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70年 贛南開國將軍故事】陳奇涵:贛南農運的一面旗幟

興國縣瀲江鎮東部有一個村子叫壩南村,這是開國上將陳奇涵的出生地。該村人多地少、建築密集,是一個典型的城郊村落。

陳奇涵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1916年畢業於贛州省立第四中學,之後邀集幾位志同道合的同學,在興國縣城孔廟辦學。

1919年,“五四”運動浪潮把陳奇涵從“武訓式”辦學小圈子推向立志改造社會的大舞臺。當年6月,他毅然投筆從戎,揹著幾斤蠶絲作盤纏,南下廣東,投考滇軍講武堂韶關分校。

1925年春,陳奇涵辭去桂軍軍官學校區隊長職務,進入廣州黃埔軍校,擔任學生隊上尉隊長。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他見到了毛澤東、周恩來、惲代英、澎湃等共產黨人,找到了他孜孜以求的救國真理——馬克思主義。同年春,經陳賡、許繼慎介紹,陳奇涵加入中國共產黨。他莊嚴宣誓:“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奮鬥終身!”

1925年5月,國民黨中央通過所謂的“整理黨務案”,規定跨黨的黨員,只能從中做出一種選擇。陳奇涵當時升任黃埔軍校少校中隊長,待遇豐厚,“飛黃騰達”指日可待。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陳奇涵堅貞不渝,不改初心,毅然聲明:“寧當普通的共產黨員,不當國民黨官。”他辭去官職,脫離了國民黨。這年秋,他脫下皮鞋穿草鞋,帶領學生蕭韶、陳奇洛、鄢日新等共產黨員離開廣州返回江西,在贛南開展工農革命運動。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革命進入一個低谷。蔣介石給陳奇涵寫信請他擔任侍從室主任,陳奇涵婉言謝絕。然而,陳奇涵很快接受了朱德的邀請,出任軍官教育團參謀長,祕密任該團地下黨支部書記,掌握密碼和電臺,與在武漢的中央軍委保持聯繫,籌備“八一”起義。

起義爆發後,陳奇涵隨軍由臨川調往南豐駐防警戒,掩護南撤的起義部隊,戰鬥中被衝散,同部隊失去聯繫。他率領部分同志返回興國家鄉,遵照中共江西省委指示,聯絡從各地失散歸來的共產黨員,恢復興國縣在大革命後期遭到嚴重破壞的工會、農會、學生會和黨組織,重振旗鼓,領導全縣勞苦工農開展轟轟烈烈的“抗糧、抗債、抗租、抗息、抗稅”的五抗鬥爭。

1928年,陳奇涵任中共贛南特委委員和軍事部長。國民黨第七師師長劉士毅懸賞5000大洋買陳奇涵的人頭,放火燒了他家的房子,殺了他兩個胞弟。陳奇涵沒有退縮,而是更加積極組織興國縣農民暴動,創建了贛南紅軍第二十五縱隊,使北起永豐東固、南到於都橋頭、東至寧都青塘、西達萬安良口綿亙數百里的區域形成了赤色割據局面,為1929年毛澤東、朱德從井岡山轉戰贛南閩西建立了一個良好的落腳點,也為贛西南及中央蘇區的開闢奠定了堅實基礎。

1929年4月,毛澤東率紅四軍三縱隊來到興國。此後,陳奇涵緊跟毛澤東投入到南征北戰的革命事業中。1955年,陳奇涵被授予上將軍銜。陳奇涵一生光明磊落、實事求是、堅忍不拔的意志和革命風範,一直激勵著後人。

走進壩南村,一棟青磚灰瓦的建築特別顯眼,這就是陳奇涵故居。時代更迭,這裡的村莊呈現新氣象,路通了、電通了、水通了,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畫卷正舒展開來。2018年,壩南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01萬元。(陳鵬 實習生 陳鈺潔 記者 蕭森)

(相關史料由贛州市委黨史辦提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