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2個提問,魯豫通過央視面試:厲害的人,從不問蠢問題

靠2個提問,魯豫通過央視面試:厲害的人,從不問蠢問題

作者丨焱公子 編輯丨水青衣

來源丨焱公子(公號ID:Yangongzi2015)


一、學會有效提問,是為了更好的溝通

莉安最近帶了3個新人,其中一個叫達妮的小姑娘,每天都狀況不斷。

昨天,我聽到了莉安忍無可忍的聲音:“拜託,你能不能自己查一查百度?這種問題,有意義嗎?簡直是浪費我們大家的時間啊。”

我轉頭看過去,達妮一臉漲紅木立在那兒。我又想起了三個月前,她來面試時的情形。

當時,她回答完所有問題,我按慣例說,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其他面試者,在這時候的表現都挺不錯的。只有達妮想了半天,問出一句:“公司中午包午餐嗎?”同為面試官的莉安迅速回答,沒有。達妮又問,那大家中午都去哪裡吃飯啊?自己帶飯嗎?

莉安當時就有點不耐煩,但礙於我在現場,她點點頭回復:“有自己帶,也有出去吃。這裡是廣告創意園區,有上百家文創公司,大家都會在左邊那條街上買吃的。”

達妮的情況,在職場上並不少見。

面對面試官,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

好不容易有跟牛人請教的機會,卻找不到讓牛人打開話匣樂於教學的好問題;

跟一個初次見面的人交談,想著能深入瞭解一下,卻全程尬聊;

同為新人,總有同事能從老員工口裡套出捷徑,自己就是沒法獲得攻略,唯有孤單摸索;

……

信息為王的時代,擁有良好的提問能力,是獲取信息的關鍵。與人交流,如果提問得當,就能一下打開對方的話匣子,獲得遠超預期的信息,為今後的工作、生活帶來便利。

著名主持人魯豫入行前,去中央臺面試,被要求現場採訪張曉海導演。

她最後一個上場,看著張導的大鬍子發問:“為什麼文藝部的導演都留大鬍子?你、趙安、張子揚。”、“你們3個人是中央臺最年輕有為的導演,你們之間的競爭厲害嗎?”

張導當時的回答,我們無從知曉。但他之後常提起魯豫的這次“惡狠狠”採訪,說她的問題一個比一個尖銳,逼得他無處躲藏。但也正是如此厲害的提問力,讓魯豫在面試中大放異彩、脫穎而出,成為中央臺主持人,從而改變了人生軌跡。

靠2個提問,魯豫通過央視面試:厲害的人,從不問蠢問題

會提問題,是現代人應該擁有的硬核能力

會提問題,是人人都懂的事,也是現代人應該擁有的一項硬核能力,它為什麼能關鍵到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日本齋藤孝先生在《如何有效提問》中說,如果問題能挖掘出對方的辛勞或累積的經驗,被問者就會留下深刻印象,提問者也能獲取好感,進而順勢獲益。所以,提問力的培養,重要且必要。通過提問,往往達到自己目的的事例,屢見不鮮。

那麼,怎樣才算是有效提問呢?有效提問包括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能提出一個好問題;一方面是要有一定的溝通技巧。學會提問,實際上就是為了更好的溝通。

靠2個提問,魯豫通過央視面試:厲害的人,從不問蠢問題

學會提問,實際上就是為了更好的溝通

二、什麼樣的問題是好問題?

一個好的問題不僅能夠體現出你的提問水平,更能讓你從對方的回答中獲得有效信息。但我們似乎常常提不出好問題,這是為什麼?

