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生命最好禮遇——宿遷市節地生態安葬“破題”紀實

成子湖 環境保護 清明節 民生 宿遷網 2017-04-06

宿遷網訊 在宿豫區丁嘴鎮,一項政府建設工程正在加緊進行。雖然工程尚未完工,但透過設計圖紙就可看出,工程完工後必然是綠樹成陰、祥和雅緻的一處風景。

很多人絕對想不到,這在建的工程,是該鎮的生態公益性公墓。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今年,宿豫區11個鄉鎮都將啟動生態公益性公墓建設,到年底,該區各鄉鎮、街道(除豫新街道外)將實現公益性公墓全覆蓋。

其實,不僅僅是宿豫區,其他縣區也都在大力推進生態公益性公墓建設:沭陽縣38個鄉鎮(街道)全部簽訂殯葬改革工作責任書,力爭在4月20日前實現各鄉鎮均有一處運營規範、功能齊全、園林化、生態型公墓,縣域整治範圍內無墳化的工作目標;泗陽縣規劃建設中的13個村級區域性生態節地型公益性公墓,基本完成選址租賃、規劃預算改造,開工建設“迫在眉睫”……

去年6月,市民政局出臺《關於推進節點生態安葬的實施意見》。未到一年,宿遷已經“破題”。

見林不見墓

一批節地生態安葬“樣板”正在打造

哀樂低迴,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將骨灰盒放入墓穴深處,哀傷的親人默默地獻上了一束白色的菊花。

這不是電影中的情節,它是泗陽縣盧集鎮成子湖公墓裡的真實一幕。

2016年春,泗陽縣在包括盧集鎮成子湖公墓在內的三個鄉鎮(街道)開展節地生態葬試點,地面不建墓基、地下不建硬質墓穴,墓碑小型化、微型化,最大限度降低硬化面積,並鼓勵家庭成員採用合葬方式,提高墓穴、墓位使用率。特別是,每個公墓都特別規劃了生態安葬區,設立花壇葬、樹葬、草坪葬、微型墓葬等。

“為鼓勵和引導人們採用樹葬、花壇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佔或少佔土地、少耗資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等方式安葬骨灰,部分鄉鎮政府先行先試出臺了一系列惠民殯改政策措施,凡是進入公墓地安葬的,一律免收管理費、墓穴費。”泗陽縣民政局副局長魏曉光介紹道。

兩個月後,盧集、李口、城廂生態節地型公墓建設模式在全縣推開。

與泗陽縣自下而上的做法不同,宿豫區採取的是自上而下的做法。今年1月11日,宿豫區政府出臺《推進生態公益性公墓建設深化文明殯葬工作實施方案》,對全區的生態公益性公墓建設提出了具體“標準”,讓生態文明殯葬工作一開始就站在了高起點上。

在墓穴建設標準上,他們要求,嚴格按照單穴面積不超過0.7平方米、雙穴不超過1平方米,每畝建成墓穴不得少於260個;堅持墓碑小型平置,提倡不立墓碑、骨灰深埋,墓碑尺寸不得大於30CM×40CM;提倡和鼓勵建設花葬、樹葬、草坪葬等骨灰生態安葬區。

加大配套設施建設。公墓大門要求簡潔、莊重、實用,公墓圍牆生態環保,並建有管理用房、祭掃場所、小型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加強公墓周邊綠化美化工作,原則上公墓綠化覆蓋率不低於70%或綠化不低於40%。

公開公墓服務內容。在生態公墓入口醒目位置和服務場所規範展示公墓管理章程,區民政部門批准建設文件,收費項目、收費標準、收費依據,服務人員職責、照片及編碼,服務電話和監督電話。

“按照見林不見墓的要求,清明節前,我們區尚未建設公益性公墓的4個鄉鎮要規劃建設一個生態型公益性公墓,兩家不符合生態公墓建設標準、不符合公益性運營要求、規模面積不達標的公墓完成整改、擴建;9月底前,對未按規定實行由社會化資本投資經營轉為公益性運營的鄉鎮進行整改或者重新規劃建設,全面完成次幹道和偏遠村居村級小公墓、老墳場綜合整治任務,通過綠化圍擋等方式,因地制宜地將其發展成村級生態小公墓。” 宿豫區民政局社會事務科科長尚輝介紹說。

據悉,宿豫全區11個需要建設生態公益性墓地的鄉鎮,有9家已經將設計圖紙報到了民政部門,保安和丁嘴則已經開工建設。

一大批節地生態安葬“樣板”正在打造,生態節地安葬工作勢不可擋!

