丈夫陳世美。陳世美貪圖富貴,害怕公主知道自己已有妻室,便派人去暗殺秦香蓮。好在手下不忍心,秦香蓮因此逃過一劫。

可是陳世美仍然不肯放過她,最終令秦香蓮被髮配邊疆。途中陳世美又收買官差殺害秦香蓮,幸好被路過的展昭所救,從而包拯知道了此事,力求收集證據,為秦香蓮討個公道。

最後在包拯的努力下,找到陳世美貪圖富貴、拋妻棄子、喪盡天良的罪證,即使有公主和太后撐腰,包拯仍然以龍頭鍘斬了陳世美。也因此,讓世人覺得包青天不畏強權、公正廉明的形象高大起來。

陳世美拋妻棄子,被世人所唾棄,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

其實這個故事,最早是出現在明代的《包公案》中,當時的情節與如今影視劇差異有些大。

《包公案》劇情

在《包公案》中,陳世美只是高中狀元,並沒有成為駙馬,而秦香蓮也並沒有具體名字,只叫做秦氏

而陳世美知道秦氏來找他,便命人去殺害結髮妻子,最後也成功了。之後閻王認為秦氏受了冤屈,便允許她借屍還魂討回公道。秦氏還魂之後到包拯那裡請冤,最後包拯幫助秦氏平反,用龍頭鍘處置了陳世美。

"

對於陳世美這個名字,想必中國人都不會陌生了。如今凡是與包拯有關的電視劇,編劇都熱衷於將陳世美的故事寫進去,而大家也喜歡看。

陳世美拋妻棄子,有了榮華富貴,便忘了糟糠之妻,以及兩個可憐的孩子。因此陳世美這個名字,早已成為人們心中,“負心漢”的代表詞,被世人所唾棄。那麼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呢?

陳世美拋妻棄子,被世人所唾棄,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

《鍘美案》劇情

在影視劇中,陳世美進京趕考,不僅高中狀元,還被宋仁宗看中招為駙馬。

一天秦香蓮帶著兩個孩子,來到京城尋找丈夫陳世美。陳世美貪圖富貴,害怕公主知道自己已有妻室,便派人去暗殺秦香蓮。好在手下不忍心,秦香蓮因此逃過一劫。

可是陳世美仍然不肯放過她,最終令秦香蓮被髮配邊疆。途中陳世美又收買官差殺害秦香蓮,幸好被路過的展昭所救,從而包拯知道了此事,力求收集證據,為秦香蓮討個公道。

最後在包拯的努力下,找到陳世美貪圖富貴、拋妻棄子、喪盡天良的罪證,即使有公主和太后撐腰,包拯仍然以龍頭鍘斬了陳世美。也因此,讓世人覺得包青天不畏強權、公正廉明的形象高大起來。

陳世美拋妻棄子,被世人所唾棄,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

其實這個故事,最早是出現在明代的《包公案》中,當時的情節與如今影視劇差異有些大。

《包公案》劇情

在《包公案》中,陳世美只是高中狀元,並沒有成為駙馬,而秦香蓮也並沒有具體名字,只叫做秦氏

而陳世美知道秦氏來找他,便命人去殺害結髮妻子,最後也成功了。之後閻王認為秦氏受了冤屈,便允許她借屍還魂討回公道。秦氏還魂之後到包拯那裡請冤,最後包拯幫助秦氏平反,用龍頭鍘處置了陳世美。

陳世美拋妻棄子,被世人所唾棄,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

兩版的差異很大,那麼為什麼會造成這種差異呢?

一、《包公案》是明朝人寫的,主要作用是通過戲曲,來傳播整個故事。其中帶有神話色彩,這樣可以使故事更加賞心悅目。而《鍘美案》是清朝人,通過之前的故事改編的,去掉了神話色彩的部分,將包拯還原成普通人,使大眾更容易接受。

二、明朝人採取神話方式,是為了突出包拯的能力,將他的本事放大化。而清朝的改編,雖然令包拯破案有了不少難度,但這樣更能體現,他那顆想為民請命的心。

我認為不管是是哪種方式,都是想傳播宋朝時期,有那麼一位不畏強權,真正願意為百姓做事的好官。

"

對於陳世美這個名字,想必中國人都不會陌生了。如今凡是與包拯有關的電視劇,編劇都熱衷於將陳世美的故事寫進去,而大家也喜歡看。

陳世美拋妻棄子,有了榮華富貴,便忘了糟糠之妻,以及兩個可憐的孩子。因此陳世美這個名字,早已成為人們心中,“負心漢”的代表詞,被世人所唾棄。那麼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呢?