齋藤孝認為,作為被教育者,我們從小在學校更多經歷的是被動回答問題,很少主動發問,缺乏提問思維和能力,自然就提不出好問題。

要想解決這一難題,首先要有“問題意識”。如何建立問題意識?推薦一個好用的方法,座標軸圖示法。

靠2個提問,魯豫通過央視面試:厲害的人,從不問蠢問題

解決提不出好問題的辦法:座標軸圖示法

通過四象限,我們能從問題的特徵、談話雙方的興趣度、談話的時空感三個角度,得到好問題的標準。

  • 好問題的標準1:具體而本質的問題

什麼是具體且本質?具體就是能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本質就是具體的事物所具有的根本的屬性,就像一棵大樹根,能追溯到源頭所在。

好問題,就是要向著這兩個屬性無限靠攏。只有抓住實質性的東西提出問題,才能獲取寶貴信息。

舉幾個例子:

你平時都做些什麼?(具體,非本質)

活著是為了什麼?(本質,不具體)

人之初,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抽象,非本質)

靠2個提問,魯豫通過央視面試:厲害的人,從不問蠢問題

太大、太空的問題,容易話題說盡

以上,都不是好問題。因為太大、太空,很容易話題就說盡,沒能讓對方深入探討。

那麼,好問題是什麼樣的呢?應該是具體而本質的。

例如,有媒體採訪金星時,主持人問她:“平時會刻意減肥嗎?一般都愛吃些什麼呀?”這個問題很具體,但是距離採訪金星的主題:談談藝術人生,距離得比較遠,屬於“具體但不本質”的提問。

之後,媒體又問她:“人生的願望是什麼?”這個問題很重要也很本質,但是過於抽象,並不好回答,金星想了挺久,也只是泛泛給出了一個“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都好”。其實,如果這時候問,“作為一個藝術家,要跳好一段舞蹈,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這類問題就很有針對性,也可以藉此問出金星在舞蹈藝術上的專業。它就比較符合“具體又本質”的標準。

在提問之前,可以這個標準審視自己的問題,然後不斷修正。

  • 好問題的標準2:自己想問且對方想說的問題

提問前,要就對方的狀況、興趣、關心程度,然後配合自己的興趣。如果只問自己想問的,對方卻無法通過溝通獲益,只是機械地配合回答,自然提不起積極性。

例如很多狗仔隊特別喜歡問明星,你跟XX是確認了男女朋友關係嗎?受訪者常常顧左右而言他。這就是典型的自己想問,但對方不願意回答的問題,這並不能算是一個好問題。

早年間,蔡康永在《真情指數》節目中採訪了成龍,當時成龍剛拍完一部新電影,蔡康永問成龍的第一個問題是:“拍電影累不累呀?”

就是這麼一個看似輕描淡寫的問題,讓成龍在節目中哭了整整 15 分鐘。他敘述了很多關於拍電影很累的往事。

蔡康永想問,成龍想說,這個問題就是一個好問題。

靠2個提問,魯豫通過央視面試:厲害的人,從不問蠢問題

自己想問且對方想說的問題,才是好問題

  • 好問題的標準3:符合現在語境和對方經歷的問題

符合現在的語境、符合對方經歷怎麼理解?舉個例子。你與師傅談職場困難,當他安慰你,說自己也是從相關崗位做起來的。你這時候就順勢問:“那當時您是怎樣去化解工作壓力,克服XX困難的呢”,師傅會自然地經驗分享給你。你既瞭解了他的信息,也能從他的經歷中得到學習。

靠2個提問,魯豫通過央視面試:厲害的人,從不問蠢問題

符合現在語境和對方經歷的問題,才是好問題

三、達成好的提問,可以使用3個技巧

  • 01.創意技巧的5法則

提問的方式與方法因人而異,很多時候,同一個問題,用不同的語言會獲得不同的效果。儘可能地創造性使用提問語言,才會得到良好的溝通。

創意型的技巧,可以說是千人千面,但同時也有著共通之處。我想分享共通方面的5個法則,供你思考。

001.引發共鳴法則。表明立場獲取共鳴,先問對方“為什麼”,再針對對方的回答迴應“我明白,我能瞭解”,是獲取共鳴的基本步驟。

002.激發靈感法則。“Give and talk”的談話方式,是通過交流,逐漸接近對方心理,加深對對方的理解,從而激發對方的靈感,讓話題進一步深入。

003.事先演練法則。將你要問的問題,在沒有面見對方之前,就進行演練。這個演練不僅僅是提問,最好同時思考會如何作答。準備一定程度的答案,才能避免對方有時候的回答,令你招架不住。

