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坤再上綜藝節目,《圓桌派》展現哲學深度,給小鮮肉們做標杆

文/馬慶雲

7月4日播出的《圓桌派》節目,請來演員陳坤。在這一期當中,陳坤等人從哲學的角度,聊了聊人類對於情緒的管控問題。對於陳坤而言,他很少在訪談類節目當中出現。觀眾熟悉他,都是通過其影視劇作品。這也便造成,大家對於影視劇之外的陳坤,較為陌生。

陳坤再上綜藝節目,《圓桌派》展現哲學深度,給小鮮肉們做標杆


這其實是作為演員的應有狀態。演員只是影視劇內容的重要參與人員,在影視劇內容之外,應該儘可能少地販賣自己的隱私生活。在這一期當中,陳坤來聊的,也並非是自己的隱私,而是作為大眾知識領域的情緒管控問題。在不少談話的層次上,陳坤錶現出了哲學的高度。

陳坤從負面的抑鬱症開始聊起,認為自己剛剛成名的時候,真實水平根本配不上大家給的名氣。所以當時內心是擰巴的。而很長一段時間,進入了抑鬱的狀態。這種狀態的最終結果,便是重新審視自己,並且有了精神層面上的收穫。

陳坤再上綜藝節目,《圓桌派》展現哲學深度,給小鮮肉們做標杆


主持人竇文濤更是提出了自卑的話題,認為童年有所“不幸”的孩子,更容易管控這種自卑心理,更注重聽話者對自己的看法與態度等等。陳坤對這種童年的問題也有自己的看法。他提到小時候的一些悲苦經歷,家裡更是欠著很多的外債,還不清楚。直到陳坤做了演員,拍戲,賺了一些錢,才終於幫家裡還清了外債。

對於這種童年的自卑,陳坤當年覺得那是痛苦,為什麼自己的童年要遭受這些苦痛。而當下,陳坤開始可以審視那段痛苦,並且感謝那些痛苦,因為這些東西也提供給了他精神的原動力,讓他更明白一些道理。

陳坤再上綜藝節目,《圓桌派》展現哲學深度,給小鮮肉們做標杆


繼而,陳坤更是聊到了人生的修行問題。他認為,應該學會不放大且不縮小自己的苦痛,正面的面對這些東西,慢慢就會過去,心性就會變得平和。也有嘉賓順勢提出,心性的磨練,正是在一件接著一件的事務上面。

竇文濤老師提到人生面對內心痛苦時候的一些辦法,比如,向外看,通過向大千世界看的辦法,獲得心性更廣闊地打開,從而化解內心深處的苦痛等等。這些有價值與營養的談話,正是對藝術的直接面對。《圓桌派》當中,更是提到了蚍蜉只能活一日的事情。人類的上面,是否也存在更高的生物看著我們的“一日”呢?

陳坤再上綜藝節目,《圓桌派》展現哲學深度,給小鮮肉們做標杆


人生其實有兩個大方向上的思考。第一個,是個人將往何處去。第二個,是族群將往何處去。《圓桌派》陳坤這一期,更專注聊的便是“個人將往何處去”的問題。對於人類的藝術形式而言,其實都在關注這兩個終極的哲學問題。作為藝術從業人員,也只能將這兩個問題更深入地思考了,才能更接近藝術的本源。

影視劇藝術,其實也是人生藝術的一種方式。優質的影視劇,關注的正是人生的這兩個大方向。雖然我們目前的影視劇市場充斥著很多低端廉價的流量IP劇,但瑕不掩瑜,人類歷史上真正優質的影視劇,依舊是帶著深度思考氣質的,依舊要關心人類的終極命運問題。

陳坤再上綜藝節目,《圓桌派》展現哲學深度,給小鮮肉們做標杆


演員要演好優質的影視劇內容,首先就得自己能夠讀懂優秀的影視劇劇作。不然,一切的表演都是流於表面的念臺詞。演員和劇本角色之間,是相互成全的關係。優質的演員,可以為優質的劇本角色增添更多的煙火氣息,然角色和演員自身的思想境界形成共振,從而實現更加完美的劇作呈現。

可惜,我們目前不少的流量明星,依靠的並非是思想深度的取勝,而是粉底和眼線的上位。這批演員,之所以應該被嗤之以鼻,正是因為他們並未賦予角色更多的靈魂,相反,他們能夠把一切的角色演的沒有靈魂。這類演員,本身便應該被淘汰,但礙於其流量價值,簡直變相裹挾了影視劇市場。

陳坤再上綜藝節目,《圓桌派》展現哲學深度,給小鮮肉們做標杆


正是在這樣的前提下,有深度有內涵的影視劇演員,才應該站出來,通過自己的思想表達,來為整個的影視劇演藝圈市場做標杆。不是長得好便能做演員,也不是拉攏一片粉絲,甚至僱傭水軍吹捧自己多麼知名,便算是優質的演員。真正的好演員,不僅應該演技過關,而且應該思想內涵過關。

給影視劇從業者一點思想的標杆,才能大浪淘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