普惠民生

一股文明喪葬新風正在興起

“鄉鎮生態節地型公益性公墓可適當收取墓葬成本費,原則上不超過1200元,對重點優撫對象、特困戶、五保戶實行免費。”這是泗陽縣生態節地安葬“價格”。

無獨有偶,宿豫區也明確規定:公墓不得以盈利為目的,購買價格及維護管理收費標準由區物價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按照建設投入和管理服務成本、兼顧當地居民曾受能力的原則核定。同時,對城鄉低保對象、農村五保供養對象、城市“三無”人員、重點優撫對象等困難群體和特殊群體,免收骨灰安放維護管理等費用。

“而且,我們將以生態節地公墓的低價格倒逼經營性墓地降低價格、提升服務!” 尚輝說。

曾幾何時, 一個墓穴動輒上萬,甚至高達近10萬,讓許多老百姓感嘆“死不起”!生態節地公墓的出現,輕鬆打破了這一“陋習”。

泗陽縣專門做過調查:以前老人去世,每位喪戶平均用於火化、喪葬等費用高達2.3萬元。實行生態節地安葬後,可以為每個喪戶節約2萬元。以盧集鎮為例,每年可以為轄區老百姓節約安葬費約180萬元。泗陽縣18個鄉鎮(街道)場,可節約喪葬經費3000多萬元!

“大力推行與實施節地生態葬,不僅有效節省寶貴的土地資源,更能夠使生命迴歸自然,造福後人。節地生態型安葬是大勢所趨,也是順應民意、減輕群眾負擔的最佳選擇!”市民政局 “大聲疾呼”。

按照國家規定,實行生態節地安葬,雙穴墓地不得超過1平方米,單穴墓地不能超過0.7平方米。花壇葬、樹葬、草坪葬、壁葬等生態葬佔地更是微乎其微。

生態節地安葬“多方共贏”,各縣區政府紛紛出臺補助政策,迅速推進——

“我們沭陽縣財政列出了專項資金,對國省幹道兩側500米範圍內的散葬墳墓,按時遷至鄉鎮公墓地的每座補助1600元,遷至村級老墳場的每座補助600元。”沭陽縣民政局社會事務科負責人金愛平說。

“我們泗陽縣也規定,實行生態節地安葬,每戶能得到約1000元的惠民殯葬補助。”

生態節地安葬,不僅大幅節約了安葬成本,政府還給補助!

“俺不信,真有這樣的好事?要是真的,可真是大好事,俺跟兒女提前招呼一聲,走後就埋那兒!” 沭陽縣萬匹鄉84歲的周老太偶然聽說了生態節地安葬竟然還有補助,當即作出了決定。

一股文明喪葬新風正在宿遷興起!

綠色殯葬

一段艱辛的旅程等待跋涉

“雖然我們縣規定,實行生態節地安葬每戶能得到約1000元的惠民殯葬補助,但是基本上沒有人來領。”泗洪縣民政局的 一句話,“證明”生態節地安葬在宿遷還處於起步階段。,

“究其原因,一個是老百姓對於這項惠民政策還不知道,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許多老百姓的思想觀念還沒有根本改變。有的即使實行了生態節地安葬,也不好意思或者不敢去領這筆補助。” 市民政局社會事務處處長丁致中表示,去年一年,全市實現生態節地安葬的有69例,但主動領取補助的寥寥無幾。

在各縣區,城鄉亂建墳墓、亂埋亂葬現象屢見不鮮,喪事大操大辦、二次棺葬、墓位面積超標等現象也時有發生。

不良喪葬風氣依然存在,“轉型”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幸好,我們已經在路上——

泗陽縣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等新聞媒體,採用政策解答專題訪談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寬領域宣傳殯葬改革的重要意義,樹立文明節儉綠色生態的殯葬理念,倡導厚養薄葬從簡治喪的文明新風尚,並設立舉報電話,加大社會監督力度,確保散墳整治工作順利推進並取得實效。

沭陽縣充分發揮黨員示範作用。堅持黨員幹部帶頭先行及時遷移拆除私墳,強化責任追究,對在喪事活動中的違紀違法行為依紀依法嚴肅查處,以正確的導向和行為示範帶動廣大群眾轉觀念破舊俗立新風,逐步形成黨員幹部帶頭、廣大群眾參與、全社會共同推動的殯葬改革良好局面。

……

到“十三五”末,確保全市火化率保持100%(法規規定除外),節地生態安葬比例達到80%。縣級殯儀服務設施和鄉鎮立體式公益性骨灰安放設施實現全覆蓋,群眾參加文明集中守靈和祭掃活動成為殯葬活動主流。

任重而道遠,宿遷正在努力!(沈省 彭偉)

相關推薦

推薦中...