004.依託經驗法則。研究對方的經歷,先做出假設性的提問,再請對方確認。如果對方否認,那麼可以順勢請其談一談觀點或想法。值得注意的是,因為是假設性提問,在假設時,要避免讓對方覺得困擾或無禮。

005.設定主題法則。根據背景、經歷、思維方式等等不同,設置主題板塊來進行提問。這些主題最好能引出當事者之前未思考過的東西,通過問題來喚醒其記憶,激發思考和表達熱情,讓此次溝通變得愉快又精彩。

靠2個提問,魯豫通過央視面試:厲害的人,從不問蠢問題

  • 02.附和的技巧

要達成好的提問,首先要附和對方說的話,製造談話的基礎。附和,不是對方說什麼,就頻頻點頭,而是在談話的過程當中,找到切入點,深入到本質問題中去。

簡單來說,附和就是重複對方的言語。根據難易程度,可分為初級附和、中級附和、更高水平的附和。每一種附和的所需的技巧不同。

001.初級附和。具體表現在肢體的“點頭”,以及隨聲附和“嗯、原來如此、是這樣嗎”等言語上。初級附和只是重複對方說的話,但要注意,態度真誠,保持聲調平和,不要過分誇張,不要上揚。否則容易讓對方感覺到你只不過是在敷衍,這就很影響彼此溝通了。

002.中級附和。中級附和有一個萬用公式:將對方的話——換句話說。即在接聽到對方的話後,用自己的語言,轉換成新的說法。這是在初級附和的基礎上的一種升級。

這種方法,代表了自己已充分理解對方表達的內容,並將它轉化為了自己的東西。對方會覺得這段對談並沒有白費功夫。

舉個例子。與一個寶媽聊天,對方告訴你很多自家小朋友注意力集中的方法,為了讓對話能持續暢通,你可以就剛才她的談話,轉成自己的理解,然後找一個其他素材,繼續提出一個問題:“那注意力和某某事件是類似的嗎?”

這樣的提問,問的恰好是對方經歷中既有的東西,她就會覺得你能理解她,而且她還會引發新的思考,分享給你新的東西。

003.高水平的附和。根據對方的語言前後的變化來發問,是高水平附和的表現。例如,讓對方談一談自己在上大學時和大學畢業出來工作,自己的變化。通過這個比較變化不同的問題,能讓溝通熱度持續升溫。

也可以從對方之前說過的話入手,例如董明珠與雷軍打賭,就有媒體提問董小姐,“對於之前打的賭,今年進展怎麼樣了”,這麼問,可以體現出對對方的重視和關注。

靠2個提問,魯豫通過央視面試:厲害的人,從不問蠢問題

  • 03.轉移話題的技巧

談話基礎建立後,有時候我們需要將提問轉移到實質內容上去。若想轉得不突兀,就需要藉助轉移技巧。

這裡推薦一個“轉移魔句”,幾乎所有的語境情況下,都可以使用,就是:“具體而言是怎麼樣的呢?”

例如說,當雙方具體的話題開始有些冗長時,就可以用這個句子,問對方“具體而言是怎麼樣的呢?”,把對方的注意力聚集回來,再提出本質性的主題。這種螺旋狀的談話方式讓人不太容易倦怠。

好的提問能造就好的表達。若想提升溝通力,我們可通過建立提問的座標軸意識,通過“具體且本質”的好問題,運用精彩的溝通技巧,讓對話不再無趣,變得跟任何人都能聊得來。


作者:焱公子,髮型光芒萬丈的跨界理工男。多年500強,專注解職場。寫有靈魂的故事,過有溫度的人生。公眾號:焱公子(ID:Yangongzi2015)。

更多職場乾貨與分享,歡迎關注我的免費圈子: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