陳世美拋妻棄子,被世人所唾棄,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

《鍘美案》劇情

在影視劇中,陳世美進京趕考,不僅高中狀元,還被宋仁宗看中招為駙馬。

一天秦香蓮帶著兩個孩子,來到京城尋找丈夫陳世美。陳世美貪圖富貴,害怕公主知道自己已有妻室,便派人去暗殺秦香蓮。好在手下不忍心,秦香蓮因此逃過一劫。

可是陳世美仍然不肯放過她,最終令秦香蓮被髮配邊疆。途中陳世美又收買官差殺害秦香蓮,幸好被路過的展昭所救,從而包拯知道了此事,力求收集證據,為秦香蓮討個公道。

最後在包拯的努力下,找到陳世美貪圖富貴、拋妻棄子、喪盡天良的罪證,即使有公主和太后撐腰,包拯仍然以龍頭鍘斬了陳世美。也因此,讓世人覺得包青天不畏強權、公正廉明的形象高大起來。

陳世美拋妻棄子,被世人所唾棄,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

其實這個故事,最早是出現在明代的《包公案》中,當時的情節與如今影視劇差異有些大。

《包公案》劇情

在《包公案》中,陳世美只是高中狀元,並沒有成為駙馬,而秦香蓮也並沒有具體名字,只叫做秦氏

而陳世美知道秦氏來找他,便命人去殺害結髮妻子,最後也成功了。之後閻王認為秦氏受了冤屈,便允許她借屍還魂討回公道。秦氏還魂之後到包拯那裡請冤,最後包拯幫助秦氏平反,用龍頭鍘處置了陳世美。

陳世美拋妻棄子,被世人所唾棄,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

兩版的差異很大,那麼為什麼會造成這種差異呢?

一、《包公案》是明朝人寫的,主要作用是通過戲曲,來傳播整個故事。其中帶有神話色彩,這樣可以使故事更加賞心悅目。而《鍘美案》是清朝人,通過之前的故事改編的,去掉了神話色彩的部分,將包拯還原成普通人,使大眾更容易接受。

二、明朝人採取神話方式,是為了突出包拯的能力,將他的本事放大化。而清朝的改編,雖然令包拯破案有了不少難度,但這樣更能體現,他那顆想為民請命的心。

我認為不管是是哪種方式,都是想傳播宋朝時期,有那麼一位不畏強權,真正願意為百姓做事的好官。

陳世美拋妻棄子,被世人所唾棄,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

包拯的本事倒是突出了,陳世美充當了綠葉,那麼在歷史上,是否真的有這樣一個人,來作為整個故事的依據呢?我們先來看看,外界相傳的兩種說法。

一、陳世美原型是清代官員陳年穀,這個人又名陳熟美,與陳世美的名字接近。《湖北歷史人物辭典》中記載“陳世美,清代官員。原名年穀,又名熟美”。他是清朝順治時期人士,後來參加科舉高中進士,得到康熙皇帝賞識,從而走上仕途。

不過我認為這種說法不足為信,因為說此人是陳世美的依據,單單只是因為姓名接近,重名之人尚且數不過來,更何況是姓名相近的。再者這個陳年穀是清朝人,包拯是宋朝人,《包公案》也是明朝人寫的,那麼明朝作者,又怎麼會知道清朝人的事呢?

"

對於陳世美這個名字,想必中國人都不會陌生了。如今凡是與包拯有關的電視劇,編劇都熱衷於將陳世美的故事寫進去,而大家也喜歡看。

陳世美拋妻棄子,有了榮華富貴,便忘了糟糠之妻,以及兩個可憐的孩子。因此陳世美這個名字,早已成為人們心中,“負心漢”的代表詞,被世人所唾棄。那麼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呢?

陳世美拋妻棄子,被世人所唾棄,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

《鍘美案》劇情

在影視劇中,陳世美進京趕考,不僅高中狀元,還被宋仁宗看中招為駙馬。

一天秦香蓮帶著兩個孩子,來到京城尋找丈夫陳世美。陳世美貪圖富貴,害怕公主知道自己已有妻室,便派人去暗殺秦香蓮。好在手下不忍心,秦香蓮因此逃過一劫。

可是陳世美仍然不肯放過她,最終令秦香蓮被髮配邊疆。途中陳世美又收買官差殺害秦香蓮,幸好被路過的展昭所救,從而包拯知道了此事,力求收集證據,為秦香蓮討個公道。

最後在包拯的努力下,找到陳世美貪圖富貴、拋妻棄子、喪盡天良的罪證,即使有公主和太后撐腰,包拯仍然以龍頭鍘斬了陳世美。也因此,讓世人覺得包青天不畏強權、公正廉明的形象高大起來。

陳世美拋妻棄子,被世人所唾棄,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

其實這個故事,最早是出現在明代的《包公案》中,當時的情節與如今影視劇差異有些大。

《包公案》劇情

在《包公案》中,陳世美只是高中狀元,並沒有成為駙馬,而秦香蓮也並沒有具體名字,只叫做秦氏

而陳世美知道秦氏來找他,便命人去殺害結髮妻子,最後也成功了。之後閻王認為秦氏受了冤屈,便允許她借屍還魂討回公道。秦氏還魂之後到包拯那裡請冤,最後包拯幫助秦氏平反,用龍頭鍘處置了陳世美。

陳世美拋妻棄子,被世人所唾棄,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

兩版的差異很大,那麼為什麼會造成這種差異呢?

一、《包公案》是明朝人寫的,主要作用是通過戲曲,來傳播整個故事。其中帶有神話色彩,這樣可以使故事更加賞心悅目。而《鍘美案》是清朝人,通過之前的故事改編的,去掉了神話色彩的部分,將包拯還原成普通人,使大眾更容易接受。

二、明朝人採取神話方式,是為了突出包拯的能力,將他的本事放大化。而清朝的改編,雖然令包拯破案有了不少難度,但這樣更能體現,他那顆想為民請命的心。

我認為不管是是哪種方式,都是想傳播宋朝時期,有那麼一位不畏強權,真正願意為百姓做事的好官。

陳世美拋妻棄子,被世人所唾棄,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

包拯的本事倒是突出了,陳世美充當了綠葉,那麼在歷史上,是否真的有這樣一個人,來作為整個故事的依據呢?我們先來看看,外界相傳的兩種說法。

一、陳世美原型是清代官員陳年穀,這個人又名陳熟美,與陳世美的名字接近。《湖北歷史人物辭典》中記載“陳世美,清代官員。原名年穀,又名熟美”。他是清朝順治時期人士,後來參加科舉高中進士,得到康熙皇帝賞識,從而走上仕途。

不過我認為這種說法不足為信,因為說此人是陳世美的依據,單單只是因為姓名接近,重名之人尚且數不過來,更何況是姓名相近的。再者這個陳年穀是清朝人,包拯是宋朝人,《包公案》也是明朝人寫的,那麼明朝作者,又怎麼會知道清朝人的事呢?

陳世美拋妻棄子,被世人所唾棄,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

二、相傳1992年,有人在丹江口市,發現有關陳世美的碑文記載,碑文上面說,陳世美是個剛正不阿、為官清廉的好官,與歷代相傳的故事不符,更加有人藉此為陳世美平反。

我覺得這一說法同樣不可信。與第一個說法一樣,這個所謂的清官陳世美,是個清朝人。那麼清朝的陳世美,自然不會被宋朝的包拯殺了,也不會被明朝人寫進《包公案》中。

"

對於陳世美這個名字,想必中國人都不會陌生了。如今凡是與包拯有關的電視劇,編劇都熱衷於將陳世美的故事寫進去,而大家也喜歡看。

陳世美拋妻棄子,有了榮華富貴,便忘了糟糠之妻,以及兩個可憐的孩子。因此陳世美這個名字,早已成為人們心中,“負心漢”的代表詞,被世人所唾棄。那麼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呢?

陳世美拋妻棄子,被世人所唾棄,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

《鍘美案》劇情

在影視劇中,陳世美進京趕考,不僅高中狀元,還被宋仁宗看中招為駙馬。

一天秦香蓮帶著兩個孩子,來到京城尋找丈夫陳世美。陳世美貪圖富貴,害怕公主知道自己已有妻室,便派人去暗殺秦香蓮。好在手下不忍心,秦香蓮因此逃過一劫。

可是陳世美仍然不肯放過她,最終令秦香蓮被髮配邊疆。途中陳世美又收買官差殺害秦香蓮,幸好被路過的展昭所救,從而包拯知道了此事,力求收集證據,為秦香蓮討個公道。

最後在包拯的努力下,找到陳世美貪圖富貴、拋妻棄子、喪盡天良的罪證,即使有公主和太后撐腰,包拯仍然以龍頭鍘斬了陳世美。也因此,讓世人覺得包青天不畏強權、公正廉明的形象高大起來。

陳世美拋妻棄子,被世人所唾棄,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

其實這個故事,最早是出現在明代的《包公案》中,當時的情節與如今影視劇差異有些大。

《包公案》劇情

在《包公案》中,陳世美只是高中狀元,並沒有成為駙馬,而秦香蓮也並沒有具體名字,只叫做秦氏

而陳世美知道秦氏來找他,便命人去殺害結髮妻子,最後也成功了。之後閻王認為秦氏受了冤屈,便允許她借屍還魂討回公道。秦氏還魂之後到包拯那裡請冤,最後包拯幫助秦氏平反,用龍頭鍘處置了陳世美。

陳世美拋妻棄子,被世人所唾棄,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

兩版的差異很大,那麼為什麼會造成這種差異呢?

一、《包公案》是明朝人寫的,主要作用是通過戲曲,來傳播整個故事。其中帶有神話色彩,這樣可以使故事更加賞心悅目。而《鍘美案》是清朝人,通過之前的故事改編的,去掉了神話色彩的部分,將包拯還原成普通人,使大眾更容易接受。

二、明朝人採取神話方式,是為了突出包拯的能力,將他的本事放大化。而清朝的改編,雖然令包拯破案有了不少難度,但這樣更能體現,他那顆想為民請命的心。

我認為不管是是哪種方式,都是想傳播宋朝時期,有那麼一位不畏強權,真正願意為百姓做事的好官。

陳世美拋妻棄子,被世人所唾棄,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

包拯的本事倒是突出了,陳世美充當了綠葉,那麼在歷史上,是否真的有這樣一個人,來作為整個故事的依據呢?我們先來看看,外界相傳的兩種說法。

一、陳世美原型是清代官員陳年穀,這個人又名陳熟美,與陳世美的名字接近。《湖北歷史人物辭典》中記載“陳世美,清代官員。原名年穀,又名熟美”。他是清朝順治時期人士,後來參加科舉高中進士,得到康熙皇帝賞識,從而走上仕途。

不過我認為這種說法不足為信,因為說此人是陳世美的依據,單單只是因為姓名接近,重名之人尚且數不過來,更何況是姓名相近的。再者這個陳年穀是清朝人,包拯是宋朝人,《包公案》也是明朝人寫的,那麼明朝作者,又怎麼會知道清朝人的事呢?

陳世美拋妻棄子,被世人所唾棄,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

二、相傳1992年,有人在丹江口市,發現有關陳世美的碑文記載,碑文上面說,陳世美是個剛正不阿、為官清廉的好官,與歷代相傳的故事不符,更加有人藉此為陳世美平反。

我覺得這一說法同樣不可信。與第一個說法一樣,這個所謂的清官陳世美,是個清朝人。那麼清朝的陳世美,自然不會被宋朝的包拯殺了,也不會被明朝人寫進《包公案》中。

陳世美拋妻棄子,被世人所唾棄,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

其實我個人認為,陳世美應該沒有歷史原型。明朝的安遇時所作的《包公案》,裡面陳世美一案多半是杜撰的,因為裡面存在很多神話元素。至於如今影視劇的《鍘美案》,只是在《包公案》的基礎上加以改編罷了。

我想作者的原意,都是想通過這個案子,來突出包拯公正廉明的特徵,卻沒想到讓陳世美出了名。不過沒有原型也是好事,畢竟陳世美也不是什麼好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